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龙泉街道)
五年风雨兼程,五年砥砺奋进。伴随着新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自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走过了一个不平凡的五年,枣庄这块积淀着丰厚红色文化与共筑小康梦想的宝地,正成为一方跃动着生机与活力的热土,绘就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
一个个亮点频现,一组组数据耀眼:2021年GDP 增幅全省排名取得 16 年来最好位次;投资 200 亿元的欣旺达动力电池及配套项目落地建设,锂电产业集群入选科技部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营业收入过百亿企业达到4家,拥有上市企业5家;庄里水库建成蓄水,枣庄机场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枣菏高速、新台高速建成通车;双子星广场成为城市新地标,世纪大道、惠民铁路竣工通车,BRT市域全覆盖;枣庄学院新校区一期投入使用,市文体中心全面开放,奥运金牌实现零的突破;9.2 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214 个省定贫困村全部摘帽;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五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人心思齐、人心思进、人心思上,抓重点、重点抓,城市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正在发生一系列基础性、趋势性、关键性的可喜变化,这是枣庄人民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团结拼搏奋斗精神不断升华的答卷。
五年来,各级各部门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牢固树立“快就是大局”效率观念,一切工作朝前推、全力以赴向前赶,以高效率赢得了高速度、以快节奏换来了快发展,这是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重塑枣庄昔日辉煌未来可期的答卷。
五年来,全市上下奔着问题去、迎着困难上,大家有多大劲使多大劲,有多少力出多少力,争着干、比着干、帮衬着干,“枣庄发展我有责、枣庄进位我光荣”成为全市上下的思想和行动自觉,攻克重重难关、解开道道难题,这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把枣庄各项事业推向前进的答卷。
回首往昔,豪情满怀。从坚定不移从严管党治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从坚定不移加快动能转换,发展质效稳步提升;从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持续迸发;从坚定不移统筹城乡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从坚定不移保障改善民生,人民生活越过越好……这些变化的背后,是 中共枣庄市委因势而谋、顺势而为,从“建设自然生态宜居宜业新枣庄”的美好愿景,到“先把枣庄经济搞上去”的目标定位,再到“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战略指引,一以贯之深化发展思路,与时俱进调整策略方法,不断推动枣庄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全市1.1 万个基层党组织、23 万名共产党员、426 万枣庄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一次次把“不可能”变为了“可能”,胜利完成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时代答卷。
跨越突破:加快动能转换 提升发展质效
2021年12月23日,经济日报用整版长篇通讯,报道了《枣庄“三换”》,介绍枣庄通过传统产业换“心”、新兴产业换“脑”、特色产业换“道”,换出了一片新天地,创造了动能转换、产业发展的生动局面,实现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突破,对资源型城市的全面转型升级,具有启发意义。
枣庄市作为山东省重要工业城市,工业经济一度走在山东前列。近年来,伴随煤炭资源枯竭,枣庄经历了负重转型的阵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工业总量不大、质量不优、发展不快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重塑枣庄昔日辉煌,是枣庄人心中最为强烈的声音;加速枣庄工业崛起,是全市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
面对困难和考验,面对挑战和机遇,市委一以贯之深化发展思路,与时俱进调整策略方法,“不为落后找理由,只为争先想办法”。站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上,市委坚定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部署开展三年攻坚突破行动,明确“一年夯实基础、两年全面提升、三年实现突破”目标任务,制定推进措施,出台优惠政策,建立保障机制。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快速崛起,产业集群渐成规模,到处呈现出热气腾腾奋力赶超的景象。
2021年12月14日,投资200亿元的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年产30GWh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配套生产基地项目,在济南正式签约。这既是枣庄与欣旺达合作的最新成果,也是我市单体投资最大的锂电项目,将有力带动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全产业链企业在枣庄集群集聚发展,同时也标志着枣庄在打造中国北方锂电之都新征程上又迈出坚实一步。
截至目前,全市拥有锂电企业35家,其中重点锂电企业19家,产品种类200多个,已形成了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电芯、PACK组装、动力电池系统集成、终端应用、拆解回收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产品在供应国内众多知名企业的同时,还出口欧美、亚洲等。特别是2021年以来,一批过50亿元的锂电产业大项目、好项目相继与我市结缘,锂电产业集群纳入省重点产业布局,“山东锂电看枣庄”的规划目标逐步变成现实。
