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诚信国际 政府公共评级部
”
全年发行和净融资整体回暖
一揽子化债方案下部分区域流动性阶段性改善
”
摘 要
全国及区域发行情况
● 发行方面,2023年延续“控增化存”的主基调。尽管城投债发行额与政策高度相关,但2023年全年的发行总额仍为历史新高,全年共发行城投债9,725只,发行总额为69,091.77亿元,发行总额和发行只数分别同比上升22.99%和24.41%。此外,随着当前城投债偿还高峰期,2023年偿还只数和偿还总额也为历年最高,带来2023年全年净融资额为13,565.78亿元,同比小幅上升5.10%。
● 2023年全年各级别城投发行人发行总额均有上升,其中AA+城投发行人发行总额同比上升幅度最大,为31.86%;净融资方面,AA发行人净融资额同比下降了83.4%,为净融资额下降幅度最高的类别,弱资质的城投企业后续偿债压力凸显。行政层级方面,市级和区县级城投企业发行规模最高,分别为22,353.63亿元和19,951.14亿元,同比分别上升22.07%和32.65%;净融资方面,仅园区城投企业表现净流出,区县级城投企业净融资有改善,和上年同比略增,同比上升4.11%。总体来看,区县级和园区城投企业是流动性承压的重点领域,其债务化解力度、实际效果以及流动性改善程度仍是未来一段时间关注的重点。
● 到期方面,在暂不考虑回售的情况下,未来三年到期偿还总额年均超过3万亿元,在35号文后严格“控增化存”的背景下,虽然一揽子化债方案倾斜于重点区域的债券,但整体城投债务的化解仍然依赖于区域的发展以及企业经营的改善,城投债整体到期压力仍非常大。除了一些高风险区域2024年债券兑付保障性更强之外,但高风险之外的部分省份面临新增融资压力仍较大,以及到期压力加大等多重影响,如山东、湖南、江西、河南、四川和湖北等地到期仍需关注。
● 区域发行方面,2023年,以江浙鲁为代表的华东区域依旧是城投债发行的主力,三省城投债发行规模合计占全国的42.92%。其他全年度发行排名靠前的省份有天津、河南、四川、湖南、广东、湖北和江西,其中天津和河南同比增幅明显,分别为51.03%和42.96%。高风险省份方面,一揽子化债政策推动下其流动性阶段性得以缓释,区域利差均有不同程度收窄,但这些区域大多区域经济偏弱,长期化债仍需持续关注后续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城投企业转型等进展。
正 文
一、全国2023年年度城投债市场概况
年度发行创历年新高,“控增化存”主基调下区县级和园区城投企业流动性仍承压
2010年19号文出台后,针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和城投企业规范的相关政策基本延续了“堵后门、开前门、重规范、防风险”的主基调,但城投公司作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重要抓手,监管政策松紧程度亦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有所调整。2023年延续“控增化存”的主基调。尽管城投债发行额与政策高度相关,但2023年全年的发行总额仍为历史新高。2023年城投债全年共发行9,725只,发行总额为69,091.77亿元[1],发行总额和发行只数分别同比上升22.99%和24.41%。此外,随着当前城投债偿还高峰期,2023年偿还只数和偿还总额也为历年最高,带来2023年全年净融资额为13,565.78亿元,同比小幅上升5.10%。
从城投债占信用债整体占比的趋势看,全年信用债也呈现小幅上涨趋势,但随着产业债继续缩量,城投债在信用债市场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2023年占比进一步抬升至48%。
分季度看,前三季度内发行基本维持高位,季度发行均超1.7万亿。7月以来,城投债面临的市场政策有了较大的调整。在“一揽子化债”方案以及后续系列政策出台的影响下,对于存量债务化解和新增融资影响较大,多因素导致四季度发行总额降至年内最低,叠加第四季度的高额的偿还总额,四季度发行和净融资额均环比明显下降,净融资为负,其中发行总额环比下降26.78%。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近期化债政策取得了阶段性流动性缓释效果,但应关注到,化债措施集中解决的这两年到期的债务,政策重点在于优先解决短期的问题,而政策的持续性和执行的力度将对城投公司具有重要影响。自身条件较差的弱区域城投公司的较大程度上依赖于当前政策的后续执行力度。
具体来看,公司债和短期融资两类产品发行规模占总发行规模占比继续提升至67%,公司债发行较2022年增幅最快,为36%,其次为中票和短融(同比增幅分别为28%和22%),企业债发行规模仅为1,773.8亿元,同比下滑49%。自2023年10月企业债过渡期正式结束,后续在35号文的影响下,加之企业债的募投项目要求更高,重点项目或有一定利好。期限方面,1年期以下券种占比为24%,趋势仍呈现短期化。
