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奉节三峡生态2023债权资产(三峡工程奉节)

余老师 168 0

国资报告特别策划 | 2023年央企六大动向

重庆奉节三峡生态2023债权资产

编者按

开新局有新气象,新征程有新担当。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在《学习时报》刊发署名文章指出,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心中有数保持战略清醒,以心中有底坚定战略自信,以心中有责强化战略主动,突出党建引领、创造价值、科技自强、深化改革、优化布局、守牢底线,扎实推进国资央企各项工作,积极促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在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上勇挑大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多作贡献。

《国资报告》连续第八年深入分析各央企工作会议报告,在2023年第3期推出 特别策划《开局之年勇担当》,梳理出 2023年央企六大动向:

动向一 加强党对中央企业的全面领导

动向二 突出价值创造能力

动向三 增强科技自立自强能力

动向四 加大企业深化改革力度

动向五 优化布局和结构调整

动向六 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

今天,我们为您全文分享——

开局之年勇担当

2023年央企六大动向

策划 · 闫永 郭大鹏 刘青山

采写 · 本刊记者 原诗萌 谭 峰

吴笑妍 潘 伟 孟 圆 王雅卿

《国资报告》杂志2023年第3期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2016年以来,《国资报告》编辑部每年都会深入分析各央企工作会议报告,梳理出央企新一年的工作动向。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从各央企工作会议报告中发现,央企的工作部署有很多新动向、新变化。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我们梳理各央企工作报告发现,新的一年,央企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党对央企工作的全面领导,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重点推进和强化党建工作。

当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国内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作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的压舱石,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力量,国资央企肩负着重要历史使命。为此,国资委进一步优化完善中央企业经营指标体系,提出“一利五率”经营指标和“一增一稳四提升”总体目标。新的一年,各中央企业更加注重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和“含金量”,突出价值创造,扩大有效投资,提升质量效益,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面对2023年的多重挑战,央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奋力开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局面;在巩固改革成果、谋划新一轮改革方面态度积极,表现踊跃,以更大力度打造现代新国企;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更加深入地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打造应对风险挑战的“工具箱”,直面短板弱项,进一步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开新局有新气象,新征程有新担当。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在《学习时报》刊发署名文章指出,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心中有数保持战略清醒,以心中有底坚定战略自信,以心中有责强化战略主动,突出党建引领、创造价值、科技自强、深化改革、优化布局、守牢底线,扎实推进国资央企各项工作,积极促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在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上勇挑大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多作贡献。

动向一

加强党对中央企业的全面领导

文 · 本刊记者 吴笑妍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也是国有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支撑。2019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提出,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应当遵循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的原则。

2023年2月16日至17日,国资委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体学习会,大家一致认为,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企业党的建设,持续深化落实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突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主题,积极构建与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相匹配、与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相衔接、与企业改革发展中心任务相适应的国资央企党建工作格局。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记者分析各央企工作会议报告发现,各中央企业将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进一步加强党对央企工作的全面领导,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重点推进和强化党建工作,以高质量党建为国资央企争当中国式现代化主力军排头兵提供坚实基础。

抓实凝心铸魂 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

中国物流集团、中国信科、中国电气装备、中国通号等央企都在年度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到,要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中国节能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表示,各级领导干部既要做实干家,也要做宣传家,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宣讲,分管负责同志要深入分管领域宣讲,持续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

为帮助大家更加准确领会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思想精髓和核心要义,中国黄金党委将邀请中央宣讲团成员,面向全集团进行宣讲,还将分批次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研讨班。

中广核要求积极策划开展“调研式学习”,坚持问题导向,既“领课题”又“解难题”,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突出以核能为主的清洁能源企业特色创新形式,开展各类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

中国中检要求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列为领导班子成员履职“第一课”、党委“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专题”、支部“第一党课”、各级各类培训“第一重点”,组织好学习、宣讲、培训等系列活动。

除了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各中央企业还将结合自身情况,大力开展各类特色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品牌和文化建设。

东方电气将以“东方心”党建品牌为引领,统筹推进党建“三年攀高计划”“跨越而行年”专项行动,接续实施“硬核”“熔炉”“星光”“聚力”“清风”“汇流”工程,培育打造党建与生产经营十大融合项目和十大融合模范,推动党建工作实现新跨越。

新兴际华集团将推进“三我”主题活动常态化长效化,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系统性、全局性观念,积极主动与企业打造命运共同体,不做企业发展的旁观者,以“小我”成就“大我”。党委书记、董事长贾世瑞说:“要让‘心气足、人气旺、风气正’渐成气候,‘比学习、比技术、比业绩’成为常态。”

中国能建计划一手抓品牌文化“凝心铸魂”工程,一手抓新闻宣传“破层出圈”工程,聚焦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一带一路”十周年、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等重大主题,成立专班、系统策划,一体推进融合传播,不断提升能建影响力和话语权。

加强组织建设 突出大抓基层鲜明导向

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多家央企的负责人都表示,改革发展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党组织建设就跟进保障到哪里,切实将党的组织资源、组织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资源、发展优势、发展活力。

中国三峡集团将推动境内全资、控股子企业“党建入章”全覆盖,落实党组织书记、董事长“一肩挑”机制,对规模较大、人员较多子企业配置专职副书记,实现党组织发挥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同时,着眼区域公司一体化管理新形势,研究设立区域公司党委、纪委,为区域业务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按照国资委党委要求,中国物流集团将在2023年召开集团公司第一次党代会。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洪凤强调,要全面夯实基本组织,主动适应集团改革在组织机构、经营方式、用工制度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动态化、灵活性设置党组织。

据中国国新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渝波介绍,中国国新将继续抓好公司全系统党组织建设,指导推动各板块公司党委适建必建,加快实现“7+3”业务板块全部设立党委,健全完善公司内部一级抓一级、层层跟进落实的党组织体系。

中交集团是国企党建联系点。中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彤宙提出,必须将抓基层、打基础、固根基、提质效作为抓党建、强党建的“着力点”,聚力打造基层党建工作新高地。

