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山东潍坊市主城区债权计划(潍坊滨海央城债权)

余老师 128 0

摘  要:针状焦是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锂电负极材料和高端碳素制品的优质原料。通过分析我国近10年来石墨电极和负极材料的供需情况,深入研究国内外针状焦供需市场现状,客观预测并展望未来针状焦发展前景,对今后国产针状焦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2022山东潍坊市主城区债权计划

针状焦作为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锂电负极材料和高端碳素制品的优质原料,在国防和民用工

业中具有特殊的用途和重要意义。其外观为银灰色、有金属光泽的多孔固体,其结构具有明显流动纹理,孔大而少且略呈椭圆形,颗粒有较大的长宽比,有如纤维状或针状的纹理走向。根据所使用的生产原料不同,可将针状焦分为油系和煤系两种,以石油渣油为原料生产的针状焦为油系针状焦,以煤焦油沥青及其馏分为原料生产的针状焦为煤系针状焦。影响针状焦质量的主要指标包括真密度、硫含量、氮含量、挥发分、灰分、热膨胀系数、电阻率、振实密度等。

1 国内外针状焦技术发展历程

1950年美国大湖炭素公司首先发明了石油系针状焦,1968年以后,在炭质中间相理论迅速发展的同时,该技术的应用研究也得到发展,油系针状焦实现工业化生产。由于石油加工向轻质化深度加工方向发展,石油系针状焦原料减少,加之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使人们感到原料供应不稳定,基于此,日本等国重点研发煤系针状焦生产技术,1979年煤系针状焦实现工业化生产[1-6]。

我国对针状焦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80年代初。1979–1985年,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简称石科院)先后完成了油系针状焦实验室内的试验、小试和中试,探明了成焦机理,确定了原料和焦化工艺,建立了相应的测试方法;1986–1993年,石科院完成了多项原料制备针状焦的实验研究。“六五”期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大力支持针状焦的开发,油系针状焦在锦州石化和安庆石化进行工业性开发,煤系针状焦在鞍山沿海化工公司和山东兖矿科蓝煤焦化有限公司进行工业化开发。2021年中国石化在金陵石化、茂名石化的油系针状焦工业化生产装置相继投产,标志着中国石化在高端碳材料行业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

2 针状焦市场供应分析

2.1 中国针状焦产能产量分析

从近5年中国针状焦产能来看,2018年以来中国针状焦产能逐年增长,截至 2022 年 4 月底,中国针状焦产能为 263 万吨 / 年,较 2021 年增加19万吨/年,其中油系针状焦产能为152万吨/年,占比达57.79%,煤系针状焦产能111万吨/年,占比42.21%。

2.1.1 中国油系针状焦产能产量分析

2021 年中国油系针状焦总产能为 145 万吨 /年(见表1)。生产企业共9家,主要分布在山东、辽宁等省,其中辽宁宝来生物能源有限公司产能为26万吨/年,占据首位;中国石化金陵分公司、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山东亿维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为新增企业,新增企业及原有企业扩能共新增产能为47万吨/年。

2021年油系针状焦总产量为80.15万吨,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受针状焦价格上行影响,企业生产积极性增加,叠加新装置出产品、下游需求面向好,针状焦开工率持续增加,油系针状焦保持高位运行,平均开工率 55.28%。2022 年1–4月油系针状焦产量28.60万吨,增幅为4.57%。

2.1.2中国煤系针状焦产能产量分析

2021年中国煤系针状焦产能为99万吨/年(见表2),生产企业14家,除华南地区外均有分布,其中太原晟宏炭材料有限公司为2021年新增企业。

2021年中国煤系针状焦总产量为28.24万吨,较2020年增长26.98%,从产量来看,2021年中国煤系针状焦市场占有率为26%,市场开工持续保持低位运行。究其原因,其一是原料软沥青价格保持高位,煤系针状焦利润倒挂;其二是下游市场对油系针状焦偏好度较高;其三是2021年油系新增企业较多,产量增长较大,前期多低价销售,挤压煤系针状焦市场。2022年1–4月煤系针状焦产量11.11万吨,增幅为48.13%。

