河北协昌基建2024年债权项目城投债定融(协昌环保科技股份)

余老师 27 0

  ===本文导读===

河北协昌基建2024年债权项目城投债定融

  养精蓄锐是目前行情的主基调

  今日两市小幅高开,快速回补缺口后出现拉升,11时前形成三波明显的上攻行情,11时后开始回落至中午收盘;午后股指先行下探,之后在中石油拉升的作用下,沪指出现一波回升,随后再度下行,14:30后股指再度拉升;盘面热点:国产软件、信息安全、上海板块、医疗保健、石油、半导体、充电桩、锂电池板块走势较强;总体来说:今日市场走出强势震荡的行情。

  8月18日之后市场连续7天的大跌在8月26日的2850点止跌,之后一路横盘,昨日中阳突破了超短期的盘局状态,针对昨日午后这种较为振奋人心的上涨,春风顾问团樊波在《中阳能否彻底演化为反转》中明确表示:“短线向好的概率大增,但期望连续快速的暴涨也不太现实,管理层不断出利好呵护A股,市场的反应会有滞后的过程,不过板块的活跃已经为短线投资者提供了明显的交易机会。”这种观点的关键词有两个:1、指数短线向好但暴涨不现实;2、短线投资者的机会来临;

  从今日的盘面来看,早盘市场冲高、午后出现一定回落,表明市场暂时还没有急于连续大幅上涨的欲望,鉴于这种状态,个股连续暴力拉升的概率并不高,交易策略上就不能像牛市一样采取追涨的方式,而应该对较为活跃的热点品种进行逢低吸纳,降低收益预期的情况下出局,在这种相对狭小的空间里高抛低吸是目前整体弱势市场的有效交易策略;热点围绕超跌小盘股、题材股、上海本地股展开,短线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以上板块。

  总结一句话:樊波认为大盘短期的活跃有利于市场人气的逐步恢复,大病初愈的人需要先坐起来,然后学会走路,最后才能跑起来;而目前市场还处于坐起来的阶段,暂时不适合大范围的活动,养精蓄锐是目前行情的主基调,投资者还需要多一些耐心。(来源:中航证券)

  市场做多力量逐步累积

  【盘面简述】:

  今日早盘三大股指高开高走,午后股指稍有回落。沪指站上3200点整数关。盘面上,福建自贸区、两桶油改革、国产软件、网络安全、充电桩等板块涨幅居前,连续两天暴涨的迪士尼概念午后出现回落。权重股方面,券商、钢铁、银行、石油等牢牢掌控大盘走势。期指第三天暴涨,已经呈现出升水状态,期指阶段性出现助涨状态,建议投资者逢低参与到超跌反弹行情之中。

  【板块方面】:

  新能源汽车股出现涨停潮:江淮汽车(600418,咨询)、安凯客车(000868,咨询)、中通客车(000957,咨询)、天齐锂业(002466,咨询)、东源电器(002074,咨询)、上海普天(600680,咨询)、赣锋锂业(002460,咨询)、多氟多(002407,咨询)等强势涨停。午后水泥板块大涨:福建水泥(600802,咨询)、同力水泥(000885,咨询)、旗滨集团(601636,咨询)、韩建河山(603616,咨询)涨停!

  【消息面】:

  1、沪股通获45.15亿元净流入

  在连续五个交易日出现净流出后,昨日沪股通重归净流入格局,且净流入金额达到了45.15亿元,当日额度余额为84.85%,已用额度占比34.73%;港股通虽然那延续了净流入状态,但金额出现了小幅缩减,昨日净流入金额仅为5.25亿元,剩余额度99.75亿元。额度余额占比为95.00%。

  2、央行再度向市场释放流动性

  央行昨日再度在公开市场开展1500亿元逆回购操作,向市场释放流动性。本周有1500亿元央行逆回购到期,但考虑到降准释放资金在9月6日正式到位,短期投放的资金量较大,预计本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主要以平滑和对冲为主。多数观点认为未来央行仍有放松货币政策的空间,但短期内降息预期减弱、降准预期仍较高。3、对远期售汇征收风险准备金非资本管制

  9月8日,央行新闻发言人称,此次对远期售汇征收风险准备金并未对企业参与外汇远期、期权、掉期交易设置规模限制,也没有逐笔审批要求,更没有禁止企业开展这类交易,显然不属于资本管制,也并非行政措施,而是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一部分。

  【巨丰观点】:

  今日早盘三大股指高开高走,午后股指稍有回落。沪指站上3200点整数关。盘面上,福建自贸区、两桶油改革、国产软件、网络安全、充电桩等板块涨幅居前,连续两天暴涨的迪士尼概念午后出现回落。权重股方面,券商、钢铁、银行、石油等牢牢掌控大盘走势。

  新能源汽车股集体大涨,江淮汽车、安凯客车、中通客车、天齐锂业、东源电器、上海普天、赣锋锂业、多氟多等强势涨停。日前,工信部出台《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旨在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管理,提高行业发展水平,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锂离子电池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此外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以及宝马和中国普天你合作建立1000个充电桩等事件,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都具备积极意义。

  午后油改概念股快速拉升,石化油服(600871,咨询)、泰山石油(000554,咨询)、石油济柴(000617,咨询)、上海石化(600688,咨询)涨8%。消息面上,中国石油(601857,咨询)总裁汪东进27日在中期业绩发布会期间透露,国家能源局进行的油气体制总体改革方案制定工作,目前正在征求意见、修改完善阶段。其中,油气管网分离改革,符合油气体制行业改革的大方向,也是重点内容之一。

  巨丰投顾认为,市场做多力量正在累积。股指期货已经从之前的助跌,转变为阶段性的助涨上,预计这一局面能持续到9月合约交割期。建议投资者逐步提高仓位,参与反弹。投资标的上,关注跌破净资产的大盘蓝筹股,以及前期超跌的绩优股。(巨丰投顾)

  反弹或将持续

  【今日小结】

  全天看,两市双双高开,随后震荡上行,股指盘中成功突破3200点后继续走高。午后,大盘保持高位震荡,始终未能突破早盘新高,于3200点上方横盘整理。尾盘,指数小幅上翘,但仍在区间震荡,全天高开高走中阳报收。

  【明日策略】

  昨日指出,反弹已经开启,而今日指数高开高走,中阳之下,踏空情绪已经开始升温。盘面上,板块全线活跃,题材热点此起彼伏,个股总体表现抢眼。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经过连续两天的缩量后,两市成交量开始释放,并且成功突破3000-3200点一带平台,短期走强趋势开始显现。消息面,管理层传递经济稳定预期,场外配资清理继续进行,市场健康发展中信心也有望逐步恢复。因此,巨丰投顾郭一鸣认为,经历昨日的大反攻后,今日指数继续上行就是反弹的继续,近期反弹也有望延续,今日尾盘一度回落是对短期平台突破的回踩确认,总体还有高点可期。操作上,目前继续逢低建仓加仓,至少本周个股短期机会十足,此处不要急于出局,耐心守候反弹机会。

  【操作关注】

  具体操作上,逢低继续建仓、加仓;大蓝筹上涨后还有反复,短期谨慎下,中线可逢低继续布局。而对于创业板为首的小盘股,反弹中可重点关注。

  【仓位配置】

  40%中长线,以蓝筹股为主, 20%小盘题材股。(来源:丰华财经)

  多空3200点争夺激烈 箱体整理走势未变

  今日早盘,沪指高开高走,突破了3200点整数关口。午后开盘不久,就一度跌破3200点,不过两桶油有明显的护盘动作,使得沪指收稳在3200点之上。不过从60分钟的分时图来看,沪指在60日均线处受到较大的压力,创业板股指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另外,近几日虽然股指有所拉升,但是量能却持续萎缩,因而反弹的延续性和有效性是值得考验和担忧的。预计,短期沪指将延续箱体窄幅整理,整理区间在3000-3200点上下,因而在3200点的压力尤为明显。

  明日,如果沪指能够继续上行,突破3300点,则沪指有望突破3000-3200点的箱体,继续上行。反之,如果退回到3200点之下,则突破走势宣告失败,后期箱体震荡将是大概率。基于技术面和基本面的分析,笔者更倾向认为回归箱体整理是大概率事件。

  当然,从管理层近期一些列的举措以及今日两桶油护盘行为来看,管理层是有意愿维稳股市,政策底就在3000点附近,因而当前的区域也属于中长线投资的可操作区域。而且随着市场持续下跌,A股的估值优势开始显现,不少优质错杀个股都具备了一定的安全边际,中长线的投资机会开始出现。故而,短线交易者可以在这个区间做高抛低吸,如果是中长线可以忽略影响继续持股就好,当然要注意所持股票本身的质地。另外,就是要做好必要的仓位管理,切忌满仓操作,防范可能出现的一切风险。

  多重利好联合释放 中期积极参与

  受到周二午后快速飙升的影响,今日沪深两市早盘齐齐高开,开盘后权重、题材再度发力带动指数一跃突破3200点整数关口,并向重要压力位3240点附近进发,同时也非常成功的突破3240点压力位。随后卖盘涌出,股指冲高回落,盘中失守3200点整数大关。整体上今日股指高开高走后在重要的压力位置面前维持震荡格局走势,板块、个股涨多跌少,成交量较前几个交易日明显放大,市场显示了一定的做多气氛。公共交通、西藏、网贷、3D打印等板块涨幅居前;水域改革、银行、婴童用品、物流等板块上涨乏力。

  股指进入本周以来,先跌后涨,三个交易日的走势均有非常明显的性格。周一高开低走,尾盘继续跳水,并跌破3100点重要支撑;周二低开低走并考验3000点整数大关,随后尾盘权重题材等狂飙,带动指数连续冲关;而今日市场高开高走后尾盘继续上行。在小长假之前,我们便对9月份的行情具有很高的期望,而本月的上旬市场的表现是探底上攻,同时月K线收红,为接下来中旬和下旬行情的走势开了个好头。

