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莫琳 闫晶滢
A股上市券商三季报正式收官。
10月30日,随着中信证券等头部券商相继发布三季报,43家A股上市券商的三季报均披露完毕。总体来看,第三季度,43家上市券商整体营收约1127.4亿元,同比下降9.7%,归母净利润为208.5亿元,同比下降10%。
尽管整体业绩不尽如人意,但是仍然有部分券商表现亮眼。例如,头部券商中,华泰证券、国泰君安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归母净利润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中小券商中,长城证券、西南证券也是营收、净利双双大幅增长。
分业务来看,今年前三季度,自营业务继续成为券商净利润保持增长的有效支撑。而在IPO趋于收紧、市场行情不振交易低迷等因素影响下,上市券商的投行、经纪、资管等传统业务表现普遍不振。
一起来看详情:
头部效应加剧
近七成券商Q3净利同比下滑
从营业收入来看,券商的头部效应明显,营收排名前10的券商的营收总额超过630亿元,占据整体营收的超50%。
其中,中信证券仍然是唯一一家营业收入超过100亿的券商。不过,相较于去年同期,中信证券的营收从149亿滑落至143亿。紧随其后的分别是华泰证券(88.6亿元,+18.89%)、国泰君安(86.96亿元,+21.44%)、中国银河(80.7亿元,-11.01%)、海通证券(56亿元、-17.98%)。
从营收增速来看,仅有17家券商的营收实现正增长,除了华泰证券、国泰君安之外,另外15家均是中小券商。其中长城证券同比增长超50%,西南证券、国元证券均涨超20%。
从归母净利润来看,约65%的上市券商同比净利润下滑,仅有15家上市券商的归母净利润保持了同比增长。其中,中泰证券在保持正收益的同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31%。
令人意外的是,兴业证券第三季度的净利润亏损超2亿元,这是其自2019年以来,首次出现单季度净利润由盈转亏。方正证券许旖珊指出,第三季度随着宏观经济回暖,公司加大差旅会议、客户营销、信息技术投入,管理费用率高增。其中,三季度,公司管理费用17.0亿,同比增长29%,环比增长73%;管理费用率(管理费用/证券主营收入)为120.1%,同比增长51.5个百分点。此外,投资杠杆稳步扩张,单季度投资收益率转负。经测算,单季度投资业务净亏损4.2亿。
除了兴业证券,还有红塔证券、天风证券、山西证券、华西证券等共5家券商出现单季净利润亏损。
东吴证券认为,23Q3上市券商业绩相对承压。伴随活跃资本市场政策的持续发力,市场行情有望回暖,券商板块后续业绩修复确定性较高。
浙商证券认为,展望2023年第四季度,预计两融余额同比改善,债市出现类似2022年第四季度的大幅回撤的概率较低,证券行业净利润同比将有亮眼增速。在经济回暖、市场风险偏好改善的情况下,证券行业四季度业绩或将环比持平或小幅增长。
浙商证券指出,从历史经验看,第四季度券商股往往容易有较好的表现,2013年至2022年十年间,券商股有7次在Q4实现绝对收益,7次实现相对收益。
自营扛起增长的“大旗”
从前三季度的净利润表现来看,有近九成的上市券商实现了同比正增长。记者统计发现,自营业务成为券商净利润保持增长的有效支撑。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统计数据显示,43家上市公司中,除了中金公司的自营业务净收入同比略降2%之外,仅有华林证券的自营业务净收入由盈转亏。
华林证券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3亿元,同比减少26.7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7亿元,同比减少57.24%。
无独有偶,中信建投在公告中也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的同比减少,主要因大宗商品销售收入减少;报告期内净利润的同比减少,主要是自营业务收入减少。
另外,有20家券商的自营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长超100%。广发证券、长城证券、国元证券等均受益于自营业务由亏转盈,而实现净利润的大幅增长。
IPO阶段性收紧
超七成上市券商投行收入下降
据浙商证券此前研报预计,2023年第三季度上市券商资管、投资业务条线有望实现正增长,经纪、投行、利息净收入或将同比下滑,主要受交投活跃度下滑、IPO阶段性收紧影响。