中国节能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强调,要抓好重组整合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境外单位党建工作。

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凝聚起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必不可少。

中国华电驻村党员服务队在西藏昌都江达县外冲村搭建蔬果棚改善藏族群众生活

中国华电党组书记、董事长江毅表示,要深化党建联建共建,广泛开展“岗区队”创建,创优党员先锋队书记领衔项目,加强和改进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增强基层党组织覆盖广度和工作推进深度,让党旗在基层一线始终高高飘扬。

中国中铁聚焦进一步打通党建“最后一公里”。中国中铁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云强调尤其要选优配强项目党组织书记,优先从基层技术管理骨干当中选拔培养复合型项目党组织书记,强化“头雁”效应。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除了要落实“四同步”“四对接”,推动基层组织、书记、党员、活动、制度、培训、保障等“七抓”工作,还要推动基层党建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实效化。中国航信党委书记、董事长崔志雄表示,要提升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水平,逐步加快党建信息系统升级和广泛运用,用电子化推动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完善平台账目,夯实底层数据,全面推行基础信息、党员活动和资源存储等信息化管理。

深化人才强企 打造实干担当干部队伍

承担新使命、奋进新征程对各级领导干部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快建设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世界一流企业能力的企业领导人员队伍势在必行。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是党的干部,必须做到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这是好干部标准在国有企业的具体化。

中国物流集团把政治标准作为第一标准,将按照“政治家+企业家”选育方向,围绕集团专业化整合和战略目标实现的需要,多措并举选拔懂经营、会管理、善决策的复合型干部人才,确保领导干部队伍专业能力覆盖主营业务方向。

“当前中国中铁高质量发展正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和吃劲阶段,成在干部作风,败也在干部作风。”中国中铁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云表示,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突出讲担当、重担当的用人导向,让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成为常态。

中国电气装备重视各级干部创新思维能力,将加大干部队伍系统培养力度,组织实施“储能、赋能、聚能”培养计划,引导各级干部善于用党的创新理论推动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增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为有序有效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多家央企已经制定了新一年的人才工作方案,持续推动一系列人才培养和引进的专项计划。

比如,中国一重聚焦核心管理人才、重要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建立专项培训计划。持续实施“学历能力双提升三年行动”等人才专项计划,认真落实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任务,每年联合培养硕博士研究生不少于30人。

中国化学工程将持续推进“一十百千”人才工程,搭建数字化人才发展中心,重点做好院士、“大师”、“大奖”培养。加大市场经营、验工计价、实业营销、数字化转型、园区规划等方面人才引进培养力度。

中国国新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渝波表示,中国国新将认真落实公司干部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干部工作“五大体系”建设,按照“三个三百人”设想,持续推动“潮头计划+头雁行动”“干流计划+活水行动”“源头计划十墩苗行动”三大工程。

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建立优秀年轻干部蓄水池,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长久之计。国机集团提出及时大胆使用条件成熟的优秀年轻干部,特别是“80后”干部,推进二级企业加大对“85后”干部的选拔使用力度,形成结构合理、接续奋斗的良好梯队。

中国信科党委书记、董事长鲁国庆表示,要加强优秀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增强经营管理人才在不同业务板块之间的流动,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

全面从严治党 保障国资央企健康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这就需要广大央企抓实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化专项整治,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坚决打好打赢反腐败斗争。

2023年,各央企围绕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新思路、新举措。

作风正则人心齐,人心齐则事业兴。中汽中心将巩固深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担当、不作为问题开展集中整治,对作风正派、敢闯敢拼的干部大胆培养。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用好问责利器,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中国节能认真谋划2023年第一轮集团公司党委巡视,推动二级公司党委抓紧启动首轮巡察工作;压紧压实巡视巡察整改主体责任,加强成果运用,强化整改日常监督,把解决问题与推动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结合起来,实现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

中国煤炭科工党委书记、董事长胡善亭强调,要持续深化总部机关化整治,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控制减少外包服务、中介支出,提升员工队伍能力素质,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中国化学工程党委书记、董事长戴和根表示,要切实做好整改“后半篇文章”。压紧压实巡视、审计整改责任,加大整改考核力度,考核结果要与绩效薪酬挂钩、与评先评优挂钩。对不讲政治规矩、违反工作纪律造成重大项目执行不力,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要提级处理、严肃问责。

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2022年6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提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必须三者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

深化标本兼治,要坚持执纪问责与警示教育并重。中国三峡集团将深入开展以案说纪,对党员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教育,切实做到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

国机集团将持续加大查办腐败案件的力度,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坚决惩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依规依纪依法查处“靠企吃企”、违规经营投资及各种风险背后的腐败问题。

中林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余红辉表示,必须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持续释放正风肃纪的强烈信号,坚定不移“刮骨疗毒”,驰而不息“培植土壤”,保持高压态势和惩治力度,稳固干部职工群众对正风反腐的预期,让清廉真正成为“新中林”的底色、风尚和名片。

此外,哈电集团、新兴际华、中国黄金等多家央企还积极谋划和推进容错纠错机制,落实好“三个区分开来”,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为创新发展松绑。

动向二

突出价值创造能力

文 · 本刊记者 潘 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历经过去几年的疫情冲击和世界变局加快演变等多重考验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3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有望好转,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面临机遇和挑战,中央企业积极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为大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和努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征程贡献力量。记者梳理各大央企年度工作会议报告发现,2023年,中央企业积极部署迎接和应对潜在的机遇和挑战,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更加注重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和“含金量”,牢牢抓住生产经营的目标和环节,进一步提升价值创造能力,扩大有效投资,提升质量效益,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抓牢生产经营 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在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复杂的背景下,中央企业2022年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继续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较好实现了稳增长的目标。

2022年,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9.6万亿元、同比增长9.1%,实现利润总额2.6万亿元、同比增长6.2%,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76.3万元、同比增长8.7%,上缴税费2.8万亿元、同比增长19.3%。

