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新一轮不良资产处置的大年。伴随着“L型”经济周期和资产荒的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了不良资产的领域,期盼这一篇新的蓝海。
一、不良资产经营的历史和现状
第一轮 1999-2000年:国有银行首轮注资+不良剥离
我国第一轮大规模不良资产经营始于1999年;1997年底,四大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仅3.5%,远低于巴塞尔协议8%的最低要求。1999年,财政部注资、央行再贷款、成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东方、华融、长城、信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四大AMC;到2000年8月底,四大AMC先后完成1.4万亿不良贷款的剥离与收购工作,使得四大行不良贷款率下降了超过10个百分点。当时,我国的市场经济还未形成,相当部分的不良贷款来自于地方政府干预、对国有企业的信贷支持。
第二轮2004-2008年:国有银行股改、二次注资+不良剥离
截止2002年末,四大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仍高达2万亿元,不良率达到23.11%。为了配合四大行的改制上市,四大AMC于2004-2005年、以及2008年对四大行的不良贷款再次进行大规模剥离。
四大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从2003年的2.54万亿下降至2008年的0.56万亿,不良贷款率从19.6%下降到2.42%,资本充足率从3%上升至11.3%。四大行均成功实行了股份制改造,获得后续长远发展的基础。
可以说,前两轮不良处置很大程度上是补交经济转轨和改革的成本;而这一次,经济持续下行、产能过剩、杠杆高企带来的新一轮不良处置已拉开序幕。
根据银监会公布数据,截至2016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81%,不良贷款率较2015年末的1.67%增长0.14个百分点,加上影子银行的坏账和企业的逾期账款后,中国的不良资产规模将超过10万亿。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被相关领导人提及的四大金融风险,包括不良资产,债券*** ,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排在首位的就是不良资产。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就明确支持银行加快不良资产处置,银监会2016年监管工作会议也提出“提升银行业市场化、多元化、综合化处理不良资产的能力”。在这样的经济背景、政策背景及“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不良资产迎来发展蓝海,如何做到“互联网+不良资产行业”成为风口。
不良资产经营的本质,就是对问题资产的收购、管理和处置。
关于债易收不良资产处置
债易收互联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之前获得了阿里巴巴颁发的“百行先锋资深会员”,标志着债易收借助阿里巴巴平台,开启了不良资产处置的新征程。
不良资产处置行业属于冷门行业,以前只有少数精英才涉足这一领域,为了将这一行业得到大众认可,被大众熟知,并切实保障更多人的债权安全,债易收有必要与各大平台展开合作,这次借助阿里巴巴影响力及平台服务,将有助于提升债易收品牌形象及行业知名度。
债易收将进一步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深度整合平台优质资源,创新思维、创新模式,加快品牌升级打造,完成企业全面战略布局的同时,为债权人带来更好的处置体验。
标签: #成都简阳市水务投资发展债权资产项目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