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王其人及其生活年代探析
作者_黄盛全
摘 要
本文围绕“盘王文化”这一主题,就当前瑶学研究中的一些“热点”问题,从“关于盘王其人其名”“关于盘王生活年代”“关于‘盘王是东周平王时代的人’观点之谬误”“关于‘盘瓠神话’是否杜撰辨析”“关于对待‘盘瓠神话’应有的态度”五个方面深入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观点独到、态度鲜明,有根有据、真实可信。
关 键 词
盘王文化;盘瓠;盘护;东周平王
正文阅读
|千家峒广场上矗立的盘王像
盘王是瑶族的灵魂,“盘王文化”是瑶族传统文化的内核,在整个瑶族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对整个瑶族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那么,盘王叫什么名字?他是否真实存在?是什么时代的人?目前,在瑶学界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欠妥之处,还请各位方家批评指正。
一、关于盘王其人其名
盘王是瑶族的始祖,是一位护国卫民的大英雄。相传,历史上他帮助皇帝打败了敌人,被皇帝赐封为王和招为驸马,许配第三公主,后入驻南山,生下六男六女,传下瑶家十二姓。
盘王的故事传说,所有的版本大体都是这样叙述。但对于盘王大名的写法和提法上,则有两种不同的版本:一是官方古籍史册如最早的《风俗演义》(东汉应劭著)和稍晚一点的《后汉书.南蛮传》以及解放后官方组织编写的《瑶族简史》《瑶族通史》中都写成“盘瓠”;另一种是瑶族民间保存的《评皇劵牒》《过山榜》中则写“盤護”(盘护)。但不管是官方史册上的“盘瓠”,还是民间史料上的“盘护”,读音都一样。
到底应该是“盘瓠”,还是“盘护”呢?“学院派”和一些瑶族民间的专家学者(下称“民间派”)有截然不同的意见。“学院派”认为,官方古籍史料一直以来记载的都是“盘瓠”,所以,应沿用历史上官方史册的写法写成“盘瓠”;而瑶族民间的一些专家学者则认为,瑶族民间文献《评皇劵牒》《过山榜》中都是写“盤護”(盘护),在《瑶族通史》中也应该写为“盘护”。
本人认为,盘王的故事,不论是《风俗演义》《后汉书.南蛮传》等官方的古籍史料,还是瑶族民间文献《评皇劵牒》《过山榜》等均采用了“盘瓠”“龙犬”之神话、传说。不同的是,《风俗演义》《后汉书.南蛮传》等以“盘瓠神话”来记述,多了由“耳虫”化为“犬”的情节;而《评皇劵牒》《过山榜》等则以“龙犬故事传说”来记述,少了“耳虫”化为“犬”的内容。尽管如此,但两者的内容和故事情节是基本一致的。
鉴于“学院派”和“民间派”对“盘瓠”与“盘护”的解读都有自己的依据,而且都有一定的道理。为此,本人建议,新修编的《瑶族通史》中,在记载(记述)瑶族祖先“盘王”的尊姓大名时,应加上“瑶族民间文献《评皇劵牒》《过山榜》记载为‘盘护’(亦称‘盘太宁’‘盘大护’)”等类似的标注和表述,体现尊重民间意见;建议其他专家学者的论著也应如此。
|龙犬图腾
二、关于盘王生活年代
盘王生活在什么年代?是什么时代的人?目前瑶学界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
|一种是以一些瑶族“民间派”为代表的意见
他们认为,盘王是东周平王姬宜臼(公元前770年—公元前720年)时代的人,是帮助姬宜臼建立东周王朝的大功臣。他们的依据和理由是瑶族民间历史文献《平王劵牒》。他们认为,我们瑶族世代珍藏的、记载自己祖先盘护来历的文献《平王劵牒》中,就清楚记载有“平王”二字,而“平王”在中国历史上仅有两个:一个是东周平王姬宜臼,一个是楚国楚平王熊居。这两个“平王”中,一个是东周建立者、东周第一代帝王,一个是楚国国君;东周是大国天朝,楚国是诸侯国。只有大国天朝才有权颁发昭告天下的榜牒文书,《平王劵牒》中的“平王”理所当然就是东周平王姬宜臼。至于其他版本《评皇劵牒》中的“评皇”,只不过是“平王”的误写。
为此,他们巧妙利用西周末年姬宜臼母子借助犬戎国力量,击杀和推翻周幽王,夺回王位的历史事件,编造了盘王是帮助姬宜臼建立东周的大功臣的故事。他们说,“盘护出生在西周晚期”“盘护是申国犬戎人姜姓之女(即姜妁)的亲生子,年轻的姜妁在未与周幽王结婚前,在申国与一男青年生下盘护。因为未婚生子,就把盘护他丟在路边”“婴儿被抛弃在路边,被移到荆林里,最后又被移到水渠的冰上,七天七夜没有死,姜妁知道以后,认为他是神,于是又把他抱回来抚养长大,并给他起名叫盘护” [1]。盘护15岁时,申后送其去申侯国“军马场”当了“养马倌”。后来,在申后和儿子姬宜臼与幽王的王位争夺战中,盘护智杀了暴君幽王,帮助周平王姬宜臼夺回了王位,为周平王立下了大功,被周平王赐封为王和招为驸马,许配第三公主,后送入都城洛阳南边的会稽山,永留清山存身养世。盘护顾全大局,同意隐居深山。后来与三公主生育六男六女,平王依序赐姓六男六婿,传下瑶家12姓。平王为此还颁发了特许文牒,让王瑶子孙永留深山,免除所有徭役,永耕天下山场 [2]。