近年来,为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国资委探索建立了中央企业经营指标体系,并在近几年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2023年1月,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将中央企业2023年主要经营指标由原来的“两利四率”调整为“一利五率”,提出了“一增一稳四提升”的年度经营目标,激发中央企业进一步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引导中央企业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此,中央企业抓牢抓实经营创效,积极优化和完善2023年度生产经营工作部署。

根据最新考核指标体系,中国中铁结合实际,确定2023年公司发展目标为“三增两控四提升”。中国中铁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云说:“相较2022年,调整后的目标更好贯彻了国资委考核要求,也进一步强化了‘效益提升、价值创造’导向。”

中国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表示,要深入领会2023年生产经营指标安排的总体思考,深刻认识指标优化调整的战略意义和导向作用,自觉以“两增两稳四提高”目标统领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统筹推进量的必要增长、质的稳步改善和效的持续提升。

中国安能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国平表示,中国安能在提前实现“五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总体目标的基础上,按照国资委的要求,研究确定了2023年生产经营各类任务指标,并将对各子企业生产经营工作进行相应考核。

保利集团2023年度目标是总体保持稳定,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稳中有升,主要效益指标要力争跑赢宏观经济、跑赢行业大势、跑赢央企平均水平,提高行业排名和行业地位的主导力。保利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化龙表示:“这些指标的提出,是落实国资委‘一利五率’要求,目的是推动保利集团‘做强做优做大’。”

中国有研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晓晨说,中国有研的2023年的工作总基调是“稳中求进”,在稳住基本面的基础上,重点求“进”。所谓“稳”,就要立足当前抢扩市场。所谓“进”,就是强化动能,目标就要相对定得高一些,体现“进”。

中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卜玉龙表示,中智作为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领军企业,要切实强化稳增长措施,着力向市场要增量、向服务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率,全力以赴提质增效稳增长。

从 2021 年的“管理提升年”到 2022 年的“改革创新年”,今年中汽中心的年度主题是“高质量发展年”。中汽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安铁成提出,要打赢经营“攻坚战”, 壮大规模效应,提升质量效益,检测类业务要稳固经济基本盘,加快增量释放,构建新增长极。

在确保利润总额增速和进一步提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基础上,各大央企提出降本增效,管控“两金”,以保持资产负债率总体保持稳定。

哈电集团将按照总量和结构双控原则统筹抓好“两金”管控,健全“两金”压降长效机制,全力提升周转效率。哈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曹志安要求:“压实成本管控责任,加强成本核算和成本计划,深入推进目标成本管理。‘一企一策’分类治理亏损企业,及时止住‘出血点’。”

“围绕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消除生产过程冗余和浪费,推动精益生产管理,提高工业生产价值创造能力。”中国通号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志亮提出,要推广工程项目精益管理,找准生产全过程管控节点,规范标准成本核定,完善项目经理负责制,加强责任成本管理,有效管控“两金”,推动二次经营。

扩大有效投资 促进高质量发展

为更好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和战略支撑作用,中央企业聚焦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和短板领域,加大科技和产业投资。

记者梳理发现,为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战略,中央企业持续优化主业布局,聚焦核心能力建设,通过强化投资不断提升能力、补齐短板。

“2023年是集团在基本完成战略布局后推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通用技术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于旭波表示,集团将重点加大对机床装备、医药医疗健康等领域的投资力度。同时,固定资产投资要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进一步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华润集团提出2023年要加快投资。华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祥明表示,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要求,选准“大国民生”“大国重器”领域优质项目,加快项目推进落地。要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加快投资,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现自主可控转段换挡。要围绕微电子、新材料、生物制药、科技创新、新能源、数字科技、绿色低碳等高科技业务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投资,孵化业务新增长点。

中国建筑承建的国内首座“横向摩天楼”——重庆来福士广场

中国建筑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郑学选表示,公司要加快增强基础设施业务竞争力。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来看,2023年基础设施发展将继续保持强势。公司2023年要从发挥预算引领、提供财务金融资源保障、支持优质投资项目拓展等方面出台具体政策措施,扛牢高质量服务稳增长的重大使命。

作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投下大气力深入开展战略及管理咨询,全方位提升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价值创造能力和功能作用。国投党组书记、董事长付刚峰表示:“公司资源配置向基石业务和战略新兴业务倾斜。同时,为更好落实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功能定位,预留未来产业布局投资能力。”

招商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缪建民表示,要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太平湾、大铲湾二期等重点投资项目落地,以真金白银的投资稳定发展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此外,各企业的数字化建设也要加强共享,避免重复投资,降低运营成本。

新兴际华党委书记、董事长贾世瑞说,2023年公司将重点围绕战略新兴、智能制造、传统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方向,推进增量项目投资,尤其是加大在重大水利工程、智慧管网、功能性纺织面料和应急装备制造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

扩利增收 带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强调,中央企业要在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上勇挑大梁,要加强市场研判,努力扩收增利,促进重点领域消费持续恢复,培育壮大热点消费新场景。

2023年,各中央企业将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和经营策略,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和价值,大力开拓海内外市场,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要坚持‘深耕细作’,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国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敬桢表示,要抓住国内经济整体好转时机,坚持消费者导向,提升研产供销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灵敏度,及时优化调整经营策略和产品结构,在细分市场开拓、新兴需求响应、供给能力改善等方面提速提质,努力挖掘新的增长点,扩大市场占有率。

中国大唐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表示,聚焦经营工作全局性重点难点问题,制定专项方案,深化提质增效专项行动。

国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晓仑则说,公司要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要争取更多大项目签约落地并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023年是中国化学工程的“工作落实年”。以奋力进入世界 500 强为目标,中国化学工程加快打造 “两商”。中国化学工程党委书记、董事长戴和根表示,要把市场经营质量作为第一质量,密切跟踪研判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刺激政策,在细分市场开拓、新兴需求响应、供给能力改善等方面提速提质。此外,公司要抢抓共建“一带一路”机遇,坚定海外发展信心,全力打造海外“新增长极”,实现新签合同额超千亿元。

