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县通源实业2023债权拍卖02政府债定融(债权通2023年回款)

余老师 40 0

  

大英县通源实业2023债权拍卖02政府债定融

  本人一向以宏观研究者自居,所以有点自恋,不太愿意对市场中短线行情发表看法,生怕一不小心被戴上“股评家”帽子,脸就丢大了。呵呵承认这其实很矫情很造作,不关心中短线行情又干嘛整天盯着盘面?而且还酷爱做盘中期指操作,美其名曰“偷鸡摸狗”,看似自谦,实际上心里颇为自得,对自己那套独家分析系统还视若珍宝秘不示人。所以说,自以为还算是个知识分子,于是知识分子该有的酸臭毛病,本人其实一个不落,齐活。

  言归正传。之所以今天要说些对近期行情的看法,是因为行情至此,已淋漓尽致地显示出这是一波完全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牛市的市场运行态势。但周围许许多多市场人士,包括业内专家,都还自觉不自觉地以06-07年,甚至是99年那波行情去拿来作参照和映衬,试图从中发现历史重演的规律。

  但历史不会重演。原因是,06-07年大牛市是中国重化产业发展进入最高潮时产生的,换句话说,一轮完整康波长周期已进入尾声,因此,以股权分置改革作为契机发动的牛市,其爆发力十足,但持续性和随后的大调整也同样惊人。但是,去年以来的这一波牛市,却恰是在中国宏观经济已开始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背景下展开的,这一轮周期的特征是中国经济增长即将从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请注意,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大英县通源实业2023债权拍卖02政府债定融(债权通2023年回款)

  所以,所以支持这波大牛市的论据,---大家都已经听得耳朵起茧了,如经济转型,解决地方债务危机,国企改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融资利率降低,利率市场化,融资结构变革,居民大类资产配置转移,等等,等等,全部从属于这个大命题,用毛主席的话说,“阶级斗争是纲,其余都是目。”纲举目张,因果关联,现象本质。既然是这样的背景,那么简单的说,在中央政府层面已经有明确清醒的政治意识和坚强果断的政治决心要让资本市场成为中国经济增长转为创新驱动的发动引擎的情形下,这波牛市会延续到什么时候?就是中国经济转型基本确立的那一天。那一天的到来,没有五六年,甚至七八年,是不可想象的。并且,这中间会经历多少次冲击,阻碍,打压,也是无法想象的。多少人在研判这轮行情的顶点,有说什么时候经济复苏了,什么时候牛市结束,或者通胀抬头了,货币开始紧缩了,注册制推出了,牛市戛然而止了,我听了都笑,这些举措会导致极其剧烈的调整,但牛市不会就此结束,如果因为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波行情的性质,以老眼光旧经验去套用,用以往的K线图去对比,对不起,你犯了右倾机会主义路线错误。

  那么行情什么时候到头。不好意思,我说个骇人听闻的数字,24000点,时间是2022年中共二十大前夕。这大概是迄今为止全球市场范围内对中国A股最疯狂最不可理喻的预测,比叶荣添疯狗多了吧?毕竟现在人人都在喊风险,格罗斯甚至都在判断做空深圳指数是下一个最佳投资良机了,此人猜准了德国国债暴跌,自然也能猜准中国A股的走势。果真如此吗?好,都喜欢用历史数剧,那我也来用,江,胡时代A股都涨了6倍,习的改革力度超过江,胡吧?12倍怎么样?是不是24000点?2000年纳指泡沫破灭前涨15倍,1967-1989年日本经历“奥运景气”,“神武景气”,股指涨26倍,台湾股市1985-1990涨了18.9倍,我们12倍,多吗?至于为什么是12倍,理由简单粗暴,就一个指标,即证券市值总市值占M2的比重,目前5000点是50%左右,美国这个数值是140%,如果到美国的水平,M2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到2022年A股点位正好24000点。

  这里马上就产生两个问题,一,为什么我们这个数值会追上美国?道理也很简单,民智已开,创业正在酝酿成为中国年轻一代最为热切和强烈的冲动,而在中国,任何事情成为一代人的风潮,其成长爆发力会以光速扩展。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中国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全球市场如梦初醒,FDl如潮水般涌入中国东部沿海,从98年开始,东部省份的FDl以每年30%以上的增速发展,江苏更是以毎年80%的令人瞠目的增速创下一个地区引进外资空前绝后的记录,同理,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资本市场大国将在未来7到8年实现,标志即中国上证指数达到24000点。

