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 成都实践⑨丨新时代的田园牧歌图
金秋十月,田野黄,稻花香,天府粮仓尽现无限“丰”景。
位于成都新津区的天府农博园,稻浪滚,人气旺。这里不仅是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主会场,更聚焦农业全产业链,数十个现代化、智慧化的农业项目在此落地、蓬勃生长。
另一端,位于成都崇州市的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里,颗粒饱满的水稻已完成最后的收割。田地里鲜有躬耕陇亩的庄稼汉,有的是2500余名懂技术、有情怀的农业职业经理人。
还有战旗村、铁牛村、明月村……这些新气象、好风光的成都大美乡村,有了金秋的渲染,更是散发出无穷魅力。那魅力的底色,是日子的安定、红火、兴旺。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三农”工作。
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在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强调:“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把生活富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川视察时强调,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成都在做优做强生态价值转化、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的探索之路上不断蜕变。非凡十年,一幅新时代的田园牧歌图,在成都徐徐展开。
天府农博园
01
农业
成了“有奔头的产业”
今年国庆大假,天府农博园迎来了一拨又一拨的游客。作为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主会场,这里就像一扇窗口,透过小小博览园内呈现的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的丰硕成果,人们得以透视成都、四川,乃至全国近年来在乡村振兴领域的成就。
天府农博园规划面积113平方千米,有着“一岛三镇”的空间格局。“一岛”,即天府农博岛。9月29日中午,岛内一隅,大片的光伏发电装置在正午的太阳下反射出金灿灿的光。走近细看,发电装置如同一块精致的“天花板”,遮住了背后一块同样大小的水塘。
天府农博园
这里是通威渔光示范园,总面积21亩。示范园项目经理严晓宇告诉记者,在这里,不仅能养出高品质的鱼,696KW的柔性光伏电站还能满足项目用电。
站在塘前,严晓宇打开手机APP操作,流水槽内数台水车增氧机便启动起来。水流顺着增氧机的方向流动,流动的水冲击着养鱼的水槽、圈养池,塘内的鱼也跟着游动起来。通过这种方式,鱼每天进行“有氧运动”,肉质也更紧实鲜美。
通威渔光示范园内的水车增氧机
“养鱼部分用电量较大,但是我们光伏发电不仅能满足项目用电,还能为附近的研学基地、农业观光、充电桩等提供用电服务。” 严晓宇介绍,这就是“渔光一体”模式,既高效、节能、可持续,又浪漫诗意。小小示范园里,第一、二、三产业在此深入融合,发挥着1+1+13的效益。
天府农博园另一端的新津宝墩镇,则矗立着一栋5层楼高的“超级猪圈”。
这是致力于种猪优质品种培育的新希望·智慧养猪示范基地。利用基因育种技术,这里正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猪芯片”,如今已建立了一栋集防病、防臭、防瘟、空气全过滤“四统一”的5层楼房式生猪“公寓”及消纳用地种植区,能够实现种猪的立体养殖、种养循环。
这样的“黑科技”农业项目,在园区里随处可见,科技兴农,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截至目前,天府农博园已引进了新希望智慧养殖、58科技农业全国总部、通威·渔光一体等产业化项目48个,联动了当地30余个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发展壮大。
通威渔光示范园
产业壮大了,农民的生活自然也有了好前景。天府农博园“一岛三镇”范围内,农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3万元以上。在他们眼里,农业是极“有奔头”的产业,田野与丰收,都是现代科技智慧的凝聚。
产业兴,则乡村兴。近年来,成都正大力实施都市现代农业“建圈强链”行动,持续做优做强“4+6”都市农业产业体系,全力夯实产业兴旺基础,引领带动农业农村实现高质量发展。
放眼成都,处处孕育着都市现代农业的新“丰”景——
邛崃市十万亩高标准农田粮油产业示范园首次进行百亩规模连片实产验收,平均亩产达708.8公斤;崇州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里开展的四川省生物育种重大科技专项“绿色高效超级稻品种培育”项目现场测产验收结果出炉——超级稻品种“川康优6308”平均亩产达783.6公斤,相比普通优质水稻的亩产高出180多公斤……
更大的“丰”景,藏在数字里——
目前,成都全市已建成国家、省、市和县四级现代农业园区93个;
2021年,成都全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582.79亿元,较2017年增长了16.4%;
2021年,成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26元,较2017年增长了43.5%……
这是全新的乡村“生意经”,有科技、有智慧,有融合、有创新,最终使得农业焕然一新,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无垠田野,尽是希望与憧憬。
02
回乡
干一番“有价值的事业”
“今年是一个丰收年!”国庆节前一天,王伶俐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这两天,她所代管的3900余亩高标准农田已全部完成收割、烘干工作,水稻产量超400万斤。
眼前的“90后”女孩王伶俐,妆容精致,服饰干练,很难将她和农业产生关联。事实上,从2015年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崇州投身农业算起,今年是她当上农业职业经理人的第七个年头。现在,她是成都市崇州市杨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名高级农业职业经理人,为三个合作社代管3900余亩高标准农田。
