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封市祥符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债权项目|政信定融(开封市祥符区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余老师 15 0

  “十二五”时期 重大成就

河南开封市祥符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债权项目|政信定融

  综合实力大幅跃升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城乡面貌显著改善

  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升

  “十三五”时期总体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更高台阶,建设实力开封

  厚重历史资源禀赋充分发挥,建设文化开封

  自然生态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建设美丽开封

  人民生活水平质量普遍提高,建设幸福开封

  加快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做优做强现代农业

  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区域协调联动发展

  突出“两核”带动

  加快“六组团”发展

  构建“四带三区”格局

  打造现代交通体系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提升城乡规划管理水平

  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加快构建现代创新体系

  实施“双+”行动计划

  大力培养和集聚创新人才

  注重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河南开封市祥符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债权项目|政信定融(开封市祥符区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打造绿色生态空间

  促进资源节约循环利用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以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以全面扩大开放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

  树立共享理念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坚持把就业摆在优先位置

  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提升民众健康保障水平

  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健全社会治理体制机制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

  激发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强化法治建设的保障作用

  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

  动员全市人民团结奋斗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节点,也是我市推进“四个开封” 建设、打造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市委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委要求,全面分析国内外环境新变化和开封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研究了“十三五”时期我市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制定“十三五”规划提出如下建议。

  一、我市“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发展环境

  (一)“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十二五”时期是开封迎来重大历史机遇并取得重大发展成就的五年。五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攻坚克难,开拓进取,顺利完成了“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综合实力大幅跃升。预计2015年,生产总值达到1600亿元,年均增长10.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08亿元,年均增长24.0%;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3400元和10500元,年均增长11.3%和13.8%。郑开城际铁路和郑汴物流通道建成通车,郑徐高铁开封站加快建设,保障支撑更加有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粮食总产实现五连增;积极培育主导产业,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快速推进,工业实力持续增强;现代服务业长足发展,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成为服务业重要支撑,“一河两街三秀”、小宋城、七盛角等“文化+”亮点纷呈,文化旅游业发展迅速;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末的23.0∶43.2∶33.8调整到17.4∶41.6∶41.0,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发展动力持续增强。开放招商成效显著,河南煤化、建业、大商、香港迪臣等战略投资者相继入驻开封;“十二五”期间实际利用省外资金累计达1840亿元,年均增长14.5%。行政审批、投资审批、商事登记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信访机制、督查体制等方面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全市行政区划调整基本完成,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城镇化率达到44%;开封西湖蓄水成景,中意湖、中心商务区建设扎实推进,示范区展现新的形象;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城市品位和影响力大幅提升;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观;大力实施“两改一建”等重点民生工程,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升。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依法治市全面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更加健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落实和完善“4+4+2”党建制度体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干净干事成为全市党员干部的自觉意识和行动。

  (二)“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未来五年,我们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正处于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紧要关口,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从国家层面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创新驱动发展力度加大,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有利于我们发挥后发优势,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抢占发展制高点;中央大力推动供给侧等方面改革,激发经济发展新动力,有利于我们启动市场需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深入推进区域合作发展,有利于我们加大内引外联力度,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从全省层面看,我省强力推进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着力构建“一极三圈八轴带”发展格局,市场和开放机遇多重叠加;省委、省政府支持开封建设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建设开港经济带、郑汴产学研结合示范带和沿黄生态带,打造郑汴一体化升级版,为我市带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从我市自身看,开封是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处于全省半小时核心圈,交通便利,区位优越;我市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具有一定的工业化基础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为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条件;近年来,随着郑汴一体化加速推进,我市发展思路更加完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并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全市上下信心充足,干事创业热情高涨。对于有利因素和条件,我们要因势利导、科学把握、善加利用。

  同时,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也对我们形成了倒逼压力。“十三五”时期,我们面临着做大总量与调优结构的双重任务,传统动力乏力与新增长动力不足的双重困扰,加快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重考验。尤其是经济总量相对较小、人均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优、产业层次较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任务艰巨;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不能满足转型发展的需要,创新驱动的引擎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重点领域改革攻坚难度加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拓展;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欠账较多,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社会治理难度加大,群众利益诉求更加复杂多元,潜在风险逐步显现,维护稳定任务艰巨。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更加有效地应对风险和挑战,千方百计补足短板,不断开拓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境界。