2.2 进口针状焦供应分析

2.2.1 进口油系针状焦分析

从近10年中国进口油系针状焦的数据(见图1)来看,2011–2014年中国油系针状焦的进口量持续走低,2015年以来负极材料需求量大幅增加,2017年取消地条钢,发展电炉钢,石墨电极需求量增加。而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及下游市场疲软影响,进口量下行。2021年中国油系针状焦进口量虽较2020年同期有所增长,但从近5年数据来看,仍处于相对低位。一方面,英国针状焦企业2–5月检修,日本某针状焦企业于5–6月停产检修两个月,到港量减少;另一方面,海外石墨电极需求旺盛,供不应求,另外中国国产针状焦质量提升,对进口针状焦资源有所补充。

2021年中国油系针状焦进口量为10.12万吨,同比增长268.35%,其中,中国从英国进口油系针状焦8.17万吨,占进口总量的80.70%,较2020年同期增加305.78%,中国进口的英国油系针状焦用于负极材料和生产超高大规格石墨电极本体及接头。

2.2.2 进口煤系针状焦分析

从近 10 年中国煤系针状焦进口量(见图 2)来看,进口针状焦总体以 2016 年作为分界线,2015年前受国内需求及价格弱势影响进口量逐年递减。2016年终端钢铁市场大力发展电炉钢,石墨电极需求日益增加,价格随之水涨船高,同时国内高端针状焦市场还在起步阶段,下游接头焦和部分超高功率大规格石墨电极主要依赖进口针状焦,使得针状焦进口量大幅增加。

2021年中国煤系针状焦进口量为12.43万吨,较2020年同期增加17.03%。其中从韩国进口6.39万吨,占进口总量的 51.43%,较 2020 年同期增加0.70%;从日本进口5.98万吨,占进口总量的48.10%,较2020年同期增加40.04%。从海关统计数据来看,2021年进口量较2020年同期上涨,增幅为17.03%。主要原因为,日韩国家海运运输受疫情影响较小,且日韩部分产品价格较中国国产低,下游订单量较多。

3 针状焦市场需求分析

3.1 2021 年中国针状焦表观消费量分析

2020–2021年中国针状焦表观消费量对比如表3所示。2021年中国针状焦表观消费量为127.94万吨,其中,国产针状焦为108.39万吨,进口22.55万吨,出口约3.00万吨。按用途来看,石墨电极约68.30万吨,负极材料约59.64万吨,分别占比53%和44%。考虑到市场库存因素,实际消费量低于表观消费量。

从年度对比来看,2021年针状焦表观消费量较2020年同比增加88%,主要受到负极材料市场的拉动,2021年,中国锂电负极材料终端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增加2.2倍以上。

3.2 2021 年石墨电极市场供需分析

据百川盈孚统计,2021年国内48家石墨电极企业2021年总产量约为100.92万吨,较2020年增加39.97%。其中,普通功率石墨电极总量13.16万吨,增幅19.53%;高功率石墨电极总量25.86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幅45.12%;超高功率石墨电极总量61.90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幅43.12%。

针状焦主要用于高功率石墨电极和超高功率石墨电极,按当前市场上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约平均含70%的针状焦、高功率石墨电极约平均含30%的针状焦计,2021年中国石墨电极对针状焦需求量约为52.11万吨,为近3年高点,具体见表4。

从终端市场来看,2021年电炉钢开工阶段性高位是石墨电极需求良好的主因,春节后钢厂迅速进入复产状态,到 3 月中旬钢厂开工已攀升至60%左右,且2021年上半年,全球经济通货膨胀发展,对粗钢供不应求,钢厂利润支撑下开工率迅速提高。

下半年由于前期钢价大幅上涨,政府部门提出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政策,钢价出现回落;

