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银行财报背后的“财技”。
营收增百万利润猛增25亿
4月7日,北京银行披露2022年业绩,财报显示,2022年,北京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62.76亿元,比2021年增加了100万元;归母净利润247.6亿元,同比增加11.4%;截至2022年末,北京银行资产规模3.39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43%,拨备覆盖率210.04%。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银行虽然利润出现双位数增长,但营收却几乎原地不动,而且2022年4季度营收增速较三季度环比下降3.2%。从主要收入来源看,北京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同比仅增长0.1%,显示其受息差下降影响较大。增长较多的是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18%;此外,受2022年四季度债市下跌影响,北京银行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高达9.2亿元,四季度单季亏损9亿。
财报数据显示,北京银行的赚钱能力正在不断削弱。拉长时间看,从2013年-2022年,北京银行的加权ROE从18.05%一路下滑至9.6%,几乎腰斩。
财报显示,北京银行营收增速下降而盈利增速提升,并不是资产质量改善导致的,而是拨备计提水平降低带来的。换句话说,北京银行用拨备手段对净利润进行了适当调节,从而让财报数字看上去更加好看而已。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从资产质量看,截至2022年末,北京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57亿,比2021年(241亿元)增加6.6%,不良率为1.43%,同比下降0.1%。
2020年-2021年,北京银行关注类贷款规模不断增长,2020年末,北京银行关注类贷款为178.63亿元,2021年,关注类贷款猛增至247.24亿元,2022年末,关注类贷款增至289.7亿元。可疑贷款方面,过去三年的规模分别是54.98亿元、58.89亿元、93.58亿元,2022年末的可疑贷款规模增加较多。
但是同期,北京银行次级贷款规模却是逐步下降的。2020年末、2021年末、2022年末,北京银行次级贷款分别为154.96亿元、147.64亿元、126.91亿元。
过去几年,北京银行核销不良贷款的规模一直比较大。2019-2022年,北京银行分别核销不良贷款100.44亿元、123.09亿元、164.07亿元、109亿元。同期贷款减值准备金余额分别为456亿元、530亿元、507亿元和540亿元。
需要指出的是,2017年-2020年,北京银行一直保持较高的计提规模,这与其在2021年和2022年降低计提金额形成了鲜明对比,尤其是2021年,北京银行计提141亿元减值准备,但当年核销不良贷款金额高达164亿元;2022年,北京银行计提134亿元,当年核销109亿元。众所周知,通过贷款计提减值准备来调节利润是银行经常使用的手段。北京银行2021年和2022年的利润数据显然有刻意“美化”嫌疑。
2019-2022年,北京银行拨备覆盖率一路下滑,从224.69%下降至210.04%。
资本充足率方面,北京银行同样处于下行趋势。2019年-2022年,北京银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4.04%、14.63%、11.49%、12.28%;同期,北京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从最高13.45%下降至10.09%,核心资本充足率从最高9.86%下降至9.22%。
历史非标资产风险爆发
北京银行在年报中披露称,2022年,公司在应对风险挑战中实现“行稳致远”,上线“冒烟指数”1.0版本,启动新一代信用风险管理系统重构项目,资产质量稳中加固。不过,现实情况是,北京银行过往非标资产包袱依然较重,相关风险正处于快速暴露期。
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北京银行金融投资总额 11272.41 亿元,较2022年初增长 14.10%,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规模2877亿元;债权投资6751亿元,其他债权投资1635亿元,其他权益工具投资8.5亿元。
北京银行的投资品种主要包括债券、资产管理计划及信托计划、基金等。从会计科目来看,北京银行2019年以来根据新会计准则对投资资产进行分类,投资资产主要由交易性金融资产、债权投资和其他债权投资构成;其中根据持有债券不同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债券投资被分别计入上述三个科目;资产管理计划及信托计划被计入债权投资科目,基金投资被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
截至2022年末,北京银行交易性金融资产、债权投资和其他债权投资分别占投资资产净额的25.52%、59.89%和14.51%。截至2021年末,北京银行交易性金融资产、债权投资和其他债权投资分别占投资资产净额的19.17%、66.04%和14.34%。可见,2022年,北京银行大幅增加了对基金、债券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投资,实际金额增加970亿元,较年初增长51.33%;资产管理计划、信托计划则缩减了近200亿元。
债权投资方面,截至2022年末,北京银行持有的债券总资产为4667.96亿元,比2021年增加723亿元,增幅18%;信托计划、资产管理计划及其他规模为2318.43亿元,比2021年减少505亿元,同比减少18%。
从披露信息看,北京银行信托计划、资产管理计划等涉及的资产质量大幅下滑,风险快速爆发。
截至2021年末,其他金融资产 (不含应计利息)被划入阶段二和阶段三的其他金融投资金额分别为98.78亿元和428.59亿元,占其他金融资产总额(不包含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比重分别为3.50%和15.18%,划入阶段三金额及占比均较之前年度大幅增长,投资资产质量下滑明显,
2022 年末,其他金融资产 (不含应计利息) 被划入阶段二和阶段三的其他金融投资金额分别为57.39亿元和414.88亿元,占其他金融资产总额的比重分别为2.48%和17.89%,划入阶段三金额占比进一步攀升,这显示北京银行投资资产质量下滑的势头难以逆转,资产风险化解工作较为艰巨。
从披露信息看,北京银行资产质量下滑主要是表外理财非标回表所致。联合资信在出具的评级报告中指出,北京银行*** 投资资产中的借款主体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领域,涉及中信国安集团有限公司、中信国安城市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北顺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及经纬置地有限公司等,虽然抵质押物相对充足,但仍存在较大减值缺口,投资资产质量变动及风险资产处置情况值得关注。
从资产减值准备看,北京银行还没有为债权投资相关风险做好充分准备。截至2022年末,北京银行债权投资科目减值准备余额为309.38亿元,占债券投资净值的4.6%,其中阶段二和阶段三减值准备余额分别为12.38亿元和238.24亿元;2022年,北京银行对债权投资资产第三阶段计提72亿元,核销转出60亿元。这意味着,北京银行的风险计提不足以应对其债权投资已经暴露的风险。
从北京银行披露信息也可以看出,历史风险化解工作需要持续较长时间,很多逾期资产需要通过漫长的诉讼解决。截至2022年末,北京银行作为原告且争议标的本金金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尚未了解诉讼、仲裁案件共67起,涉及金额约177.58亿元;北京银行作为被告的尚未了结的诉讼、仲裁案件涉及金额75.26亿元。
众所周知,2021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各银行在这一年纷纷加速表外资产的回表步伐。然而,回表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迫使银行加大计提减值损失准备,进而减少银行利润。从这个角度看,2022年应该不是北京银行最困难的一年,要彻底化解表外资产带来的风险,北京银行还需要更多时间。
标签: #大业信托-YJ2号标债组合信托计划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