“要紧抓复苏机遇,推动自身业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旅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寅提出,要认真研究和把握疫情后旅游消费新趋势,推动供给从“有没有”向“好不好”升级,拓展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培育旅游消费业态,创新旅游消费场景,通过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来实现更高质量的稳增长。

中粮集团把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大粮商作为一号工程,主动超前谋划。在谈到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时,中粮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吕军表示,公司要推进品牌消费品建设,要持续投入,不因业绩波动而停止投入;要持之以恒加强渠道建设,深耕再深耕;要坚定福临门、长城、酒鬼、家佳康、中茶、悦活等品牌定位及产品策略,拓展内部品牌联动,打造集团品牌生态圈。

为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中国电气装备领导班子成员紧密联系业务,实行分工包干。同时紧盯电网市场,坚守品质和服务,巩固特高压领先地位,实现川渝联网、金山—湖北、陇东—山东等项目顺利落地。中国电气装备党委书记、董事长白忠泉认为:“国际市场是未来发展的战略市场,是拓展增量的重中之重。集团公司领导班子要带队走出去,分片包干加快国际业务开拓。全面发力东南亚、非洲、南美市场,加快拓展中东、欧洲市场。”

动向三

增强科技自立自强能力

文 · 本刊记者 原诗萌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和关键变量,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

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科技自立自强是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作为科技创新的国家队,央企在新征程上肩负着重要使命。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在央企负责人会议上提出,切实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着力打造一批创新型国有企业,以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升级需要为导向开展技术攻关,以提升创新体系效能为目标深化开放协同,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保障更好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着力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从各央企2023年工作会议的部署来看,均对各自的使命定位有着充分的认识,面对新的一年,各央企牢记“国之大者”,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奋力开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局面。

推进核心技术攻关 夯实原创技术策源地

科技创新事关国运。10年来,国资央企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在电网、通信、能源等领域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2022年,央企研发投入超过1万亿元。

2023年,各央企继续秉持自身的使命定位,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发挥举国体制优势,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集中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快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中国商飞党委书记、董事长贺东风表示,要推动建立以背景型号为牵引的大飞机预先研究机制。持续加强创新载体建设。把握信息技术和能源技术机遇,力争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突破形成一批创新性成果。

2022年12月9日,国产大飞机C919交付东航

中国通号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志亮表示,全力推进“央企攻坚工程”二期任务,发布一批重大攻关成果,开展100%基于国产芯片的城轨列控系统核心技术攻关,加速关键核心技术国产化替代和迭代升级,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中国航信党委书记、董事长崔志雄表示,以战略需求和产业升级需要为导向,高质量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决打赢攻坚战,化解“卡脖子”风险,做到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靠、自主可控。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局长、党委副书记马刚表示,要强化关键核心技术重点攻关,聚焦智慧矿山、矿井水防治、矿山采动空间治理等核心产业链关键环节重点突破。

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是党中央赋予国企的任务和使命。2023年,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各央企纷纷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步伐,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创新和安全稳定水平。

中国一重副总经理陆文俊表示,有序推进策源地15项科研任务合同的签订,下大力气突破一批机理性研究技术。进一步健全大型铸锻件原创技术策源地运行管理机制,并严格执行。

国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晓仑表示,深入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和培育,大力推进“关键基础零部件”和“农业机械”两个方向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

国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敬桢表示,围绕创新疫苗、创新药物、基因与细胞治疗、绿色制药工艺、数字化工厂设计、智能化生产等前沿技术领域突出原创、聚力策源,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和基础制度建设,加强目标导向性应用基础研究,努力形成一批基础前沿成果,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中国国新注重发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作用。中国国新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渝波表示,要更加重视创新投资,瞄准央企产业链供应链短板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环节,以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为己任,大力促进产业资源、科技资源和资本要素对接融合,培育孵化更多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在支持央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上争取更大作为。

深化开放协同 加快成果转化

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央企在科技创新中发挥了引领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央企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打造国家级研发平台764个,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91个。

2023年,央企将继续联合行业上下游、产学研的力量,集中优秀人才和优质资源开展联合攻关。

中国物流集团总经理廖家生表示,要加快组建集团研究院,建强做实科技创新平台,着力提升科技研发和技术集成能力。与相关央企合作设立数字科技公司,发挥专业优势,为中国物流集团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重庆奉节三峡生态2023债权资产(三峡工程奉节)

中国农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曹江林表示,要强化联合创新,坚持一体布局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完善产业对接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中国有色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奚正平表示,各企业要积极推动“产学研”紧密合作,加快实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优势叠加”,产业链、资金链、技术创新链“多重融合”,努力构建更具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

科技创新要转化为生产力,才能真正赋能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从各央企2023年工作部署来看,更强调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旨在进一步提高科技研发投入产出效率,增强创新体系效能上实现新突破。

招商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缪建民强调,作为企业,我们的科技研发不唯理论、专利、指标,必须重实效、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标,把技术与市场、研发与经营统筹起来,形成以研促产、以产养研的良性循环。

中国中铁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云表示,强化科研经费投入产出效果评估,将切实推动生产效率提高和经济效益提升作为衡量企业科技创新的标准,坚决杜绝“花架子”“伪创新”。

新兴际华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贾世瑞强调,坚决杜绝“既无经济效益,也无社会效益”的研发项目;坚决杜绝“既无知识产权,也无成果转化”的联合开发。

一些央企计划出台更具体的措施。中国电气装备党委书记、董事长白忠泉表示,建立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机制,内部成果转化投入费用视同利润考核加回。加大外部高端成果引进力度,聚焦卡脖子或新兴前瞻技术方向,畅通集团公司成果转化通道。

通用技术集团总经理陆益民表示,研究出台操作细则,促进医疗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开展集团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试点,探索形成内、外部原创技术成果在集团转化应用的有效机制,适时出台集团科技转化工作指引。

中国建筑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郑学选表示,经过一年的努力,中国建筑集团取得了一批先进的技术成果,不少成果正在加快转化。下一步,要继续聚焦绿色低碳和数字化两大业务,形成更加成熟的技术成果,尽快落地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加大市场推广力度,形成规模化发展。