故事到此还没完,有推手“狗尾续貂”:“盘护获得周朝天子赐予三公主后,住东周时都城洛阳南边辖申、邓、谢等诸侯国的南京都十宝殿,毕竟树大招风,明智的盘护来个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带着周平王所赐金银携三公主远离是非之地,千里迢迢来到古方国时期的桂国越地青山白云下的世外桃源,生下六男六女,就是千家峒瑶族世祖,也是《千家峒》里说的千家峒十二姓始祖。” [3]
|《评皇券牒》开头部分
|另一种是以“学院派”为代表的意见
他们根据《风俗演义》《后汉书.南蛮传》等众多史册记载认为,“盘瓠”其实就是“盘护”,“盘护”是“盘瓠”的同音字。“盘瓠”(“盘护”)是华夏上古五帝之一的帝喾高辛氏(公元前2275—公元前2176年)时代的人物,而且是与帝喾高辛氏有过密切关系的人物。
据《风俗演义》《后汉书.南蛮传》等史册记载:帝喾时代,帝喾部落联盟经常与犬戎(戎吴)国交战,由于犬戎国有一个姓吴的将军,善于用兵,打仗非常厉害,高辛王的军队与之交战,败多胜少。为此,高辛王在全国各地招募兵勇,并告示群臣,谁能打败犬戎国的吴将军,并取其头者,愿将自己的爱女送他为妻,并提升职务,给予金银。群臣惧怕吴将军,无一人敢应允此事。这时,盘瓠挺身而出,揭下榜文,率领部族迎战犬戎。盘瓠部落作战勇猛,打败了犬戎国的吴将军,并将其头砍下来献给了高辛王。帝喾履行诺言,把女儿(史册和苗瑶民间称其为“辛女”)三公主许配给了盘瓠。婚后,公主(即“辛女”)随盘瓠入居深山,以狩猎和山耕为生,生育六男六女。史册中虽然以神话故事的形式叙述这一事件,但剔除其神话的内容,就可以看出其所反映的是当时的实际情况。
本人认为,盘王是“帝喾(高辛氏)时代的人物,是与帝喾高辛氏有过密切关系的人物”之说比较靠谱。原因和理由如下:
1.帝喾高辛氏为中华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这是有《史记》等大量古籍史册记载的,是中华各民族一致公认的;连早期的甲骨文都记载有帝喾姬俊(夋、夔)之名。可见,帝喾高辛氏之人在中华上古时期是真实存在的、是可信的。
2.犬戎(戎吴)国或犬戎(戎吴)部落,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而且,犬戎(戎吴)国或犬戎(戎吴)部落经常侵扰帝喾联盟,两者经常发生冲突,这也是事实,亦有不少古籍史册记载,真实可信。
3.在帝喾高辛氏领导的部落联盟中,有一个以“龙犬”为图腾的氏族部落,其首领就是盘瓠(盘护)。这一说法有五条依据:一是苗瑶畲族先民“九黎部落联盟”与帝喾同为东夷集团(帝喾高辛氏统领的部落联盟中,很多成员就是当年蚩尤统领的“九黎部落联盟”的遗民)关系密切;二是帝喾高辛氏与盘瓠(盘护)二者活动区域基本一致,同在山东西部、北部和河南东部之黄河下游地区;三是存在时间大体一致;四是盘瓠(盘护)战胜犬戎或戎吴后,其本人及其后裔所获封地大体在今山东南境、河南东境以及湖北、江苏境内;五是与瑶族同源的畲族,传说其始祖龙麒(盘瓠之异称)也在山东境内。畲族《高皇歌》追述,当年龙麒打败犬戎部落和平定燕氏族部落骚乱后,被高辛氏封为“忠勇王”,一年以后,又加封为“盘护王”(笔者认为,盘王“盘护”之名,很可能与此有关、由此而来)。福建的畲族中就有“徭咏不忘高帝力,鹏程欲溯凤山踪”的说法,意即“瑶族、畲族(畲瑶)永远不忘高辛帝的恩德”“即使远走高飞、事业有成,总是回眸从祖居地凤凰山出发的踪迹”。
4.在过去曾是苗瑶先民“武陵蛮”“五溪蛮”及“梅山蛮”生活的、今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及沅水流域两岸的沅陵、麻阳、辰溪等县居民,至今仍然普遍信仰盘瓠与辛女,在这些地方流传有大量关于盘瓠与辛女的传说,也保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盘瓠庙和辛女庵、辛女庙,来供奉祭祀盘瓠与辛女。与此同时,在这里的很多地名如山坡、水沟、河滩、聚落甚至桥梁等多用“盘瓠”与“辛女”来命名。在社区居民的行为中,也展现出对盘瓠与辛女的信仰,他们的歌舞,服饰、节日、交往,尤其是流行在当地的“辰河高腔”或“大戏”中都有关于盘瓠与辛女的神话故事。湖南电视台2016年还投资数百万拍摄制作了26集动漫片《盘瓠与辛女传奇》。
“苗瑶畲同宗同源”,历史上“苗瑶畲是一家”,苗瑶畲都信奉蚩尤、盘瓠。这在史学界、民族学界也是一致公认的。如果盘王是东周平王时代的人、其妻子是周平王的三公主,湘西苗族为何不信奉和祭祀“周女”(周公主)、而信奉和祭祀“辛女”呢?因此,从湘西等地苗族信奉、祭祀“盘瓠与辛女”的文化现象也可以看出,盘王是帝喾(高辛氏)时代的人。
|《评皇券牒》后面部分
三、关于“盘王是东周平王时代的人”观点之谬误
“盘王是东周平王姬宜臼时代的人”之故事编造得跌宕起伏、活灵活现,仿佛如真,令人感叹。然而,仔细推敲,就发现其谬误连连,漏洞百出。
(一)“盘王是东周平王姬宜臼时代的人”之观点不符合历史事实,于史无据,哗众取宠。原因和理由如下:
一是“盘王是东周平王姬宜臼时代的人”之观点,没有可靠和过硬的官方史料作依据和支撑,所引用的史料牵强附会。
古代史籍《左传》《国语》《战国策》《吕氏春秋》和《史记》以及《东周列国志》等史书上都讲周幽王是在逃往临漳的路上,逃到骊山脚下时,被犬戎军队追上杀死的,而不是“盘护智杀”。战国末期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的《吕氏春秋·慎行论·天义》这样记载:
