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华高莱斯“技术要点”系列丛书《产业新赛道之生活性服务业》
在如今纷繁的商业社会生活中,“你”价值几何?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近些年,我们常常能在网上看到各类机构就着一个个的标签群体,发布形形色色的消费行为分析报告,无论是“她”是“他”还是“它”经济,是“80”“90”还是“00”后,是“单身”还是“宝妈”,是“一线城市”亦或者“下沉市场”,当一个个的消费者集合成供商家决策分析时的标签与数据时,“你”只是构成“大市场”的“大数据”中被物化的“小数据”,每个消费者都被打上了一个个代表商业价值的一个个标签。
这些由性别、年龄、身份、区域划分的大数据真的能够代表你吗?想必答案是否定的。
▼ 她经济、90后……这些词汇恐怕已经不足以反映某个消费者的商业价值了
托马斯·科洛波洛斯与丹·克尔德森(2019)在《圈层效应》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十分有趣的观点,那就是代表了未来消费的Z世代并不是简单按照年龄代沟划定的所谓“95后”,而是超越代际差异,基于主观意愿的一种自主选择。规模经济时代性别、世代、地域等带来的商业价值标签正在被消费群体主动打破。远不止如此!消费与生产的界限也正被这群新世代的消费群体逐渐瓦解!
笔者将从消费主体身份的转化着手,带读者一窥新生代的消费群体,是如何通过积极参与到生产创新的过程,进而主动夺回消费价值定义权的。来看看这股不应被忽视的新势力,将如何推动当下中国消费市场的变革的吧!
圈层效应下,“众创”时代来临!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上世纪便提出“人类将走向分众化和小众化”的预言。
经过几十年的互联网发展,如今,分众传播,小众市场已成为并不鲜见的热门概念。在这个数字技术驱动的消费世界里,我们做出的每个点击、搜索、评论与购买的选择,提交的每份个人信息,都在给自己打上一个个标签,让商家能够更加精准的定位自己。
在科幻小说里,信息技术深入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的结果,似乎是将人类带入一个“高技术低生活”的赛博朋克世界——人们困在人工智能编织的一个个信息茧房中,慢慢沦为“缸中之脑”,被动接受着各式消费需求。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今天的数字技术正成为新时代的消费群体主动定义自我,创造新市场、新行业、新职业的舞台与工具。
1. 小众“圈层”开始海量涌现
进入全民互联的“超连接”时代,“大众消费”群体正快速分化,在数字世界重组成为海量的“小众圈层”。数字技术在给我们打上一个个标签的同时,也给人们创造了更多连接的可能。
正如焦涌在《小众时代》所述:“在互联网时代,日常生活中本就有着不同需求、不同爱好的人群可以很容易地通过网络与志同道合之人联系、聚集在一起。在小众的圈子里,用户很容易搜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找到属于自己的领域,这些都直接推动着小众群体的发展扩大。”
随着社交互联网的不断深化与普及,我们进入了一个“超连接”的时代。在互联网的解构下,过去按照年龄代际、地域空间、生产组织组成的社会结构,在数字世界按照共同的兴趣、爱好、态度与价值观,重组聚合成新的社交和消费圈层,实现了真正的“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以当前中国Z世代高度聚集的文化社区与视频平台哔哩哔哩(Bilibili)为例,围绕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分出科技、知识、生活、运动、游戏、舞蹈、动物等等的内容分区,而在每种内容分区下又细分出了更多分主题的垂类社群,无论是喜欢手工、手游、手账,还是想学编曲、编程、编织,甚至是吹唢呐、聊戏曲、养昆虫的,都能找到志趣相投的社群伙伴。