  二、“十三五”时期我市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建设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总目标,强化新型工业化城市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定位,抢抓“一带一路”战略、中原经济区与郑汴一体化发展、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重大机遇,着力优化经济结构,着力转换发展动力,着力厚植发展优势,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实力开封、文化开封、美丽开封、幸福开封,力争经济实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我们一定要完整、系统、准确地领会和把握,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不断丰富和拓展我市的发展战略,引领我市的发展行动。

  (二)“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未来五年,我们要立足国家和我省发展大局,牢牢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个大势,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总体要求,综合考虑我市未来发展趋势和基础条件,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更高台阶,建设实力开封。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全省领先水平,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左右,总量力争达到200亿元;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支柱、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2∶43∶45;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城镇化率达到56%。

  ——厚重历史资源禀赋充分发挥,建设文化开封。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达到国家标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重大文化项目深入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影响力不断增强;文化产业快速崛起,“十三五”末实现增加值占GDP的7%,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

  ——自然生态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建设美丽开封。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明显提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大气和水质量达标率明显提高,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到2020年,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3%,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

  ——人民生活水平质量普遍提高,建设幸福开封。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各项民生工程快速推进,每年民生资金投入不低于财政支出的70%;居民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居住环境明显提升,百姓幸福感、获得感位居全省前列;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8万元。

  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全市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必须坚持稳中求快的总体基调,推动经济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在稳的基础上能快则快,做到好中求快、又好又快;必须坚持深化改革的路径选择,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坚持依法治市的保障手段,推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必须坚持统筹协调的根本方法,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平衡性;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干事作风,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

  三、加快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适应经济新常态,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强化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做优农业、做强工业、做大服务业。

  (一)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走切合我市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明确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优化存量、做优增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骨干企业为依托,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大力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装备,提高终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推动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促进化工、纺织服装、装备制造、食品、医药五大传统优势产业的调整升级。利用开封工业基础优势,延伸并完善产业链,打造全产业链条。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先导性和支柱性,大力培育发展电子信息、现代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新兴产业,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提高现代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集聚区创新发展。完善提升产业集聚区载体功能,推动产业集聚区加快由规模扩张向量质并重转变,由要素高强度投入驱动为主向投资、创新双驱动转变,由依靠优惠政策招商向依靠优质综合服务招商转变,加快建设智慧园区。突出差异化专业化发展,加快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园区建设,重点培育和发展装备制造及汽车和零部件、农产品加工、化工、纺织服饰、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加快培育“百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

  (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促集聚、凝特色、提服务、强融合,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深入挖掘宋文化资源,做强做实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推进朱仙镇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和龙亭文化产业创意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重点培育现代传媒、动漫游戏、演艺娱乐、广告会展、艺术培训等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壮大产业集群,培育龙头企业。促进旅游业与文化、商业深度融合,增强旅游、商业的文化附加值,推动文商旅产业转型提质。加快文化旅游网络向县域延伸,带动县域旅游业健康发展。加强商贸物流体系建设。加快服务业“两区”提速扩容增效发展,以龙头引进带动整体开发,吸引高端要素集聚,形成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综合平台。加快示范区CBD核心区域项目建设,着力发展商业、商务、商贸等高端服务业。以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为龙头,打造中原经济区城市综合商务服务中心,突出抓好鼓楼、龙亭、顺河、火车站等商圈建设,推动传统商圈向体验式智慧化转型。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依托综合交通枢纽和铁路、公路等交通网络优势,形成“综合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城乡商贸市场”的现代物流格局。拓展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域。实施信息服务、电子商务、广告会展、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健康养老等重点产业发展计划,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健康养老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推动现代服务业迈上新台阶。大力培育现代金融新业态,不断做大做强金融业。鼓励跨界竞争、跨界融合,以大流通链、大数据链为重点,催生现代服务业发展新业态,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优化房地产供给结构,化解城市商品房库存,鼓励房地产企业兼并重组,重点扶持一批实力强、信誉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加大住房保障基本服务供给,积极发展房地产业新兴业态,支持发展健康、环保、节能型住宅。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建成集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建筑产业园区。

