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台儿庄基建债权项目(台儿庄项目公开)

余老师 111 0

  文/沙柳

山东台儿庄基建债权项目

  

  【作者简介】沙柳,实名陈秀民 蒙古族,1961年生,大学文化,内蒙古赤峰市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岁月留痕》《雪的季节》《德日苏随想》,发表短篇小说《跟住他》等二十余篇,报告文学《爱的奉献》等。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原题《凤凰涅磐》

  馆前广场集结了上千人的参观人流,他们操着各地方言,沿着台阶拾级而上。38级台阶,并不是一段很长的距离,可每个人跨过的却是一段时隔七十三年的年轮,每登上一级都背负着难以言状的沉重。即将步入展馆大厅前,在峻石砌就的入口处稍稍停留了一会儿,我需要把思绪梳理一下。看惯了“老三战”和“狼牙山五壮士”的正面宣传,冷不丁地转到对国军的敬佩与赞许,对我来说,的确需要调整和修正一下态度。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共设三个展厅。走进展厅,立时被战争的气氛所渲染,激起一股震撼的力量。

  

  展厅通过影视、照片、文字、实物等,向参观者全方位、立体式再现了战役从运筹到结束的惨烈过程。在参观的过程中,我多次看到孙连仲这个人的资料展示。他是第二集团军司令长官,他的部队就驻守在台儿庄内。日军兵临城下,他下令“誓死保卫台儿庄,用血肉之躯填平敌人弹坑”,从军团司令到下级军官实行连坐法,班长死了排长顶上去,排长死了连长顶上去,最后一个指挥官死了,兵团司令顶上去,打出了中国军人的血性。日军攻进城里,由师长组成67人敢死队,愣是把日军赶出城外,而敢死队仅剩下11人……

  驻守台儿庄外围的川军王铭章部,在藤县与日军展开殊死抗击,最后弹尽粮绝包括师长在内全部壮烈殉国。时下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正者无敌》,渲染的正是当年川军血战到底的气概

  小小的台儿庄,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战争煎熬,战役的胜利为徐州会战、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更为抗日战争由速决转为持久埋下伏笔。纪念馆里那一幅幅厮杀的场面历历在目,生命的份量在战争面前显得轻微。两个日军在台儿庄以北的村庄旁,将一对婆媳围住,当着其家人的面实施兽性,儿媳的公公和丈夫忍无可忍,用砍刀将两个日本畜生杀死了。村民自知不妙,全村百姓急忙往山里躲藏,被日本骑兵追上后全部杀害。几幅尸横遍野的黑白照片,是日本残忍暴行的铁证。日本人的兽性在抗战期间简直是罄竹难书,任何一个有良知有尊严的中国人岂能甘受欺辱?

  战争,对人的心灵造成的创伤是难以弥合的,尤其对古文化的破坏更甚,有些方面是毁灭性的。

  台儿庄经历战争烽火的洗礼后,一座荣耀千年的运河古城几乎夷为平地,毁坏程度超过90%。

  

  历史沉默了,沉默的如同死寂一般,只有缓缓流淌的运河依旧,岸边的码头和庄户一片狼藉,辉煌与萧条互换的可真快啊。当战争结束后,昔日荣光无限的“大观园”,成了破败的荒堡,抽走底蕴的水乡在废墟上安睡,他们不堪回首昨天,一想起来就挥身颤抖,风韵绰约的历史被掩藏起来。

  拂去战争的烟尘,时光进入新世纪的门槛,酣睡近七十年的台儿庄终于苏醒了。2008年春,台儿庄大战7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枣庄市郑重宣布,启动台儿庄古城重建工程。同年5月4日,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亲临台儿庄奠基,标志着台儿庄古城重建工程正式拉开序幕。

  重建台儿庄,实际上是为断裂的历史文化传承找到新的焊接点。

山东台儿庄基建债权项目(台儿庄项目公开)

  世界上有许多文化名城湮灭在历史尘埃中。比如意大利的庞贝,曾经是名噪欧洲最繁华的千年古城,只是在一次火山爆发后一夜间化为灰烬,愣是把一个海港城市从地球上抹掉了。尔后意大利投巨资对消失的古城进行挖掘性重建,不可思议地把这座埋在5米多厚熔岩下的都市剥离出来,再现了神奇的太阳神庙、巨大的斗兽场、恢弘的歌剧院、肃穆的巫师教堂、新奇的蒸气浴室和星罗棋布的商铺,已经作古的庞贝重获新生,成为考古和避暑胜地。波兰首都华沙,被欧洲人誉为耸立在维斯瓦河畔最美丽的城市,在二战期间遭到法西斯的血腥洗劫,毁坏程度达到85%,所有富丽堂皇的古典建筑荡然无存。西方人曾经断言:华沙不会再现人间。但事实做出了相反的回答。摆脱战争后,波兰人比照原样重建华沙,保护和修复了历史古迹,近千座具有标识象征的红色尖顶建筑全面修复整饰,另又建设了新区,不仅保持了中世纪风貌,又张扬着时代的气息。像庞贝和华沙这样“春风吹又生”的城市毕竟少数,更多的则是长眠于历史的深处。我曾经到过新疆若羌县楼兰遗址、内蒙古正蓝旗元上都遗址、巴林左旗辽上京遗址做过实地考察,一个共性的观感是这里除了偶有零星残存的瓦砾或土堆外,基本难以扑捉到大都市的踪迹,只能凭想象去遥想当年的繁华。

  