天科新能源半固态锂离子电池项目
锂电产业的跨越突破揭示,产业只有集群集聚发展,才能形成规模优势,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我市产业门类不少,但大的产业集群不多。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集中资源、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2021年,枣庄落实新发展理念,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打造以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先进制造业和高质高效农业、新型商贸物流业、特色文旅康养业为主体的“6+3”现代产业体系,作为全市产业发展的新目标。争取用3到5年时间,打造高端装备和高端化工2个千亿级、新材料1个五百亿级、新能源和新医药2个三百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1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形成“2121产业雁阵”。
去年12月27日,省政府发布通报,授予兖矿鲁南化工有限公司第八届山东省省长质量奖,实现了自2009年该奖设奖以来枣庄市零的突破。
兖矿鲁化智慧控制中心
兖矿鲁化的蝶变,也正是枣庄高端化工发展的用力所在。按照推动高端化工产业链上游建链、中游补链、下游延链、整体强链的思路,我市大力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不断明确招引方向,做强产业平台,优化招商队伍,构建全市“一盘棋”的高端化工招商格局,一系列建链补链延链、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科技含量和技术优势明显的好项目、大项目加快落地建设和储备推进,初步探索了一条高端化工转型升级之路。
目前,联泓新科成为国内薄壁注塑聚丙烯专用料最大的供应商,兖矿鲁南化工有限公司聚甲醛产量位居国内前列,山东泰和水处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水处理药剂在国内水处理剂市场产能、产量和市场占有率指标均位居行业第1 位。
鲁南煤化工高科技工业园
育龙头、强骨干、筑集群,全市上下聚焦工业率先突破,思想更加统一、路径更加清晰、工作更加聚焦,弯道超车、换道超车的势头日益强劲。
来自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市规模以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工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40.7%、34.2%、18.30%和12.6%,增速分别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9.9个百分点、23.4个百分点、7.5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
以六大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6+3”现代产业体系,链式发展不断加快,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增强了“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底气和后劲。
2021 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 195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5.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 158.9亿元,剔除消化虚收因素年均增长12.5%,其中税收收入年均增长 14.6%;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突破2000亿元。累计实施省市级重点项目 590 个,完成投资 1990 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到 42.6%,万元 GDP能耗累计下降21.3%,拥有上市企业5家、营业收入过百亿企业 4家,枣矿集团营业收入突破1600亿元。
我市获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44家,“峄城石榴种植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连续三年获得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核优秀等次,两次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转型发展成效日益显著。
创新驱动:深化改革开放 释放发展活力
改革关乎发展,创新决胜未来。
五年来,我市党政机构、事业单位改革顺利完成,农业农村、国企国资、财税金融、开发区等重点领域改革全面落实,完成 190 项省级以上改革试点任务,320 项改革经验获得国家和省级层面肯定。
实现“从多到好”“从好到优”,离不开创新。只有凝聚创新共识、实施应对之策,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目前,市、区(市)两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置“双全双百”“一件事”服务专窗,已梳理公布“双全双百”事项清单221项,打造“一件事”办事场景195个。将一个行业经营涉及的多项行政许可事项,整合为一张载明相关行政许可信息的行业综合许可证,实现“一证准营”,改革涉及的办事环节、申请材料、审批时间平均压减70%以上,累计发放综合许可证4000余张,居全省第7位。
同时,以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为依托,整合各类热线40余条,创建“企呼枣(早)应、接诉即办”综合平台,做到企业诉求“统一受理、统一服务、统一督办、统一回访”。2021年共接到企业诉求两万余件,办结率100%,满意率达到98%以上。
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聚焦政务、法治、服务三个领域,持续补短板强弱项,全市营商环境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打造“企呼枣(早)应”平台的做法被中央改革办刊发。
