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器口古镇 来源:沙坪坝发布
在城市之中,一座拥有千百年历史的古镇,恰恰契合了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三大元素。今天尝试着围绕古镇发展和大家探讨一二,看看这些承载历史、滋养记忆的重庆古镇,如何在继承中发展、在坚守中创新,如何推动文旅融合和经济社会发展。笔者梳理后发现,重庆古镇发展有以下三种模式。
一、在商业中腾飞——以磁器口古镇为例
2月17日,重庆商务委发布消息,对2021年春节假期的消费进行了盘点。春节7天,重庆迎来了久违的消费热潮,各区县主要商圈和重点监测商贸企业实现零售额274.1亿元,同比增长49.9%,中心城区商圈人流量达1205万人次,较之疫情前一年(2019年)不但实现正增长,还同比增长了4%。同时,在旅游消费方面,各大古镇频频发力,吸引大量游客,旅游消费市场持续火爆。
近年来磁器口古镇管委会鼓励文化创意类新店铺进入
说到重庆古镇,磁器口的名号应该是最响亮的,说到旅游消费,磁器口也是当仁不让。据统计,2017年磁器口古镇的游客接待量达1086.14万人次,2018年接待1186.4万人次,2019年五一小长假更是创下四天接待游客35.78万的好成绩,平均每天接近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9亿元。就算去年遭遇疫情、洪水的双重袭击,8月27日磁器口古镇一宣布恢复营业,当日9小时接待量就突破7500人次,商业恢复85%。今年的具体数据还未出炉,但以磁器口多年来形成的良好口碑,应该不会令人失望。究竟这座千年古镇为何拥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1、深厚的历史根基。磁器口古镇始建于宋朝,因盛产青花碗、施彩釉等瓷器而得名。其地处嘉陵江边,是天然良港和水陆码头,也是嘉陵江航运进入长江的最后一站。巨大的人流量带动商贸繁荣,磁器口从古至今皆如此。一条石板路连接了古镇的生命,石板之上汇集了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化,集聚了榨油、制糖、川戏等民间艺术。古有诗云“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这不仅可见其当日兴盛之程度,也成为了磁器口今生繁华之根基。
2、优越的地理交通。磁器口位于沙坪坝,是重庆中心城区的中心地段,紧挨嘉陵江、背靠歌乐山,独享“一江两溪三山四街”的景观风貌。交通方面,它是中心城区最近的一座古镇,大量游客直接住在附近,步行前往游玩,同时又坐拥轨道1号线和多条公交线路、旅游班车,让游客不必为交通烦恼,分分钟“杀拢”景区,享受美食、感受美景。
3、紧邻的红色资源。磁器口和重庆最为著名的几个红色景区紧紧相邻,这点优势是其他古镇无法比拟的。距离烈士墓、红岩魂广场,只需轨道一站路。距离渣滓洞,步行距离1.8公里。距离白公馆,驾车10分钟,且有观光巴士直达。红色旅游是重庆旅游业不可或缺的资源,每年游客接待量也是居高不下。磁器口跟红色景区结合,形成了“歌乐山-磁器口”大景区,成为沙坪坝一日游乃至重庆一日游的经典路线。游客愿意在这个圈子里留下来,吃、住、行,就证明了它的成功。
4、强大的商业融合。这是重庆古镇发展的三大模式之一——历史与商业的深度融合。提到磁器口,大家会提到毛血旺、麻花、糍粑、烤串,会想到刺绣、银饰和琳琅满目的小商品。不可否认,它们给磁器口带来了全新的生命,给旅游产业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但近年来也引发一些网友的感叹,浓重的烟火气是否盖过了历史底蕴的表达,磁器口是否已经变身为“好吃街”?近两年,磁器口管理方似乎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正多措并举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思考古镇发展。
2018年初,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的《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磁器口管委会配套出台了限制进入古镇的“负面清单”。比如,对油炸类、烧烤类商铺,执行更加严格的准入标准,只减不增、只出不进,最大程度减少油烟排放。据报道,3年来,被拒绝进入古镇的项目超过1200个。另一点,今年1月29日,磁器口成立了古镇特色精品店联盟,将潮流届的“联名”模式带入古镇,让名声在外的各大店铺抱团发展,让麻花、瓷器、茶叶等商品跨界融合,共同做大蛋糕、做强产业。
还有重要的一点,磁器口强势宣布4倍扩容!打造的磁器口后街,总建筑面积15.4万平方米,总投资18亿元,由金融街控股20年全自持、纯商业。这将与磁器口正街、横街形成完整的磁器口古镇,升级成一个更加丰富、更有内容的旅游目的地,值得期待!同时,古镇大力引入文化创意类商铺,支持传统店铺和手艺“申遗”,促进古镇商业提档升级,在商旅文融合发展中不断做大做强。
二、在历史中沉淀—以濯水古镇为例
第二种古镇发展模式,是以原汁原味反映历史风貌、还原历史印记为主,适合慢游、度假、闲逛、远离喧嚣。黔江濯水古镇就是其中的佼佼者。1月人代会上,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去年重庆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全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3%,其中文旅方面,除了如火如荼、声势宏大的“双晒”推介活动,还有一个亮眼的成绩,就是黔江濯水晋级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濯水古镇
濯水古镇源于唐末,在几千年历史中发展-沉淀-壮大,街巷格局保存完整,古风历史流传甚广,乌江第一支流阿蓬江顺流而下,世界第一风雨廊桥架在田园牧歌之上。早在2014年,濯水就凭借深厚的历史底蕴,荣获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称号。2015年开始,黔江全面启动创建5A景区工作,过程中坚持用好生态与文化两个宝贝,尊重历史风貌,修缮濯水历史上“汪龚余樊”四大家族文化大院,深度挖掘当地商贾往来形成的“天理良心”诚信文化,修复水师城门、丝绸博物馆、古镇城门等10余处古建筑。同时,将濯水历史灵活运用,创作大型民族歌舞诗剧《濯水谣》并多次进京、出国演出。据统计,2019年景区接待游客521.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6亿元。以历史为基,深挖细琢,初见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古镇还探索“旅游+扶贫”发展模式,创造就业岗位3000余个,让土生土长的濯水人加入历史传承保护的队伍中来。建立濯水景区旅游扶贫展示展销馆,对优秀的历史文化产品进行整合、包装、运营,既保障历史古镇传承文化,又助力农民脱贫增收。
