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信托—1010号盐城市级非标(江苏盐城信托项目*** )

余老师 45 0

2023年,陕西省委科技工委、省科技厅贯彻落实《中共陕西省委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建设科技强省的决定》,全力抓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和西安“双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三项改革”点火器作用,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新进展。

央企信托—1010号盐城市级非标

2023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4120.76亿元,同比增长34.95%;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18万家,同比增长37%;评审通过高新技术企业7534家,全年有效期内高企数量1.61万家,同比增长33%。“三项改革”试点单位达到145家,科研人员成立成果转化企业1051家;全省新增A股上市科技企业7家,科创板、北交所上市(过会)企业居西部前列。

央企信托—1010号盐城市级非标(江苏盐城信托项目***
)

202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陕西科技力量参与的就有5项。据国家统计局、发改委、中组部联合发布的各省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结果,陕西高质量发展总指数较上年提升了1.3分,其中创新指数较上年增长0.6分,是高质量发展贡献最大的领域。

秦创原建设不断成势见效

科创生态持续优化。成立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联盟,新组建秦创原高校工作站15个、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7个。秦创原创促中心累计兑现奖补资金10.18亿元、惠及企业2349家;秦创原网络平台汇集数据信息1000余万条,帮助企业解决研发需求3000余项;秦创原发展公司整合各类服务机构688家,吸引双创主体7261个,“e起创”入孵企业估值超过33亿元。

改革成果日益显现。在全国率先发布首个科技创新企业服务省级地方标准,推出首个技术产权(技术交易)资产证券化产品。“秦科贷”“工信贷”为中小微企业发放风险补偿贷款417亿元;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落地子基金27只、总规模319.11亿元,子基金投资项目182个,投资金额79.23亿元,带动其他资本投资近500亿元,实现超过6倍放大效应。

总窗口示范作用持续增强。总窗口招引落地科创项目289个,总投资2106亿元;开工建设重大科创项目36个、总投资343.12亿元。总窗口与6个市建立“双向飞地”,新建协同创新基地18个,落地中北大学红外机芯项目等省外成果。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分别是去年同期的2.8、4.3、1.8、1.7倍。

西安“双中心”建设势态良好

牵头制定了《西安“双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西安“双中心”建设2023年度重点项目清单(分战略科技力量培育、重点产业推进两大类,共106项,总投资2542亿元),参与起草《西安“双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国家超算西安中心通过科技部验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获批建设。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加快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已有16个完成重组,新申报成功2个。能源、旱区农业、新材料等陕西实验室完成建设方案论证。

“三项改革”试点持续拓面扩量提质增效

试点范围持续拓展。加大“十条举措”宣贯兑现力度,制定了先投后股、尽职免责等7个《工作指引》,出台了加速高校成果就地转化《若干措施》、医疗卫生机构成果转化《操作细则》,试点单位扩大至144家,全省84372项成果实施单列管理、12268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研人员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企业1003家,379名科研人员凭借科技成果转化贡献晋升了职称。

路演平台体系持续完善。建立了“1+N”线上线下常态化路演机制,按照“每周发布”+“月度专场”等形式,累计举办全省高校院所专场路演、重点产业链系列路演、成果路演地市行等系列路演活动416场,推介发布项目5839项,累计融资超过40亿元。搭建“三项改革”线上路演平台,常态化开展成果路演、产品路演、场景路演等,打造永不落幕的路演品牌。

科研成果加速落地转化。2023年,全省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4120.76亿元,比2022年(3053.5亿元)增长34.95%,其中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许可3类合同成交额1097.47亿元,同比增长56.01%;就地转化技术合同35124项、成交额1601.17亿元,占全省的50.38%、38.86%,较2022年分别提升11.09和4.51个百分点。西安交通大学累计孵化企业201家,西北工业大学7家成果转化企业成为链主企业。“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中,陕西8所高校上榜,排名全国第4。

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强化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稳步增强。出台了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研发活动的《若干措施》,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四主体一联合”校企联合研究中心39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个。依托秦创原人才大市场帮助企业招引创新创业人才3万名,采取“校招共用”模式帮助企业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620人。

孵化体系效能不断提升。新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0个,新增省级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42个,省级以上孵化载体达到489个,(省级344个、国家级145个),各类载体在孵企业及团队近2万家,带动就业18万人。西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

科技企业量质双升。2023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18万家,同比增长37%;评审通过高新技术企业7534家,有效期内高企1.61万家,比2022年(12208家)增长33%;新培育瞪羚(潜在)企业322家。全省新增7家A股上市科技企业,科创板、北交所上市(过会)企业分别达到15家和5家、位居西部前列。

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成效彰显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省联动项目取得进展,获批3项,居全国第二,实施省级“两链”融合重点专项33个、“揭榜挂帅”项目23个。依托省级重大项目和创新平台,攻克关键技术363项,解决“卡脖子”难题23项,填补国内空白22项。制作了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耦合对接图谱,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同步发力。在供给侧,全面梳理我省各类创新主体拥有的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领先的技术成果(目前已梳理出855项),建立技术供给清单,加快成果转化产业化;在需求侧,围绕重点产业领域系统梳理产业升级迭代技术、突破引领技术、提升改造技术、短板弱项技术等4类清单,共梳理出技术需求清单523项(其中,产业升级迭代技术96项、突破引领技术122项、提升改造技术136项、短板弱项技术135项、“卡脖子”技术34项),组织各方优势力量开展有组织科研攻关。

新兴产业集群培育步伐显著加快

布局建设秦创原未来(新兴、特色)产业创新聚集区,研究制定了新材料创新聚集区建设总体方案,开启秦创原建设2.0时代。新获批复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3个(宝鸡市新能源汽车装置及配件制造、咸阳市现代中医与民族药制造、咸阳高新区新型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等创新型产业集群)、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4个(眉县、彬州市、留坝县、西安市临潼区)、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渭滨区钛及钛合金新材料、秦都区LCD面板显示、富平县羊乳制品、雁塔区电连接器)4个。省级农业高新区取得零突破(铜川印台省级农高区创建成功)。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数量达到9个,拥有研发机构506家、企业1991家、从业人员36.94万人。西安交通大学与102家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建立校企融合创新中心64个。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增长1.4倍,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40.5%;氢能产业初步形成制、储、运、用产业闭环;光子产业聚集企业320余家,形成光子制造、光子信息、光子传感、生物光子等产业集群;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加快场景示范应用,陕汽“天行健”重卡车联网在线数据规模超过100万辆,国内行业第1。

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

标签: #央企信托—1010号盐城市级非标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