一个专业的农业职业经理人需要做哪些工作?“简单来说,就是负责种什么、怎么种、卖到哪里。”她告诉记者,从前期采购农资,到购买农业机械化服务,再到插秧服务、育秧服务,以及产品的生产、销售,全过程都需要农业职业经理人安排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比如,在担任农业职业经理人的过程中,王伶俐发现,有部分生产的关键环节是缺失的,缺农业机械化设备、缺科技的支撑……于是在她的管理下,合作社陆续购买了各式农机机具,建起了烘储中心。两年前,合作社还引进了大田北斗系统,将北斗导航系统安装到插秧机上,让插秧机实现精准作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
近年来,成都创设了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制度体系,目前已建成一支2万余人的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这些“农业CEO”活跃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成为了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人才支撑。
除了农业职业经理人,更有一大批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投身到乡村中来。
再过一年左右,58农业(新津)示范基地种植的蓝莓,将贴上基地自有的品牌,摆上全国商超的货架。在张传峰看来,品牌化、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标志之一。要想品牌更有影响力,就必须提升产品品质。这其中,科技创新是关键。
58农业(新津)示范基地培育的蓝莓
张传峰是该示范基地的最高技术负责人,1989年出生的他本科硕士均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日常工作里,除了围绕柑橘、蓝莓两大种类选育优质品种,他还负责链接以色列ARO(农业研究组织)、西班牙等柑橘科研所资源。
“农村大有可为。”张传峰告诉记者,该基地已组建了一支由十余位研发人才组成的科研团队,“大多是硕士以上学历”。这支科研团队也成为了基地打造集种植示范、种苗繁育、技术输出、电商平台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生态链的关键支撑。
在成都,如张传峰一般的农科人才不在少数。据成都市农业农村局数据,近年来,成都创新实施农业领域产业领军人才引进等计划,引进“两院”院士等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68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更是扩大到36万人。
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这些年轻人正在干出一番新事业!
03
村庄
描出“有盼头的日子”
曾几何时,乡村承载不了恢弘的梦想,寄托的只有离愁别绪。但如今早已不同,村庄里,有着都市人向往的生活,有着无限风光和十足魅力。
声名远扬的战旗村,许多人每年都会到这里走上一走,旅游、考察、研学,抑或是单纯的漫步田园,踏青放空。然而留影中的那些背景画面,每一年,都有新改变。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战旗村,叮嘱当地在党组织的带领下,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转眼4年多过去,战旗村的集体经济已经翻了近一倍,年收入迈进亿元村行列。村上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尤其迅速。据战旗村党委书记高德敏介绍,2018年以后,战旗村相继建成了乡村十八坊、乡村振兴学院、壹里老街等新产业地标、新文旅场景。这些场景让游客们有了更多消费选择,也让村民们有了致富的新思路。
战旗村乡村十八坊的豆瓣博物馆
33岁的刘畅就是乡村十八坊中酱园坊的经营者,也是一名战旗“女婿”。在刘畅的记忆里,十多年前刚跟女友回村时,村上有一些高排放的老厂房。近些年,厂房早已关闭,变成了战旗村赫赫有名的乡村振兴学院。
乡村振兴学院旁,壹里老街也在2020年全新开街。300米长的老街由村里的闲置房屋打造而来。街上原本是一条臭水沟,两侧是村民们闲置的猪圈、柴房、鸡鸭舍。而如今,街巷焕然一新,不仅形成了战旗村全新的旅游打卡地,更增加了村民们的收入。
战旗村壹里老街
良好的生态是乡村振兴的支撑点。战旗村紧邻的柏条河,是成都市重要的饮用水源保护地之一。怎样做好生态保护这篇文章?战旗村党委副书记李光菊说,进行产业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关停高污染企业,以及落实农业化肥的减量,努力改造土壤等,都是重要举措。
战旗村成都市饮用水源保护区
更大的创新,还在于“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李光菊介绍,战旗村区域内原本有着一些环境和配套并不完善的林盘院落,通过片区规划和林盘院落整合,吕家院子等许多院落被重新打造。林盘风貌变美、村民居住环境大大改善的同时,产业也丰富了起来。餐饮、咖啡、旅拍、观光……2019年,吕家院子诞生了“生态环境分红”,招引进来的项目除了支付租金,还按比例给村集体进行生态环境分红。
战旗村吕家院子
游客多了,曾“逃离”乡村的年轻人们也越来越愿意选择回乡干事创业。2021年,战旗村共接待游客约10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669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3.55万元。
乡村,描摹出了让人越来越“有盼头的日子”。在成都,不同的乡村散发着不同的魅力,但同样有着令人心醉神往的“神仙日子”。
崇州市的五星村,一栋栋精品民宿特色各异,一块块“微田园”蔬果飘香;龙泉驿区的桃源村,绿柳舞动、桃香蔓延,处处是梦想中的模样;郫都区的东林艺术村,依托袁隆平国际杂交水稻种业硅谷和众多大地景观,勾勒出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的新模样……
来自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的数据显示,成都已累计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2个,启动川西林盘保护修复795个,建成水美乡村258个;2021年,成都全市休闲农业营业收入和接待人次分别达到392.18亿元和1.4亿人次,近4年年均增长20.53%和650万人次。
十年里,乡村已变了模样——农业,正成为前途光明的产业;农民,正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正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还会孕育更多的梦想与奇迹。
红星新闻记者 王垚 彭祥萍 摄影记者 王勤
编辑 成序
标签: #央企信托-151四川成都龙泉驿非标政信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