  近期管理层出台了包括宏观、制度建设等一系列组合拳,其目标便是使得中国的证券市场为未来的企业改革、投融资等服务,这是一个长期系统性的工程。所以说市场信心恢复也需要有一个过程,不能因为连续两个交易日的大涨而改变。当前A股市所面临的,除了进一步去泡沫、降杠杆以及提高规范化程度之外,实际上还有一个制度重建的问题,在这过程中还要同步恢复市场信心,难度的确很大。当然,现在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还需要时间。

  政策面持续释放利好,有助修复市场情绪,加上去杠杆进入尾声、调整风险释放,市场展开反弹行情。我们预判9月份市场上攻是板上钉钉的。建议投资者选择优质个股低点逐步分批埋伏,特别是以题材板块的炒作短期有望进入视野,尤其是超跌的优质个股反弹的空间最大。

  题材股异常火爆 错杀股具备安全边际

  盘面简述:

  沪深股指双双高开,沪指盘中在板块全线飘红带领下持续走高,一举收复3200点;午后,云计算概念走强。大盘维持高位震荡,板块方面全线飘红,公交、计算机、仪器仪表、物流、医疗器械服务、非汽车交运、园区开发等板块涨幅居前。

  消息面上,中财办主任刘鹤: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十分光明;财政部发布支持稳增长政策措施推进财税等改革;外媒:中国计划3年内发行1.2万亿专项建设债券;核电“十三五”规划思路渐明内陆核电迎解冻窗口期;国务院连发两文促租赁业创新发展;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390.30点,报16,492.68点,涨幅为2.42%;场外配资清理上紧发条:涉及47券商 2000亿待清理;8月出口降6.1%进口降14.3% 贸易顺差3680亿元;自营不利上市券商8月净利环比降四成;标杆房企重返一线城市忙抢地等。

  沪指近期有筑底整理态势,基本是在3000-3200点上下窄幅震荡整理。目前的点位要重点关注3200点能否有效突破,否则回到箱体就是必然的走势。当然,从管理层近期一些列的举措来看,管理层是有意愿维稳股市,政策底就在3000点附近,因而当前的区域也属于中长线投资的可操作区域。而且随着市场持续下跌,A股的估值优势开始显现,不少优质错杀个股都具备了一定的安全边际,中长线的投资机会开始出现。故而,短线交易者可以在这个区间做高抛低吸,如果是中长线可以忽略影响继续持股就好,当然要注意所持股票本身的质地。

  【观点】收评: 题材股异常火爆 错杀股具备安全边际

  华讯财经认为,两市高开,沪指回补缺口后上行,站上3200点,技术上,沪指上升旗型,突破3235.84点后将扩大涨幅,下一目标3373点,创业板大涨4%,突破8月28日高点2086.87点将短线见底。上证指数回补了前面一个缺口,日线级别5日线和10日线拐头向上,强势站上BBI上,说明做多动能增强。大盘周K线阳包阴,KD低位金叉,止跌迹象明显。创业板指数同样也有回补缺口的诉求。同时由于创业板是超跌性质的技术性反弹,所以反弹应该也是以创业板指数为主。

  虽然在市场赚钱效应、指数技术压力、经济基本面等诸多因素制约,A股风险还有继续震荡筑底需求,短线操作难度加大。不过从短期消息面偏暖和中长期改革持续深化、稳增长加码等积极因素也在加速显现来看,当前投资者可趁机调仓换股,提前谋划中长线布局。其中改革预期较强,有望率先启动的国有上市企业和具有实质性并购重组、且股价跌破定增价的超跌个股都值得逢低布局。(华讯财经)

  明日股市三大猜想及应对策略:上攻3300点?

  大势猜想:上攻3300点?

  实现概率:75%

  具体理由:沪深两市高开,沪指回补缺口后上行,盘中突破3235点,创业板涨逾5%,随后回落,截至收盘,沪指报3243.09点,上涨2.29%;深成指报10620.13点,上涨2.91%;创业板报2071.72点,上涨3.53%。两市200多只股票涨停,10只跌停。从技术面来看,沪指站上8月28日高点3235点,有望延续上行,下一目标3300点。

  应对策略:高抛低吸,60周均线在3291点,上方还有3373点,压力重重难一蹴而就。

  资金猜想:两融余额“12连降”终结?

  实现概率:80%

  原因描述:时隔12个交易日,A股融资余额终于迎来反弹。9月7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净增加162.63亿元,从9月2日的9591.54亿元回升至9754.17亿元。9月7日全天,市场共发生710.81亿元融资买入,较2日上升37.54%;融资偿还额则从1047.46亿元下降至548.18亿元,降幅为47.67%。

  应对策略:经过两日的反弹,不少个股已有可观的升幅,加仓需慎重。

  热点猜想:上海或酝酿静安闸北两区合并?

  实现概率:75%

  原因描述:关于闸北区静安区“撤二建一”的工作正在酝酿和听取意见过程中,分析人士认为,闸北静安行政区划调整事宜,有望使闸北地区有土地储备或开发项目的公司直接受益,

  德银:中国股市年底前将大涨 恒生国企涨37%

  北京时间9日上午消息,在中国股市带领下,本周全球股市强劲上涨,德意志银行认为,中国股市极低的估值意味着年底之前还将大幅上涨,预计恒生国企指数(HSCEI)年底之前将涨至13000点,较周二收盘高出37%。

  周二上证综指大涨2.9%,创业板暴涨5.7%;恒生指数上涨3.3%,恒生国企指数上涨4.1%。周三中国股市延续攻势,截至北京时间10点38分,上证综指上涨1.67%,恒生指数上涨2.31%。此外,在中国股市带动下,日经指数在周二创出新低之后周三报复性反弹5.67%。

  很显然,中国扩大财政刺激让投资者看到了经济反弹的希望。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G20会议上表示称中国将加快财政支出步伐,预计今年全年中央财政支出增速在10%左右,高于年初预算财政收入7%左右的增速。8月中旬中国央行向主要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的政策性银行注资930亿美元。

  此外,最近一份关于深化国企改革的整体设计也被媒体披露,让投资者看到了政府继续推进改革的决心。

  但更重要的是,中国股市,尤其是在港股上市的公司,估值已经极其便宜。

  德意志银行策略师Yuliang Chang在报告中指出:"从今年4月27日高点下跌35%之后,MSCI指数估值下降了34%,预期市盈率从12.4倍降至8.4倍,较10年均值折价30%,低于均值1个标准差。"

  德银表示:"从金融危机以来的市场走势来看,当前8.2倍的市盈率似乎是一个重大估值支撑,而1.1倍的市净率已经低于2011年10月初欧债危机最严重时期以及2013年6月中国银行(601988,咨询)间市场出现流动性危机时的情形,接近2008年9月金融危机底部水平。"

  除非出现"中国硬着陆、人民币大幅贬值或全球股灾"等极端事件,中国股市估值才可能进一步下降,德银在报告中如是称。

  德银表示:"我们预计恒生国企指数2015年底涨到13000点。"恒生国企指数周二收于9479.48点。

  瑞银策略师Wenjie Lu也同意德银的观点。瑞银报告指出,目前市场对中国上市公司盈利的预测极端悲观,分析师平均预测2015年利润增速只有2.5%,而MSCI中国指数上半年利润增速为5.3%。这意味着下半年中国企业盈利很容易超出市场预期。

  瑞银指出:"在我们看来,除创业板之外,A股和港股估值看起来都较为合理。我们预计港股年底之前将上涨15%以上。"(Tony 编译)

  光大证券(601788,咨询)经济学家徐高:干预长期化或酿风险点

  9月8日,A股市场在经过反复纠结之后终于选择向上突破,当天走出了先抑后扬的反转一幕。但美中不足的是成交量急剧减少。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量大幅萎缩至5242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逾一成。

  与此同时,近期政策面利好不断,稳定资本市场措施也相继出台。此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表示,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经趋于稳定,股市调整已大致到位,金融市场可望更为稳定。

  9月6日晚间,中国证监会负责人也以答记者问的形式,表示要把稳定市场、修复市场和建设市场有机结合起来。紧接着,9月7日,三大交易所宣布拟引入指数熔断机制。

  对此,就当前股市前景、人民币汇率以及资本市场金融创新等问题,记者专访了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

  股市将向经济基本面复归

  《21世纪》:有观点认为,当前市场缺的不是资金,是信心。那么,在当前政策利好频出的情况下,市场信心能够得到快速恢复吗?

  徐高:过去一年A股市场的大牛市背后有改革预期的支撑,但其上涨的主要动力还是金融市场的过剩流动性。去年11月,我就曾经撰文分析过,是因为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出现了阻塞,所以导致央行放的水积压在金融市场,形成“流动性堰塞湖”,进而导致实体经济“融资难”和金融市场“不差钱”并存的格局。所以,这次的牛市应该被称为“水牛”、“杠杆牛”。

  而从6月以来,支撑牛市的资金已经大量流出。股市的赚钱效应也大为削弱。再加上政策还会进一步推动股市的去杠杆。所以,“杠杆牛”已经结束。接下来,股市将向经济基本面复归。

  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市场再次出现比较明显的波动,令金融风险再度提升,那么政策会入市干预,以预防风险。但是,绝不能把救市政策简单等同于托举股指。救市政策的核心目标是防控金融风险。至于市场点位究竟应该是多少,还是应该交由市场力量来决定。如果政策对于市场的干预长期化,反而会扭曲市场运行,产生新的风险点。

  《21世纪》:此前,8 月中上旬市场一度处于股灾之后的弱平衡格局之中,但其后市场则出现了连续数日的暴跌,短短7 个交易日内,沪指跌幅超过25%,创业板指数跌幅近30%。9月8日尽管股指出现大幅反弹,但成交量却大幅萎缩。对此,应该怎么看?

  徐高:股灾后由于流动性、股指走势以及监管政策均发生方向性变化,导致市场情绪走低。除证金公司与大股东基于稳定市场目的而向市场注入资金以外,其他投资者均不同程度撤出股市。我们估计,股灾后股市资金净撤出规模在4-5万亿元。此前支撑“牛市”行情的半数资金已经撤出。

  考虑到未来货币政策宽松重心将向实体经济转变,而股市杠杆资金还会持续受政策打压,股市的“杠杆牛”已经结束。另一方面,由于现今经济增长状况较一年前更为疲弱,因此,股市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落差仍未弥合。

  金融创新不能因噎废食

  《21世纪》:降杠杆、降风险、强监管已成为监管层近期的主要工作目标,同时,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一直未得到缓解。这是否意味着监管层对市场风险的管控意识将超过金融创新所需承担的风险,金融创新改革的速度有无可能减速?