另外,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指引下,2021年下半年各省陆续出台政策压减粗钢产量,以转炉为主的部分钢厂生产受到限制。10月份电力资源供应紧张,各省限电、推涨电价政策陆续出台,电炉钢生产同步受限,且临近冬季,终端钢材市场淡季,下游需求不足亦限制钢厂开工,因此2021下半年钢厂开工表现为平稳下滑。

3.3 2021 年负极材料市场需求分析

2013–2021年中国锂电负极材料产能产量情况如图3所示。2021年中国锂电负极材料市场整体产能依旧保持增长的趋势,锂电负极材料产能72万吨/年,较2020年增长34.83%。2021年总产量约60.00万吨,较2020年增加24.82万吨,涨幅71.32%。由于内蒙古地区限电及环保等因素的影响,原负极材料新建项目开始向电价同样优惠的四川、云南及贵州等地转移,2021年西南地区规划产能迅速提升至107万吨/年,头部大型负极材料企业均在四川布局新建产能,未来市场整体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高。

针状焦主要用于中高端人造负极材料的生产,按2021年中国锂电负极材料产量来划分,人造石墨产量为 50.30 万吨,其中,中高端负极材料约35万吨,按照生产1吨中高端负极材料需要1.6 ~1.7吨的针状焦来计算,2021年全年锂电负极材料对针状焦的需求量约56万吨。

从终端市场来看,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54.5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13.4%。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为 294.2 万辆和 291.6 万辆,同比增长170%和160%。

4 中国针状焦市场预测及前景分析

4.1 2022-2024 年中国针状焦市场供应预测

据百川盈孚统计,2022年中国针状焦计划新增产能为77.2万吨/年,若如期投产,2022年市场供应将保持增长,产能将超300万吨/年。从产量来看,考虑到企业检修、新装置投产情况和市场行情等因素,预计2022年中国针状焦产量约180万吨。2022–2024年中国针状焦计划新增产能分别为77.20,30.53,42.00万吨/年。预计2024年中国针状焦产能将达到393.73万吨/年,按近3年中国针状焦平均开工率60%计算,预计2024年中国针状焦产量将会接近236万吨。

4.2 2022-2024 年中国针状焦市场需求预测

4.2.1 石墨电极市场预测

2022年随着部分老牌企业新增产能及新建企业产能陆续投产,石墨电极产能将达210.7万吨/年,到2024年预计总产能将增至234.2万吨/年,但考虑市场需求、价格及利润方面的因素,未必全部达产。

目前,中国石墨电极供应面临的一大难题仍是产能过剩,预计2022年中国石墨电极新增产能将达39万吨/年,若新建石墨电极企业能如期达产,将进一步加剧石墨电极市场产能过剩局面。但一方面,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石墨电极下游钢厂生产必将受到限制,而新建电炉钢项目投产仍需时间,因此短期石墨电极下游需求不易有明显增涨,需求不足限制石墨电极价格,石墨电极企业生产积极性同步受到抑制。另外,目前负极材料市场交投火热,尤其负极石墨化工资源紧张,利润可观,部分石墨电极企业产能及个别新建石墨电极产能暂时转移至负极石墨化产能。

2022–2024年中国石墨电极新增产能以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为主,随着“双碳”政策对电炉短程炼钢的推进,预计未来 3 年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市场占有率将逐步提高,但受市场产能过剩的影响,预计未来 3 年中国石墨电极产能将保持平稳运行,到2024年中国石墨电极对针状焦需求量将达到65.5万吨。

4.2.2 锂电负极材料市场预测

2021 年中国锂电负极材料新建项目进展迅速,新建及扩建项目快速增加,但是受到能评及环评指标的影响,同时“双碳”政策也导致国家对能耗指标的管控力度加大,因此短期内大批项目集中落地的可能性不大。主流大型负极材料企业新建及扩建产能有望在2022年落地,产能实现翻倍增长。主流大厂负极材料未来 3 年产能规划情况见表 5。从当前已有规划负极材料新建项目预测,若所规划项目全部投产,预计2024年中国锂电负极材料产能将达到400万吨/年。

