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5日,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的报告提及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等能源相关内容(看下方图片,一图读懂能源要点):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五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发电装机容量增长40%以上。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8.1%、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4.1%。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五年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严格执行环保、质量、安全等法规标准,淘汰落后产能。开展重点产业强链补链行动。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推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五年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稳步推进节能降碳。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超过10.5亿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由6.5亿千瓦增至12亿千瓦以上,清洁能源消费占比由20.8%上升到25%以上。
一 过去一年和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
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采取减免车辆购置税等措施促进汽车消费,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93.4%,开展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基本稳定。
针对全球通胀高企带来的影响,以粮食和能源为重点做好保供稳价。
发挥煤炭主体能源作用,增加煤炭先进产能,加大对发电供热企业支持力度,保障能源正常供应。
过去五年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发电装机容量增长40%以上。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8.1%、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4.1%。
创新宏观调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把年度主要预期目标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把握,加强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既果断加大力度,又不搞 “大水漫灌”、透支未来,持续做好 “六稳”、 “六保”工作,强化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推动经济爬坡过坎、持续前行。
下大气力抓农业生产,强化产销衔接和储备调节,确保粮食和生猪、蔬菜等稳定供应,及时解决煤炭电力供应紧张问题,满足民生和生产用能需求,保障交通物流畅通。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推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扩大国内有效需求,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预算内投资引导和撬动社会投资成倍增加,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重点支持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启动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强水电路气信邮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符合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80%提高到87%,多年累计改造农村危房2400多万户。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稳步推进节能降碳。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超过10.5亿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由6.5亿千瓦增至12亿千瓦以上,清洁能源消费占比由20.8%上升到25%以上。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工作,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促进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研发应用。加强绿色发展金融支持。完善能耗考核方式。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作出了中国贡献。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发展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在税费、用房、水电气价格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二 对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议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2023年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任务使命
1.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
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
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完善现代物流体系。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
2.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
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环境,用真招实策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
3.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压实各方责任,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防止无序扩张,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
4.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抓好油料生产,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
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
5.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
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6.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
7.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已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要更加科学、精准、高效做好防控工作,围绕保健康、防重症,重点做好老年人、儿童、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推进疫苗迭代升级和新药研制,切实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守护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023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进出口促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
2022年工作回顾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
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年末城镇调查失业率降到5.5%。
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7.7%。
财政赤字率控制在2.8%,中央财政收支符合预算、支出略有结余。
国际收支保持平衡,人民币汇率在全球主要货币中表现相对稳健。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
粮食产量1.37万亿斤,增产74亿斤。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过去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1.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121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5.2%,十年增加近70万亿元、年均增长6.2%,在高基数基础上实现了中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
财政收入增加到20.4万亿元。粮食产量连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工业增加值突破40万亿元。
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270多万人。
外汇储备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
2.脱贫攻坚任务胜利完成
经过八年持续努力,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3.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构建新型举国体制,组建国家实验室,分批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
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1%提高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创新支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4.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0.6%、7.9%,数字经济不断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7%以上。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深入实施。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60.2%提高到65.2%,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5.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一批防汛抗旱、引水调水等重大水利工程开工建设。
高速铁路运营里程从2.5万公里增加到4.2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从13.6万公里增加到17.7万公里。
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25万公里。
新增机场容量4亿人次。
发电装机容量增长40%以上。
所有地级市实现千兆光网覆盖,所有行政村实现通宽带。
6.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不断深化,营商环境明显改善。
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建成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
货物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8.6%,突破40万亿元、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
7.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8.1%、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4.1%。
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27.5%,重污染天数下降超过五成,全国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由67.9%上升到87.9%。
设立首批国家公园,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9000多处。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8.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居民消费价格年均上涨2.1%。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3.5年提高到14年。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加1.4亿、覆盖10.5亿人,基本医保水平稳步提高。
多年累计改造棚户区住房4200多万套,上亿人出棚进楼、实现安居。
标签: #洛阳西苑国有资本投资债权融资计划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