“周宅酆、镐,近戎人。与诸侯约,为高葆于王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褒姒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兵数至而无寇。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之下,为天下笑。”
[ 翻译:周朝的都城建在丰、镐(今作“丰都”),接近西戎。(周幽王)与诸侯约定,在大路上建一座高堡,把鼓放在高堡上,远近都可以听见鼓声。如果戎寇(犬戎兵)到了,就以鼓声相传信息,诸侯的军队都要来救幽王。戎寇曾经来过,幽王击鼓,诸侯的军队都来了。纷乱扰攘、热闹欢腾,褒姒高兴地笑了。幽王想看见褒姒的欢笑,于是几次击鼓,诸侯的军队几次来都城都没有戎寇。到了后来戎寇来了,幽王击鼓,诸侯的军队都没有来。幽王就死在骊山山脚下,被天下人耻笑。]
“周幽王被犬戎兵所杀”的史实,在网络上均可搜索得到。在百度上搜索“周幽王生平简介”“周幽王简介”“周幽王之死”即可看到:“犬戎兵紧紧追逼,周幽王的左右在一路上也纷纷逃散,只剩下一百余人逃进了骊宫。周幽王采纳臣下的意见,命令放火焚烧前宫门,以迷惑犬戎兵,自己则从后宫门逃走。逃不多远,犬戎兵又追了上来,一阵乱杀,只剩下周幽王、褒姒和伯服三人。他们早已被吓得瘫痪在车中。犬戎兵见周幽王穿戴着天子的服饰,知道就是周天子,就当场将他砍死。又从褒姒手中抢过太子伯服,一刀将他杀死,只留下褒姒一人做了俘虏(一说被杀)。至此,西周宣告灭亡”和“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幽王退走后,申侯、鲁侯、许文公等共立原来的太子姬宜臼为天子,于公元前770年在申(今河南省南阳市北)即位,是为周平王。因镐京已遭战争破坏,而周朝西边大多土地都被犬戎所占,周平王恐镐京难保,于公元前770年在秦护送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在郑、晋辅助下立国。东迁后的周朝。史称东周”的描述。
尽管“盘王是东周平王姬宜臼时代的人”之作者及推手在有关著作、论文中,把“盘护”的出生年月都罗列出来了,给人以仿若真实之感。但事实上,《左传》《国语》《战国策》《吕氏春秋》和《史记》以及《东周列国志》等史书根本就没有“盘护”和“盘护智杀周幽王”“龙犬咬死幽王”的记载。如有记载,为何作者和推手在有关著作、论文中没有引用原文?没有注明具体的出处?如周幽王确属“盘护智杀”,将改写西周覆没历史,是个重大发现和中国历史的重要研究成果。如此重大发现和重要研究成果,为何不申报自治区、国家奖项?难道是证据和底气不足?为此,笔者两年前,曾经在一瑶族微信群中发出“悬赏”,拟给在《左传》《国语》《战国策》《吕氏春秋》和《史记》以及《东周列国志》等史书(特别是官方史籍)中找到“盘护”或“盘护智杀周幽王”“龙犬咬死幽王”记载的人员,经专家认定属实后,予以2万元的奖金,奖励和感谢他(她)为瑶学所做的贡献。但时至今日,这2万元的奖金仍然无人来领走。我真心希望有人能把它领走。
|庚寅年甲腊坪公祭盘瓠典礼
二是“盘王是东周平王时代的人”之观点望文生义、主观臆断。
“盘王是东周平王时代的人”之观点仅凭瑶族民间有极少数《平王劵牒》文献;同时,又因《评皇劵牒》中的“评皇”二字与“东周平王”中的“平王”二字读音相近,就断定盘王是东周平王时代的人,说服力不强,无法令人信服。要知道,盘瑶民间保存的劵牒榜文,大部分都叫《评皇劵牒》,而非《平王劵牒》。黄钰先生1989年辑注、1990年6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评皇劵牒集编》中收辑的107篇(含“附件编”6篇)劵牒榜文中,名叫《平王劵牒》的仅3篇,叫《评皇劵牒》的占70%以上。因此,不能因为有“评皇”(平王)二字就断定“盘王是东周平王时代的人”和“《评皇劵牒》是周平王颁发”的。不排除《平王劵牒》中的“平王”二字是因为瑶族先民识字不多,认为“平王”二字笔划简单,而在抄写过程中将“评皇”写成“平王”的。
同时,《评皇劵牒》中的“评皇”二字虽然与“东周平王”中的“平王”二字读音相近,但写法不同。为什么我们瑶族中保存的《评皇券牒》绝大部分不用简单易写的“平王”二字、而用笔划众多、写起来要困难得多的“评皇”二字呢?这可不能用“评皇”二字是“平王”二字的同音误写能解释得了的。会不会还隐藏有其他含义?会不会是“盘王券牒”的音译呢?对此,瑶学专家郑德宏先生就认为,“‘评’‘平’是‘盘’字的汉字记勉语音,勉语‘盘’与‘平’是近音,‘盘’勉语读pien 31 ,‘评’勉语读pn 31 。用汉字记勉话音,目的是让外族人看不懂。所以不公开而秘藏” [4]。黄钰先生辑注的《评皇劵牒集编》中就收辑了9篇名叫《盘王券牒》《盘王圣牒》《盘王过山榜文书》《盘王榜牒》《盘古圣皇榜文券牒》《盘古王圣牒榜文书》《盘皇牒》《盘古平王圣牒》《盘瓠王开山公居图》的劵牒榜文,比名叫《平王劵牒》的劵牒榜文多出6篇。
三是“盘王是东周平王姬宜臼时代的人”之观点断章取义,搞选择性的引用《评皇券牒》资料。