激发创新活力 培育科技人才

在推进科技创新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体制机制改革,从而突破束缚,激发活力。目前,国资委正加快健全有利于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打造创新型国有企业。

在2023年工作会议上,相关央企也均进行了部署。

中国三峡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雷鸣山表示,深化科研领域简政放权,坚决破除束缚科研人员手脚的繁文缛节,充分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哈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曹志安表示,建立健全“我要创新”的体制机制,统筹做好“头雁计划”和哈电集团重大项目管理,大力推行“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落实里程碑激励、工资单列等激励政策,不断激发创新活力。

华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祥明表示,要推动各业务单元建立权责更加清晰、协同更加高效的组织架构,进一步健全集团科协组织体系与管理体系。

中国有色集团总经理张晋军表示,聚焦科技提升效益,加快科技创新制度建设,围绕落实成果转化、收益分成机制,深入系统研究如何调动积极性、更好发挥激励作用,助推创新成果更快“落地开花”。

2022年国资委召开的央企人才工作会议指出,以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突出培养造就高精尖缺人才,系统优化人才发展制度体系、培养体系、承载体系、激励体系、保障体系。

2023年,在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各央企进一步加大力度。

中国一重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明忠表示,必须大力加快人才培养,制定一重高端人才分布图,研究高层次领军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及时出台人才政策升级版,持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改进人才评价机制、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健全人才激励机制,集聚更多“千里马”在公司创新创业。

通用技术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于旭波表示,加快建立集团科技人才培养体系,明确科技人才分级管理模式和培养机制;开展卓越工程师强基工程;用好集团出台的一系列关于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办法,加快推进高素质人才引进、培养与使用,努力集聚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中国电气装备党委书记、董事长白忠泉表示,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瞄准头部人才、紧缺领域人才,前瞻性培育储备大师级专家和战略性人才,面向全球,两年内引进高层次人才不少于100名。用好总部位于上海的区位优势,打造人才强磁场,“飞地引才”模式实现突破,35岁以下优秀人才担任项目负责人比例明显增加。提高研发人员占比,研发人才在科改示范企业率先超过30%,到2025年科技型企业研发人才占比全面超过30%。

动向四

加大企业深化改革力度

文 · 本刊记者 谭 峰

随着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正如“黑天鹅之父”纳西姆·塔勒布所言:“这个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它不是线性的,而是非线性的。”国资国企改革,是消除重重压力以及不确定性的关键一招。

近年来,国资国企紧锣密鼓地积极推进改革,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围绕更高质量效益和更强国际竞争力,继续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支持引导行业领军企业,加快建设产品卓越、创新领先、活力迸发、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

跨入2023年,尽管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这一“大考”圆满收官,但改革依然是当下及未来国企实现永续发展、常葆生命力的关键词。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强调,2023年要巩固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根据形势变化,谋划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记者梳理各央企工作会议报告发现,新的一年,各央企在巩固改革成果、谋划新一轮改革方面态度积极,表现踊跃,以更大力度打造现代新国企。

抓重点: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

2023年2月,开年之初,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在国新办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重点之一,在于加快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

建立和完善一个现代的公司治理体系,是国企改革的应有之义,也是国企改革路途中的重中之重。央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通过多种方式朝着迈向现代公司治理典范榜单的目标奋进努力。

蹄疾步稳抓改革、强管控,是中国三峡集团完善现代公司治理的基本遵循。中国三峡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雷鸣山表示,三峡集团是改革的产物,在改革中持续发展壮大,在改革中不断优化管控。2023年,三峡集团将深化完善公司各层级法人治理结构,持续提升董事会规范化运作水平,切实加强各层级子企业公司治理,整合集团内同类业务,严控非主业公司设立,压缩管理层级,减少公司数量,构建简约高效可控的管理链条。

中国诚通提出,要持续深化董事会建设,着力夯实制度根基,厘清董事会权责边界,完善专门委员会运行机制,推动董事会规范高效运行;要加强子企业董事队伍建设,建强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专兼职外部董事队伍,增强依法行权履职能力。

中汽中心在建立和完善现代公司治理方面开创新局面。2023年,中汽中心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巩固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成果。具体而言,中汽中心将持续完善中心各层级现代法人治理体系,推动子企业董事会真正发挥作用;深化集团及子企业董事会建设,加快建设专业尽责、规范高效的董事会,持续选优配强子企业外部董事,推动专职外部董事设置的突破,规范开展子企业董事会和董事考核评价,制定推广公司治理典型经验和制度范本。

2023年,哈电集团将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形成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把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国家能源集团将围绕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要求,对标提升、分类施策、重在行动创一流,以更大力度打造现代新国企,着力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建成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建设创新型企业集团,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中展现新作为。中国绿发将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持续加强子企业董事会建设,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中国管网集团提出,加快构建形成并不断完善新时代具有管网特色现代企业治理体系,在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上作出示范。

见成效:提升企业活力与效率

按市场化机制运营,充分激发企业活力和效率,是各个央企改革的另一项重大任务。按照市场化机制运营的指导思路,围绕增活力、提效率,央企的相关做法举目可见,各有千秋。

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是央企走市场化道路的重要途径。“国药集团将进一步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坚持市场导向、问题导向,加快破除制约企业活力效率提升的体制机制障碍。” 国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敬桢表示。2023年,为更加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国药集团将全面落实“三能”机制,更大力度推动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机制落实落细。

“中粮集团要进一步创新市场化考核激励机制,坚持强激励、硬约束。”中粮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吕军表示。这样的机制有利于实现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

中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树东表示,加快形成三项制度改革机制体系,重点在增量上率先实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增能减。

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表示:“未来,我们要充分激发全体干部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激情与豪情。”2023年,中国能建将围绕“市场化”,进一步建立完善更加符合市场竞争规律的高效经营机制,切实激发人员干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是三项制度改革的“牛鼻子”。中国大唐将进一步做实市场化经营机制,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加强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精准考核和刚性兑现。大力推动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落实落细,确保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平均比例不低于5%。正如中国大唐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所说:“加强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考核,将有利于巩固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成果。”