  第二,为什么必须是总市值和M2的比值而不是总市值和GDP,全社会融资总额,或居民储蓄余额的比值?原因是只有M2才能最充分体现全口径流动性,它与货币创造机制及与之关系密切的货币政策具备同步派生性。而这恰是证券市场资金流向的总体导管。

  讲完了总体方向的框架问题,讲微观。首先肯定是估值了。主板估值不用提,没有泡沫是肯定的。有泡沫的是创业板和中小板。这两天创业板一反前期摧枯拉朽的走势,出现连续调整,其背后毫无疑问是由于创业板140倍的估值已经造成恐高症的大幅蔓延所致。所谓的成长股有估值是世界性的,纳斯达克估值最高时达540多倍。但是,中国的上市公司是极度稀缺资源,尤其是创业板公司,区区几百家,摊到每个省只有十来家,这些创业板公司通过再融资再进行外延并购外部优质资产的空间大得几乎难以想象,而只有在大牛市中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才是畅通无阻毫无困难的,如此一来,对于创业板公司而言,估值,静态的估值,几乎就是个笑话了。所以,140倍的估值和410倍的估值,几乎没有任何差别。关键在于,推动创业板上涨的核心逻辑有没有消失?那就是树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示范标杆和效应,引导和配置社会资源通过价格信号的作用凝聚到最具成长性的企业,以顺利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为此,创业板的泡沫还负有以下职责:将最优质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从海外市场吸引回流到中国,顺利推出对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的注册制,及无阻碍地建立上海战略新兴板。因此,反过来说,上述战略性目标阶段性达成之前,创业板的泡沫必须持续下去。至于创业板是否要回调数日乃至数周,以修复一下十分夸张的指标和形态,那完全是属于技术层面的另一个问题了。

  而估值最低的银行股有没有泡沫?不好意思,当然有,而且还不小。作为一个与上一个以房地产发展为驱动和特征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周期相匹配的金融体系的主体,银行业面临的冲击和困境是战略性和趋势性的。尤其是,利率市场化以无可阻挡的历史性潮流汹涌而来的时候,银行在负债端和资产端同时出现成本收益的巨幅反向运行。并且,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将银行的发展空间日益挤压到一个逼仄的境地,更吊诡的是,银行业的业务结构特征还决定了它无法象别的传统行业嫁接了互联网之后可能出现脱胎换骨的变化。所以,银行目前的低估值同样是静态的。而近期走势最为凶猛的交行和光大恰恰与估值毫无关系,是由于混合所有制改革预期和控股集团整体上市预期导致的,又恰从反面论证了银行股的估值伪命题。

  接下来看主题题材概念问题。A股市场的主题题材多到如恒河沙数,国企改革,一带一路,自贸区,战略新兴产业,高铁,核电,环保,军工,工业4.0,智能制造2025,医疗,养老,更不用提互联网加了。所有这些主题概念,都契合了一个世界性大国崛起及在崛起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内外环境变化的宏观背景。你可以说某一个主题概念大于实质,但不能说这个主题没有意义。它的全部意义即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未来完全可能实现的梦境。对于资本市场的投资也好,投机也好,它的营养成分和发挥腾挪已经足够。

  另外还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就是近半年来大妈的投资收益率一点不逊于专业人士,甚至还远远高于。应该说,在一个上升斜率几乎不变的单边上涨行情中,这种情形的出现毫不奇怪。就比如近半年来公募基金的平均收益率高于私募基金一样。是公募水平高于私募?不是。是仓位控制问题。这个问题不展开说,其实各位都明白。未来市场运行一旦进入总体宽幅震荡或出现周线级别调整,专业和非专业投资者的收益率总体水平可能就会发生逆转。

  另外一个市场十分重视的问题是如何看大量创小板大小非高位减持。不少人据此认为产业资本套现了,就说明创小板指数已到了十分危险的境地了。我的看法是,逻辑不成立。因为产业资本减持后资金并不没有流向别处,没有流向房地产或别的大类资产。没有大举外逃海外,而是进行大量股权投资,参与定增等,这些资金基本上留在资本市场循环体系内,这是多好的事?资本市场是不是更有活力,弹性和发展潜质了?至于说大小非股东们因此赚了大钱,这没有办法,人家命好,有眼光,而且努力勤奋,这是应得的。