  (三)做优做强现代农业。巩固提升农业发展优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强化农业技术创新,大力发展高效、优质、生态、品牌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持续提升耕地质量;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粮田开发,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强粮安工程建设,确保粮食安全;强化农业现代物资装备,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突出抓好引黄调蓄、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等项目建设,筑牢农业发展的基础屏障。实施南水北调受水区开封供水工程,争取更多用水指标。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实施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建设一批品牌优势突出、全链条高效益的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带动辐射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生物资源,建设形成生猪、奶业、肉牛肉羊、鸡、蛋鸭等产业优势集聚区。大力发展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发展专业大户及家庭农场,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经济新业态。积极拓展农业功能,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展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强农业科技投入,抓好农业科技项目建设,加大农业新产品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实施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建成一批生态、休闲、观光农业连片示范区。整合优势资源,加大林下经济开发力度。

  四、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区域协调联动发展

  借力省会,对接郑州,融入航空港,着力构建“两核六组团” 格局,统筹推进 “四带三区”建设,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用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

  (一)突出“两核”带动。以老城区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为“两核”,积极发挥老城区的资源禀赋优势和示范区的引领带动作用,打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以示范区CBD为核心,以“三带”为载体,以发展现代服务业、装备及汽车制造业为重点,实施二次创业,开展第二个五年攻坚,全力打造郑汴一体化升级版,努力建设成为新兴副中心城市的核心增长极。完善基础设施体系。以启动区、铁南区、运粮河、水稻乡“四大片区”为重点,加快推进路、水、电、暖、通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建管水平,强化对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支撑保障。落实现代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等建设规划,高标准建设学校、医院、文化场馆、综合商场等配套设施,促进产城融合、要素集聚,全面提升示范区综合承载能力。加快CBD核心区建设。重点推进“一湖三站两馆两中心”建设,不断完善西湖园林景观、中意湖及周边景观绿化工程项目,健全郑开城际铁路宋城路站、运粮河站和郑徐客运专线开封北站周边配套基础设施,建成博物馆、规划馆并投入使用,推进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中心、体育中心建设,抓好郑开大道两侧重大项目建设,打造更多体现开封风格、开封气派的标志性建筑。“十三五”末,示范区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城市中心区基本建成。强化产业支撑能力。坚持一二三产业复合和经济、生态、人居功能复合,推进城市功能区综合连片开发,争创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以建设千亿元产业园区和培育百亿元企业群为目标,重点发展以高新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为主的优势主导产业,着力培育以大健康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主的新兴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以文化旅游休闲、商务商业商贸、科技创新创业为主的高端现代服务业集群。