当前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加速推进,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成为当前全球市场关注的焦点,各国车企均在整合市场布局,而中国作为全球主要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对国外车企形成一定冲击,因此国外市场动力电池项目也在加速进行。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力扶持以及 5G 时代的到来,手机面临着大批量的更新换代,锂离子电池产量也将大幅增加,因此预计未来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

2021年以来,随着“双碳”政策及内蒙古地区限电,头部企业加紧布局西南市场,扩张石墨化和负极材料产能,未来 3 年计划新增产能将会达到350万吨/年以上,负极材料原料市场需求热度不减,按照当前计划到2024年锂电负极材料将超过传统下游石墨电极成为针状焦的主要流向,预计2024年锂电负极材料对针状焦的需求量将达到130万吨,负极材料需求前景广阔。

5 中国针状焦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1)中国的针状焦生产技术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在未来产能过剩的时代,市场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只有技术持续创新、产品迭代升级才能赢得客户,占领市场。

2)针状焦下游产业链产能倍增、原料市场供应不足的矛盾将更加突出,采购优质价廉的原料更是难上加难,生产成本会持续递增。针状焦生产成本更低、质量更优的企业将优势凸显。

3)为了促进高端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稳步发展,降低生产成本,负极材料厂家应建立自己的原料基地,开发定制高容量的特种微观结构焦炭,减少与石墨电极企业抢占资源的局面。

4)当前环保压力日益递增,中国的电钢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新增电炉数量稳步增长。因此,大规格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仍是电极市场主流,国产针状焦必将抓住机遇,实现对进口接头焦产品的替代。

5)国产针状焦企业在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的精细化管理方面与国外相比还远远不够,要找到与日本针状焦企业在管理上的差距并实现突破,创新管理思路,国产针状焦产品终将比肩进口,引领行业。

转自:沥青碳基材料

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成立40周年重点活动推荐:

2022中国煤炭深加工与新能源耦合发展大会

▌时间:11 月8 日 —12 日

▌地点:新疆•哈密

—— 组织架构——

主办单位:

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

哈密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

伊吾县人民政府

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煤转化分会

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兰炭分会

北京泛地能源咨询中心

原定与会专家及报告题目

刘中民院士,李灿院士、彭苏萍院士主旨报告

专题报告

1.关于煤炭与新能源耦合发展的思考

2022山东潍坊市主城区债权计划(潍坊滨海央城债权)

报告嘉宾:吴吟,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

2.未来煤化工的思考

报告嘉宾:林彬彬,化工行业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天辰工程公司总工程师

3.低阶煤分质分级利用技术最新进展

报告嘉宾:尚建选,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4.新形势下低阶煤分质利用技术方案分析

报告嘉宾:山秀丽,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首席专家

5.多能融合油化结合助煤化工高质量发展

报告嘉宾:梁龙虎,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高级专家

6.国家能源集团煤化工与新能源产业战略与实践

报告嘉宾:温亮,国家能源集团化工公司规划部主任

7.中煤能源集团煤化工与新能源产业战略与实践

报告嘉宾: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

8.中国石化集团煤化工与新能源产业战略与实践

报告嘉宾:何祚云,中国石化长城能化公司副总经理

9.煤化工“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形势、要点及与新能源耦合发展机遇与挑战

报告嘉宾: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

10.新能源“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要点

报告嘉宾: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11.新能源发展趋势及并网消纳

报告嘉宾:冯炜,国电南瑞电气控制分公司,副总经理,研究员级高工

12.绿氢、绿氨、绿醇作为能源行业脱碳途径的技术要点与发展前景

报告嘉宾:刘思明,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能源化工处副处长

13.煤基环氧树脂产业链创新发展项目分享

报告专家:榆林项目或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落实中)

14.提质煤(兰炭)干式熄焦的技术研究进展

报告嘉宾:孟庆波,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副院长

15.中低温煤焦油加氢生产特种燃料油的技术与实践

报告嘉宾:杨占彪,陕煤化集团神木富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16.哈密煤炭分级转化制高质液体燃料技术