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我市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充分发挥改革先导作用,自觉运用改革思维谋划和推动各项工作,切实提升改革精确发力和精准落地能力。特别是聚焦“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提前谋划、全力攻坚。
围绕构建“6+3”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持续深化与中建材、中科院、广药集团等企业院所的战略合作;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关做法被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督查通报表扬;聚焦长三角地区精准发力,打造长三角高端制造业转移示范基地。
加快打造浙大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化工新材料中试及产业化基地、中建材科创新技术研究院、北航机床创新研究院、北理工鲁南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推动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泰和水处理剂、康力医疗、中材锂膜等35家企业被评为山东省瞪羚企业。全面实施枣庄市科技人才“揭榜挂帅”,首期征集重大技术需求榜单29项,榜单总金额8580万元。
中材锂膜
园区集聚,壮大集群发展平台。实施管委会瘦身强体,主要履行经济管理职能,承担落实发展规划、推动政策落地、强化双招双引、协调服务企业、促进产业发展等任务。全面落实对开发区赋权工作,对枣庄高新区赋权1375项、对各省级经济开发区赋权310项;滕州经济开发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我市紧盯500强企业、大型央企民企,科学精准运用以商招商、园区招商、平台招商、基金招商、合作合资、市场换投资等方式,特别是突出产业链招商,打造产业生态。
长三角高端制造业转移示范基地、国际闲置品循环链试验区、中国兽药谷等招商平台成功搭建,全市货物进出口年均增长 28.7%,实际利用外资翻两番。累计签约过 10 亿元项目 354 个,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 506名。
协调发展:彰显城乡特色 面貌焕然一新
在“双十镇”建设中,西王庄镇以希望社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推动新型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融合发展,10个片区、153栋住宅楼全部交房上房,新建污水管网6.8公里,“六纵六横”路网基本完成,镇驻地居民实现集中供暖。
规划合理、基础完善、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希望社区,是新农村建设一个典范。
我市坚持把提升镇域承载力作为“双十镇”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大道路交通、污水处理、供热供气、防洪排涝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打造各具特色、宜居宜业、服务农民的区域小城市。各示范镇不断完善城镇功能,优化公共服务,产城融合、产城一体的效果初显。
据统计,我市通过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改造农村电网6027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2976公里,争创省级园林城镇16个、省级美丽宜居小镇5个。
城市因提质而靓,生活因提质而美。我市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实施了一批市政工程、新建了一批便民设施,建成区面积达到 221 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 41.5%,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
去年12月26日,世纪大道正式通车。世纪大道西起薛城区太行山路,东至市中区西昌路,是连接薛城区、枣庄高新区、市中区的城市快速主干道,全长约22.6公里,建成通车后,有力缓解了东西城区交通压力,极大提升了城市功能品质,为中心城区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打开了更大空间。
世纪大道通车
随着一大批基础设施相继投入使用,为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加快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支撑。
双子星广场成为城市新地标,枣庄学院新校区一期投入使用,世纪大道、惠民铁路竣工通车,BRT市域全覆盖。
枣庄学院新校区
庄里水库建成蓄水,万年闸复线船闸通航运行,枣庄机场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枣木高速东延、京台高速改扩建、枣菏高速、新台高速建成通车,实现了县县通高速、高速能绕城。
庄里水库
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PM2.5 浓度下降 40%,大气优良天数增加 49 天,优良水体比率达到 100%。实施“山水林田大会战”,修复破损山体 6200亩,新建提升环城绿道 196 公里,枣庄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天更蓝了、环境更优美了。
如今,枣庄市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市更加整洁、街道更加干净、建筑更加明亮、乡村更加宜居、出行更加便捷,空气更加清新、水质更加清澈、生态更加优美,一幅幅美丽的城乡画卷正在枣庄大地徐徐展开。
改善民生:共享发展红利 温暖百姓生活
去年底,市中区西岭游园投入使用,体育器材、儿童娱乐设施齐全,老人孩子有了休闲的新场所。临近年末,随着西岭游园、刘岭园、市南东西园、海纳花园等公园、游园绿地陆续投入使用,标志着市中区公园、游园绿地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我市通过建设提升 “口袋公园”、城区绿化节点、“生态街巷”等市民身边的小微绿地,以民生园林推动绿色福利普惠市民群众。2021年,全市建设完成24个公园游园、131个“口袋公园”、100个城区绿化节点、100个生态街巷和28个省市界域节点。目前,城市建成区基本实现绿满全城、树满路旁,城市居民出门可以“三百米见绿、五百米入园”。