众所周知,保存于瑶族民间的《评皇券牒》《盘王券牒》《瑶人榜文》等俗称《过山榜》的文献,是瑶族灿烂文化的瑰宝,是研究瑶族的重要历史资料。这些瑶族民间文献,黄钰先生把它分为“正本(古本)型”“简本型”“修编型”“非牒型”4种类型。这些文献虽名称各异,版本多样,长短也不尽相同,但其内容基本上包括了关于民族起源的神话传说“龙犬故事”、瑶族先民的迁徙和封建王朝授予瑶族先民的官爵及瑶族耕种山场、蠲免国税夫役等“特权”,有的券牒文后还附上本地历史事件和当地山林土地的占有划分的记载及本姓氏的宗支谱系。笔者统计过,黄钰先生辑注的《评皇劵牒集编》107篇中,有“龙犬神话故事”的共75篇、占70%;没有“龙犬神话故事”的仅32篇(其中:“非牒型”19篇、“简本型”6篇、“修编型”2篇、“正本或古本型”5篇),占30%。事实上,《评皇劵牒》中的“龙犬神话故事”,与《风俗演义》《后汉书.南蛮传》记载以及《瑶族简史》《瑶族通史》中引用的“盘瓠神话”的故事情节基本一致。然而,“盘王是东周平王姬宜臼时代的人”之作者及推手,完成不顾这些事实,只从《评皇券牒》《盘王券牒》《平王劵牒》等券牒榜文中,切取了对他们有用的“平王”和“盘护”4个字,对占据《评皇券牒》《盘王券牒》《平王劵牒》重要篇幅的“龙犬神话故事”视而不见,搞断章取义、搞双重标准、搞选择性的引用。
|左图:黄钰辑注《评皇券牒集编》
|右图:奉恒高主编《瑶族通史》
四是“盘王是东周平王姬宜臼时代的人”之观点有悖于瑶族“先有瑶、后有朝”的史实。
瑶族中长期以来都有“先有瑶、后有朝”[即“先有瑶族、后有王朝(皇朝、朝代)”]的说法,充分体现了瑶族人民对自己这个古老民族的自信和自豪。解读此传统说法,其意为瑶族的诞生和存在,要比任何一个王朝(皇朝)、朝代都要早,王朝(皇朝)、朝代还没有出现,“瑶”这个共同体就存在于世上了(当然当时不叫瑶族,只是瑶族先民所在的某个氏族部落)。按照瑶族这一传统说法,“瑶”这个共同体的存在要比夏朝(公元前2070年—1600年)、商朝(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周朝(公元前1046—前256年)都要早。本人认为,瑶族这一传统说法,符合中国的历史事实即瑶族源于蚩尤统领的“九黎部落联盟”的“龙犬”图腾部落,而蚩尤与黄帝炎帝是同时代(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的人,瑶族先民所在的氏族部落,要比东周早1930多年。“盘王是东周平王姬宜臼时代的人”之观点明显有悖于这一史实。
五是“盘王是东周平王姬宜臼时代的人”之推手文章论述前后矛盾,引用史料,弄巧成拙,自己打脸。
“迁徙‘三危'的繇民遍迹川、甘、陕地区,原在东部的‘三苗’部众,退居江淮时‘后泄二十年,命畎夷,白夷……阳夷。繇是服从',但是,‘其鹿野摇山、扬岛大人之居多无君'的记载,此地的繇民仍处于‘无君'统治的原始时期,至今江淮还留下高邮摇山等与繇民居住有关的地名。”
“处于‘无君'统治的‘鹿野繇'迁入浙、楚,一部分入江西余干、高安一带。故‘春秋初年之江浙当为犹繇土著'。一部分由淮入皖中,移徙到长江以南的赣北,又迁入鄂,故有‘左洞庭、右彭蠡'尤繇区。春秋后期‘江浙当为犹繇土著'吴越紫金山(今南京钟山)、扬州、会稽山一带聚居。”
“迁徙吴越紫金山、扬州、会稽山一带的‘犹繇土著’是商末周初由吴太伯、仲雍兄弟奔荆蛮时,带着部分‘犹繇’由仪征过江至无锡之梅里,《史记》江熙云‘托彩药于吴越,不反(返)’,留在江苏东南的摇城一带。《史记·索引》说是后人对《史记》的解释‘地在楚越之界’仍称‘荆蛮’。太伯、仲雍兄弟带着部分‘犹繇'入吴路经仪征(今高邮县南)与另一支‘犹繇土著’会聚,再南迁浙江会稽山为中心的一带,‘越国服劳役'。”
这是本人引自一位瑶亲力挺“盘王是东周平王姬宜臼时代的人”“瑶族是由盘王夫妇和周平王赏赐给盘王的500力夫繁衍而成”观点之大作《蚩尤盘护的民族考古学文化研究》第11-12页的三段论述。这位瑶亲详细引用上述史料和分三段作详细论述,目的是用来证明“盘王夫妇和周平王赏赐给盘王的500力夫繁衍而成”的瑶族先民之分布情况。这位瑶亲研究瑶学多年,成果丰硕,令人我等敬佩。然而,他这次却弄巧成拙、自扇耳光。凡是学过中国历史的人都会知道,“迁三苗于三危”是尧舜时代之事。古籍《尚书·尧典》记载:尧舜“窜三苗于三危”;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也记载:尧时“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帝(指“帝尧”),请…迁三苗于三危”。而“尧舜”“帝尧”为中国上古时期方国联盟首领、“五帝”中的两位,其生活年代在公元前2377-前2259年,比东周平王时代(公元前770年—公元前720年)早了1489年以上。吴太伯(泰伯)、仲雍(公元前1285年——公元前1194年)兄弟系商末西岐君主古公亶父长子和次子,他俩生活的年代也比东周平王时代早了515年;商末周初(公元前1046年)“迁徙吴越紫金山、扬州、会稽山一带的‘犹繇土著’”也比东周平王时代早了276年以上。尧舜、帝尧“迁三苗于三危”和吴太伯(泰伯)、仲雍两兄弟生活的年代以及“犹繇土著”迁徙江浙,明摆着都早于东周平王时代两三百年以上,但此公却把它用来证明“盘王夫妇和周平王赏赐给盘王的500力夫繁衍而成”的瑶族先民之分布,确实是弄巧成拙、自扇耳光。