消费者的组织动力由“物”及“人”,从工业化时代“求同”思维下规模化的被动分类,转变为互联网时代“求异”思维下个性化的主动聚集。海量的“小众圈层”开始快速涌现,呈现生息、消弭与拓展同步的“大爆炸”。
▼ Z世代高度聚集、内容分类众多著称的的B站
圈层内部极高的内部文化共性给予了消费主体更高的归属感,强大的向心力让小众圈层拥有了更高的“能量密度”。
由于圈层是消费主体基于相同爱好、共识与价值观主动集聚形成,因此往往具有极强的内部统一性与共识——圈层文化。正如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中所说,“我们本身和自我认同感都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受我们所选择的亚文化影响、塑造,我们往往借着这种文化来认同自己”,统一的圈层文化给内部成员带来了强烈的归属感与认同感。而为了维护与强化内部共识,展现群体外部个性,这些“小众”的圈层往往能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这当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朝代粉”。过去,研读中国历史的人要么是专业的学者,要么就只是普通的历史爱好者。而如今,这些人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理想寄托与审美偏好,集聚成了汉粉、唐粉、宋粉、明粉、清粉等等“朝代粉”圈层。
当大众化的历史文化消费变成一种圈层的文化认同时,“朝代粉”之间“一边读书考证,一边掐架互撕”的情形便成为维护圈层文化的群体行为。明粉和清粉,隋粉和唐粉,宋粉和元粉,战国时代的秦粉和楚粉时不时就会互相“掐架”,争个高低。
而最能代表“朝代粉”们战斗力的,莫过于“汉粉”大战《大漠谣》的事件。这场由汉粉发起的行动持续时间之长,影响之大,堪称空前。
2012年,唐人影视宣布将改编拍摄桐华的小说《大漠谣》,这部意在描写汉朝大将霍去病的电视剧,遭受“汉粉”的大规模网上“抵制运动”,更联合起来向广电总局致电抗议。这一行动直接导致该电视剧全面更改,后期制作总共改了三万多处的地方,比如军旗、府第门牌上的姓氏等等全部进行了重新制作。
这种深层的归属感既能带来强大的“战斗力”,更能转化为高能的“购买力”。
曾经主流大众市场看不懂也不关心的ACG(Animation、Cartoon、Game的简称,泛指“二次元”虚拟文化消费市场)、汉服、潮玩等等,都在快速从过去“圈地自萌”的小众市场突变为一个个的新兴的垂类增长蓝海,为增长乏力的消费市场注入一剂剂强心针。圈层与社群的潜在商业价值开始受到广泛的认知与关注。
▼ 汉服市场,已经从曾经的小众文化,逐渐成长为影响巨大的文化市场(来源:图虫创意)
2. 满足小众市场多元需求成为可能
数字技术不仅改变了消费者的组织连接方式,更颠覆了供需的连接效率。平台公司的出现,带来了透明的信息和更低的交易成本,让更多的消费群体与生产主体得以对接。
过去的十几年,随着互联渗透程度不断加深,淘宝、拼多多等平台上成长起了一大批伴随互联网增量红利快速崛起的品牌。而在传统互联网平台增长乏力,开始依托流量及算法榨取平台用户存量价值的今天,哔站、小红书、抖音、Keep、下厨房等社群平台的涌现,又进一步将供需对接的组织方式从过去搜索导向下“以平台为中心”的流量模式,变为圈层导向下“以人为中心”的圈层模式。
“大流量弱粘性”的公域流量,进一步被“小流量强转化”的私域流量所颠覆。
更不可忽视的,是数字技术对生产方式的简化带来的灵活供给的可能。消费品生产上,随着制造业与供应链数字化的进一步深入,更加多元且个性化的产品得以快速供应;文化及内容生产上,数字技术的简化进一步降低了内容生产的门槛,吸纳更多的供应主体,进一步释放了产品创新的可能。