  徐高:需要辩证的来看待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缺乏监管的创新必然走向混乱。而过度的监管又会抑制创新,削弱市场活力。这二者之间的平衡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从始于今年6月的震荡来看,A股杠杆资金已成为新的风险点。杠杆资金的快进快出一方面加大了市场波动的幅度,另一方面也形成了股市风险向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传染的路径,从而威胁了金融体系的稳定。

  在股市杠杆资金的快速扩张中,披着金融创新外衣的规避监管行为大量产生。在过去,我国曾数次发生过银行资金大举进入股市,推升股市泡沫的情况。每次都为政策所叫停。应该说,我们对银行资金入市的严重后果是清楚的。

  但过去一年在金融创新的旗号之下,银行资金又大举进入股市。其中相当部分还和高杠杆、高风险的场外配资对接。此外,在我国本就投机属性较强的股市中,股指期货这样新的金融工具到底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也需要做细致评估。

  所以,近一段时间国内股市的动荡确实会增加监管层对风险的关注。这对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底线来说是很必要的。

  但也不能走向另一极端,因噎废食。很明显,我国金融体系仍存在不完善之处。在修补好这些漏洞之前,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仍会受到威胁。但金融改革也没法走回头路,只能在进一步的改革中解决碰到的问题。

  随着“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增长点,以及创新在经济发展中重要性的提升,我国金融体系也需要做相应调整。因此,金融创新不能停下来,更不能走回头路。不过,金融创新需要走得更稳。随着风控意识的上升,金融创新略微降速也是有必要的。

  《21世纪》:今年8月我国外汇储备下降939亿美元,跌幅明显大于过去几个月。8月中旬,人民币连续两天贬值千点,贬值幅度创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大。此后,央行又连续多天上调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市场上围绕人民币贬值是否到位仍存激烈争议。对此,您怎么看?

  徐高:近期,总理和央行官员都表示人民币汇率没有持续贬值的基础,显示决策层有意愿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同时,坐拥巨额外汇储备的央行有能力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尽管8月我国外汇储备下降接近1000亿美元,但储备余额仍超过3.5万亿美元。

  至于均衡汇率,这是一个理论上的概念。目前人民币均衡汇率究竟是多少实际上很难精确测算。如果放开汇率,让市场自己寻找均衡水平,很可能令汇率大幅波动。此外,汇率波动一般呈现出“超调”(overshooting)特性。也就是如果贬值,一定先贬过头,然后再升值。如果升值,也一定是先升过头,再贬下来。所以,如果央行弃守汇率,人民币汇率会进入持续大幅波动的状态,这会对我国出口企业带来灾难性打击。

  在当前人民币面临较大贬值压力时,最优的政策应是维持汇率稳定。原因在于市场力量很大程度上受央行行为影响。如果此时央行放任人民币进一步贬值,则会助长市场中的贬值预期,令贬值压力进一步加大。相反,如果央行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决心为市场所了解,则贬值预期会自然消退。毕竟,没有投资者会愿意与坐拥3.5万亿美元外储的央行反向操作。(.21.世.纪.经.济.报.道)

  部分私募开启多头策略 称反弹空间取决于基本面

  上调期指保证金、拟引入熔断机制、免征股息分红税……在监管层近期一系列利好发酵下,昨日A股终于迎来了缩量反弹。3000点上方的反弹行情能否持续?反弹空间几何?部分受访私募已开启多头策略,认为反弹空间取决于基本面。

  “昨天下午,我们的多头策略又打开了!”一位不愿具名的量化私募上周对记者透露称,他们交易系统中的左侧系统已提示可以进场了,但右侧系统还未完全打开。此前,该公司曾从5月底6月初时全部都打开空头策略。

  8月下旬以来,市场再度打开“暴跌模式”,上证指数在经历连续几日暴跌后,一度失守3000点的整数关口。正当市场极度看空之时,不少此前看空做空的量化对冲私募紧急转向,并悄然开启“多头策略”。

  为什么在这个点位开多呢?上述私募分析称,根据历史经验,市场极度悲观的极致状态是不可持续的。“我们对成交量做过一个统计,假定今天成交量比昨天是放大的,不管今天是涨是跌,第二天57%的概率是上涨。”他称。

  与可以开启多空双向交易量化私募不同的是,不少秉承价值投资的阳光私募在经历前期的煎熬后,再次对市场充满了信心。

  “去杠杆的强制卖盘已经去掉了差不多7成,我们无法预测市场的短期走势,但在恐慌中卖出是投资大忌,现在应该坚守而非离场!”星石投资总裁杨玲称,尽管逆势看多是要承受非常大的压力,但仍期待牛市重归。

  杨玲向记者坦言,市场以此般跌得快、跌得狠,超越了绝大部分人的常识和经验,也是其从业以来第一次遇到。不过,她并不同意有人将之与2008年大熊市类比,这基于她对中国改革的信心。

  长期来看,改革持续推进会逐渐见效;短期来看,虽然改革能否在四季度见效还未知,但随着本届政府执行力的进一步加强,下半年各种“稳增长”措施将快速执行,短期会刺激经济温和复苏。

  在经历了2000点的下跌后,本轮牛市的基本逻辑是否有所改变?这次反弹能持续多久?受访私募多持谨慎态度,认为牛市在不在更取决于宏观经济面,如果经济基本面不能好转,市场中再次走牛就需要很长时间。

  对市场反转缺乏信心,源于私募仍惊魂未定。继6月、7月两月分别暴跌7.25%、14.34%后,8月上证指数再度以12.49%的跌幅打击了投资人信心。受此影响,不少私募在经历净值大幅回撤后,已悄然将当前市场定性为“熊市初期”。

  “现在还在争论是牛市,还是熊市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现在已进入熊市初期了。”北京大君智萌投资董事陈立峰告诉记者,两周前的新一轮下跌,彻底浇灭了包括他们在内的多数私募人仅存的“牛市回调”的幻想。

  自8月18日以来的第二波下跌来势更猛,包括陈立峰在内的多位私募都坦言有些猝不及防。“净值回撤压力很大,我们也对这轮股灾进行了深刻反思,由资金推动和改革预期双轮推动的牛市基础并不坚实。”陈立峰分析称。

  不过,作为价值投资坚定奉行着,陈立峰仍坚信此时选好公司,胜于对短期趋势的判断。“现在投资变得很容易了,选个好公司买入后找个地方玩就可以了,2年后必有丰厚回报。”

  尽管私募界对“牛市、熊市”仍存争议,但已经有部分私募开始执行趁反弹减仓的熊市策略,有的尝试用股指期货对冲现货,也有私募开始研究那些“超跌股”,会成为他们抢反弹首选。

  “至于机会,首先要关注超跌股,跌得越多,未来反弹时的动力就越强,除外,优质次新股经过杀跌,其本身的价值进一步显现出来,这里有翻倍个股。”知名私募人士吴国平判断,9月份可能是“转折月”。

  市场何时见底?市场总是在合理的估值水平找到底部,杨玲预计近期市场会在价值中枢附近震荡夯实底部。未来,随着经济温和复苏,国企、财税、金融等重大改革落地攻坚,市场可能会重现“右侧机会”。 (.上.证 .陈.俊.岭)

  海通证券(600837,咨询)姜超:大类资产轮动开始 有望迎新一轮股票牛市

  摘要:

  去杠杆与股灾

  回归金融定价原理,锚定股票定价因素。国债价格由息票收入、债券面值、贴现利率和息票支付期数决定,股票价格由分红、无风险利率和风险溢价决定。本轮股市背景是增长盈利疲弱,股价上涨主因利率下降和风险偏好上升。

  14年无风险利率降,15年风险偏好起伏。10年期国开债利率由14年初的接近6%降至14年底的4%左右,是14年牛市驱动的核心因素。而风险偏好则是15年行情的主要因素,杠杆加、减催生疯牛行情和股市暴跌。

  大跌后估值渐合理。当前市场平均估值回到18倍,其实已回到合理区域。

  货币宽松重启

  宽松主导资本市场。金融危机以来,宽松货币政策成为资本市场的主要影响因素。13年央行收紧货币政策,引发钱荒,导致股债双熊。14年起货币政策逐渐转松,债市率先转牛;7月货币市场降息后,股市由熊转牛;11月央行正式降息,股市加速上涨。15年5月长期利率上升,股市随后下跌,6月后宽松预期生变,6月地方债井喷和7月证金贷款救市令宽松货币政策受限。

  利率下降希望再现。而证金公司将部分股票转让给中央汇金、一般情况下不入市干预,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依法启动,都标志着政府信用全面背书正在退出,而10年期国债利率也已重新开始下降,预示利率下降希望再现。

  汇改降息重启宽松。从8月11日开始,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连续两日大幅贬值,贬值压力源自外储持续缩水。此前美国加息制约中国宽松货币政策,但此次贬值改革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打开汇率枷锁,放开利率独立。央行在扔掉汇率、刚兑的包袱后,8月逆回购利率再次下调,也预示宽松重启。

  通胀并非宽松阻碍。积极财政、贬值刺激出口、融资增速反弹或令4季度经济通胀短期反弹。猪价推升CPI,但不存在持续上行压力,无碍央行宽货币。

  资产轮动开始

  从存款地产到金融时代,从银行贷款到资本市场。中国居民财富管理先后经历了存款时代和地产时代,14年开始将步入金融时代。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地产时代和工业化即将结束,银行融资将让位于直接融资,财富创造的主体将逐渐从地产、银行转向资本市场。而未来的道路将是曲折前行。

  大类资产轮动,债牛王者归来,股市不再悲观。美国经验表明,大类资产轮动遵循从货币牛市、再到债券牛市、然后到股票牛市的规律。而中国13年货币牛市,14年债券牛市,14年下半年、15年上半年为股票牛市。股灾之后现金为王,重回货币牛市。如果无风险利率下降若能形成新一轮趋势,则意味着货币牛市向债券牛市的转化已经开始,新一轮股票牛市也就有希望了。而从风险偏好的三大驱动因素看,杠杆短期难以恢复,但创新仍然值得期待,改革也仍在稳步推进,包括这次央行对利率汇率机制的改革,以及传闻中即将披露的国企改革方案等都是有力证明,而我们也不再悲观!