就投行业务来看,43家上市券商前三季度合计实现投行业务净收入352.43亿元,同比下降18.3%。其中,共有31家投行净收入同比下降,占比超七成;仅12家同比增长。
传统投行王牌的“三中一华一海”中,中信证券以52.58亿元的投行业务净收入继续排在行业首位,但收入同比下降16.15%。中信建投、海通证券分别实现投行净收入38.93亿元、30.11亿元,排在第二、第三位。中金公司前三季度投行业务净收入26.23亿元,同比大降43.68%,华泰证券实现22.91亿元,同比下降也超过20%。
另外,此前曾有“投行黑马”之称的东兴证券,前三季度投行业务净收入3.92亿元,同比降幅达到54.65%。因保荐的泽达易盛项目财务造假,东兴证券曾于今年3月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不过,也有部分中小券商因其此前投行业务收入基数较低、年内斩获IPO新项目等因素,导致投行净收入同比增幅较大。例如,中银证券前三季度实现投行净收入1.57亿元,同比增长119.02%;东北证券投行净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96.36%。另外,财通证券、西部证券、信达证券、太平洋、浙商证券等上市券商的投行净收入同比增幅也较为可观。
Wind数据显示,按上市日计算,2023年1-9月A股市场累计募集资金规模为9831.95亿元,同比下降约23%。其中,IPO总计264家,总规模3236.33亿元;再融资总计395家,募集资金6595.63亿元。对比去年同期,均有明显下降。
8月27日,监管部门首次提出“阶段性收紧IPO节奏”,要求引导上市公司合理确定再融资规模,严格执行融资间隔期要求。虽然政策落地时间尚短,但已有初步效果显现。
“看天吃饭”经纪收入全线下滑
布局公募券商资管业绩提升
如果说部分中小投行还可凭借业务机遇实现一定规模增长,在真正“靠天吃饭”的经纪业务领域,上市券商收入则集体走低。
Wind数据显示,今年1-9月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金额8909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7%。与此同时,43家上市券商经纪业务净收入合计实现768.76亿元,同比下降12.48%;43家上市券商前三季度经纪业务收入同比全部下滑。
就排名来看,经纪业务同样“恒者恒强”。中信证券以78.33亿元的经纪业务净收入排在行业首位,收入同比下降10.89%。国泰君安前三季度实现经纪业务净收入51.04亿元,同比下降12.75%,收入水平排在第二位。
头部券商中,中信建投和中金公司前三季度经纪业务净收入降幅较低,分别为5.47%和5.72%。海通证券、中泰证券经纪业务净收入同比降超20%,国信证券、申万宏源、银河证券、光大证券、兴业证券经纪业务净收入同比降幅均超15%。
资管业务方面,前三季度43家上市券商合计实现资管业务净收入346.42亿元,同比增长1.29%,算是三大传统业务中表现最好的业务条线。其中,中信证券和广发证券分列行业前两位,前三季度分别实现资管业务净收入73.97亿元、60.28亿元。
从收入情况来看,国泰君安前三季度实现资管业务净收入31.25亿元,杀入行业前五名,与排名第四的华泰证券相比仅差0.24亿元;前三季度资管业务净收入同比增幅达到234.01%。据悉,近年来国泰君安积极布局资管业务,国泰君安资管于2020年底获得公募牌照,2022年国泰君安又并表了华安基金。
此外,中泰证券前三季度实现资管业务净收入14.69亿元,同比增长254.76%。国联证券实现资管业务净收入2.93亿元,同比增长121.02%。其中,中泰证券除旗下资管子公司拥有公募牌照外,又在今年2月成功控股万家基金。今年4月,国联证券收购中融基金获监管核准,后将其更名为“国联基金”;国联证券资管子公司国联资管也在今年9月获批设立。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财达证券,其前三季度实现资管业务净收入0.8亿元,同比增长130.32%。不过,今年9月财达证券资管业务收到来自河北证监局的警示函。据监管通报,财达证券存在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不规范、个别产品未切实履行主动管理职责、为委托人提供规避监管要求的通道服务、接受委托人下达投资指令或者提供具体投资标的等实质性投资建议等问题。
编辑:舰长
审核:木鱼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标签: #国资公募-城投标债资管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