然而,此公引用的这些史料及《尚书·尧典》《史记·五帝本纪》的记载,却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早在公元前2377—前2259年的尧舜时代,就有瑶族先民“三苗”被帝尧流放到“三危之地”;早在公元前1285年的商末,就有瑶族先民“犹繇土著”迁徙到吴越紫金山、扬州、会稽山一带;从而也反证了盘王不是东周平王姬宜臼时代的人,瑶族不是由盘王夫妇和周平王赏赐给盘王的500力夫繁衍而成。这些充分确凿的史料证据,彻底地否定了“盘王是东周平王姬宜臼时代的人”“瑶族是由盘王夫妇和周平王赏赐给盘王的500力夫繁衍而成”的说法。这些史料珍贵难得,非常感谢这位瑶亲的无私奉献。
|第十六届中国瑶族盘王节之“祭祀盘王”仪式
(二)“盘王是东周平王姬宜臼时代的人”之观点,割断了瑶族与蚩尤“九黎部落联盟”、三苗部落联盟的历史渊源,缩短了瑶族的历史。
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中华民族的历史有多长,瑶族的历史就有多久。众所周知,瑶族源于与炎黄部落联盟同时代(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的蚩尤“九黎部落联盟”之“龙犬”图腾部落。而蚩尤是客观存在的上古人物,是中华“三始祖”之一,大量史料记载和蚩尤入中华“三祖堂”(1997年10月在河北涿鹿县建成)就是证明。瑶族的历史从蚩尤时期算起,至今至少有4736年以上,这是不容置疑的公论。即使是从盘王诞生的帝喾高辛氏时代(公元前2275年—公元前2176年)算起,瑶族历史至今至少也有4294年。“盘王是东周平王姬宜臼时代的人”“瑶族是由盘王夫妇和周平王赏赐给盘王的500力夫繁衍而成”之观点,没有把盘王和瑶族先民与蚩尤时代的九黎部落联盟及其后的三苗部落联盟联系起来,割断了盘王和瑶族先民与九黎部落联盟、三苗部落联盟之间的渊源关系。如果盘王是东周平王时代的人,那瑶族的历史只能从东周平王(公元前770年一公元前719年)时算起,而东周平王时代至今仅2790年,这样把瑶族历史缩短了至少1500年以上。可见,“盘王是东周平王姬宜臼时代的人”“瑶族是由盘王夫妇和周平王赏赐给盘王的500力夫繁衍而成”之观点,是对瑶族“历史悠久”和“古老民族”的否定。
(三)“盘王是东周平王姬宜臼时代的人”之观点不符合人口发展规律,无法解释清楚瑶族如何成为人口300万、位列全国56个民族第13位的民族。
“盘王是东周平王姬宜臼时代的人”之作者和推手还认为,瑶族是由盘王夫妇和周平王赏赐给盘王的“500力夫”(即仆人)繁衍而成。我认为,这个观点难以成立。众所周知,瑶族是个山地民族,长期生活在贫困山区,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自然灾害频发;同时,在历史上长期处于被驱赶、遭镇压和征伐的地位,人口发展实属不易。但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和恶劣的环境下,明朝万历二十六年广西省瑶族人口仍发展到了159万 [5]。如果加上广东、湖南、云南、贵州等地的瑶族,估计当时全国瑶族人口超过250万(据奉恒高主编、2007年6月民族出版社出版的《瑶族通史》上卷304—306页记载,明代广西有52个县、广东有50个县、湖南有27个县有瑶族分布)。对此,著名瑶学专家吴永章也感叹“明代,瑶族势力空前壮大” [6]。这充分说明瑶族在起源时人口基数就比较大,是一个大部落、大族群;也只有是大部落、大族群,才有实力与其他部落(族群)抗衡、与自然灾害作斗争,才不至于被灭掉,才能发展成为现在具有400万人(含国外100万瑶族)的民族。如果瑶族当年仅是盘王夫妇和500力夫,在古代瑶族所处那么艰难的条件和恶劣的环境下,可能早就不存在了。由此可见,“瑶族是由盘王夫妇和周平王赏赐给盘王的“500力夫繁衍而成”的观点是经不起推敲和站不住脚的。
(四)“盘护是申后姜妁的‘私生子’、是‘弃儿’”之说,于史无据,纯属捏造,有贬损和亵渎瑶族祖先之嫌疑
至于“盘护是犬戎人”“盘护的先民们就是犬戎”之观点,实为无稽之谈。盘护是瑶族的祖先,瑶族源于属东夷的九黎、三苗,古代生活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及淮河中上游一带,范围包括今山东、河南、湖北及河北、安徽、江苏部分地区;犬戎族为游牧民族,古代居住于今陕、甘一带,都城位于今甘肃省静宁县威戎镇。一个是东夷,一个是西戎,两者“风马牛不相及”;同时,两者族源不同,生活习俗也大不一样,何来“盘护是犬戎人”“盘护的先民们就是犬戎”?而“盘王夫妇千里迢迢来到古方国时期的桂国越地千家峒”之说,更为荒唐可笑。按其“盘王是东周平王姬宜臼时代的人”之说,盘王夫妇是生活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719年那段时间;而“越地千家峒”,据瑶学专家杨仁里先生考证,是南北朝至元大德九年(即公元420—1305年)由梅山峒瑶族南迁而形成的一个聚居地 [7]。“越地千家峒”比“民间派”认为的盘王夫妇生活在东周平王时代整整晚了1190多年。盘王夫妇如何来到桂国越地千家峒?难道盘王夫妇是“神仙”长生不老?还是搞“穿越”?