从发行主体的评级情况来看,2023年全年各级别城投发行人发行总额均有上升,其中AA+城投发行人发行总额同比上升幅度最大,为31.86%;净融资方面,AA发行人净融资额同比下降了83.4%,为净融资额下降幅度最高的类别,弱资质的城投企业后续偿债压力凸显,AA+城投发行人净融资表现同比上升为41.0%。
发行主体的行政层级方面,除省级城投外,2023年全年其他各类城投企业发行方面均同比上升,其中市级和区县级城投企业发行规模最高,分别为22,353.63亿元和19,951.14亿元,同比分别上升22.07%和32.65%;净融资方面,仅园区城投企业表现净流出,区县级城投企业净融资有改善,和上年同比略增,同比上升4.11%。总体来看,区县级和园区城投企业是流动性承压的重点领域,其债务化解的力度、实际效果以及流动性的改善程度仍是未来一段时间关注的重点。
到期方面,在暂不考虑回售的情况下,2024~2026年偿还总额分别为42,467.06亿元、31,072.7亿元和39,585.49亿元,年均超过3万亿元,在35号文后严格“控增化存”的背景下,虽然一揽子化债方案倾斜于重点区域的债券,但整体城投债务的化解仍然依赖于区域的发展以及企业经营的改善,城投债整体到期压力仍非常大。
从各区域情况看,区域到期方面,2023年城投债到期压力最高的前五位省份为江苏、浙江、山东、天津和河南。江苏到期规模较大,但经济财政实力强劲,偿债压力可控;除了一些高风险区域2024年债券兑付保障性更强之外,但高风险之外的部分省份仍面临新增融资压力增大,到期压力加大等多重影响,如山东、湖南、江西、河南、四川和湖北等地到期仍需关注。
行政级别方面,除了省级之外,地级市、区县和园区城投企业的未来一年城投债的偿付压力更大,合计占比超过82%,其中2023年地级市和区县级城投需偿付的城投债规模分别为13,103.91亿元和11,809.61亿元;区县和园区城投债与其得到的融资途径相比,其到期压力更大。
多省份下半年发行成本下降明显 高风险省份流动性得以阶段性缓释 部分非重点省份净融资下滑 再融资环境仍需关注
2023年,以江浙鲁为代表的华东区域依旧是城投债发行的主力。浙江、山东发行和净融资增长明显,其中江苏、浙江和山东依然占据全国城投债市场的半壁江山,三省城投债发行规模合计占全国的42.92%。山东省多地非标*** 和商票逾期等负面舆情频发后,随后当地政府加强债务监管并出台债务风险化解措施,对部分重点区域给予资源倾斜,加上“一揽子化债方案”施行,山东省城投债下半年提速发行,发行成本先升后降,全年城投债发行规模增长明显,净融资额回暖,但部分区域债务压力仍较突出。华东区域方面,考虑到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特别提出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无论从经济体量以及债务承载能力方面,经济大省的抗风险能力均较强。
其他全年度发行排名靠前的省份有天津、河南、四川、湖南、广东、湖北和江西,发行规模分别为3,731.71亿元、3,515.39亿元、3,295.89亿元、3,052.01亿元、3,041.58亿元、3,003.57亿元、3,002.63亿元。其中天津和河南同比增幅明显,分别为51.03%和42.96%。
净融资额方面,占据发债半壁江山的发债大省江苏、浙江和山东2023年净融资额分别为1,815.99亿元、2,340.46亿元和2,181.42亿元,同比上升10.81%、3.34%和12.86%。其他净融资额过千亿的省份还有河南,2023年净融资额也有改善,同比上升40.88%。安徽、四川、湖南和陕西等地虽然净融资方面表现为流入,但同比下降明显,分别同比下降14.82%、24.56%、38.50%和58.91%,作为非重点省份,其再融资环境需持续关注。
高风险省份方面,2023年9月及10月,内蒙首发千亿特殊再融资债,率先开启新一轮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化解,且与其他省份偿还存量债务不同,内蒙特殊再融资债募集资金用途还包括偿还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拖欠企业账款,解决城投的实际欠款负担。所以内蒙虽然城投公开债规模很小,短期内对其他地市和区县平台的认可改善无法一蹴而就,但千亿特殊再融资债发行短时间内可以带来市场情绪提振、缓释地方政府和城投到期压力,对区域融资环境的改善效果也值得期待。此外,内蒙虽然近两年预算收入增速较快,但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不大,对中央转移支付依赖一直持续,整体财政实力和偿债能力较弱,长期化债仍需持续关注后续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城投企业转型等相关问题。