国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晓仑称:“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企业改革,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向深水区发力,向重点难点堵点聚焦,解决一批长期未解决的问题。”2023年,国机集团将加强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的精准考核和刚性兑现。更大力度推动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落实落细。优化内部分配制度,建立健全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核心关键人才薪酬制度,推动薪酬分配向核心关键人才倾斜,破除平均主义、大锅饭。推动中长期激励扩面提质,加强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员工持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

推动混改企业是推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的关键一环。保利集团以混改、“双百行动”“科改示范行动”等专项试点为抓手,开展超额利润分享、骨干员工跟投、股权激励等举措,为各级企业后续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和活力。中智集团将不断优化混改试点改革。具体而言,混改试点中智科技要开展双向尽调,在评估有效期内高质量完成引战任务;同时将积极开展新一轮改革试点申报,力争纳入“双百企业”“科改示范企业”新增名录。

定目标: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2023年,中央企业以改革为动力,以世界一流企业的评价标准为先导,部署重点任务,在新征程上笃定前行。

中国一重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明忠表示,为积极推动世界一流企业建设,中国一重聚焦打造创新型企业、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宏观战略,聚焦建设“七个新一重”、打造“七个高质量”等具体任务,持续深化市场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生产组织等领域改革,着力用改革的主动赢得发展主动。

2022年10月,华润微电子深圳12吋集成电路生产线建设项目启动

“华润集团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工作、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市场化用工以及尽职合规免责事项清单等改革指标,在国资系统内均获单项排名第一的好成绩。” 华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祥明表示。华润集团已落实各项改革任务,62项改革工作1100多项改革任务已达标完成。正如王祥明所称:“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下一步,华润集团将按照战略组织文化一致性要求,做好“十四五”中期检讨,清晰业务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加快关键战略主题落地。同时,还将密切关注中央和国资委国企改革的方向思路,结合华润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建设要求,进一步深化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提升世界一流企业的能力。

深化改革、追求卓越,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是中核集团长期遵循的指引思想。2023 年,中核集团将锚定 “三位一体”奋斗目标,在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收官的基础上,聚焦“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充分发挥优秀企业家引领作用、吸引全球优秀人才,不断强化创新、深化改革,完善企业治理、推进管理提升、拓展国际化经营,系统推进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核工业集团建设,抓好创建示范、管理提升、价值创造、品牌引领“四个专项行动”,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创新型国有企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实现更大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创建一流企业,必须要面对当前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不确定性。在当前不确定性不断加剧的形势下,聚焦深化改革创新、推动战略转型,是穿越高度不确定周期的必由之路。招商局将加快推动增长方式“由量向质”、业务结构“由重入轻”战略转型。

招商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缪建民指出:“面对时代的巨变,再不能立足于‘我想干什么’,机会主义导向,依靠高负债进行资本扩张、兼并收购,不断跑马圈地、盲目做大规模;而是要认真思考‘我能干什么’。” 基于自身能力、资源、资本等约束条件,招商局坚持量力而行,实施战略聚焦,做精做强存量、高水平拓展增量,通过深耕精耕细耕实现新的增长。

“2023年,招商局集团各公司都将结合所处行业和自身实际,深化改革增活力,科技引领提效率,加快实施更加具体、有针对性的转型战略,绝不能形成大量新的低效无效资产。” 缪建民说。

面对不确定性,2023年中盐集团准备把改革中形成的个性化、标志化措施转化为中盐企业的行动自觉,内化为企业的规章制度,并与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任务有效衔接、一体推进,夯实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基础。正如中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耀强所称:“2023年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之年。站在新的发展高度和历史起点上,我们要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面完成年度目标,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国家盐业公司+优秀化工企业和幸福中盐。”

动向五

优化布局和结构调整

文 · 本刊记者 王雅卿

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既是宏观层面国民经济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观层面行业升级创新突破的主攻任务,更是微观层面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关键目标。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在《学习时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指出,要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以高质量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为抓手,全面推进产业体系升级发展,推动中央企业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发挥“领头羊”作用。

基于此,2023年,各央企进一步优化布局和结构调整,主要围绕三方面展开:首先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其次是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最后是加大专业化整合力度。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时提出:狠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国资委在关于突出优化布局,加快实现产业体系升级发展的部署中提出,力争2023年中央企业制造业新增投资比重达到13%,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明确,要在生物技术等领域打造新链长。对此,国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敬桢表示,要努力打造生物医药现代产业链“链长”,有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落实国资委“中央企业医药领航行动”有关部署,进一步加大在医药研发、研发外包服务、生物制药制品、化学制剂、现代中药、中高端器械制造、生命健康等领域的投资布局力度,持续提升医药研发制造规模占比。加快对具有重要产业互补价值和较高发展前景的战略性新兴领域投资布局,形成产业链适度延伸。

招商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缪建民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聚焦数字科技、绿色科技、生命科技三大方向,进行投资和并购,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实现面的突破,形成一定的营收和产业规模,拓宽发展新赛道。围绕技术与产品、用户场景、供应链价值链等持续深耕,提升效率与效益,创造价值增值,增添发展新动能。

“深入推动产业链延伸,不失时机开展碳资产管理、生态系统碳汇、碳交易等新兴业务拓展。”中国绿发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宇表示,将立足打造“大国重器”和核心竞争力,积极稳妥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投资发展与公司现有产业具有战略协同效应的关联业务,发力抢占创新型、革命性“新赛道”。

中国绿发青海分公司建成运营的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国家示范工程

中国航信也将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公司在信息化建设、大数据处理、基础设施运营等方面的能力和经验,加强综合交通以及文旅、金融、零售等相关领域的拓展,深化“航旅链”、数字新基建、政企云服务等创新应用,推动数字技术跨领域结合,加快形成多元化新业态。