(五)“盘王是东周平王姬宜臼时代的人”之观点从源头上否定瑶族和瑶族历史文化。
按“盘王是东周平王姬宜臼时代的人”和“瑶族是由盘王夫妇和周平王赏赐给盘王的500力夫繁衍而成”之观点,盘王夫妇及“500力夫”都是周朝人(即周族人),那么作为瑶族祖先的这502人的语言、服饰及风俗习惯也毫无疑问都是沿袭周朝周族人的。而周族人是汉族的前身 [8]、周族语为汉语的母语。照其逻辑推论,瑶族是汉族,所讲瑶语是汉语,风俗习惯也全部是汉族的风俗习惯。这纯粹是无稽之谈。事实上,瑶族不是来自周朝和周族,瑶族的语言、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也不是沿袭周朝周族人的语言、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瑶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正是因为这样的独特性和独立性,才形成了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瑶”这个共同体。显而易见,“盘王是东周平王姬宜臼时代的人”和“瑶族是由盘王夫妇和周平王赏赐给盘王的500力夫繁衍而成”之观点就是要从源头上否定瑶族和瑶族历史文化,最终“去瑶化”。
(六)“盘王是东周平王姬宜臼时代的人”之观点误导了一些同胞。
由于盘王是瑶族的灵魂,“盘王”话题容易在瑶族同胞引发关注和引起共鸣。所以,“盘王是东周平王姬宜臼时代的人”和“瑶族是由盘王夫妇和周平王赏赐给盘王的500力夫繁衍而成”“为盘护正名”之观点一经抛出,在少数不明真相的瑶族知识分子中受到了热捧;同时,也受到了不少瑶族知识分子的质疑和反对。两边曾经为此在微信群中展开过热烈讨论;有的甚至还因此骂过架,一些原属好朋友的也因此反目,造成了不愉快,伤了民族感情。
|2019乙亥年畲族祭祖大典
四、关于“盘瓠神话”是否杜撰辨析
“盘瓠神话”在《后汉书》《风俗通义》《搜神记》《荆楚记》以及《溪蛮丛笑》《辰州府志》等史书和典籍中有大量记载,“龙犬故事传说”在《评皇券牒》《过山榜》等瑶族民间文献中也有详细记述,且流传久远。流传于湘西的《盘瓠与辛女神话传说》2011年5月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非遗名录;同时,也是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更是我国民间文学(口头文学)宝库中极为重要的资料和珍贵的文化遗产。
然而,正是这么一个珍贵的文化遗产,却遭到了一些人的质疑和反对。质疑者和反对者认为,这些“神话、传说”荒诞不经,是应劭、干宝、范晔等人的杜撰。
笔者认为,神话形象与叙事是古人凭想象创造的,有时会很荒诞;但是包含着他们“最内在最深刻的内心生活”,即他们所经历的生活在内心留下的形影。是否是杜撰?不能简单下结论,要分析“神话、传说”的特征和产生的历史条件及传播途径,才能得出正确结论。众所周知,神话是由人民集体口头创作,表现对超能力的崇拜、斗争,对理想追求及文化现象的理解,属民间文学的范畴,具有较高的哲学性、艺术性,对后世影响深远。在学术上,学者所说的神话,必须具有几个条件:一是叙述人类原始时代或人类演化初期的单一事件或故事。二是传承者对这些事件、故事必须信以为真(即笃信),具有神明性、神秘性和神圣性。三是必须是远古族群的人们集体创造并且流传下来。如果是个人创造,并且没有透过传承,而且群众的成员也没有对其参与创造的,这故事再怎么神奇均不属于神话,只能是文学作品。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不自觉地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集体的口头描述和解释(见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史书和典籍中记载的“盘瓠神话”和《评皇券牒》《过山榜》等瑶族民间文献中记述的“龙犬故事传说”均符合这三个条件、具备这三个特征,其“原创”是苗瑶畲先民,而不是应劭、干宝、范晔等人。正是“盘瓠神话”(瑶族为“龙犬故事传说”、畲族为“龙麒故事传说”)在苗瑶畲先民中广泛流传后,才被干宝、应劭、范晔等人搜集整理入书。正如著名瑶学专家、广西瑶学学会会长、广西民族大学莫金山教授所指出的:“应劭及其父亲应奉、祖父应郴祖孙三代,长期居住在武陵地区。应奉、应郴曾任武陵太守。武陵是汉代瑶族的聚居地,称为‘武陵蛮’。应劭所记的‘盘瓠故事’材料,应是从‘武陵蛮’中获取的。可知,在应氏祖孙来武陵任职之前,‘盘瓠故事’早已在湘西的蛮族社会里流传了” [9]。对此,上述那位力挺“盘王是东周平王姬宜臼时代的人”的瑶亲也在其大作《蚩尤盘护的民族考古学文化研究》第13页也间接承认了这一事实:“应奉(应劭之父)在多次对盘护后裔镇抚过程中,自然了解盘护后裔因‘祖先有功,特免皇粮国税官差’而作反抗国税官差斗争,应奉把他所见所闻传给儿子应劭,应劭把这写做盘瓠入《风俗通义》……”试想,如果是应劭、干宝、范晔等人“杜撰”,那么,这些“神话、传说”又是怎样传播到苗瑶畲先民中并为其接受的?要知道苗瑶畲先民广泛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及南方的广大山区,而且当时交通极为不便,信息闭塞,苗瑶畲先民大都不识汉字,应劭、干宝、范晔等人有那么大的能耐将其“杜撰”的作品传播给广大苗瑶畲先民并为其接受吗?既然是“杜撰”的、没有群众基础的东西,苗瑶畲先民会接受并把它当做“传家宝”代代传诵吗?也许,有的还会说,《评皇券牒》《过山榜》中“龙犬故事传说”,是封建统治阶级为招安瑶民、巩固其统治地位而编造敕赐苗瑶畲先民的。退一步来说,即便是官方编造敕赐苗瑶畲先民的,而内容上又“荒诞不经”“是在侮辱自己的祖先”的,难道苗瑶畲先民就看不懂?即使苗瑶畲先民中的普通人因不识汉字看不懂,但苗瑶畲先民中的师公、歌手这些以汉字记经书、记歌词来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知识分子”总会看得懂吧?难道他们真的象一些质疑者、反对者斥责的“愚蠢”和“好坏不分”而欣然接受并加以保存?对此,笔者认为,这些“神话、传说”,最先肯定是来自“龙犬”“龙麒”图腾部落的苗瑶畲先民中,“原创”是苗瑶畲先民,是苗瑶畲先民集体创作的。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没有大家的认同认可,这些“神话、传说”是无法流传开来和传承下去的。由此可见,“盘瓠神话是应劭、干宝、范晔等人杜撰”的说法没有根据,也不符合历史事实。