以游戏产业为例,2019年年初一个名为《Dota2自走棋》的棋牌对战类游戏开始在海内外爆火出圈。这款由仅5人的巨鸟多多游戏工作室开发的游戏,在上线的短短十天时间内,就突破了10万人同时在线的大关,更获得了超过70万玩家在Steam平台上的订阅。
能够让如此小型的制作团队也能制作大火游戏的前提,便是《Dota2》地图编辑器的开发与推广。这款依托大火游戏Dota2的游戏基础,开放模组开发的游戏平台,极大的简化了游戏开发的难度,让更多的开发者得以低资金门槛、低技术门槛的实现了产品的创新开发。
这让更多小型的开发团队可以聚焦内容及商业模式创新,用更低的成本、更短的开发周期,达到更流畅的运行与更优的呈现效果。
随着“小利润大市场”的大众市场被“小市场大利润”的小众市场不断瓦解和补充,帕累托法则开始失灵,“长尾效应”开始显现。
3. 个性化需求增加,更多人转化为主动生产者
当前,随着我国消费者的不断成熟,诸如电视剧《三十而已》中,女主顾佳刷爆信用卡购买爱马仕铂金包,只是为了融入富太太们的社交圈;亦或是“拼单名媛”们拼豪车、拼顶级酒店,也只为了经营自己的朋友圈,种种消费主义物化消费者的现象开始收到广泛的批判。
大众消费时代,消费者看似掌握着消费的主动权,却并未掌握价值的定义权,只能被动的接受与追逐品牌给出的价值、个性与态度。随着当下圈层的逐渐细分,从公域下沉到私域社群时,消费者们开始自主开辟价值定义赛道——从被动消费转为主动创造,更加积极的通过生产标定自我价值。
过去通过消费高价产品带来的优越感,开始逐步被极致个性化自我表达及社群内部的认可带来的成就感所取代。正如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在《第三次浪潮》中所述,“市场伦理是按照人们拥有的财富去衡量他们的社会地位。生产消费者的伦理观不是这样。它高度评价人的作为。钱多仍会取得声望,但是别的特性也很重要。”
一方面,由于圈层的进一步细分,供需匹配出现失衡,消费者只能“我行我上”,通过自行创作满足自身及社群同好极致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从公域到私域,消费者的声音更容易被圈内同好“听见”“看见”并获得支持与关注,进而带来更高的情感体验,这让消费者获得了更强大的创作与生产动力。
再次回到开始的问题——“你”是谁?“You are what you consume”,消费主义一直在向我们强调,你的消费定义了你是谁。但在描述当前及近未来的消费世界时,用“You are how you consume”,你如何消费定义了你是谁,也许才更加准确。
随着圈层的细分,生产的简化,消费者正以“产消一体”的全新消费模式,更加主动的标定自我价值,成为“消费生产者”。人人参与创造的“众创时代”正在来临!
“消费生产者”们,正在改变新消费
消费生产者/产消合一者(Prosumer),是由阿尔文·托夫勒在06年新著《财富的革命》中所提出的概念。他认为这种生产者与消费者合一的消费过程中,人们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没有痕迹、没有经过测量也没有产生报酬”的生产活动,蕴藏着未来财富革命的核心力量。
这些消费生产者们有四个不同的阶段类型,简单来说他们包括追求个性化消费的“个性化定制者”、见多识广的“消费高手”、擅长“二创”的“改造玩家”以及“彻底的消费生产者”。
近些年来,在互联网大大小小的圈层快速的生息消弭与重建的过程中,大量消费生产者涌现。赞意、艺恩联合出品的《新世代新圈层 2020垂直圈层营销报告》中指出,随着圈层经济的不断发展迭代,“当前的用户不仅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和传播者,对媒介的主动选择和操控能力明显提升。”