  正文:

  1. 去杠杆与股灾

  1.1 金融定价基本原理

  债券定价基本原理。理论上,任何金融工具的价格都等于来自这种金融工具的预期现金流的现值。比如说债券,有固定的利息回报,债券的价格和利率是反向关系,公式里面是这样的,但是它的核心是与贴现率是一个反向关系。

  股票定价基本原理。股价怎么理解?比债券价格复杂一点。我们说它有三个因素,分子是企业盈利或者说分红的价值。分母端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无风险收益率,第二部分叫风险溢价(或者说风险偏好的变化)。

  1.2 股票定价核心因素

  股票定价核心:经济增长、利率、风险偏好。从资本市场定价模型来看,股价由企业盈利、风险偏好和利率等三大因素决定,而不同时代的市场驱动因素并不相同。

  1.3 工业利润持续低迷

  在07/08年的行情中,由于盈利增长强劲,因而股市对利率变化不敏感,直到加息周期见顶盈利回落才出现拐点。但本轮股市的背景是增长及盈利疲弱,因而股价上涨主要由利率下降和风险偏好上升驱动。

  1.4 2014年:无风险利率大幅下降

  以10年期国开债利率来衡量,14年年初的时候中国的长期无风险利率接近6%,加一点风险溢价进去,当时一般企业发债的利率大约在8%左右,倒过来算的话意味着12倍左右的PE是市场的合理估值。而在14年初,以Wind全A为代表的A股市场整体估值就在12倍左右。但到了14年年底,10年期国开债利率降到了4%左右,再考虑风险溢价的因素,长期企业债利率大约在5%到6%左右,这意味着倒过来算的话18倍左右的PE应该是合理估值。因此14年牛市驱动的核心因素是无风险利率下降。

  1.5 加减杠杆与风险偏好起伏

  而到了15年以后,无风险利率基本稳定,但股市出现了暴涨暴跌,意味着风险偏好是主导15年行情的主要因素。之前的各种加杠杆导致了风险偏好上升、出现疯牛行情,而之后的持续去杠杆导致了风险偏好持续下降、股市出现大幅暴跌。

  1.6 大跌后估值渐合理

  我们不再那么悲观的第一个理由就是,市场已经不算贵,到了和无风险利率相匹配的合理区域。股市下跌本身就是最好的消息,因为便宜是硬道理。无论是之前的暴涨还是之后的暴跌,其实企业经营本身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公司还是那个公司,变化的是估值。在5000点的时候市场平均估值是30多倍,大家讲再多牛市的逻辑其实都抵不过一个字“贵”,但现在到了3000点以下,市场平均估值回到了18倍,从无风险利率比较的角度来看,其实已经到了合理区域。

  2. 货币宽松重启

  2.1 宽松主导资本市场

  自从金融危机以来,宽松货币政策成为资本市场的主要影响因素。自08年次贷危机以后,美联储推出了3轮QE,其中第一轮从08年11月到10年4月,持续了1年半。时隔半年之后,于10年11月推出QE2,持续了半年。时隔1年半之后,于12年9月推出第三轮,于14年10月结束QE3。而仔细观察美国股市的走势,可以发现在QE期间表现良好,而在QE结束之后表现低迷。

  2.2 13年:钱荒缘于紧缩,导致股债双熊

  从国内来看,13年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就是钱荒。央行收紧货币政策,大幅提高了官方回购利率,带动当时二级市场的货币利率一度超过10%,进而导致了股债双熊:当年股市一度跌至1849点,而债市的国债利率也一度接近5%。为什么大家既不买股票,也不买债券,在买什么呢?13年是余额宝横空出世的一年,几乎在一夜之间规模超过了5000亿,因为余额宝当时可以提供7%左右的收益率,这也就意味着无论买股票还是债券都没啥意义。

  2.3 14年:货币政策转松,股债双牛开启

  14年起:货币政策转松,债市率先转牛。而14年以来央行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4年初,央行宣布通过SLF给货币利率封顶,其中R007封顶在7%,所以从14年年初开始我们就坚定判断债市已经由熊转牛,因为意味着利率的上行空间已经被封死,利率只能下降不能上升。而事后来看,14年1月中国10年期国债利率确实出现了下行的大拐点。

  14年7月:货币市场降息、股市由熊转牛。14年7月份,央行正式下调了官方的回购利率,也就意味着央行在货币市场正式降息了,因而机构投资者都知道央行开始放水,股市也从14年7月起由熊转牛。

  14年11月:央行正式降息。到了14年11月,央行正式宣布存款利率降息,意味着普通老百姓(603883,咨询)都知道央行降息了,钱存在银行不值钱了,开始了疯狂将储蓄搬家,后面的股市开始出现加速上涨。

  2.4 15年:年中宽松生变,股市意外下跌

  15年5月长期利率上升、股市随后下跌。而从15年5月下旬开始,代表长期无风险利率的10年期国债利率出现了显著上升,意味着利率下行受阻、估值见顶,随后股市也出现大幅下跌。

  15年6月后宽松预期生变。而从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来看,在15年上半年几乎每个月都有降息降准,而在7月份则全部落空,标志着宽松货币政策预期在短期发生了变化。

  6月地方债井喷、7月证金贷款救市。导致长期国债利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地方债发行的井喷,6月份的净发行量超过了7000亿,7月超5000亿。此外7月股灾之后的救市也投入万亿信贷。

  货币增速超预期,央行宽货币受限。在经济低迷的背景下,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需求萎靡,货币增速理应持续下行。但在6月以后货币增速逆势扩张,源于地方债和证金救市额外创造出了数万亿货币,7月M2增速达到13.3%,超出12%的年初目标,也使得央行宽松货币政策受到制约。

  2.5 利率下降希望再现

  债务减记影响重大。而如果回到债务率的基本公式,我们发现大家在金融危机以后都使用了去杠杆的三招,但是顺序不太一样。只有美国是先减记债务,之后的利率下降和股市上涨一帆风顺。但日本和欧洲都不太愿意减记债务,所以利率下降及股市上涨充满波折。而中国目前也不愿意减记债务,地方债的发明就是给僵尸企业输血用的,而股灾以后政府也出来救市,都意味着旺盛的资金需求,这也意味着中国的利率下降之路出现波折。

  政府信用退出,打破刚兑有望。8月14日,证监会发言人表示,执行“救市”使命的证金公司宣布证金公司将部分股票转让给中央汇金,由其长期持有。今后若干年证金公司不会退出,但一般不入市操作,随着市场由剧烈异常波动逐渐趋于常态化波动,应更加注重发挥市场自我调节的作用。

  8月24日,《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批准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议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标志着我国依法启动了对地方政府债务的限额管理。8月28日设定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16万亿元,比14年仅增加6000亿。

  无风险利率重新下降。无论是近期股市的下跌,还是地方债的限额管理,其实都预示的政府的全面背书在退出,这反过来意味着政府把本来不该自己承担的负担甩掉了,未来刚兑将有希望打破,国债的政府信用会真正回归,因而国债的安全和避险价值有希望真正体现,而近期标志性的10年期国债利率已重新开始下降。

  2.6 汇改降息重启宽松

  人民币汇率贬值魔盒开启。从8月11日开始,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连续两日大幅贬值,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大幅震荡,股市、债市下跌,黄金大涨。

  外汇储备变化是核心。人民币本身是一种商品,价格由供需决定,而外汇储备是衡量人民币汇率供需的重要指标。过去外储持续增加时人民币有升值压力,现在外储持续缩水,过去1年外储减少3000亿美元,15年7月减少425亿美元,8月减少940亿美元,所以有贬值压力。所以从年度角度观察,人民币贬值是从去年年初开始的,因为从去年起外汇储备出现持续明显的下降。

  中美利率走势逆转。之前市场担心由于人民币汇率贬值,加之美国加息在即,而为了防止外汇资金继续流出,央行会被迫保持高利率,从而制约宽松货币政策。

  打开汇率枷锁。从经典的蒙代尔三元不可能理论出发,央行在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以及独立货币政策之间只能选择两个。对这一次的人民币贬值,如果我们回头审视一下,其实里面的最大玄机应在于改革了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以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是央行定的,现在是市场根据即期汇率来定的。所以在我们看来,这一次的双降,在降息层面是非常超预期的,其实也在于向市场表明,央行更在意的是独立的货币政策,因而在此之前先把汇率形成机制给改了。

  放开利率独立。我们认为,过去央行选择的是固定汇率,资本也接近完全流动,因而利率政策主要跟随美国,体现为中美两国的长期国债利率走势几乎一致。但在汇改之后,央行选择独立的货币政策,同时在资本项目下加强了管制,同时在汇率上也转变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其实就是在后两者各要一半,这种状态应该是可以长期维系的。而对于国内流动性,央行可以通过持续下调准备金率来对冲。

  宽松货币重启。而从货币利率走势观察,从5月起市场货币利率R007持续上升,代表宽松货币政策生变。而8月份央行逆回购招标利率的再次下调意味着宽松货币周期的重启,因为央行把汇率、刚兑方面的包袱都扔掉了。

  2.7 通胀并非宽松阻碍

  4季度经济通胀或短期反弹。我们认为经济增速长期趋于下行,但对短期经济增长并不悲观。原因是15年6月以来地方债大规模发行,财政第一次真正转向积极,再加上贬值刺激出口,结合社会和政府融资增速的反弹来看,3季度经济或仍在下滑,但4季度经济通胀或短期企稳回升。

  猪价推升CPI,PPI仍通缩。虽然我们预测CPI在未来会短期回升至2%以上,但其中更多的是由猪价等食品价格的短期上涨所引发,而在非食品价格方面,由于PPI通缩加剧,因而并不存在持续上行的压力。