  着力推进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以城墙内13平方公里为核心,以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为载体,以宋文化为主题,文商旅融合为重点,努力建设成为全城一景、宋韵彰显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目的地。深入推进宋都古城风貌保护与重现工程。加强历史街区、历史地段、历史建筑和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彰显古都风貌,传承历史文脉。加快实施宋都水系、古城墙保护与展示、大宋文化博物馆·城摞城新郑门遗址、艮岳园林博物馆、清明上河园三期、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等重大项目,开发清明上河城、州桥—相国寺等景区,加快推进以城墙为主体的休闲开放式环城风光带和以“六河连五湖串十景”为主体的旅游商业文化景观带建设,构建“一城两环八区”发展格局。着力构筑城市硬件基础。坚持以国际化标准建设城市,围绕“食、住、行、旅、购、娱”,加快推进老城区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承载能力。突出抓好老城区道路和停车场建设,疏解交通压力,治理交通拥堵。统筹推进城东、城南、城北建设,加大老城区改造力度,加快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和背街小巷改造步伐,抓好城市出入口景观带建设和火车站及周边改造开发,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加快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有选择地保留工业文化遗产符号,拓展老城区发展空间。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内涵。树立城市有机更新理念,突出“新宋风”建设风格,加快建设国际化的居住、服务、标识体系,着力打造“外在古典、内在时尚”的魅力之城。办好菊花文化节、清明文化节和中国郑开马拉松赛,打造国际节会品牌。大力拓展公共空间,推进更多城市公园免费开放,推动旅游产业从门票经济向综合经济深度拓展。突出“宋都皇城·菊香水韵”主题,整合旅游资源,加快旅游景区转型升级,推动旅游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争创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把开封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二)加快“六组团”发展。坚持组团式发展理念,以东部新城、朱仙镇、尉氏、杞县、通许、兰考(省直管县)六个城市功能区为“六组团”,明确功能定位,发挥比较优势,统筹推进区域联动发展。东部新城组团以祥符区城区为核心,祥符区、顺河回族区、禹王台区多组团协调发展,以黄龙、汴东、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精细化工、高端化工为重点,全面提升规划建设水平,加快与主城区的联通对接,努力建设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东部新城。朱仙镇组团以朱仙镇古镇为核心,依托开港经济带重要节点优势,以朱仙镇文化旅游发展试验区为载体,以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健康养老、科技教育为产业重点,努力建设成为享誉全国的历史文化古镇。尉氏县组团以建设全省经济综合实力“20强县”为总目标,强化郑汴一体化南部经济重心、中原经济区产城融合样板、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东部创新高地“三个定位”,以纺织服饰、健康医疗、现代家居为产业重点,努力建设成为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杞县组团以打通南部经济带,开通郑民高速二期为契机,主动对接市区、联接港区,在持续壮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同时,打造“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全产业链条,努力建设成为一二三产融合的示范区。通许县组团以打通南部经济带为契机,依托交通区位优势,主动对接市区、联接港区,深挖产业潜力,瞄准高端、高质、高新,以中低速电动汽车、电动特种车转型升级为重点,努力建设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先行区。兰考县组团充分发挥省直管优势,建设区域性副中心城市。

  (三)构建“四带三区”格局。强力提升郑汴一体化能级,构建“四带三区”发展格局,促进郑汴两市全面互通互联,加快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建设。建设开港经济带,实现产业联接。对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开港大道为轴线,谋建开港经济带,拓展新空间,布局新产业,打造“十三五”时期新的经济增长核心板块。建设郑汴产学研结合示范带,实现智慧联接。依托开封市高校园区、职教园区,对接郑州市龙子湖高校园区,谋建郑汴产学研结合示范带,深入开展市校合作,加快推进各类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养老产业、电子商务、创客经济等创新产业发展。建设沿黄生态带,实现生态联接。发挥黄河沿线自然风光秀美、文物古迹众多等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对接省和郑州市沿黄综合开发规划,形成沿黄生态带,推进郑汴一体化生态共建共享。建设南部经济带,实现创新联接。以航空港为起点向东经尉氏县、通许县至杞县建设南部经济带,以发展南部县域经济为中心,促进区域间县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实现主城区与南部县域经济融合发展。建设开港经济区,实现动力联接。借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优势,建设开港经济区,大力发展航空物流、电子商务、科技研发、高端制造及临空经济服务产业,着力打造开封未来经济发展新引擎。提升中心商务区,实现高端商务联接。以发展现代商贸、金融服务、高端商业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着力打造中原经济区高端服务平台和郑汴都市区综合服务中心,塑造具有特色、能融合开封历史文化的中心商务区。建设宋都古城文化产业示范区,实现文化联接。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宋文化产业园区和全域旅游休闲区。