报告嘉宾:郭强,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17.煤焦油加氢组合工艺技术生产煤基特种燃料技术开发

报告嘉宾:邓文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18.新奥新型煤气化气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实践

报告嘉宾:周三,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煤气化中心总经理

19.二氧化碳捕集与转化利用技术

报告嘉宾:吴路平,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工程公司副总工程师

20.新形势下兰炭行业废水零排放的研究与思考

报告嘉宾:盛宇星,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北京赛科康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研究员

21.煤气化技术(SPET)在哈密高新区化工新材料项目上的应用

报告嘉宾:魏建超,上海浦名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监

22.GF低阶煤热解制富氢煤气技术进展

报告嘉宾:张旭辉,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23.SJ–V型煤炭中低温干馏装置简介

报告嘉宾:尚敏,神木三江煤化工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24.西部干旱煤矿区生态修复关键技术与应用模式

报告嘉宾:毕银丽,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

25.立足煤炭资源 发展甲醇汽车 保障能源安全 实现碳中和

报告嘉宾:金先扬,吉利汽车资深总工程师

高端对话一:(碳达峰、碳中和形势下的哈密市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

嘉宾:

刘中民,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 灿,中国科学院院士

彭苏萍,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 吟,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

房倚天,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所长

孙启文,山东能源集团首席专家

张绍强,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理事长

刘志学,生态环境部高级工程评估中心石化部主任助理

哈密市及伊吾县领导

对话二:(哈密重点项目进展与方案)

嘉宾:

王建立,国家能源集团化工公司总经理

何祚云,中石化长城能化公司副总经理

尚建选,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尤加强,山东能源新疆化工公司总经理

文战和,新疆能源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段志广,河南能源集团副总经理

冯庆东,协鑫新能源控股公司副总裁兼首席专家

广汇、宣东等

初步日程安排:

1、11月8日全天报到,“伊吾会场”参会代表安排接站晚宿伊吾县,“哈密市区会场”参会代表大巴接至哈密宾馆。

2、11月9日

(1)当天上午:“伊吾县会场”会议代表参观调研伊吾县伊吾工业园区,并在园区召开专题座谈会,午饭后返回伊吾县城。

(2)当天上午同期:“哈密市区会场”召开“投融资和技术装备交流对接会”。

(3)下午:16:00 开幕式及院士报告会(伊吾县为线下会场,哈密会场同步直播)① 领导致辞; ② 院士专家主旨报告 ; ③“高端对话”,主要领导+院士+知名专家(主题为:碳达峰、碳中和形势下的哈密市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 ④ 招商推介及签约仪式;

2022山东潍坊市主城区债权计划(潍坊滨海央城债权)

3、11月10日全天会议(哈密会场为线下会场)