  货币政策与结构性因素脱钩。而在8月央行降息声明中表示,货币政策不会受到猪价上涨等结构性因素的干扰,这意味着未来即便CPI短期回升至2%以上,但只要CPI非食品价格仍保持在1%左右低位,就不会影响央行宽松货币政策取向。

  3. 资产轮动开始

  3.1 居民财富配置:从存款地产到金融时代

  8、90年代:存款时代。回顾中国居民财富增长的历史,在8、90年代的财富增长主要来自于银行存款,当时居民储蓄的年均增速都在30%左右,因为存款利率特别高,长期稳定在10%左右,所以当时所谓的居民理财就是不停攒钱然后存银行,银行帮老百姓把财富给打理了。

  00年以后:地产时代。而在2000年以后,居民理财步入地产时代。首先从房价来看,全国新房销售均价在过去10年上涨了3倍以上,部分区域涨幅甚至达到10倍,而且其中几乎没有明显的回调,也就意味着过去10年的任何一个时点买房都是英明的投资,这也就意味着过去10年房地产帮助中国居民把财给理了。

  14年以后:金融时代。总结而言,过去30年中国居民的财富管理先后经历了存款时代和地产时代,也就是银行和房地产帮助大家管理财富,增值资产。但从14年开始,我们发现居民来自于房地产的财富占比首次降至40%以下,而金融资产首次成为居民财富增量的主要来源,这意味着我们可能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金融时代。

  3.2 融资结构变化:从银行贷款到资本市场

  工业化时代:地产和信贷驱动。在工业化的时代,地产是龙头提供需求,而银行则提供工业化运行的血液。比如我们的许多工业龙头企业,比如上汽、宝钢等等,都是由银行提供信贷资金来成长。而如果我们把视角放到全球,可以发现传统工业产业领域的龙头,基本上都是在间接融资时代诞生的。目前日本的丰田依然是全球汽车行业的老大,其隶属于日本的三井财团,其发展与日本的主银行体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资本市场:培育新兴产业。未来中国经济将转向创新和服务驱动。我们发现,美国的所有创新型企业,都是由资本市场培育的。大家都听说过车库的故事,包括谷歌、苹果、亚马逊都是诞生于车库之中,其实是通过PE、资本市场培育了这些著名的企业。而中国的腾讯、百度、阿里等也无一例外是通过PE、资本市场的模式培育的。

  资产配置长期转向。总结来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地产时代和工业化即将结束,而银行融资也将逐渐让位于直接融资,这意味着财富创造的主体将逐渐从地产、银行转向资本市场。

  未来曲折前行。但我们发现从地产时代向金融时代的切换充满曲折,因为政府、居民对过去充满怀念,在地产中有千丝万缕的利益,因而会时不时开倒车,而一旦资源投向面向过去的地产、基建,就对所有面向未来的金融资产造成了伤害。

  地产时代短期回归。从微观角度观察,今年6月份以后股市暴跌,但全国房价持续上涨,意味着居民资金并未流出,因为有各种资本管制,而是重新回流到了地产市场,而这肯定不是常态,未来必然会重新回归金融资产。

  3.3 大类资产轮动:从货币牛市到股债牛市

  大类资产轮动:来自美国的经验。而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后经济结构从工业转向服务业,未来居民的资产配置会逐渐转向金融资产,但在金融资产内部遵循从货币牛市、再到债券牛市、然后到股票牛市的规律。美国在70年代后首先是货币牛市,然后是债券牛市,最后是股票牛市。

  债牛王者归来,股市不再悲观。这个次序对中国当前来讲非常的适用,简单来说,就是在经济下行期,企业盈利改善有限,因此主要的行情都是由利率和风险偏好驱动,其中利率是主线,因此在利率高位时属于货币牛市,当利率开始下降时就出现了债券牛市,当风险偏好开始提升以后就出现了股票牛市。由此来观察,我们看到13年是货币牛市,余额宝等货币基金崛起。14年开始出现了债券牛市,而到14年下半年、15年上半年出现了股票牛市,但在股灾之后,市场现金为王,于是又回到了货币牛市。但如果无风险利率的下降能形成新一轮趋势,就意味着货币牛市向债券牛市的转化已经开始,大类资产的轮动就开始了,往远的看新一轮股票牛市就有希望了。

  风险偏好动因:杠杆、创新与改革。而杠杆、创新和改革是影响风险偏好的三大因素。当前去杠杆导致风险偏好大幅下降,因而短期也难以恢复。但目前市场对改革已经没有任何预期,但其实改革一直在路上,只是需要时间来证明自己。但我觉得中国的改革也是试错的过程,之前救市大家感受不好的一些措施,在被意识到以后也在逐渐被改善。而央行对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包括这一次双降放开存款利率等等,以及传闻中即将披露的国企改革方案等,都意味着改革其实仍在稳步推进,只不过是之前市场预期太高了,而现在预期又太低了,但我们依然对新政府的改革抱有期望,因为这是当前提高经济增长效率的华山一条路,别无他法。(中国证券网)

  民生证券坚定911-双12中级反弹:稳增长逻辑望成发令枪

  民生策略李少君

  经历了8月暴跌,我们骄傲的说:民生策略,逻辑稳定,观点不变,信号证真,证真,再证真!

河北协昌基建2024年债权项目城投债定融(协昌环保科技股份)

  期待,期待9.11-12.12的证真期。中级反弹三部曲:稳增长板块搭台,主题活跃并可持续,成长唱戏!

  我们在8月初以来发布的“坐小望大”系列报告中反复强调:短期(1个月)及时行小乐,关注主题性机会,重视择时与仓位控制;中期(1~4个月)可能迎来中级反弹的起点,从911到双十二是这一起点的证真期,静待“市场反复震荡筑底”结束的“发令枪”。

  市场的中级反弹信号,若在911-12.12之间证真,我们认为,反弹会从稳增长的蓝筹行情展开,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市场底部确认,市场企稳、个别蓝筹板块开始获得绝对收益,市场信心得以修复;此后,围绕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驱动,表现为主题活跃,主题的持续性加强,市场成交量开始放大;最后,唱戏和跳舞的仍将是符合两鸟论的板块,既包括改革背景的传统产业,也包括转型背景的成长板块。

  八月初,市场对该逻辑的认同度相对较低,究其原因,主要分歧有三:其一,市场的重要驱动是改革牛,市场曾流传“改革牛”熄火的观点,那么稳增长难以催生长牛;其二,稳增长在所涉及的板块容易让人想到铁公鸡,相关板块受产能(如钢铁)、产品价格(如水泥)和估值(如建筑)影响,难以成为拉动市场上行的主旋律;其三,如果进一步讨论到稳增长的预期规模和力度,恐均难与08年相提并论。

  市场经历了8月的震荡:沪深股市分别下跌12.5%和14.7%,个股平均跌幅15.3%;与5178时的相比,上证综指、中小板、创业板的估值水平(整体法)分别从23、96、148倍下行到14、50、71倍,下行了39%、48%和52%。目前上证综指的估值水平基本已经达到2008年10月底1664点位的对应估值水平(15倍估值),但是中小板50倍的估值依然远远高于彼时的仅22倍水平,除去非银石化行业的全部A股估值34倍也远高于当时的16倍水平。A股的当前估值与2009年8月中级反弹顶部3478点时对比,中小板估值均在50倍左右,但现在的除非银石化的A股估值约为当时一半水平(分别为34倍和57倍)。对比上面两个关键历史点位估值看来,大蓝筹已经跌出价值,中小创依然不便宜。

  八月过去了,除了虽已显著下行、仍不便宜的估值,几个关键变量也悄然转向积极。

  宏观层面来看:

  汇率政策上,人民币汇率进行了修正,一定程度上释放了高估所带来的资产价格压力;

  货币政策上,利率、准备金率和新型政策工具释放的流动性明显加快;

  财政政策上,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规模再次上调至3.2万亿(包括今年3月和6月公布的2万亿总额和8月份公布的第三批1.2万亿额度),存量替换之外,还有6000亿元新增地方政府债券;

  项目上,730以来一个月时间,包括城市管廊、停车场、现代物流等新型项目加速出台;

  此外,降低项目资本金比例、设立600亿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扩大小微企业税收优惠范围等搞活实体经济的政策配套也在加速。

  市场层面来看:

  场外治理接近尾声,本轮下行最大的助推因素逐渐消失,且如果堵邪路之后再开正路,引导场外配资进入场内,杠杆虽然低了些,但坐在牛背上的感觉,总要好于骑在疯牛背上的感觉;

  场内两融回到了1万亿附近,与2014年底水平大致相当,为什么要强调2014年底水平?因为2015年以来两融的快速上涨,逻辑不仅在于对市场看好,更在于居民资产的重配;如果这一趋势未变,那么居民资产可能从经历了重配——错配之后,再次回归重配;

  就当前居民资产配置的可选集来看,地产大周期向下的预期已经在居民心中扎根、总理关于人民币不具备持续贬值基础的判断也封住了居民配置海外资产、甚至资本外逃的上限;既然钱还在国内转,那么很可能主要流入货币、债市、股市和大宗产品市场;关于流入的节奏(时点),暂不在本部分讨论。只要这一基础存在,市场重拾升势的基础就仍然存在。

  就我们的沟通和反馈情况来看,在上述政策快速推出的过程中,市场对稳增长的逻辑关注度和认同度,在加速升温。

  稳增长逻辑正在逐步发酵,这有望成为股市中级反弹的“发令枪”。从730政治局会议到828国务院专题会议,政策层对于来自国内外经济增长压力的认识在不断加深,稳增长已经成为阶段性主要矛盾,政府工作重点正在重新回到经济建设上来,市场也逐步实现由虚向实的转变。未来半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剧、全球经济潜在增速下滑、国际金融局势受美联储加息影响不确定性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稳增长在规模和形式上都有必要实现重要突破。