“要进一步完善针对集团战略性新兴业务总体布局的管理机制和制度体系,强化集团意志。”中汽中心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陆梅提出,要高度重视对行业趋势、竞争形势、客户结构、区域发展以及竞争对手等多维度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深入挖掘。在智能网联、双碳、数字化等领域,关乎集团战略性新兴业务布局发展的企业和机构,要提高洞察的敏感性,提前预判市场规模和业务趋势。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基底的重要支撑。国资委在具体部署中提出,要制定重点行业领域布局结构调整指引,推动中央企业2023年在关系国家安全、国计民生重点行业的布局比重至少提高1个百分点,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中央企业全年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3%以上、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3.6%以上。

“一年来,我们着力优化市场布局、产业结构,不断强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支撑。”中国中铁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云表示,要加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力度,根据潜在市场规模和行业平均利润率明确主攻方向,动态调控优化业务结构比重;大力拓展水利水电、清洁能源、生态环保、城市运营、机场航道等“第二曲线”业务市场,充分保障资源配置需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中国石化党组书记、董事长马永生强调,必须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战略部署,聚焦“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加速破解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实现“由大到强到优”的深刻转变,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发展。

哈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曹志安提到,要加快产业布局、转型和拓展,在现有产业基础上深耕细作,推动新型电力系统产业做强做大;顺应电动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加快绿色低碳驱动系统产业发展;紧盯能源、化工、钢铁等行业自主可控、首台套开发、节能降耗、提质增效,加快清洁高效工业系统产业发展,形成各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中粮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吕军表示,加快一流大粮商建设进程,要聚焦主责主业,加快建立集团资本运作机制,提出产业投资布局的思路方向,着眼新领域、新赛道,积极开展对核心主业有支撑作用的新兴产业投资。

中林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余红辉表示,要提高战略穿透力,紧盯主责主业,增强产业发展耦合。林业具有“周期长”的特征,必须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要加快各地国储林建设推进速度,确保全年完成1000万亩任务。在碳减排上,围绕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总体工作要求,重点布局绿色低碳产业,加大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加大专业化整合力度

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中,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过去3年有4组7家中央企业、116组347家省属国有企业以市场化的方式实施了战略性重组,特别是新组建和接收中国星网、中国稀土集团等8家中央企业,推动国有资本进一步向重要行业领域集中,向优势企业和企业主业集中。

国资委要求,要稳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培育和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增资扩股,2023年在装备制造、检验检测、医药健康、矿产资源、工程承包、煤电、清洁能源等领域推动专业化整合,切实提高产业竞争力。

增强核心功能才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中国三峡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雷鸣山表示,面对央企新一轮专业化整合,要按照突出主业、做强专业的总体思路,坚持“业务板块化、板块专业化、专业市场化”发展模式,坚定不移走专业化发展之路,实现资源配置效率和发展质量效益有效提升。深化内部专业化整合,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完善不同业务板块之间、各专业化公司之间协同发展机制,构建业务清晰、管理统一、运营一体的专业化发展模式。

“各级企业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断提升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国投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付刚峰强调,推动国投集团从多元不相关的资产和业务结构,向有若干核心资产和主营业务的结构转变,按照“一企一业、一业一企”要求,子公司是专业化的经营管理平台,要有明确的主营业务,集团整体要在顶层设计形成有业务协同的基本状态。

中国节能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家强表示,统筹推进符合条件的子企业重组整合,打造业务清晰、管理统一、运营一体的专业化发展模式。要稳妥做好节能业务板块重组后续工作,重点关注小股东对重组整合的配合度,稳慎解决人员安置。要盘活闲置资产,制定处置方案, 优化资产结构。

强化市场化资源配置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牢牢把握的重要原则之一。中国电子未来将围绕战略方向和重点推进专业化重组,统筹人才、技术、产品和产业的一体化发展,打造若干主业突出、产品卓越、品牌卓著、治理现代和市场竞争力强的专业化子集团。

中国旅游集团结合集团发展战略需要和相关业务政策环境变化,对景区和地产业务实施专业化改革,对原中旅金融进行转型调整,对中旅旅行持续推进一体化改革,对相关事业群的战略定位、发展方向、重点任务和组织架构梳理优化,集团产业布局进一步清晰,资源配置进一步合理。

围绕年度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航天科工党组书记、董事长袁洁强调,要全力抓好资源优化调整,持续推进专业化整合及资本布局优化,积极稳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新兴际华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贾世瑞表示,要继续巩固集团“531”产业布局调整和二级经营中心调整的改革成果,加强专业化能力建设,从“形似”向“神似”转变,实现“一企一业、一业一企、一业一强”。

动向六

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

文·本刊记者 孟 圆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忧患意识和事预则立的智慧始终指导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分析当前形势,强调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2023年,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如何抓好风险防范是央企的必答题。在化危机、应变局的伟大实践中,央企辨短板、明方法,压实各级企业主体责任,打造应对风险挑战的“工具箱”,直面短板弱项,进一步提升抗风险本领和对自身发展的掌控能力。

重点领域全面覆盖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强调,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底线思维、关联思维,坚持标本兼治、远近结合,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以高水平安全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经受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考验,产业链供应链运行不畅、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受阻等问题依旧存在,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加,增强风险处置的精准性、有效性刻不容缓。

进入2023年,基本金属将经历更为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国有色集团将严控财务风险,推动财务管理变革,强化“核算、资金、成本、税务、资运”职能,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严控债务风险,积极争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力争将永续债发行余额压降至净资产40%以内,实现高质量稳杠杆。

“持续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形成一体推进、系统管控的工作合力,不断提升风险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中国煤炭科工党委书记、董事长胡善亭表示。

针对重大投资项目、重大风险领域、重要子企业、高风险金融业务,中国煤炭科工开展重点审计,盯紧“两金”管理、工程管理、资金管理、采购招标、外协外委外包、经营数据真实性、参股经营、违规挂靠、科研经费管理、类金融业务、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居间费用等,严密防范经营风险。

记者分析发现,来自不同行业的央企负责人在解构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风险防范工作中,突出强调了全面覆盖、系统管控的重要性。

为保证重大风险处置有序开展,保利集团建立重大风险处置工作督办机制,成立集团公司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及子公司人员参加的风险处置工作督办小组,制定督办方案。全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强内控、促合规、抓整改,开展重点督导和联动管控。