消费新世界的多米诺骨牌正在快速被推倒,尤其在强兴趣导向、强二次创作属性等的垂类消费领域,消费生产者正在看似有限的市场中,创造出无限的经济活力。这些消费生产者们带来的不仅是面向未来的新消费航道,更是一种颠覆式的新时代消费思维,这一思维正全链条地解构改造着当下的新消费。
1. 生产端——自“产”自“消”
一方面,消费生产者开始积极参与设计和产出更符合社群需求的消费产品。将消费者的建议融入产品设计并不算新鲜事,小米的MIUI迭代也是基于大量米粉的使用体验和意见的更新。但如今的消费者更多的投入到实际产品的设计生产中,参与的深度与广度进一步提升。
欧美知名女歌手Rihanna(蕾哈娜)创立的美妆品牌Fenty Beauty能够一经上线便风靡全球,广受好评,凭借的除了她自身的名气,更是她作为有色消费群体KOC(Key Opinion Consumer关键意见消费者),对圈层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把握。
蕾哈娜并非专业人士,仅作为一个热爱美妆的消费者,切入了市面底妆类产品普遍存在的问题——缺少对深黑肤色女性的关注。为此她上线的第一款粉底液便有40多种颜色,覆盖了绝大多数消费者的肤色需求。这一款产品一经上线便引起了美妆圈的震动,不仅产品成为当年爆款,全肤色覆盖更成为大量消费者对各传统彩妆品牌的评判标准。
国内也是如此,“口红一哥”李佳琦就与完美日记合作推出了爆火的羽缎粉饼。该合作并非简单的联名而是深度的合作,李佳琦作为消费者的代表,从实际需求出发,对产品提出了多项要求:
外包装要有高级感,这样出门补妆时拿出来才会比较有面子;要有很强的控油定妆能力,这样即便疫情期间佩戴口罩也不怕妆容蹭掉;要粉质细腻具有磨皮柔焦效果,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补妆而不花妆的效果……
除了李佳琦这样的大V,更多腰部网红也能开始被纳入产品的前期开发过程,企业在开发期间便将样品寄送给他们试用并收集意见,对产品从概念到包装乃至配方设计进行适应性的改良。这些更懂消费社群需求的消费生产者,已经成为品牌融入消费社群的粘合剂。
另一面,消费生产者开始深度参与到消费产品的再创作之中,甚至再创作的自由度成为产品本身的核心卖点。
“娃圈”正是凭借着高自由度的创作性悄悄兴起。这里的“娃”是指那些可以自由装造的BJD娃娃(球型关节人偶)或棉布娃娃。每个消费者都可以根据自身个性化的理想投射,打造独一无二的娃娃。一般的BJD娃娃价格都在千元以上,稀缺版价格动辄上万,后续持续性购入的服装饰品定价也往往超过普通的真人服装饰品。而经过“改娃大佬”磨脸、改妆、搭配制作的娃衣后,娃娃的价格更是能翻几十倍。
同样的,近年爆火的五菱宏光Mini,正是顺应这一趋势,凭借其丰富的配色与极高的改装空间一举成为车圈的改装神车,打破了微型电动“老头乐”的固有印象,成功俘获了年轻人的心。越来越多拥有原创实力和意愿的消费生产者,开始积极的为产品价值再定义的权力买单。
▼ BJD娃娃是圈外人很少知道的高消费市场(来源:Wikipedia)
2. 消费端——消费“消费”
在体验经济盛行的当前,人显然已成为人的最大乐趣,他人消费的过程已经成为消费体验质量的核心构成要素。如今的消费者们,已经习惯出游之前在马蜂窝上搜搜攻略,在吃饭等餐的时候翻翻大众点评里的评价,看视频的时候点开弹幕一起下饭。
而消费生产者,就是那些上传各式各样旅游攻略的旅游达人,是对每家餐厅给出有趣点评的赛博老饕,是看视频也要“神吐槽”的“氛围组”,他们更乐于在看风景的同时努力成为他人眼中亮眼的风景。这些见多识广又会玩的消费生产者,将自身的消费过程制造成更具参考意义和独特体验价值的体验产品,进一步丰富了消费体验。
更多具有“产出”意识的消费生产者,也在催生出更多体验主导的新产业、新职业与新产品。直播(本文所指直播并非带货性质的直播)就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消费“消费”的新产业。对于游戏爱好者而言,游戏的趣味已不再局限于自身的游戏体验或职业的电竞比赛,更在于各种游戏主播的花式“整活”。