  因此,在现在这个时点,我们再次强烈建议投资者重新关注经济政策和经济基本面这个几乎已经被市场淡忘的关键因素,这一转变有望成为我们所讲的突破温室顶部的“发令枪”。

  一、“只托不举”有望重演,蓝筹搭好台,寻找领头羊

  经历这一波股市异常波动后,市场持续震荡筑底,反弹绵软无力。尽管市场流动性已经基本恢复、场外配资清查接近尾声、改革转型重回正轨,但市场依然难回昔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目前缺乏确定性的投资主线。

  回溯2012年以来的股市,任何一轮上行都有领头羊的身影:

  2012年11月:金融板块打响金改牛第一枪。2012年是金融改革大年,围绕着创新大会的准备、召开和落实,一系列旨在放松准入管制、扩展业务空间、提升杠杆水平的政策措施加速出台,非银行业的业绩爆发预期从发现到发酵,最后兑现。从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金融板块率先打破A股僵局,非银和银行板块平均最高涨幅分别达到55%和54%,同期上证涨幅约25%。

  2013年1月:创业板迈入转型牛。2013年政府工作定调转型,A股投资逻辑与之前几年相比出现明显变化,转型期间传统模型下定位周期阶段的工具在逐步失效,市场对板块的焦点,也由短期业绩、行业景气逐渐转向中期增长和市场空间。

  2014年7月:改革预期带领A股全面反转,改革牛与转型牛共舞。2014年是深化改革元年,财税改革重磅推出,价格改革稳步前行,国企改革全面提速,金融改革拉开大幕,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坚冰,生育政策改革、电力改革、油气改革、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尽管A股此轮反弹离不开无风险利率下行、房地产长期拐点、居民财富重配等重要因素的支持,但市场对于改革的强烈预期无疑是A股展开这一轮牛市的最关键原因。

  2015年3月:一带一路战略领衔A股二次加速度,杠杆牛开始空中加油。今年3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份文件标志“一带一路”战略的顶层设计完成。在“一带一路”战略提振下,A股市在经历一季度休整后再出发。同时,巨大的财富效应,叠加前期的改革牛、转型牛,吸引大幅资金流入股票市场,以两融余额为例,从2015年3月初至6月18日,两融余额由1.18万亿快速增长至2.27万亿,期间增长92%,月均增长3000亿元。

  观察历次A股长期向上行情,除了充裕的流动性背景和政策导向等发令枪的支持,还需领头羊板块的拉动。梳理以上一系列不同阶段主导A股市场的领头羊,从金融改革到转型升级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一带一路战略,我们发现这些市场的阶段性主线都具备以下特征:

  1.政策立意上,有高度、有全局性:每一轮A股的牛市行情均不可缺少估值大幅上行。与业绩驱动不同,估值上行需要利率、增长率和风险偏好的共同作用。这三个因素往往由政策层面的大动作发令。无论是深化改革、产业升级转型,还是创新创业、一带一路,都是具有政治高度的全局性国家战略,所以才能对利率、增长率产生跳跃式催化,进而对包括机构和个人在内的投资者风险偏好产生影响。

  2.市场预期上,有空间、有吸引力:带头大哥板块除具备高度外,也要有市场想象空间,亦或板块行业投资规模的爆发机会。回顾上一轮牛市的周期板块煤炭、有色、建材、建筑和钢铁的“五朵金花”以及本轮牛市的TMT等新兴战略产业,以及增长显著改善预期的国企改革。

  3.运行逻辑上,可量化、可验证:没有不断鲜活的市场预期,不断延长预期保质期需要看得见的实质性内容落地。上一轮牛市周期板块估值爆发后总能伴随业绩的增长,本轮TMT板块在13-14年总体上业绩也总能超过预期,即使个别板块差强人意,也总能通过外延式发展打造新预期,延后业绩兑现期间。就改革而言,尽管“改革”一词对于资本市场而言从不陌生,但资本市场对于改革预期的升温来自于去年“打老虎”、简政放权、价格改革、财税改革、金融改革等一系列“改革干货”大招也快速推进,兑现落地。

  4.市场感受上,新鲜感、新寄托:从A股投资者对于题材性炒作的热情不难看出“新事物”对于市场的吸引力,“新”代表着不确定性,同时也代表着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发挥空间。13年以来,在前期政策消化期背景下,市场对传统周期板块缺乏关注,因此造就了成长新兴板块的爆发,而在市场氛围趋于活跃之后,国改、军工等多涉及传统板块的政策预期升温,传统行业围绕着产品升级(从传统制造业到新兴制造业)、市场拓展(从国内市场到海外市场)、管理改革(从国企到国企改革)、新商业模式拓展(从贸易到供应链金融),旧曲新弹,给人恍然隔世,却又士别三日之感。

  “稳增长”基本具备了成为股市“发令枪”的前三个潜质:政治高度、市场空间、逻辑可验。在当前市场对经济增长、货币环境、市场流动性、风险偏好等忧心忡忡,却又发现估值、业绩,稳增长、促改革、防风险政策迭出时,有望成为新一轮中级反弹的发令枪,退一步讲,至少可以回到类似14年“只托不举”的作用,稳定类似14年“市场有底无高度”的预期。反弹的高度和结构,关键在于此轮稳增长能否为市场带来“新体验”。

  二、稳增长逻辑的市场接受度在逐步提升

  我们判断,以7月30日政治局会议为标志,下半年政府工作将会在经济建设和稳增长上加力。从“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高度重视经济下行压力”、“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变调,保持公共支出力度”、“经济增长新动力不足和旧动力减弱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等新的表述看来,下半年稳增长加码已经是大概率事件。

  8月28日,李克强在国务院专题会上表示“近段时间的国际市场动荡,给世界经济复苏增加了新的不确定因素,我国金融市场、进出口等受到的影响也在加深,经济运行遇到新的压力。”本次会议为我们“稳增长有望成为望大阶段股市发令枪”的判断再添筹码。

  从730到828,政策层稳增长意图逐渐明晰,市场对于稳增长逻辑的接受程度正在提高。

  1、打掉大老虎,统一党内外思想,为改革铺路清扫障碍。十八大以来,我党坚定反腐决心,反腐广度和深度在历史上属罕见。在过去两年间,总计超100名省部级以上贪官落马,年均落马高官数量为十八大之前的数倍,涉及的巨额不明来源资产以及受贿资财令人咋舌。反腐为改革清扫障碍,引领经济健康发展。石油系统反腐,开启了石油系统混改;铁路系统反腐,实现了铁路行政向市场的转变;反腐打掉的不是一方诸侯,而是改善了一方生态环境。反腐有利于打破利益共同体的寻租优势,奖励勇于创新和变革的实体经济参与者,从思想上和制度上为改革清除障碍。当前,反腐已进入深水区,反腐带来的经济效率提升和管理效率改善,为稳增长和促改革奠定了前所未有的基础。

  2、表彰百强县委书记,倡导实干兴邦,鼓励地方主动性。如果说反腐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县域经济和基层干部的表彰则在在微观上搞活了经济,推动了经济自下而上的恢复。5月中组部遴选百名优秀县委书记,表彰能力突出的县委书记,鼓励清正廉洁的为政作风。中央再度将县域经济提升到新的高度,肯定其对政策执行和保障民生等均发挥重要作用。在规范地方政府行为的基础上,中央鼓励积极发挥地方主动性。随着土地财政收入下滑和地方融资平台的规范,地方财政收入受到制约。在近两年来的反腐高压下,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更加规范化,同时支出意愿降低。县委书记的表彰,有利于地方政府积极发挥能动性,有效扭转“懒政、惰政”、“政令不出中南海”、“大干大错、小干小错、不干无错”等微观经济主体的问题,自下而上实现稳增长政策的作用。

  3、中央关注经济政策成效,督促各部委文件措施快速落地。中央注重疏通政策施行通道,减少政策时滞。730中央政治局会议以来,围绕“稳增长”这一问题,各部委已经迅速出台了一系列细化措施和项目,如:在730会议后的第4天,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在会后的第12天,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政策推进速度快、范围广。稳增长政策表明了中央的决心,相关政策则体现了执行力,政令落实速度和效率明显提升。

  4、新兴市场动荡,稳增长显得尤为重要。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整体一路下行。据IMF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速已为连续第五年下滑。同时新兴市场货币与资产价格也出现大幅下跌:大宗商品价格在2011年达到峰值后,开始一路下跌,跌幅已经超过40%;经济放缓,叠加美元加息周期预期,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包括中国,普遍面临贬值压力,8月1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一次性贬值2%,此后三个交易日累计下跌4.66%,跌至四年新低,马来西亚、印尼、土耳其、泰国、南非、巴西及俄罗斯等国的货币也纷纷贬值创下历史低位;新兴市场股市大幅回挫,自今年来,MSCI新兴市场指数(MSCI Emerging Markets Index)下跌14.23%,超半数新兴市场股市从今年以来的高点下跌超过20%。

  随着美国经济复苏基础稳固,美元加息预期带来的新兴市场资本流出、金融危机的回忆开始挥之不去。美联储再一次即将进入加息周期,新兴市场为避免危机重演,必须首先确保经济增长稳定,避免经济断崖式下跌的内部危机叠加外部资本流动影响,用经济的适度稳定增长防范系统性风险,保障汇率稳定、资本流动平缓、资产价格稳健。

  三、稳增长的逻辑再阐述

  我们对于政府工作重心转向这一判断不仅来自7.30政治局会议和8.28国务院专题会议所释放出的信号,还有对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陡增、国际金融系统性风险上升的考虑,更重要的是,稳增长和促改革相辅相成,稳增长和调结构难以独生,稳增长和防风险不可偏废,稳增长不仅是当前特定时期的暂时安排,也是长远战略的必要条件。

  1.稳增长与两鸟论的关系

  “腾笼换鸟”,就是要着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走绿色发展之路,通过环境倒逼、政策引导等措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培育和引进新兴产业,在腾挪空间中转型升级,实现振翅高飞;“凤凰涅槃”,就是要拿出浴火重生的勇气和决心,摆脱对粗放型增长方式的依赖,实施创新驱动,抢占新产业和新技术的制高点,未来鹏程万里。

  “两鸟论”实际上包含了“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的丰富含义,其中稳增长是“两鸟论”的基础和前提。两鸟论事实上强调了新旧经济转型的平稳过渡与衔接,切合实施经济结构调整之需,也是对改革本义的间接阐释。