  (四)打造现代交通体系。统筹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网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保障。实现铁路联接便利化。重点推进郑开城际铁路延长线、濮潢铁路项目开封段、郑徐客运专线开封段、开封经商丘至永城铁路、新开铁路(朝杞铁路)改扩建开封段项目建设。实现与省会及航空港联接便利化。着力打造开港新轴线,建设开港大道,谋划开港轨道交通设施建设。注重航空运输设施建设,谋划建设通用航空机场。实现市区周边进出便利化。规划建设一批地上地下配套设施完善的城市主干道路、快速通道和重要立体交通设施。实现与城市组团联接便利化。加快主城区到周边县区交通设施建设,率先实施开港交通走廊、郑汴产学研交通走廊、沿黄生态交通走廊建设,加大城乡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力度。实现市区交通便利化。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加强市区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尽快启动有轨电车1号线和2号线建设,加快完善市区交通环线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区路网,提升主要路段规划建设标准,逐步打通断头路,推进市区道路交通无缝衔接。

  五、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落实协调发展理念,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快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推动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协调发展。

  (一)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统筹规划和建设城乡公共基础设施,推动城乡路、水、热、气、电、光、绿、云“八网”一体化发展。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机制,弥补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短板。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居住证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强化通许县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综合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二)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分类指导,支持县区立足自身优势,找准定位,明确目标,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特色产业。坚持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优势资源开发、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点,推进县域经济向集约型、科技型、外向型转变。充分发挥县域资源优势,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以产业集聚区和特色产业园区为载体,着力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全面增强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突出抓好县城和中心镇建设。强化县城作为吸纳农业人口转移的重要载体作用,完善产业、服务和居住功能。实施县城基础设施提升行动,推进扩能增效。突出抓好县城“两区”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富有县域特色的大型城市综合体,进一步提高县城品位。加强县城与市区、县城之间的联系,提升人口集聚能力。强化中心城镇带动,优化产业布局,构建城镇产业发展轴带。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发挥其辐射带动能力,打造10个以上特色小镇。(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二版)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工程,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带。推进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加快解决农村饮水、道路、照明和住房安全问题。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大力实施农村改水改厕改暖,加快垃圾污水集中处理。加强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全面完成现有农村危房改造。

  (三)提升城乡规划管理水平。统筹协调城乡规划建设发展空间布局,综合部署城乡发展各项设施,保护城乡自然和生态环境,全面提高城乡规划管理水平。高标准编制城乡建设规划。坚持 “五规合一”,科学编制城乡发展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立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的城乡空间规划体系和国土空间格局。加强规划实施和管理,提高规划的法治化、制度化水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建立健全城乡管理体系。坚持建管并举、重在管理、重心下移、强化基础的方针,完善城乡管理体系。创新城市管理方式,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实现城市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实施地下管网改造工程,开展海绵城市试点,加大市政设施和地下管廊建设力度,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完善加强社区建设,打造具有亲和力的居住社区。加快推进智慧开封建设。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下一代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宽带通信网,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建设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深化云计算在重点领域运用,建设一批公共云、行业云。加快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社区建设,提升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大力推进智慧政务网络建设,整合我市各行业基础数据,实现互联共享,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

  六、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加快动力结构转换,优化创新资源,激活创新主体,改善创新环境,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一)加快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重点领域创新,丰富完善创新载体平台,推动自主创新、开放创新双提升。积极推动自主创新。加强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劳动同报酬利益对接,推动我市科技创新能力整体跃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的领军企业,扶持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围绕重点产业和行业龙头企业集聚创新发展,提升重点产业和产业链配套能力。加强创新载体建设,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投资建设创新创业平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和科技园区,重点支持示范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发挥河南大学等高校优势,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提升开放式创新水平。把科技开放合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引技引智力度。实施科技开放合作项目,积极组织市内企业与省内外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开展创新合作。重点推动我市与中科院科技合作,依托中科院人才优势,建设院士工作站。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开展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的合作研发,推进国家级超级小麦遗传育种国际合作基地、中国农大实验站省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开封产业技术育成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建立面向人人的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和支撑体系。建立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平台,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打造一批创新创业示范区。降低创业门槛,强化创业服务,营造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鼓励草根创新、微创新、微创业。