华北区域的天津也是高风险区域的重点,8月以来天津市部分城投债受到投资者追捧,认购倍数明显升高,城投债发行利率和利差大幅下降,敏感程度相对较高,债券期限虽有一定程度拉长,但仍以3年期以内为主,加之2023年10月天津市发行特殊再融资政府债券置换隐性债务及35号文严控重点省份债务增量,城投债净融资规模呈流出态势,提前兑付情况亦有所增加。短期本轮化债对天津市城投企业缓解短期债务压力,增加企业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提振市场情绪,化解尾部风险等均发挥了有效作用,但长期来看天津市广义债务规模并未降低,且城投平台融资政策明显收紧,预计城投平台将分化转型发展,而债务化解本质上还需要依赖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升级转型。
整体来看,在一揽子化债政策推动下区域利差均有不同程度收窄,如西北区域方面的甘宁青收窄趋势更为明显,但仍需持续关注后续化债方案的进一步落地及实际效果。陕西虽然不在高风险名单内,但因存量到期债券规模较大,发行主力集中于西安市开发区平台,债券到期压力相对突出。东北区域方面,东三省经济呈现出快速复苏的态势,经济体量虽仍处于全国中后段,但经济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当前短期内东北偿债压力得到缓释,城投高息债务普遍得到展期置换,但绝大多数东北城投资质仍未有明显改变,顽疾仍存,远期发展仍面临较大挑战。西南区域方面的关注重点是重庆市,35号文出台和再融资债券落地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地综合作用下,四季度重庆市城投债发行规模回落,发行成本进一步下降,存量债务到期压力短期内有所缓释,但后续的债务置换进度有待进一步关注;2023年9~11月,云南省财政厅合计发行地方政府再融资一般债券1,173.60亿元、发行地方政府再融资专项债券311.39亿元,新一轮政府再融资债券的发行对区域融资环境有一定改善。
二、重点区域城投债市场追踪
1. 华东区域:江苏净融资回暖,浙江和山东发行和净融资增长明显,上海同比收窄,福建小幅增长
具体区域: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福建、江西、山东
江苏、浙江和山东依然占据全国城投债市场的半壁江山,三省城投债发行规模合计占全国的42.92%。各省市全年发行成本小幅抬升,整体上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尤其是一揽子化债方案施行以来明显收窄。债务到期压力方面,2024年浙江、上海、福建到期城投债规模不大,压力相对较小;江苏到期规模较大,但经济财政实力强劲,偿债压力可控;山东到期规模亦较大,且部分地市压力较突出。
▶ 江苏:经济财政平稳增长,城投债发行规模同上年基本持平,净融资额回升,二者仍居全国首位,全年发行成本小幅上升,2024年城投债到期规模较大,但偿债压力整体可控
2023年以来江苏省经济财政指标平稳增长。2023年前三季度,江苏省实现生产总值93,180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较上年同期上升3.3个百分点;2023年1~11月,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4%;同期,全省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444亿元,增长11.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7,537亿元,增长18.9%,非税收入完成1,907元,下降10.2%。
2023年,江苏省城投债发行总额为14,959.97亿元,同比增长16.11%,占全市场城投债发行总额的20.68%,同比下滑2.75%,但仍居全国首位。净融资方面,江苏省全年净融资额为1,815.99亿元,同比增长10.81%,但自9月以来均呈净流出状态。发行节奏方面,城投债发行集中在下半年,其中2023年3~4月及6~11月单月发行规模均超1,000亿元,尤其8月发行规模超1,500亿元。发行成本方面,2023年江苏省城投债加权平均发行利率为3.79%,较上年上升0.32个百分点,加权平均利差为90.16bp,融资成本整体上仍处于全国下游水平,自10月以来发行成本下行明显,2023年10~12月加权平均利率仅为3.29%。期限结构方面,发行城投债中1年期及以下、1~3年期、3年期以上占比分别为27.70%、58.42%、13.87%,1年期及以下占比同比下滑15.87%,短期化问题改善明显。分地市来看,省内城投债发行南北分化持续,苏南(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苏中(南通、扬州、泰州)、苏北(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发行占比分别为54.08%、22.67%、23.25%,其中苏南城市中南京、苏州、无锡分别位列前三,三者占全省比重合计达41.25%,有所下降但仍呈现较高的区域集中度。