技术流的主播注重挖掘游戏的技战术与破解攻略,展示出同一款游戏、同一个英雄的不同玩法与“神操作”;搞笑流的主播则注重对游戏趣味点的挖掘,创造出各种趣味的游戏互动场景让人捧腹;甚至还有励志流的主播,凭借普通的操作实力挑战地狱级难度的游戏,用数万次失败后挑战带来极强的励志感……
如今年轻人在网上看游戏直播的心态,可能跟过去村口围观他人下棋的大爷们并无不同,但更多观看的消费群体与更高质的消费生产者,让消费体验变成了更具情绪价值的体验商品,开辟出了新的产业赛道。
不同圈层的消费生产者,在分享消费体验的过程中,逐渐分化出了更多超出大众消费群体理解范畴的“新职业”。甚至将自己对各种影视剧、动漫、音乐的第一反应与体验评价录下来,制作成反应视频(Reaction Video),也开始成为一种新职业。
Youtube上反应视频的头部内容制作者Fine Brothers在2019年便拥有了近2000万的订阅量,总播放超过90亿次,其反应视频频道FBE的所有视频平均每天能够累计获得500万次观看,广告收入每年至少730万美元。仅仅在Youtube上,专门围绕韩流音乐及娱乐内容做反应视频的制作者就数不胜数。
▼ 对媒体内容的反应,已经成为了很多up主的职业(图为Fine Brothers创始人,来源:Wikipedia)
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群体成为乐于“产出”的消费生产者,更多能够引入消费者强互动与社群属性的消费“新物种”必将在未来进一步涌现。
3. 传播端——“玩梗”“破圈”
分众时代,想要“破圈”实现信息的广泛传播变得越发困难。当我们感慨圈层营造的信息茧房阻隔了彼此,共识正在变得越来越稀缺时,消费生产者们正凭借着自己“为爱发电”的“产出”热情,悄悄的推动着跨圈层的模因传播。
“模因”能够实现跨圈层传播的关键,在于其能够在传播迭代过程中,像“基因”一样不仅拥有自我复制的能力,更能与不同圈层的亚文化模因相融,以适应各种新环境。而这些活跃在不同圈层的消费生产者们,正是推动模因跨圈层“融梗”复制的主要推动者。
他们针对同一内容,根据自身不同的爱好进行解构式创新,让信息得以更好的融入不同的社群文化,实现了裂变传播乃至达形成新的全民共识。他们产出的内容就像是细胞间的神经递质,在不同细胞之间寻找着小众时代的共识,进而实现了不同圈层文化片段的互融共生。而这种跨圈层传播的关键,在于他们的二次创作。
以蜜雪冰城的破圈神曲“你爱我,我爱你”为例。这首在2021年的6月份突然爆火的魔性宣传曲,并不是一经上线便广为流传的,早在2019年11月,蜜雪冰城便发布了一版主题曲;2020年5月底,这支歌曲拥有了宣传片。蜜雪冰城营销宣传负责人王伟龙当时有意将这支宣传片硬推一把,但“即便硬推,也没有推火”。谁也没想到的是,时隔一年的沉淀后,这首宣传曲会以黑马之姿突然“出圈”。
这首歌曲的意外爆火,可以说的上是一场教科书般的模因传播案例。
首先,这首歌改编自美国民谣《Oh!Suzanna》的主题曲,是一个旋律简单循环且有一定传播基础的歌曲,这洗脑且熟悉的旋律天然就是一个极佳的“模因”片段。而在蜜雪冰城长达一年的循环播放后,终于量变引起质变,诱发了最初的几个消费生产者的“二创”热情,其产出的内容也快速获得了大量线下被“洗过脑”的社群消费者的热烈响应。
而后,这一极佳的“玩梗”素材,便在拥有大量年轻活跃消费生产群体的B站这一内容创作社群中,迅速引发了各垂类板块创作者们的集体“整活”的热情。音乐区出了编曲、演奏做出了苏维埃版、唢呐版、Rap版、各国语言的翻唱版,舞蹈区为宣传曲配上了原创舞蹈,知识区借题发挥分享蜜雪冰城的发家史与经济模式……
这些多元有趣的内容再进一步被转发到各大内容平台,引发了进一步的话题讨论,在抖音等平台实现了广泛的模仿和传播。这首洗脑的广告曲带着蜜雪冰城的品牌故事,随着不同用户群体的内容创作,悄悄溜进了更多人的脑海里。消费生产者,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自下向上地塑造着属于新时代的“共识”!