中煤地质总局持续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加强审计队伍建设。聚焦项目降本增效开源节流、亏损企业治理、采购招投标、会计信息质量等重点领域开展审计监督,促进企业稳健发展。

聚焦重大风险防控、深化合规管理、坚定不移将风险防控贯穿到经营管理全过程的各项举措,正在为央企迈向世界一流企业打磨坚实后盾。

监测及时预警准确

展望2023年,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需要新气象新作为,各央企要充分认识风险防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见微知著、抓早抓小,不断提升风险的识别和防控能力,确保风险找得准、防得住、控得牢。

“预警常态化”“风险防控关口前移”“账户动态管理”“合规管理”……2023年,各央企时刻统筹发展和安全,打好风险防范的“组合拳”,提升运营公司核心竞争力。

中国航信持续健全风险防范体系,把内部控制作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重要手段,全面加强内控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建立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常态化机制,及时有效处置化解各类风险,实现集团内部审计全覆盖。

中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卜玉龙表示:“要扎实开展季度风险监测,推动风险防控关口不断前移。”

2023年,中国国新的新业务格局涉及面广、资金量大、风险点多。为此,中国国新将进一步加强法律、财务、审计、纪检条线的垂直管理,确保各项监督措施穿透到一线。中国国新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渝波表示,要进一步夯实会计信息质量,充分发挥司库管理作用,加快实现全级次账户动态管理、穿透监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做到“看得见、管得住、调得动、用得好”。

风险防控工作急需形成闭环。中林集团将通过强化业务规范、考核约束、违规追责等联动管控,健全风险监测防控机制。针对境外风险,中林集团加快建立集风险评估、监测预警、梳理排查、指导督导、约束激励等一体化境外安全保障体系。

2023年,汽车产业政策加快调整,竞争对手不断扩张,市场转向存量竞争、价格战日趋激烈。为更好应对发展、改革、稳定面临的风险,中汽中心将继续强化合规管理能力,不断深化内部审计工作,对重大经营风险实施全方位的监督与覆盖,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精准实施风险防控措施。同时,持续加强审计监督覆盖,强化对业财融合、大额资金等重点领域的监督力度,提高资金经济效益,推动重点子企业完善内部审计工作体系。

加强风险指标的定期监测、预警预判,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方能最大限度维护自身权益,赋能主业发展。

创造了铁路十年安全运营的历史性成绩的中国通号,实施全覆盖风险管控体检,并制定针对性措施,对风险量化指标开展季度动态监测。“完善风险动态监测、分析、报告机制和企业风险分类监测指标体系,细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风险评估分析标准,建立子企业风险动态分析与报告制度。完善风险前端管控机制,法律合规人员参与项目前期工作,强化项目过程管控与履行监测。”中国通号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志亮表示。

通过压实各级企业主体责任,健全风险监测预警防控机制,通用技术集团持续增强风险处置的准确性、有效性,着力解决好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的突出问题、风险隐患,对重大案件盯住不放,精准拆弹、安全排雷。

筑牢安全生产底线

促一方发展,便要保一方平安。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作出一系列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一再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

记者了解到,新的一年,央企将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工作的力度,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坚持从源头上规范化解安全风险,让人民群众安心放心。

“要着眼本质安全,推进安全生产管理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深入开展生产安全管理过程评价,狠抓承包商安全管控,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和重大环保事件的底线。”中国节能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表示,中国节能聚焦危险化学品、燃气(含沼气)、建筑施工、消防、特种设备、高危作业等重点领域,将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防范化解重大事故风险,提升安全环保治理能力。

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中国电气装备提升安全服务意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继续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中国电气装备将强化重大安全风险防范化解,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抓问题表象促根源治理,持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同时,加快推进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强化运行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高电力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保障能力。

忧患意识在先,必有主动担当。只有做好充足准备,才不会在变革加速之年丧失主动权。

2023年,中国大唐切实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加强安全生产干部队伍建设,持续纠治作风不严不实问题。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严格落实重点防事故措施,强化设备隐患排查,深化重点领域整治,严厉打击违章行为。严格落实新修订的奖惩规定,精准追责问责,压实安全责任。改进生产管理模式,推进新能源“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区域运维合一”和隐患高发领域“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

“2022年,我们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可控,但仍险情不断,须臾不可放松。”中国中铁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云强调。

中国中铁转观念,彻底扭转“事后摆平”的惯性思维,由“事后摆平”转向“事前防范”;守规矩,严格执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按图施工、依规作业;严程序,专家论证、组织评审、设计变更有理有据,绝不胡干蛮干;强落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推动安全质量系统管理提升,有效遏制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

中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树东强调,坚持“零死亡”目标不动摇,坚持“从零开始、向零奋斗”,坚决整治安全生产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广安全评估、安全审计工作方法,坚持“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大力精简辅助岗位人员,实现“无人则安、少人则安”的本质安全。

在哈电集团锅炉公司重容分厂,质量检验人员对照图纸研究检验标准

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必须要有防范化解风险的真堡垒。“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巩固拓展安全生产提升年行动成果,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不断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哈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曹志安表示,2023年,哈电集团将加强重大风险管控工作,健全完善法律、合规、风险、内控“四位一体”风险管理体系,切实化解投资、境外工程项目等经营风险,确保生产经营安全平稳运行。

中国电气装备党委书记、董事长白忠泉提出,坚持一切从客户需要出发,优化前端到售后的全流程服务,快速响应客户诉求,重视客户体验感知,主动为客户创造价值。坚守品质和服务,拓展高压与配电网市场,提升电源市场客户服务、产品质量和履约水平,加大新能源、储能、综合能源、充换电等市场开拓。同时,加快国际业务开拓,积极参与跨国、跨区域能源互联等高质量系统集成工程项目,挖掘水电、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精准实施海外产业、绿地项目投资,带动优势技术装备和解决方案走出去。

end

左右滑动查看2023年第3期目录

欢迎关注

标签: #重庆奉节三峡生态2023债权资产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