截至2023年末,江苏省城投债存量规模为31,345.96亿元,约占全国的20%。到期压力上,若不考虑债券回售情况,2024~2026年到期规模均较大,每年债券到期规模均超过7,500亿元,其中2024年超10,000亿元,集中在上半年。考虑到江苏省经济财政实力强劲,市场认可度高,整体偿付压力可控,但仍需关注区域分化下,部分地区债务率偏高,存在一定偿债压力。
总体上,2023年江苏省城投债发行规模同上年基本持平,发行集中在下半年,全年发行成本小幅抬升,短期化倾向改善明显,净融资额回升。但自一揽子化债方案实施以来,发行利率自10月以来有所收窄,净融资额自9月以来为负。
▶ 浙江:2023年经济实力稳步增长,城投债发行规模和净融资额改善明显,发行成本小幅抬升但仍处于全国低位,2024年到期规模不大,债务到期压力整体可控
2023年前三季度,浙江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182亿元,同比增长6.3%,增速较上年同期上升3.2个百分点;2023年1~10月,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7.6%,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74.1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税收收入6,601.6亿元,同比增长8.6%。
2023年浙江省城投债发行显著回暖,发行总额为8,384.30亿元,同比增长31.43%,占全市场城投债发行总额的12.72%,在全国仅次于江苏。发行节奏上,前三季度发行规模均在2,000亿元以上,四季度不足1,500亿元。全年净融资额为2,340.46亿元,同比上升3.34%,除11月和12月小幅净流出外,其余月份净融资规模均为正。发行成本方面,一季度城投债发行利率多在4%以上,后逐步回落,但仍带动全年平均发行利率较上年上升0.31个百分点至3.64%,加权平均利差为85.67bp,融资成本仍处于全国下游水平。期限结构方面,发行城投债中1年期及以下、1~3年期、3年期以上占比分别为14.43%、45.95%、39.62%,仍以长期为主。分地市来看,各地市发行规模差异较大,杭州市占比近25%,湖州市、绍兴市、宁波市、嘉兴市占比均在10%~15%,合计占比超75%。发行主体上,2023年浙江省城投债发行仍以区县级城投为主,占比为60.35%。
截至2023年末,浙江省存量城投债规模为21,711.88亿元,占全市场的13.40%,在不考虑债券回售的情况下,2024 ~2027年到期规模分别为4,703.37亿元、3,004.74亿元、6,873.27亿元,2024年一季度到期规模相对较大,超1,500亿元,其余季度相对平均,在1,000亿元左右。整体看来,浙江省经济财政实力强劲,到期债务规模相对不大,整体偿付压力可控。
总体上,2023年浙江省经济保持增长,城投债发行回暖,发行规模和净融资规模同比增长,发行利率小幅抬升,但仍保持在较低水平,2024年城投债到期规模不大,偿债压力可控。
▶ 上海:经济财政实力强劲,城投债发行规模和净融资规模下滑明显,发行成本仍处于全国最低水平
2023年前三季度,上海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3,019.23亿元,同比增长6.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0%;2023年1~11月,上海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60亿元,同比增长10.6%。
2023年上海市城投债发行总额为1,112.16亿元,同比下降23.46%,占全市场城投债发行总额的1.52%。净融资方面,全年净融资额为181.28亿元,同比下降73.77%。发行成本方面,全年加权平均发行利率和利差分别为3.02%和57.13%,较上年小幅上升,但仍处于全国最低水平。从发债主体来看,国家级园区城投主体系发债主力,占比达43.55%。
截至2023年末,上海市存量城投债规模为2,982.15亿元,占全市场的1.84%,在不考虑债券回售的情况下,2024~2027年到期规模分别为663.36亿元、592.40亿元、915.98亿元。整体看来,上海市经济财政实力十分强劲,到期债务规模不大,整体偿付压力可控。
▶ 安徽:2023年新发债依然以私募公司债、中票和超短为主,亳州、阜阳、合肥仍为发行主力,但当年全省净融资规模进一步下降,未来三年城投债每年偿付规模超1,400亿,到期兑付压力较大