  实体经济持续下行压力仍在加大,旧鸟已乏,新鸟未入,亟待腾笼换鸟。1~7月份宏观经济成绩继续下滑,三驾马车齐哑火。外贸低迷已经持续了相当长时间,上半年出口增速0.9%,7月份出口增速陡然下降8.9%,尽管人民币近期一次性贬值能够一定程度缓解出口压力,但中长期看,制造业成本优势下降对于出口的消极影响仍会扩大;1-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2%,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000736,咨询)开发投资同比仅增长4.3%,比上半年回落0.3个百分点;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5%,尽管今年消费增速一直稳定在10%-11%,但与去年全年12%的增速相比有明显下滑。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加仅为6%,远低于过去6年的平均水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继续下跌,下跌幅度有所加大,7月PPI指数跌幅达到0.7%。实体经济需求疲软,企业产能过剩,去库存压力持续存在。

  在经济整体低迷运行的环境下,结构上的分化也在悄然进行。新兴消费、互联网行业、高端制造投资均显示出积极信号,尽管还难以对整个国民经济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但对于稳增长的积极含义不言而喻。近期,我们已经观察到政策层推进新兴产业“凤凰涅槃”的各项措施,包括设立600亿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颁布大数据发展纲要、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等各项鼓励推进创新创业、中小企业发展和新兴产业的政策。因此,本轮稳增长区别于以往的重要特征是“两鸟论”下的转型式稳增长。

  2.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

  在经济结构调整中能否防范系统性风险爆发,决定了金融改革、价格改革、国企改革、财税改革、汇率制度改革等各项重大改革的前景,也决定了产业升级转型能够成功。我们强调6月份股灾的救市意义,也正在于控制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殃及整个金融市场甚至实体经济,从而破坏现有的改革成果和转型步伐。

  当前国民经济面临着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过高、企业利润下滑、经济潜在增速下降、传统产能过剩导致的工业品价格通缩四大风险因素。稳增长是目前解决以上四大风险的重要政策选择,配合稳增长适度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能够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通过稳增长弥补实体经济需求不足的难题能够带动企业利润复苏、拉动工业品价格回暖,本轮稳增长的转型特征同时能够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从而提高经济潜在增速。

  托住经济回落速度,拓宽传统行业的天花板,调整产业结构并输出新型产能,经济增长稳住了,企业的盈利下滑、融资成本高、潜在增速低等各种问题都解决了,市场的风险偏好也将回升。因此,在稳增长背景下,盈利改善与融资成本下降的预期将同时修复股市估值,风险偏好的提振也有助于资金重新提高对风险资产的配置。

  3.稳增长与引虚向实的关系

  市场对于过去一轮牛市的一种重要解读是:货币政策宽松带来大量廉价流动性,同时实体经济需求不足、投资效益下滑,有项目难启动、难落地,政策有意鼓励资本市场繁荣局面,尝试通过股市繁荣实现直接融资对间接融资不足的弥补,在这种背景下,货币宽松脱实向虚,资金大规模进入股市。

  根据市场相关测算,由于股市的繁荣,金融业对上半年7%的GDP贡献超过1%,但是与随后股灾对于整个金融行业、金融创新、投资者信心的消极影响相比,是得不偿失的。中央再次强调稳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对前期经济“脱实向虚”的修正,经济政策正在由扩大供给转向提振需求。

  为引导资金重回实体,新型稳增长工作重点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调动地方积极性,加速项目落地,因此我们观察到人事和经济调整逐渐转向基层,例如表彰百强县委书记、推进PPP项目落地等对应动作;二是投资方向转向升级转型产业,包括现代物流、地下管廊、智能停车场、大数据建设等已经落地的转型升级型投资方向;三是投资方式重点推进PPP模式,财政收入进入中低速增长新常态、土地出让收入也难以持续高速增长、地方政府举债不得再借用投融资平台等背景下,PPP成为中央极力推荐的一种应对融资缺口的优良模式。

  资金重回实体经济,仅凭流动性、没有增长和业绩支撑的泡沫化发展才能被遏制,企业盈利预期才能回暖,同时通过转型式的稳增长政策,市场对于转型的预期有望再度回升,股市的估值由于盈利预期和转型预期的提振将逐步上修,健康的实体经济才能造就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

  四、为何看好稳增长逻辑作为中级反弹的起点?

  在监管层救市“标本兼治”、市场流动性充裕、股市去杠杆接近尾声、人民币汇率趋稳的背景下,市场展开中级反弹的空间已经打开,从以下四个角度判断,稳增长逻辑很可能成为市场中级反弹的起点。

  1.稳增长所代表的大盘蓝筹以估值优势脱颖而出

  从历史数据看A股目前整体估值仍不便宜,结构上看,大盘蓝筹已经处于历史底部。与5178点的估值相比,上证综指、中小板、创业板的估值水平(整体法)分别从23、96、148倍下行到14、50、71倍,下行了39%、48%和52%。目前上证综指的估值水平基本已经达到2008年10月底1664点位的对应估值水平(15倍估值),但是中小板50倍的估值依然远远高于彼时的仅22倍水平,除去非银石化行业的全部A股估值34倍也远高于当时的16倍水平。与2009年8月中级反弹顶部3478点时对比,中小板估值均在50倍左右,但现在的除非银石化的A股估值约为当时一半水平(分别为34倍和57倍)。对比上面两个关键历史点位估值看来,大蓝筹已经跌出价值,中小创依然不便宜。

  从行业估值看,交通运输、建筑、建材、电力公用事业、餐饮旅游、银行与非银等板块的估值基本已经回落到2014年底水平,而这些板块也正是稳增长政策的着力点。从股息率看,有些股票的股息率已经超过了固定收益类资产。截至9月6日,一共有60只股票的股息率(最近12个月)超过了余额宝的收益,共有203只股票的股息率超过了一年定期存款利率。高股息股票主要分布在银行、交通运输、航空机场、化工、公用事业板块,其中不乏稳增长重点领域与受益行业。

  2.部分中小创板故事受质疑,蓝筹安全边际凸显

  市场上一轮疯牛的核心驱动力是对于中小创代表的新兴产业崛起的乐观预期。新兴产业崛起没有止步,但前期借新兴产业、互联网等噱头过度炒作的市梦率神话已被证伪。从近期监管层惩处媒体、金融机构、监管机构违规做法,打击股价操纵,清查民间配资,鼓励上市公司分红、回购,研究股市熔断机制等措施判断,股灾倒逼了证券市场基本制度建设和完善,非法市值管理、联合勾兑、内幕交易等违规行为将难再获利。因此,中小创作为上述违规行为的温床难以再现疯狂,股灾的震慑作用也在影响投资者一致预期转向安全边际较高的蓝筹,寻找不讲故事讲成长、能落地、能证真的优质标的。

  3.流动性危机若不走远,大比小更安全

  市场对于过去数月几次千股跌停还心有余悸,中小创在市场出现极端情形下的流动性困境暴露无遗,集中持股小市值无疑是一把“坏刃比好刃更锋利”的双刃剑。从6月中旬至8月底,全部A股平均跌幅38%,其中小盘成长股平均下跌45%,而大盘价值股仅下降27%。股灾从本土1.0版到国际2.0版,国内投资者风险偏好不见显著回升,场内两融杠杆骤降至2014年底水平,海外股市出现大级别中线调整,美联储加息恐慌气氛蔓延。市场担心A股流动性困局可能在内忧外患下再度重演,在这种紧张氛围中,握大可能比持小更安全,而在大票选择上,稳增长逐渐发酵成为一条最明确的线索。

  4.稳增长逻辑预期逐渐兑现

  从730政治局会议到828国务院专题会议,政策层对于稳增长的重视更加明晰。730政治局会议以来,我们已经看到:货币政策上,利率、准备金率和新型政策工具释放的流动性明显加快;财政政策上,地方政府发债规模再次上调至3.2万亿(包括今年3月和6月公布的2万亿总额和8月份公布的第三批1.2万亿额度),存量替换之外,还有6000亿元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项目上,包括城市管廊、停车场、现代物流等新型项目加速出台;此外,降低项目资本金比例、设立600亿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扩大小微企业税收优惠范围等搞活实体经济的政策配套也在加速。市场对于稳增长逻辑的接受程度也在上升。近期我们观察到,越来越多的稳增长逻辑板块跌幅收窄。截止9月1日,按照总市值加权平均法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在过去5个交易日内涨幅为0.21%,跌幅分为19.04%。我们发现建筑、交通运输、电力及公用事业、医药、钢铁、等板块的五日和十日区间涨跌幅表现均强于深证A股(为剔除救市对银行板块的干扰选用深证A股),新增房地产、餐饮旅游、建材等板块的五日区间涨跌幅表现强于深证A股。随着市场逐渐企稳,稳增长逻辑预期逐渐兑现,中级反弹起点已初见端倪。

  五、“稳增长”中的A股市场将何去何从

  对于稳增长与股市的关系,市场存在两个疑虑:

  一是既然稳增长来了,“转型牛”是否不会回来了?

  在对于本轮牛市行情的各种解释中,有一种逻辑是“转型牛”,即对于产业升级过程中传统产业去杠杆、新兴产业崛起的预期。所以我们看到,本轮牛市从代表新兴产业的创业板开始启动、创业板涨幅也远超主板。这也解释了“改革牛”、“大水牛”、“杠杆牛”等逻辑所无法解释的结构分化。

  股灾后,我们一直强调市场的三大基础条件并没有改变:房地产下行周期的居民财富重配、央行货币政策宽松周期、新兴产业崛起之路。市场对于前两大基础仍存持有较为一致的意见,关键分歧在于第三大基础新兴产业崛起之路的不确定性,有悲观的观点甚至认为此轮股灾事实上证伪了新兴产业崛起的命题。我们认为,新兴产业崛起并非朝夕,股灾中创业板深度回调的首要原因是前期涨幅过大造成的过高估值,并非产业升级转型的滑铁卢,即使经历了如此深度的调整,创业板相对主板依然有超过50倍PE的相对溢价,这说明市场对于成长性新兴产业崛起的预期并没有消失。

  如果说此前政策对于创新创业的支持侧重于打开各种行政审批枷锁、营造宽松友好创业氛围、提供创新创业融资便利等鼓励性措施,那么本轮稳增长意味着政策对于新兴产业的支持从鼓励转向实质性自上而下的推动(国家中小企业基金、小微企业税收优惠)。产业升级转型有望在政策的拉动下进入加速阶段,因此,“转型牛”的逻辑不会因为本轮稳增长启动而终止,相反,此轮稳增长可能成为“转型牛”自上而下的重要推动力。

  2009年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导致的产能过剩、债务杠杆上升、房地产泡沫等不良影响依然使市场对于“稳增长”一词心有余悸。我们认为,市场对于此“稳增长”非彼“稳增长”的认识需要政策更加鲜明的政策立场和实质性政策细则来进一步确认,使市场对于“转型”的信心和预期更加坚定。

  二是PPP模式在本轮稳增长政策中的大力推广会不会带来股市增量资金的分流?