|千家峒瑶族祭祀盘王
五、关于对待“盘瓠”和“盘瓠神话”应有的态度
“盘王是东周平王姬宜臼时代的人”之作者及推手不认同瑶族先民有“龙犬”图腾崇拜,更不认可盘瓠是瑶族的始祖。他们认为,《风俗通义》《山海经》《玄中记》《搜神记》《后汉书·南蛮传》等史籍中记载的“盘瓠神话”“龙犬故事传说”荒诞不经,把瑶族与“犬”“龙犬”联系在一起,是在宣扬“狗种论”和“犬辱文化”,是对瑶族的歧视和偏见;还有的认为:官方史籍中的“盘瓠”,与《评皇券牒》《过山榜》等民间文献中的“盤護”(盘护)是两码事,“盘瓠”是“犬类”,而“盤護”(盘护)是活生生的人;史籍中凡是写作“盘瓠”者,均为“狗种论”和“犬辱文化”,皆不可信和不能引用;必须为盘护“正名”。更有甚者认为祖宗传下的《评皇券牒》《过山榜》记载了“龙犬故事传说”(有的是记载“盘瓠神话”),是民族的糟粕,应该烧掉。为此,他们召开座谈会(统一口径、发表声明)、印发宣传资料、并通过网络、微信转发等形式,开展“去盘瓠化”。
本人认为,应实事求是和一分为二地看待史籍中关于“盘瓠”及其族群活动的记载。古代有些关于苗族、瑶族、畲族等少数民族的史籍记载,确实有歧视和侮辱的写法。如南朝盛弘之《荆州记》、清朝屈大均《广东新语.人语》就称:“盘瓠子孙,狗种也”。这种赤裸裸的表述,确属“狗种论”,有损民族形象,必须加以批判和摒弃,后人在著书立说时不能引用、也不应该引用此类史料。但事实上,大多数使用“盘瓠”或“盘瓠种”字眼来记载苗瑶畲历史文化及其先民生产生活、风俗习惯等内容的汉文史籍并无恶意,亦无歧视性质,其记载的内容还是可信和可以引用的,为我们研究苗族瑶族畲族历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
对于“盘瓠神话”(“龙犬故事传说”“龙麒故事传说”),我们剔除和透过其“荒诞”“神话”的成分,就会发现其中有两个对研究苗族、瑶族、畲族早期历史有重要价值的信息:
一是它反映了苗族、瑶族、畲族先民在原始社会氏族部落时代的“龙犬”“龙麒”图腾崇拜现象。
在远古氏族部落时代,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犬在看家护院和满足人们各种基本的物质需要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在部落冲突中,犬的机敏、忠诚和高度警惕性及冲锋陷阵时的勇猛顽强特性,在氏族部落生存、发展中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历史上许多部落最终消亡,与没有犬的帮助有很大关联。因此,鉴于犬在苗瑶畲先民生存、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由于当时人们对客观世界认知能力的极端低下,以及受“万物有灵”观念的影响,人们便将“犬”视为保护神,加以供奉,并对其产生崇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幻想表象进一步具象化、拟人化,甚至认为其与人有某种亲缘关系,因而在亲缘意识中萌生、衍化出对本族始祖先人的敬拜思想,形成祖先崇拜。
由图腾崇拜转化为祖先崇拜的现象,在其他民族中同样存在并沿袭至今。如:彝族、白族、纳西族、土家族等以虎为图腾崇拜,白族保存了许多和虎有关的称谓,怒江沿岸许多白族人都自称是虎的子孙。在湘、鄂西聚居的土家族,至今仍尊虎为祖。鄂伦春族称公熊为“雅亚”,意为祖父,称母熊为“太帖”,意为祖母; 同时,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社会文明程度很高的今天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社会全面进步的中华民族大家庭里,没有人会认为“xx民族是狗的后代”,也没有人会相信狗是一个民族的祖先,更没有人明目张胆的宣扬“狗种论”和“xx民族狗的后代”等“犬辱文化”,除非其脑子有问题或别有用心。
而且,还有一个重要事实就是,在新中国成立前,所有记载苗族、瑶族、畲族历史文化及其先民生产生活、风俗习惯等内容的汉文史籍,皆使用“盘瓠”“盘瓠种”字眼来记载(如[清]《增城县志》卷1:“瑶本盘瓠种,流布岭表溪洞间,椎结洗足,刀耕火种……”),而非“盤護”“槃護”(“盘护”)来记载。即使《评皇券牒》《过山榜》等瑶族民间文献中写为“盤護”“槃護”(“盘护”),但它也源于“龙犬故事传说”,而且“盤護”“槃護”(“盘护”)还是“龙犬”的名字呢。如果使用“盘瓠”字眼和有“盘瓠”字样的历史文献,就是宣扬“狗种论”、就是“犬辱文化”,均不能信和不能引用,那么,苗瑶畲的子孙后代如何知晓本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如何了解先民们为祖国所作的贡献?解放后的《苗族简史》《中国苗族通史》《瑶族简史》《瑶族通史》《畲族简史》等史书(史志)凭什么来写?《瑶族通史》下步如何修订?况且,“盘瓠神话”(“龙犬故事传说”“龙麒故事传说”)还是苗族、瑶族、畲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符号,是苗族、瑶族、畲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盘瓠神话”(“龙犬故事传说”“龙麒故事传说”)除了为数不少的文献记载外,还有现代专家学者文章著作的大量引用以及网络文库的大量存载、社会上部分人群的口耳相传,少数人要“去盘瓠化”就能去得掉吗?所以,在当今社会,那些提议“狗种论”“犬辱文化”和要求烧掉祖宗留下的历史文献的“去盘瓠化”之举,实属偏激和无知。