▼ 蜜雪冰城家喻户晓的除了品牌还有其“洗脑”神曲(来源:Wikipedia)
我们的消费世界正在缓缓走向这些数字原住民创造的新秩序之中,大量变化悄无声息地在大大小小的圈层社群中孕育发展,而这些当前“圈外无人知晓,圈内无人不知”的新产业、新职业、新产品,正在酝酿着塑造我们未来的新变数。
在改变的进程中,消费生产者对消费世界带来的新价值很难被大众快速识别,但圈层经济野蛮生长和探索的过程中造成的“不良反应”却很容易被当前的主流消费群体所排斥。比较典型反例就是近些年在资本和流量的催化下变得失控,引发主流消费群体反感的“饭圈”。
随着盲目追星带来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饭圈女孩”也成为让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称号,“饭圈化”也已成为不理智的群体狂热的代名词。
而事实上,无论是前文所述喜欢“边读书边掐架”的“朝代粉”,还是乐于“武德充沛、推演比试”的“军事粉”,是奥运期间欢天喜地玩梗的“国胖队(国乒队昵称)粉”,还是“为发烧而生”的“米粉”,充满活力的社群,是当前与未来延续传统文化,推动运动风尚,培养创新力,刺激内循环的强有力推手。
这些新生的社群正依托越来越多原生的消费生产者,创造着越发丰富多元的当代消费生活体验与新兴服务市场。与其横眉冷对一味批评限制,不如主动拥抱变化,积极探索如何顺势而为,规范和引导这股新力量,“众创”出一个“美丽新世界”!
如何“众创”一座“网红”城市
回到城市视角,在这样一个圈层时代,城市的发展也从工业时代以生产组织为核心的“千城一面”,向以社群组织为核心的“千城千面”发生转变。
赵雷的《成都》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玉林路,而这首歌的背后,是集聚在玉林路大量的民谣音乐人及他们成千上万首的歌曲创作;曹县凭借“并不算体面”的直播梗火出了圈,背靠着的是当地活跃的电商直播社群……追求着不同生活方式,有着不同价值诉求的消费生产者们,正在用自己的“产出”重新塑造着一座座城市的新生活、新魅力。
▼ 因《成都》而出名的玉林路小酒馆(来源:成都向上,摄影@白桂祥)
那么,我们的城市要如何顺势而为,拥抱变化,孕育发展新动能呢?
