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生人口已达118万,占常住人口的11.69%,居全国第一,让武汉获得了“大学城”的美名。武汉乃至于湖北的教育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地位,都是拜一个人所赐,他就是张之洞。
湖北是中国的教育大省,拥有66所高等院校,其中985计划2所,211计划7所,军警院校9所。这些学校大多集中于武汉。现如今, 武汉大学生人口已达118万,占常住人口的11.69%,居全国第一,让武汉获得了“大学城”的美名,湖北学子的升学压力也不像河南、山东等省份那样重。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武汉乃至于湖北的教育之所以能得到这样的地位,都是拜一个人所赐,他就是张之洞。
张之洞建立了近代化的教育
人们常说“惟楚有才”,荆楚大地人杰地灵,自古就出了很多人才。但在明清时期,湖北的教育并不算突出,在全国仅能排中游左右。明清进士人数,湖北在全国排第十位,可谓差强人意。在进士最多的46个城市里,武汉市排第19位,也不算突出。
进入近代以来,西学开始传入,洋务运动开始,西式教育像雨后春笋一般在全国开枝散叶。然而在湖北,近代化的教育仍是一片空白,还停留在以前的经院教育之上。然而,当一位老人从司门口登上了武汉的土地,一切都改变了。这位老人就是张之洞,他作为新任湖广总督,开始了在湖北的仕途生涯。
张之洞虽然出身于科举,但并不是抱残守缺之辈,他在担任湖广总督前,就是个热心洋务的大臣。到了武汉后,张之洞正好有了大展拳脚的用武之地。在张之洞心中,洋务的重心应该是教育,他指出:“中国不贫于财而贫于人才,不弱于兵而弱于志气”,“人才之贫由于见闻不 广,学业不实”。有鉴于此,张氏提出“设文武学堂”、“酌改科举”、“停罢武科”、“奖励游学”等四项建议。
在武汉,张之洞开始大办学堂,而这些近代院校也成了武汉众多中小学的前身。现在就让我们盘点一下张之洞为我们建设的学校吧!
自强学堂——国立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是武汉最著名的高等院校之一,到你造吗?此学校是张之洞主持建立的,它的前身是自强学堂。张之洞对此学校期望很高, “讲求时务,融贯中西,研精器数,以期教育成材,上备国家任使”是他亲自为自强学堂确立的办学宗旨。湖北自强学堂初分方言(指 外国语)、格致、算学、商务四门,清末著名数学家华蘅芳曾在算学门任教,精通英国文学的辜鸿铭在方言门教英文。张之洞对这四门学科的重要性分别叙述:方言学习泰西语言文字,为驭外之要领;格致兼通化学、重学、电学、光学等事,为众学之入门;算学乃制造之根源;商务关富强之大 计。
自强学堂在张之洞的经营下,成为全国最好的近代化院校之一,清管学大臣张百熙曾说:查京外学堂,办有成效者,以湖北自强学堂、上海南洋公学为最。自强学堂是武汉教育近代化的标杆,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现在此学堂已经演变成了我们所熟知的武汉大学。
湖北省农务学堂——华中农业大学
张之洞非常重视职业教育,所以他在1898年,奏请建立湖北省农务学堂。1900年正式开学,聘请美国农学教习2人指导研究农桑畜牧之学。该学堂是我国最早的农业学堂,开创了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先河,也是现在华中农业大学的前身。1903年扩建为湖北高等农务学堂,一直到1911年,清政府办学时代结束。
湖北省工艺学堂——武汉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除了农业职业教育外,张之洞还积极建设工业职业教育学堂。张之洞在武汉大办工业,建立汉阳炼铁厂、汉阳兵工厂等知名企业。为了培养人才,张之洞奏请建立湖北省工艺学堂。湖北工艺学堂是中国最早的职业学校之一。关于学校基本情况,校史记载颇详:校址位于现在的武 昌彭刘杨路一带,学制三年,学生学习汽机、车床、翻砂、绘图、木作、打铁、打铜、玻璃、蜡烛、肥皂与香水等工艺,也兼习理化、数学等知识。
校史记载,1907年,已经停办的湖北工艺学堂迁至武昌昙华林原道师范学堂旧址上(今武汉市第十四中学处),易名省城中等工业学堂。这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按今天的话说,是一所职高,学制五年,其中,前两年为预科,后三年为本科,开设金工、电气、土木三科。学校师资雄厚,聘请了不少日本教师。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曾在学校短暂任教。李四光小学毕业于东路高等小学堂(位于昙华林武汉市第十四中学处),1910年曾在该校任教并兼任实习工厂厂长。学校培养了一批人才,如中国第一批教授、武汉大学机械学院创始人赵师梅。
清朝灭亡后,工艺学堂几经风雨,现在演变成了武汉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学校,成了湖北省理科院校的摇篮。
湖北女子师范学堂——武汉三十九中
张之洞思想开明,重视女子教育。在那个歧视女人、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是相当有开创性的!张之洞建立了湖北女子师范学堂 ,专门培养女子师范人才。现在,湖北女子师范学堂已经演变成了武汉第三十九中,是湖北省最后一所女子学校。该学校名人辈出,董必武 、陈潭秋、刘子通、李汉俊等先贤都在此任教。
东路高等小学堂和文普通中学堂:武汉十四中
张之洞极其重视小学、中学教育,他主持创办了东路小学堂和文普通中学堂,后来在1912年改为湖北省立第一中学。现在,两个学校已经成 为武汉市著名的重点中学——十四中。此学校名人辈出,董必武、陈潭秋、李四光、赵紫阳曾就读该校,也曾培养出数名中国工程院院士。
两湖书院——武汉实验小学
武汉实验小学,原两湖书院所在地,门前被称为“气节树”的老槐树,苍劲挺拔,一排排古色古香的宅院隐映其间,临江大门木柱上,写有张之洞所撰门联:高文大册者鸿烈,冰壶玉衡悬清秋。据介绍,这里就是当年张之洞创办的湖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书院,名扬全国,谭嗣同、黄兴、唐才常等名人都是两湖书院的学生。
湖北幼稚园——湖北省实验幼儿园
在学前教育方面,张之洞同样走在了前列,他主持建立了中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园——湖北幼稚园,幼稚园选聘了3名日本保姆,首次招收80名5-6岁的女童,限一年卒业。以后续招4岁上下幼童,定2年毕业。幼稚园采取班级的形式开展保教活动,开办章程明确规定它是新教育体系的初阶,办院内容是重养不重学,以培养小儿自然智能,开导事理,涵养德生,以备小学堂之基础。 由于当时风气未开,武汉地区官宦之家多不愿送子弟入园,入托者多为贫家子弟,武汉的幼儿教育发展相当有限。后来这所幼儿园演变成了湖北省实验幼儿园,是武汉市最有名的幼儿园之一。
张之洞对于武汉教育的馈赠实在太多,篇幅有限,实在无法计数。是他以一己之力,将湖北省建设成为教育大省,高校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张之洞不仅为我们建设了如此之多的学校,还为我们传达了最为珍贵的教育理念:忧国忧民、敢为天下先,开明、进步才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如今,中国和武汉都在飞速发展之中,正是需要人才之时,张公的名言仍在耳边回响:“中国不贫于财,而贫于人才。”武汉的学子应该继承先辈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