  按照我们的估计,本轮稳增长政策预计会撬动3万亿社会资本,可能会通过银行理财和集合信托计划吸收社会资本参与,而这部分资金正是此前参与股市的主要力量。

  事实上,尽管有理财资金不得投资于境内股票二级市场的限制,商业银行已经摸索出了多种间接参与股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渠道。在本轮牛市中,商业银行理财资金通过二级市场股票结构化产品、PE二级市场基金等形式参与到了证券市场中。我们粗略估计,截止6月中旬场内外杠杆资金合计约4万亿(其中场内两融2.27万亿,其他方式的流入资金1.5~2万亿),其中不乏银行理财资金的参与。

  那么,银行理财配置PPP项目与配置二级股票市场结构化产品是否矛盾呢?我们尚没有看到充足的证据证明PPP项目对股票市场增量资金的明显分流。

  第一,理财产品对二级市场结构化产品的配置需求主要受到股票市场本身表现、杠杆资金需求、投资者风险偏好等市场的内生性因素决定,PPP项目从投资期限、收益率、安全性等各方面而言与股市结构化产品有着本质区别,两者并不存在明显的替代关系。

  第二,相对于高质量、高收益的可配置资产范围和规模,银行理财资金的规模依然相对充裕。根据wind统计,2014年全年银行理财增长5万亿,到2014年底余额突破15万亿,超过13.98万亿信托资产、9.33万亿保险资金、8万亿券商资管资金和6.68亿基金管理资产。同期理财资金主要配置对象——信用债存量规模12万亿,2014年新发信用债5.7万。可见,银行理财资金存量和增速相对可配置资产规模依然充裕。因此,我们看到,在6月中下旬股灾开始后,银行理财配置意愿明显转向信用债,7月份中票和短融利率大幅下降。

  第三,推动银行理财资金参与PPP项目的关键是解决收益率偏低的问题。PPP模式已经推广一年多,根据相关媒体调查,目前国内PPP示范项目签约率仅为10%-20%,这一方面是因为PPP模式本身尚在摸索中、成熟案例较少;另一方面是PPP项目存在投资回收期长、收益率低等问题。因此,提高PPP签约率需要PPP项目本身有足够吸引力、能够产生足够的项目收益、足够高的收益率,才能吸引社会资本的介入。

  综上看来,PPP项目在稳增长中的密集推广并不一定会导致股市资金的分流,PPP推广初期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仍待观望。

  基于我们上面提到的下半年全面宽松转向定向宽松、货币政策转向财政政策这两个转变判断,我们认为:

  市场整体走势方面,本轮稳增长政策有利于提高市场风险偏好,对于夯实市场底部有重要作用,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振相关行业的企业盈利预期。我们在8月上旬指出,“市场仍需反复震荡筑底,并且指出中级反弹有赖于1-3个月的观察期,短期(1个月),坚持‘坐小’,强调谨慎基调;若1-3个月观察期证真后,市场有望迎来中级反弹,亦即‘望大’”。近期全球市场受美联储加息预期影响联动之后,我们将观察期延长至美Q4议息会议,也就是12月。为便于记忆,简单来说,中级反弹起点在9.11-12.12之间。

  在经历去杠杆风波后,下半年监管政策重心逐渐回到证券市场的制度建设中来,证金公司的不退出表态也给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实际上,投资者所担心的最大的系统性风险就是下半年经济大幅下滑造成的通缩加剧。排除这个最重要的系统性风险,市场向下的压力将大大缓解,上市公司下半年整体业绩也有了保障。我们认为,四季度经济可能出现弱改善:投资方面,有了积极财政政策、大规模专项金融债和PPP项目的保障,四季度投资有望迎来反弹;出口方面,人民币贬值对于出口的改善作用也将在四季度有所表现;消费方面,国务院已经牵头多部委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旅游、农业等消费相关的意见和文件,有望带动消费回升。

  我们判断,此轮稳增长仍然意在托而不举,股市难再现疯牛局面。2009年4万亿时期上证综指从1664到3478的短命疯牛不会重演,过去一年2000点到5100点疯牛也一去不返。与2009年相比,此轮稳增长政策意在托底、不在托举,方向上坚持增长方式转型、不投过剩闲置产能,融资方式上通过进入社会资本提高财政资金效率和保证投资收益率;与去年相比,政策层对于股市的态度发生了微妙变化:过去一年我们期待看到一个繁荣的股票市场能够发挥居民和企业的财富效应、拉动消费和投资、防范经济进一步下滑的风险,在经历刚刚过去的股灾后,相信政策层已经意识到股市反哺经济意义深远,而疯牛带来的系统性风险爆发甚至威胁到金融安全,因此对于股市的态度重新回到加强监管制度建设、防范系统性风险上来。

  市场结构方面,稳增长有望带来蓝筹企稳、成长唱戏的结构。从本轮稳增长已经公布的政策来看,与2009年和2012年两轮稳增长不同,其涉及行业领域并不具有明显周期特征,对于钢铁、水泥、煤炭等传统产能的利用规模相对有限,另外叠加房地产下行周期,传统周期行业难有领跑表现。据市场预期,除轨道交通、地下管廊、污水处理、农网改造、棚户改造等传统基建项目外,本轮稳增长政策重点将关注创新创业、现代物流、智能停车场、新能源、绿色园区改造等领域具有鲜明转型和成长特征,同时这些项目的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也更高,显示投资者对于新兴产业的明显偏好。我们预计,此轮稳增长中的产业转型、增长方式转变等政策将再度强化二级市场投资者对成长股的偏好,同时相关蓝筹板块也有望带来投资机遇。

  主题方面,对应此轮稳增长政策的方向和领域,关注三条主线:

  主线一是智慧城市升级改造:地下管廊建设、城市停车场、污水垃圾处理、配电网升级、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养老设施;

  主线二是农村扶贫:农田水利、扶贫搬迁、棚户改造、农网改造、乡村宽带;

  主线三是产业升级转型:创新创业、现代物流、绿色园区改造、新能源。

  中金公司:自下而上选股 跌出价值的成长股梳理(名单)

  类别:策略 机构:中金公司 研究员:周光 王慧

  [摘要]

  自下而上选股策略过去两个多月,全球市场剧烈震荡,我们在8月27日和8月28日的两篇自下而上选股策略报告中筛选了价值股投资组合和高股息率股投资组合,这次我们将重点放在成长股上。

  对比A股、港股和美股市场主要指数年内高点以来的调整幅度,可以看出成长股指数的跌幅更大。沪深300、MSCI中国指数、标普500指数分别从高点回落了39%、34%和10%,而创业板指数、MSCI中国小盘股指数和中概股指数则分别大幅下跌了52%、41%和31%。经过前期大幅调整,成长股指数的估值也明显回落,相比市场整体的估值溢价也有所缩窄,目前A股创业板的动态市盈率为39倍,是沪深300指数的3倍,已经回落至历史均值之下,而香港成长股指数的动态市盈率只有13倍,是MSCI中国指数的1.5倍。在调整中,一些成长股逐渐跌出了价值。

  中金行业分析员在所覆盖的A股、港股和美股中筛选出了跌出价值的成长股组合,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具体筛选标准如下:1)成长的确定性高;2)A股的2015和2016年盈利复合增速在25%以上,2016年P/E低于30倍;3)港股和美股的2015和2016年盈利复合增速在20%以上,2016年P/E低于25倍;4)对于净利润为负的公司,2015和2016年收入复合增速在20%以上,2015年P/S低于2倍;5)针对行业分析员重点推荐的股票适当放宽标准。

  基于自下而上的选股策略,我们汇总了三个市场的成长股组合如下:

  A股组合共有30只股票,包括:航天信息(600271,咨询) 、数字政通(300075,咨询) 、东方国信(300166,咨询) 、大华股份(002236,咨询) 、海康威视(002415,咨询) 、德赛电池(000049,咨询) 、蓝色光标(300058,咨询) 、华策影视(300133,咨询) 、南方泵业(300145,咨询) 、大族激光(002008,咨询) 、三川股份(300066,咨询) 、海兰信(300065,咨询) 、国睿科技(600562,咨询) 、恒瑞医药(600276,咨询) 、华东医药(000963,咨询) 、红日药业(300026,咨询) 、阳光电源(300274,咨询) 、金龙汽车(600686,咨询) 、奥瑞金(002701,咨询) 、晨光文具(603899,咨询)、喜临门(603008,咨询) 、森马服饰(002563,咨询) 、海澜之家(600398,咨询) 、春秋航空(601021,咨询)、利源精制(002501,咨询) 、金正大(002470,咨询) 、三聚环保(300072,咨询) 、海大集团(002311,咨询) 、隆平高科(000998,咨询) 、圣农发展(002299,咨询) 。

  港股组合共有12只股票,包括:腾讯控股、中国擎天软件、富智康、中航科工、华电福新、中国食品、康师傅控股、神州租车、都市丽人、复星国际、中国建筑(601668,咨询) 国际、海丰国际。

  美股组合共有6只股票,包括:58同城、携程、京东、网易、唯品会、新浪。

标签: #河北协昌基建2024年债权项目城投债定融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