世界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和社会人类学知识告诉我们,凡是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在原始社会时期都有本民族起源的“神话、传说”。但“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人类开始思考与探索自然并结合自己的想象力所产生的。正如《中华百家姓氏通鉴》中的《中华民族古老的传说》一文所指出的:“中华民族和世界上其他古老民族一样,在追述其祖先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时,一般都由神话、传说进入真实的历史记载,而神话和传说阶段更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其在民族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应该从历史的角度看待此类问题,理解历史上很多民族都有过的动植物崇拜阶段。这样,才能够坦然面对。当然,对于那些明目张胆、别有用心的民族歧视言行,我们必须予以坚决的批驳和反击。但在大力加强民族团结和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今天,发生明目张胆、别有用心的民族歧视言行微乎其微。
二是它反映了四千二百多年前的高辛帝(公元前2275—公元前2176年)时代,以“龙犬”“龙麒”为图腾的盘瓠部落,帮助高辛帝(帝喾)打败犬戎(戎吴)部落和平定燕氏族部落骚乱的历史事件。
在这一历史事件中,部落首领盘瓠(盘护)因战功卓著,被高辛帝封为“忠勇王”,后又加封为“盘护王”。因而几千年来,一直流传着苗族、瑶族、畲族祖先盘王对朝廷有功、是护国卫民的大英雄的故事传说和“自云祖有功,常免徭役,故以为名‘莫徭”的历史记载。
不过,也有人提出,盘瓠(盘护)很有可能是春秋时代(东周平王姬宜臼执政时期)楚国的一位历史人物,在公元前744年的楚国与卢戎战争中,盘瓠(盘护)率领部族帮助楚王反败为胜,最后把卢戎国和罗国灭掉。盘瓠(盘护)杀敌立功、受封获奖(楚王上报朝廷,以周平王的名义表彰盘瓠)以及与公主结婚,是对那段历史的真实记载。
本人认为,“盘瓠神话”(“龙犬故事传说”“龙麒故事传说”)是苗族、瑶族、畲族先民和古代汉族文人把图腾崇拜与当时的历史人物盘瓠(盘护)、历史事件混合而成的产物。它之所以能演变为神话传说,也正是图腾标志使然。“盘瓠神话”(“龙犬故事传说”“龙麒故事传说”)是具有神圣的民族起源的信仰,是先民的图腾崇拜,有共同的“氏族标记”。苗族、瑶族、畲族先民把“盘瓠”(盘护)视为始祖和至高无上的尊神,确定了苗族—瑶族—畲族具有紧密的历史联系性。
|千家峒瑶族盘王节
结语
1.瑶学研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非常正确,也应如此。研究瑶族历史,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于史有据(有可靠的官方史料记载和民间文献记录及考古发现证明),不能主观臆断,研究得出的成果,方能符合历史事实、真实可信;否则就是笑柄。
2.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中华民族的历史有多长,瑶族的历史就有多久。
3.盘王不是“私生子”,不是“弃儿”,也不是“犬戎人”,更不是东周平王姬宜臼时代的人;盘王系高辛帝(帝喾)时代“龙犬”“龙麒”图腾部落的首领。
4.瑶族也不是由盘王夫妇和周平王赏赐给盘王的500力夫繁衍而成,瑶族源于蚩尤“九黎部落联盟”之“龙犬”图腾部落。
5.“盘瓠神话”(“龙犬故事传说”“龙麒故事传说”)不是杜撰,它源于中国上古时代“龙犬”“龙麒”图腾部落苗瑶畲先民的口耳相传,其“原创”是苗瑶畲先民。
|湘西麻阳“盘瓠大殿”
[1] 邓福桑:《婆王“同一母题的叙事变形”辩证》,载《瑶风》2018年第4期第15页。
[2] “盘王智杀周幽王”一说见于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盘瑶博物馆”之《盘王身世》展板上,但该展板上没有写盘王是“私生子”“弃儿”和“犬戎人”等内容。
[3] 见《瑶风》2018年第3期21页。
[4] 郑德宏:《浅析龙犬神话盘瓠神话与盘护》,载《瑶风》2019年第3期第11页
[5] 杨芳:《殿粤要纂》(明代广西兵防、边防的书),明朝万历二十六年十月广西巡抚杨芳组织人员编纂,1993年10月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
[6]吴永章:《明代瑶族社会概说》,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5期44页
[7]杨仁里:《元代千家峒瑶族主要源于梅山蛮及其源流故址初探》,载《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10月第22卷第4期87页。
[8] 周族人称自己的国家是“有夏”,称自己的本民族为“华”。“华夏”是周王朝的自称,最初仅为文化概念;至汉代以后,成为汉族的别称。
[9] 莫金山:《瑶族文化“圣地”考——兼论评皇券牒的历史价值》,载《大瑶山与世界对话2020’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经验交流峰会论文集》306页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
|湘西麻阳举行“盘瓠文化风采展示”演出
|来源_黄盛全
|图片_黄盛全
|编辑_赵天涯
标签: #河南-洛阳商都城市投资控股债权融资计划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