笔者认为,要改变思路,从过去以“产”为出发的逻辑建设城市,变成以“人”为中心的社群平台逻辑运营城市,将城市打造为一座巨大的MCN。
MCN(Multi-Channel Network),即多频道网络,是一种起源于国外的网红经济运作模式。这种运营模式,原生于当前的圈层运营逻辑之中,通过联合不同内容、不同社群的生产用户,实现高品质输出及稳定商业变现的平台思维。
这就要求我们的城市,要学会以人为中心,进行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的平台运营,集聚多元社群,激发消费群体的“产出”热情,以专业服务支撑社群转化,“众创”出一座具有多面魅力与多元活力的“网红”城市。简单来说,可以从三点着手——
其一,要多渠道布局。MCN运营最大的表征特色就是要多频道布局,以多元社群的布局保障优质内容的可持续产出。而对于我们的城市而言,则应通过打造大量小型化、主题化的场景空间引导社群聚集,将自身打造为多元社群的创新“试验场”。
比如成都就在全国率先发布《公园城市消费场景建设导则(试行)》,提出通过“强辨识度”“强创新力”“强体验性”“强多元化”,打造地标商圈潮购、特色街区雅集、熊猫野趣度假、体育健康脉动、文艺风尚品鉴、社区邻里生活、未来时光沉浸等八大场景主题,实现消费集成创新和消费复合体验,助力自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
▼ 成都越来越多的商圈体现出了强体验性和辨识度
位于洛杉矶硅滩的圣莫尼卡地区,则围绕年轻创新社群打造了多种爱好主题(如滑板、艺术、电竞、宠物等)生活社区的建设,以兴趣为牵引,构建线上与线下融合的多元创新社群,带动创新活力提升。
用各种特色街区、主题商业、爱好社区形成的生活消费场景,能够自然聚集多种围绕创新创业、生活方式、兴趣爱好形成的社群圈子,进而激发更多新需求、新业态的涌现,为城市生活服务业带来可持续高势能的发展潜力。
其二,要专业化赋能。MCN平台往往会为平台上的用户提供专业培训支持和运营支撑,实现内容创作主体的高效率孵化与高质量发展。对于城市来说,就是鼓励创新创业不仅要强化政策支持,更要提供专业的服务支撑,让消费生产者转化为新消费的创业者。
近几年凭借如茶颜悦色、文和友等大量本地化的消费体验而大火的长沙,早在2013年就围绕创业培训出台《长沙市创业培训(GYB、SYB、IYB)管理实施细则》,引入由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IYB)项目,详尽的规定了培训机构与师资管理、组织实施、后续跟踪服务、资金申请及支付管理等多项要求,全方位的保障了高水平创业培训及后续跟踪服务的提供。
正如网红需要MCN在拍摄剪辑、内容选题、造型仪态等多方面进行培训及协助,摸到新需求的消费生产者们也需要相关法律、创业知识、管理财务等方面的知识赋能,成为一个能够依托小众需求创造新服务业态的创业者。
▼ 长沙文和友
其三,要强变现支撑。MCN最核心的就是供需对接,实现平台创新主体可持续的商业化。对应到城市,就是要强化资金的供需对接,以及消费的供需对接。
以上海为例,根据2020年天猫发布的新品牌图鉴,天猫Top500新品牌的所在地中,上海以90个的数量位居新品牌城市榜首。新消费品牌的不断涌现,与密集的创新人才及消费需求有关,但更离不开上海活跃的资本市场。烯牛数据显示,近3年发生新消费品牌投融资事件数量中,上海的新消费品牌独占20%,也是冠绝全国。
同时,上海政府还在积极创造各种标志性的大型活动,促进消费供需对接。如2018年开始举办的进博会,2020年疫情期间开始举办的“五五购物节”,上海旅游节等等等等,都是供需对接重要平台,为本地的新消费、新品牌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展示及商业化舞台。
当然,上海这样资源得天独厚的城市只有一座,但围绕本地创新社群,提供定向的金融支持,特色展销、节庆等活动组织,实现供需强对接,推动商业强变现,对于任何一座城市而言,想必都是不难做到的。
▼ 上海积极推动大型活动来促进消费供需对接(来源:全景网)
有理由相信,当我们的城市顺应圈层时代趋势,将自身打造为多渠道、强赋能、高变现的MCN平台,一定可以聚集更多活跃的消费产者们激情“产出”新城市内容,在一波又一波的新消费流行浪潮里,源源不断的孵化出更具本地特色,更有成长潜质,符合时代需求的消费体验,“众创”出一座更具气质与未来的魅力城市!
作者:金美灵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