百姓关心期盼什么,党委政府就重视关注什么、抓紧推进什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各级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用行政开支的“减法”换取百姓福祉的“加法”,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提高,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77.4%。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9.2 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214 个省定贫困村全部摘帽,扶贫协作任务圆满完成。
老旧小区、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城乡环卫一体化、镇域路域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天然气镇镇通、公交车村村通、硬化路户户通基本实现。
大班额化解和“全面改薄”顺利完成,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 266 所。
全市二级及以上医院达到 26家,每千人床位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医保经办服务实现全覆盖。
市文体中心全面开放,国家一级文化馆、博物馆达到 8家,奥运金牌实现零的突破,市九运会、十运会成功举办,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与此同时,深化“平安枣庄”“法治枣庄”“食安枣庄”建设,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效明显。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枣庄舰正式授旗入列,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三连冠”。
伴随着一大批民生实事、民生工程的实施,一幕幕暖心场景不断涌现,一个个热切期盼件件实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让越来越多的群众收获了“稳稳的幸福”。
政治保证:从严管党治党 锻造领航力量
“在我们村干部的引导下,村里一户贫困户承包了200多亩荒山地,种植核桃、黄杏等经济作物,当年就实现了脱贫……”2021年11月30日下午,在峄城区阴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大讲堂内,该镇石头楼村党支部书记赵静正以《当好农村发展的“领头人”》为主题,与妇女代表们分享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感悟。
类似的场景,不断在基层呈现,是我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写照。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扎实做好“规定动作”,创新拓展“自选动作”,推进了党史学习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在百年党史中滋养初心汲取力量,推动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引导全市上下锐意进取、真抓实干。
五年来,市委以更高的要求、更高的标准,坚定不移从严管党治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锻造更加坚强的领航力量。
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精心组织建党 100 周年、建市 60 周年系列庆祝活动,营造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家乡的浓厚氛围。
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县级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全覆盖,全省首个国家安全教育基地正式启用,铁道游击队党性教育基地建成开放。
围绕事业发展选干部配班子,重视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建立健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制度机制,圆满完成县乡村换届。
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村集体经济收入相继“脱壳”“消薄”“破五”。
深入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组建市县两级监察委员会、巡察机构,实现巡察全覆盖。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营造了风清气正,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回首过去,曾经筚路蓝缕;放眼未来,机遇挑战并存。今后五年,枣庄既要圆满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更要乘势而上、再进一步,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打下坚实基础。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聚焦省委“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今天的枣庄已经整装待发、蓄力远航,开启一段全新的征程,以更强动力,向更高更远进发。只要我们一棒接着一棒跑,苦干实干加油干,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在三年攻坚突破行动的基础上,再用三年时间扩大战果、塑成优势,推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打造财富共创、城乡共建、民生共享、生态共美、社会共治的美好家园,“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之路必将越走越顺畅,共同富裕的画卷必将越绘越美好。
来源:枣庄日报全媒体
标签: #山东枣庄老城工业资产信托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