  最后进入到对后市研判和策略选择的部分。絮絮叨叨写下来,对中国股市长期看好的乐观情绪并不能掩饰对中短期市场的谨慎态度。实际上,有点类似大陆对台湾的策略“软的更软,硬的更硬”,越是对超长期范围内市场向上运行信念坚如磬石,就越发要警惕短线指数失态性,失速式,失控性的极端表现。原因很简单,正因为市场对大牛市性质的看法高度一致性,才只能用极度震憾的超级震荡来洗出筹码。从本周后三天的当日盘中巨震看,主力机构达到了三重目的:一是制造恐怖气氛,只有恐怖气氛才能让人神志失常,継而技术动作变形;二是变形的技术动作极大提升了持有筹码的平均成本,而提升了的持筹成本更能让筹码持有者在接下来的调整阶段的初期更加惜售;三是不断强化凡是暴跌就是买入机会的市场心理。可以说,本周指数在巨幅盘中震荡后一举攻占极具重要战略意义的5000点,以上三个目的已经全部达到了。完美的突破形态,是接下来展开周线级别调整的铺垫。顶点的产生,是5100点,5300点还是5500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主力机构是否已经做好展开自2000点上涨以来一次总清算的准备工作。

  有一点非常奇怪,就是这两周来市场大震荡前往往出现大量的利空传闻,这似乎与以往指数运行和大部分市场预期相反的情形有很大不同。我想,这里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互联网传播工具的普及,使市场相关信息的扩散速度,深度和广度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某一时刻某种传闻确有可能比以往具备了完全不可比拟的市场共振力;二是市场主力有意为之,这钓大鱼的长线放得极为深谋远虑,一切为了最终收网的那一天。无论如何,我坚信一点,市场主力不可能让普通投资者逃脱掉宿命的安排,否则,金融史,金融发展史,金融危机史统统都要改写了。

  而从政府决策和监管部门的利益角度看,毫无疑问是希望看到一个慢牛而不是疯牛。有一点我们必须清醒,那就是政府确确实实从根本上扭转了对股市定位,功能和对经济改革发展作用的看法,但是,这种转变是建立在政府希望利用股市来达到其自身目的的动机基础之上的。换句话说,股市本身永远不是目的,也不可能是目的。用张忆东比较壮怀激烈的话说,是“赌国运,被利用”。连国运都赌上了,兹事何其大,能由得你任性胡来?只是,本届政府聪明太多了,手上有大把市场化的调控手段和喜怒不形于色的“窗口指导”办法,根本用不着使用粗暴的行政化举措,干嘛呢?让人诟病不说,弄不好后遗症十足,那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所以那种什么调印花税之类的传闻,笑笑就可以了,当然,顶级高手也完全可以举重若轻地以此调戏了一下指数。

  那么,从这个角度看,指数在目前点位展开一次哪怕是周线级别的调整,有问题吗?相关部门应该乐于看见。至于如果调整一旦展开,会下调到多少,这个只能猜概率,我本人倾向于30日均线,也就是说,指数调不深,当然,板块和个股完全可能血流成河,不信,已经拦腰对折的次新股就是例证。

  至于调整开始,是主板跌得多还是创业板跌得多,我倾向是创业板,理由不赘述。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指数就是不回头,一路向上,一行白鹭上青天。这种概率不大,也就两成可能。如果是这样,我无话,并在书房上挂上一幅“明镜高悬”的条幅。(完)

  作者|陆成渊:财智圈读股会特约评论员

  分享财富创造与品质生活的乐趣——财智圈:

  欢迎关注财智圈微信号:czq1897;可实时提供“个股诊断” 和 “股市天气”

  ---------------------------------------------

  财智圈联合蜂窝私人董事会、集结江浙实业家、金融投资家,以PE、VC的眼光看实业,以实业的角度看股市,打造最具互联网基因的读股会,在二级市场、新三板、第五板服务值得服务的10%财智圈层。

  股市风险,入市谨慎!

标签: #大英县通源实业2023债权拍卖02政府债定融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