  (二)实施“双+”行动计划。加快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厚植发展优势。以“互联网+”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促进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的深度渗透。促进互联网与农业融合,培育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生态农业新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服务业融合,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养老、教育、社会保障、能源、环保等新兴服务。全面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建设一批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综合园区。以“文化+”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以文化为基础、融合为关键、转型为目的,将文化创新和创意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重视“文化+”跨业态发展,推动“文化+”在全产业链条上与制造业、金融业、建筑房地产业、软件业、休闲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培育更多文化新兴业态。全面落实“文化+”行动计划,重点推进“文化+旅游”、“文化+城建”、 “文化+农业”、“文化+工业”等专项行动,谋划一批新的“文化+”重大项目,促进开封经济转型升级。

  (三)大力培养和集聚创新人才。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统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和职教攻坚工程,全面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加快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优秀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集聚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实施重大人才工程,资助优势产业、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七、注重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意识,注重弘扬生态文化,积极倡导绿色生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加强制度保障,建设美丽开封。

  (一)打造绿色生态空间。实施林业生态市提升工程,着力构建绿色生态体系。加速推进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着力打造环城墙、环护城堤、环高速公路“三环”绿色走廊,进一步完善城市生态绿化廊道。加强调蓄工程、汴东湖、沿黄生态湿地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凸显“北方水城”特色。积极推进城市绿道建设,实施城市增绿扩绿工程,2020年市区基本形成绿色慢行系统。加强城市河道整治和公园绿地建设,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优化绿色生态布局,加大县区、乡镇园林化建设力度,积极推进生态村建设,力争“十三五”末各县均达到省级以上园林城市标准,重点镇、特色镇均达到省级以上园林城镇标准。

  (二)促进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加快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施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采用节能环保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优化耕地土壤质量,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一批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基地,完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鼓励引导居民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家居,推行绿色生活方式。加强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开发空中云水资源。

  (三)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实施蓝天工程,加大工业废气治理力度,加强对城市扬尘和机动车尾气的污染防治。实施碧水工程,完善饮用水源地严格保护制度,2020年公共用水普及率达到96%。开展城市河流清洁行动,全面消除城市河流黑臭水体。完善城市污水管网和处理设施,提高城市污水集中处理水平。完善工业污水治理设施,实现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加强废弃物综合整治,大力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坚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设定并严守生态红线。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以及生态文明绩效考核制度。建立环保信息公开和举报制度,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查处和惩罚力度。加强生态价值观教育,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风尚。

  八、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坚持把改革作为解决开封所有问题的“关键一招”,努力构建引领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坚持把扩大开放作为推动发展和转型的强大引擎,着力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一)以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持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健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着力破解制约我市改革发展稳定的瓶颈问题。扎实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坚持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方向,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提高政府效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执行力。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减轻企业负担。改进市场监管方式,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营造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氛围。加强经济运行调控,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机制。完善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权益;全面落实鼓励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完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深化财税、价格等改革,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加快金融市场开放,发展金融租赁业务及各类型金融机构,引进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在汴设立分支机构。深化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推进旅游体制机制改革,着力解决旅游行业多头管理、旅游资源整合不力等问题。统筹推进其他领域改革,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增强发展动力。

  (二)以全面扩大开放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合作协调并重,更加主动地服务和融入国家开放大格局,加快建立开放型市场经济新体制,培育全面开放竞争新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充分发挥我市特色产业、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新途径,加强与海外城市的合作交流。发挥“一带一路”城市旅游联盟的带动作用,提升文化交流层次。借力郑州“米字型”综合交通枢纽,增设郑欧班列开封专厢,打通欧亚交通线,发展外向型交通。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创新招商理念,推进政策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单个项目招商为主体向以功能区块整体招商为主体转变。突出精准招商,通过以商招商、代理招商、集群招商等方式,推动集群式引进、产业链接式转移。瞄准世界500强、央企、民营大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等战略投资者,努力引进引领性、创新性、成长性强的重大产业项目,引进先进技术、创新成果、管理经验和经营方式。切实发挥商会和各类组织作用,吸引企业有效利用各类国外优惠贷款和智力资源。加快各类开放平台建设,全力做好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申报工作,积极谋建保税物流中心,构建全方位、立体式对外开放格局。