4、11月11日,哈密会场参会人员赴伊吾县伊吾工业园区调研考察,晚宿伊吾县或淖毛湖镇,参观代表性煤炭深加工园区和典型企业,参观典型新能源企业。

5、11月12日,早餐后大巴送至哈密机场或火车站。

关于哈密

哈密集丰富的煤炭、油气、风能、光能等能源资源于一地,能源富集且多样化,是全疆乃至全国传统能源(煤炭)与可再生能源(风、光)组合开发条件最为优越的地区之一。

哈密熔盐塔式50兆瓦光热发电站全景

据了解,哈密市煤炭预测资源量5708亿吨,占全国预测资源量的12.5%,占新疆预测资源量的31.7%,居全疆第一位,具有低灰、低硫、低磷、高热值、高含油率、高挥发分“三低三高”特点,特别是三塘湖、淖毛湖矿区已探明的煤炭资源中大部分为高含油煤,各煤层煤焦油产率平均达10%以上,最高接近20%,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罕有的富油煤种,风能、太阳能资源是全疆最好的地区。油气资源储量大,已探明的6个含油区块石油总资源量5.7亿吨,煤层气预测资源量约1.63万亿立方米,页岩气预测资源量约2770亿立方米、油页岩资源预测资源量约41亿吨,被自然资源部确认为亿吨级油田。哈密是全国风资源和光资源最好的地区之一,有全疆九大风区中的三塘湖—淖毛湖风区、十三间房风区及东南部风区,哈密市70米高度风功率密度等级≥每平方米200瓦、≥每平方米250瓦、≥每平方米300瓦和≥每平方米400瓦的技术开发量分别为3.03亿千瓦、2.44亿千瓦、1.9524亿千瓦和1.3亿千瓦;太阳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2.6万亿千瓦时,资源可开发量达49.38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达32.09亿千瓦,被国家确定为以千万千瓦级风电、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示范基地为主的国家级综合能源基地。哈密辖区内新能源建设区域多为荒漠、戈壁地貌,地势平坦,适合大规模基地式集中连片开发建设,具备建设荒漠、戈壁大型风光电基地的土地资源优势。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引领下,哈密能源产业发展迎来了历史性机遇。

关于伊吾

伊吾县位于新疆东北部,天山北麓东段,总面积19519平方千米,户籍人口21218人,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17个民族。下辖4乡3镇1个牧民搬迁开发区、1个自治区级工业园区。辖区内有兵团淖毛湖农场、边防连等十余家驻地单位和部队。先后被国家、自治区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级园林县城”“自治区级优秀平安县”“自治区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自治区文明县”等称号。

伊吾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矿产资源有煤、铁、铜、金、煤、石油、芒硝、花岗岩等28种四十余处矿产地,开发利用的有石油、铁、煤、金等。风、光能资源十分丰富,伊吾淖毛湖风区90米高度平均风速7.41m/s-8.49m/s,风功率密度在741-1196瓦/平方米,是新疆风资源最好的地区。光伏规划区年均日照大于6h的天数在300天左右,全年日照时数为3300至3500小时,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6214.66兆焦/平方米,是全国太阳能资源最为优越的地区之一,开发利用潜力大。其中,煤炭资源储量大、品种多、易开采,具有低硫、低磷、低灰粉、高发热量“三低一高”的特点,焦油产率在10%以上,最高可达16.3%,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罕有的富油煤种,是煤炭深加工项目的理想原料。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241.5亿吨,矿区总规修编后,矿井田由6个增加至15个,煤炭规划产能由2900万吨/年提高到1.43亿吨/年,目前已建成煤矿企业2家。

伊吾工业园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于2016年建成自治区级园区,已建成面积21.23平方公里,2018、2019、2020年度连续三年在全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名列第一,是哈密现代能源与化工产业示范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承载平台,实行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为主的淖毛湖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区、白石湖煤炭高效综合利用产业区和以有机农副产品深加工为重点的盐池特色农产品产业区,“一园三区”发展格局。近年来,围绕煤炭分级分质利用和煤制甲醇两条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煤炭分质利用已建成1930万吨/年,在建3100万吨/年;焦油加氢已建成110万吨/年,年可产汽柴油100余万吨,在建100万吨/年;利用富产的荒煤气建成制乙二醇40万吨/年、发电4×5万千瓦机组及2×13.5万千瓦机组等项目,规划建设荒煤气制乙二醇、甲醇、甲缩醛、发电等产业延长项目。煤制甲醇产业链中,已建成甲醇120万吨/年、甲缩醛15万吨/年、多聚甲醛4万吨/年、乌洛托品2万吨/年、聚丙烯20万吨/年项目;“十四五”规划建设30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及驱油示范项目、年产50万吨聚乙醇酸项目、风光互补联合制氢捕集二氧化碳合成绿色高值化学品项目、百万千瓦风光多能互补绿色低碳高值煤基化学品新材料项目、400万吨/年煤油共炼项目,发展甲醇制聚烯烃、MMA等产业延长精细化工项目。

标签: #2022山东潍坊市主城区债权计划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