  重建后的台儿庄,续写了新的神奇。

山东台儿庄基建债权项目(台儿庄项目公开)

  辛卯深秋我站在刚刚复建的台儿庄衙门街头,细细端详这座以灰砖碧瓦为主色调的古城,心中颇多感慨。我们应该感谢台儿庄人,她让我们重温历史,见证了运河文化,尤其是这里凝聚着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这片血染过的土地,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良好对接。咦,在仿古石巷里,还有哇啦哇啦说日语的日本人,不知他们作何感想。

  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严格上讲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人居城市,只是还原历史带有诠释意义的缩影。古城把战争前的所有建筑和商饮服务功能都临摹出来,多数城墙、殿宇、寺庙、廊桥、亭阁都在遗址基础上做些修饰,少部分商铺、展馆、酒楼、花园比照古时的样式仿建的。古城虽然不大,但内容丰富,每一条街、每一间亭阁、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记载着一个故事,佐证着历史。往事悠悠,岁月留痕,要想全部细看个究竟,恐怕也得一天时间。

  

  古城前方是一片广场,灰砖铺地,古色幽幽。步过广场是一座石砌拱桥,桥面上修筑成台阶,沿台阶拾级而上,就来到雄坐于台子上面的古城门口,门楣上涂成金色的“天下第一庄”十分醒目。走进“市区”的第一个景点是“连升三级”,登上三组台阶到达顶端,寓意简明,可我们一行多是搞木材加工的“林老板”,对仕途兴趣索然,于是都放弃了“升级”机会。

  漫步古色古香的街道,街两旁不时有各种造型的人物雕塑,有的是算命先生,有的代写书信,有的对弈下棋。有趣的是所有雕塑都设计成单人,需要游人参与配对。只要你往石桌前一坐,就与对面的“石人”或“铜人”产生互动。就说那位算命先生,他头戴圆形帽,帽顶还嵌着一个红揪揪,一脸的皱纹断定他是个江湖老手,看他那抬手忽悠的姿势,想必在向讨教者嘚嘚咕咕讲述生辰八卦的玄妙。而坐在棋桌旁,你可以与静候在那里的棋手对弈,只是你甭想赢他,因为这盘棋从来就没走过一步。

  

  古城台儿庄分11个功能区、8大景区和29个景点,现存的3公里京杭运河被称为最后活着的运河,城内拥有的18个汪塘和7公里水街水巷,可以舟楫摇曳,游览全城。同时,古城内53处战争遗迹保存完好,具有大战文化、运河文化、鲁南文化三位一体的文化氛围,像是一部百科全书。遗留下来比较完整的要属参将署了,俗称大衙门,始建于康熙年间,是三品官员的办公行署,掌管衙署的参将统领600兵马,管辖220华里运河工程防护和漕运治安。民国时期改成警察局,台儿庄战役时这里是第三集团军副司令沈鸿烈的军火库。

  古城街巷两侧商贾味道极浓,除了特色小吃,就是卖古装、古饰、书画、旅游纪念品等。哟哈,这还有一个含春露楼呢,大家都感到新奇。进去看看,里面还真的有个老鸨在应付场面。老鸨身穿绸缎旗袍,胭脂涂抹的有些过分,像一朵蔫萎的插花。见我们进来就笑嘻嘻地指着墙上挂着的招牌,“找个姑娘陪陪啦”,招牌上写的都是西施、貂蝉、杨玉环等大名鼎鼎的美人,还有潘金莲呢。一看就知道是唬人的,可偏偏有人要见识见识,花钱摘牌到二楼一看,原来是虚拟的电子人物在挤眉弄眼,弄得一脸尴尬不说,还给同行人留下取笑的话柄。行将结束,一行人在一座小型庙堂前合影留念,里面供奉的是鲁班。咳,我倒忘了有几位老板曾是木匠出身。鲁班真名叫公输般或公输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比孔圣人小四十多岁。孔子家在曲阜,公输般家在滕州,离台儿庄不远。因公输般是鲁国人故后人都习惯叫他鲁班。鲁班在2500多年前就发明了锯、钻、刨子、铲子、曲尺、墨斗,被公认是木工匠的开山鼻祖。

  

  从台儿庄古城出来已是正午时分。阳光普照,习习秋风把思绪从历史的古巷拉回到现实中来。有的去步行街购买特色纪念品,而我在地摊上买了一张《血战台儿庄》光盘。这部电影是1986年拍摄的,次年蒋经国在台湾就观看了影片,他认为共产党终于认为国民党是抗日的,没有抹黑歪曲蒋介石,当年就开放老兵回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骨肉分离37年后终于团聚,而这部电影是最早的媒因。现在两岸来往已经相当活络,百万台商在大陆站稳脚跟,大陆居民可以到宝岛自由行。台湾产业已与大陆密不可分,同祖同根的血脉亲情超越一切阻隔,在经济、文化及社会各个层面的频繁互动,进一步演绎了血浓于水的关系。我不止一次看过这部影片,而这次重温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经过血与火的考验,台儿庄已实现了涅盘再生。历史将永远铭记李宗仁、孙连仲、张自忠、王铭章这些英雄的名字,记住用热血捍卫民族尊严的三万英灵。

  

  《写乎》微信号:hongyupt

  投稿邮箱:499020910@qq.com

  《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

  投稿邮箱:125926681@qq.com

  顾问:朱鹰、邹开歧

  主编:洪与、姚小红

  编辑:邹舟、于伟

标签: #山东台儿庄基建债权项目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