  九、树立共享理念,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以改善民生为最大目标,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一)坚持把就业摆在优先位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着力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体系,依托产业集聚区和服务业“两区”等载体平台,大力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就业援助,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发挥小微企业就业主渠道作用,带动青年创业就业。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权益保障、公共服务行动计划,促进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提高技术工人待遇。配合国防和军队改革,帮助解决退役军人、职工安置工作。加强失业预防和调控,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环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二)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加大向基层一线工作人员倾斜力度。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和工资支付保障机制,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稳步增加农民收入。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产业为基、就业为本,拓宽途径,完善举措,强化保障,确保现行国家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面脱贫。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健全社会保险体系,健全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完成机关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鼓励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落实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加快发展多层次的社会保障,统筹救助体系,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完善城乡低保制度,逐年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水平。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残疾人和特困群体关爱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和维护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深入推进“两改一建”工作,加大对县区旧城改造、房屋征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强融资平台建设,完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 “十三五”末基本完成“两改一建”任务。切实加强民生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

  (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严格学校布局规划,2018年基本消除薄弱学校,2020年实现办学标准化。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统一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两免一补”经费随学生流动可携带。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建成以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网络。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在已免除学费基础上再免除杂费。完善资助方式,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支持和重视发展特殊教育,实现残疾学生12年免费教育。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深入推进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支持河南大学、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发展,全力办好开封大学、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等市属高校。

  (五)提升民众健康保障水平。实施健康开封行动计划,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完善分级诊疗,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大力发展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允许医生多点执业,发展远程医疗。全面推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启动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加大对中医药扶持力度,促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发展。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及医疗急救等工作。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药品监管制度。推进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发展体育事业。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六)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努力建设文化强市,全面提升文化创新力、竞争力和影响力。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普及覆盖、均等化。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保障机制。结合农村实际和群众文化需求,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大力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事业。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建立文化发展专项基金,促进文艺精品创作和优秀作品普及推广,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繁荣。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开封智库。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环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媒体数字化建设,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

  (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建设。坚持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深入开展“美德善行”系列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精神。落实十大“开封规矩”,深化志愿服务,倡导文明新风。广泛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和文明行业创建活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提升全体市民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

  (八)健全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完善社会矛盾纠纷防范化解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推进平安开封建设,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健全规范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和改进信访、调解工作。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建设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增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依法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极端宗教活动。

  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汇聚实现“十三五”规划强大合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各级党委必须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一)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加强制度化建设,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完善党委研究经济发展战略、制定重大政策、定期分析经济形势、推动任务落实的工作机制,健全决策咨询机制,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和奖惩机制的导向、评价、激励、约束作用,推动考核由综合评价为主向目标引领和综合评价相结合转变。认真落实 “4+4+2”党建制度体系,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激发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着力解决一些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优化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干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决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强化干事创业的激励机制,鼓励褒奖业绩突出的干部。注重从基层和艰苦工作岗位选拔干部,提高基层干部待遇。关心支持老干部工作,注重发挥老干部作用。切实加强党性锻炼和作风建设,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负责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三)强化法治建设的保障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创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法治环境。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推行综合执法。坚持依法执政,加强依法行政,全面提高各级党组织依据宪法、法律、党内法规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推进地方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促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深入推进公正司法,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提高司法公信力,有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

  (四)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坚持把环境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牢固树立抓环境就是抓机遇、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努力把环境作为开封最响亮的名片来培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体系,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弘扬社会正气,强化干净干事观念,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改进干部绩效考核评价机制,营造积极作为的干事环境;加强诚信政府、诚信社会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和工作效能,营造亲商安商的创业环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开展平安创建,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强化生态观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营造天蓝地绿的生态环境;培育文明道德新风尚,积极传播正能量,营造淳朴和谐的社会环境。

  (五)动员全市人民团结奋斗。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支持各级人大依法履行职能,依法保障人民各项权益。支持各级政协按照宪法和章程履职尽责,积极发展协商民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支持驻汴部队、武警部队建设,全面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提升“双拥”水平,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和谐的生动局面。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前景光明,任务艰巨。全市上下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以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胜利而不懈奋斗!

标签: #河南开封市祥符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债权项目|政信定融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