从全市的角度来看,濯水成功创建5A景区之后,与武隆仙女山、彭水阿依河、酉阳桃花源等5A景区形成串联,共同支撑起渝东南文旅产业的天空,深度契合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格局。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做优做特“两群”,不但支持黔江建设区域中心城市,还要建设乌江画廊旅游示范带、武陵山区民俗风情生态旅游示范区,持续打造大武陵旅游品牌。这将是濯水古镇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期待黔江濯水早日成为筑牢生态屏障、传承历史风情、促进文旅融合、联动周边发展的先行者、排头兵。
三、在智慧中赋能—以龙兴古镇为例
今年1月,两江新区迎来又一重要发展机遇,《关于推动两江新区做大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重磅出台。在两江新区打造“高质量发展引领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解读时提到,要“突出抓好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加快打造引领时代的智慧之城”,鱼复、水土、龙兴等产业园区加快打造智能产业集聚区和智能制造创新走廊;要“突出抓好城市治理提升,加快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城市样板”,深入践行公园城市和智慧城市理念,加快龙兴足球场打造国际体育赛事中心。说了这么多,大家会想,这和古镇有什么关系?实际上,现在和“智能”“智慧”紧密相连的龙兴,也是一座古镇,而且还是重庆历史文化名镇。从历史走向智能、面向未来,这是今天想谈的第三种古镇发展模式。
龙兴古镇 来源:渝北发布
龙兴古镇是古时著名的旱码头,拥有600多年历史。古镇文化遗产丰富,分为八大群体序列七十余处文化遗址。深藏其中的华夏宗祠,是我国西南地区唯一一个以姓氏文化为主题的大祠堂,2003年由原“贺氏宗祠”改建,现有172个姓氏的渊源石碑,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我们现在常谈的,对待传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龙兴就在这个思路指引下,走出一条小区域修缮保护、大区域产业聚集的路子。对待古镇,坚持保存巴渝风貌,对龙兴寺、古街面等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更重要的是,在龙兴大区域内,它突破传统界限、大胆创新发展,着力建设以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商物流为主的现代产业集群,推动大量中外合资、外资项目落地落户。
据报道,截止2020年10月,龙兴园区已累计签约项目109个,协议投资总额1237亿元,在建项目28个,投产项目66个,取得不俗成绩。同时,在创新平台上行稳致远,依托两江协同创新区,引进2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入驻,在环保、人工智能、应急救援等领域开展大量科研攻关,面向全球创新资源,打造重庆一流创新资源聚集高地、科技创新示范高地、新兴产业孵化高地、国际科技交流合作高地。这些丰富内容都让一个百年古镇焕发新生,让人刮目相看。
除了“高大上”的产业布局,还有市民喜闻乐见的项目。龙兴建造了两江国际影视城(4A级景区),还原重庆历史景观,复原修建了国泰戏院、新华日报、邹容路、民权路等历史建筑和街区,吸引影视剧组《一九四二》《重庆谈判》《开罗宣言》等前来拍摄,对重庆历史再现和传播有着重要意义。
龙兴足球场预计明年4月主体完工
修建龙兴足球场,打造国际体育赛事中心,占地303亩,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可容纳6万人,是重庆首座专业足球场,也是国内在建规模最大的专业足球场之一。足球场预计2022年竣工,全力迎接2023年亚洲杯的到来,相信届时又是一番盛景。还有重庆际华园等游乐场所的入驻,为龙兴板块增加了滑雪、跳伞、冲浪、攀岩等潮流元素。
在传承中发展,在差异中竞争。龙兴古镇之所以和其他古镇不同,源自它忠于历史,又立足发展,以产业联动带动区域升级,进而反哺古镇文化,助力古镇发展。
四、结束语
在历史维度里,重庆作为直辖市仅24年时间,这并不漫长。但回溯往昔,从巫山县庙宇镇龙坪村发掘出“巫山人”化石开始,从商周时期三峡地区滋养出“巴国文化”开始,从秦朝屯兵江州(今渝中区)设立“巴郡”开始,从蜀汉末期刘备白帝城托孤、命李严镇守江州开始,从隋朝设“渝州”开创重庆“渝”之简称开始,从宋光宗取“双重喜庆”之意设立重庆府开始,从重庆历史上曾三次为都(春秋战国时巴国首都、元末起义时大夏首都、抗战时期陪都)开始,从这片土地诞生红岩精神、巴渝文化、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开始,重庆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脉络逐渐清晰,城市文化也朝着纵深发展。
如何打造古镇,从重庆的三种模式可以窥探不少。我想,不管是商业融合、历史传承,还是智能化、数字化运营,对待历史文化,我们都要勤勉谨慎、细致细微,因为这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
发展模式永远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为了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新春氛围还未散去,值此春暖花开之际,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大家也不妨亲自前往重庆的古镇走走看看吧!
本文由重庆马路社(ID:cqmalushe)原创,欢迎关注
标签: #酉阳县桃花源旅投2023年债权资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