2023年以来,安徽省经济延续恢复向好态势,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领先全国0.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方面,2023年以来,安徽省全面提速项目建设,2023年1~11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0%,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中的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3%。财政收入方面,2022年安徽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89.00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比增长9.9%;同期,安徽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379.00亿元,同比增长10.4%,财政平衡率为42.83%,财政自给能力仍较弱。
2023年,安徽省城投债发行表现总体活跃,发行规模为2,463.65亿元,在全国排名第12位,同比增长2.54%;净融资额659.62亿元,同比下降14.82%。分季度来看,四个季度新发行城投债分别为738.28亿元、647.82亿元、566.84亿元和510.71亿元;分区域来看,发行主体多为地市级城投企业,发行规模排名前三的地级市是亳州市、阜阳市、合肥市,发行规模分别为224.50亿元、239.34亿元和601.25亿元;发行成本方面,2023年安徽省城投债平均发行利率和利差分别为3.97%和161.61BP,同比分别上升0.3个百分点和24.42BP,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
截至2023年末,安徽省存量城投债为7,012.94亿元,主要集中在合肥市、省级、滁州市,其中,合肥市和省级存量城投债规模均超过700亿元。到期方面,安徽省城投债在未来三年到期规模均超过1,400亿元,规模相对较大。具体来看,2024年安徽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93亿元)和建安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98亿元)到期债券规模相对较大,存在一定的偿付压力。
2023年安徽省城投债发行结构仍然以私募公司债、中票和超短为主,三者合计占当年发行规模的比重超70%,发债主力集中于合肥市、阜阳市和亳州市,其中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建安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行规模最高,分别为285亿元和146亿元。当年城投债平均发行利率和发行利差同比小幅增长,但仍处于全国较低水平,未来三年安徽省存量城投债每年到期规模均超过1,400亿元,部分企业如安徽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建安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将面临较大的兑付压力。
▶ 福建:经济保持增长,全年城投债发行规模和净融资规模小幅增长,但发行成本略有上升,2024年债务到期压力较小
2023年1~9月,福建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120.75亿元,同比增长4.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2023年1~10月,福建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27.78亿元,增长10.6%,其中税收收入4,141.66亿元,增长13.0%。
2023年福建省城投债发行规模为2,184.14亿元,在全国各省市中居13位,规模同比增长13.22%;同期净融资727.84亿元,同比增长5.32%。发行成本方面,一季度城投债发行利率多在4%以上,后逐步回落,但仍带动全年加权平均发行利率较上年上升0.33个百分点至3.59%,加权平均利差为66.60bp,融资成本仍处于全国下游水平。期限结构方面,发行城投债中1年期及以下、1~3年期、3年期以上占比分别为20.64%、47.75%、31.61%,发行短期化特征较为明显。分地市来看,泉州、漳州、厦门发行规模分列前三,占比分别达30.47%、19.20%、18.56%,与地区经济实力相符合。
截至2023年末,福建省城投债存量规模为5,355.22亿元,居全国第12位,主要集中在泉州、漳州、厦门和福州。到期方面,不考虑债券回售情况下,福建省城投债在未来三年到期规模分别为1,341.07亿元、1,060.37亿元、1,327.88亿元,各年及2024年年内债务到期压力均相对平缓。考虑到福建债务率偏低、经济和财政实力较强,整体融资环境良好,福建省城投债到期偿付压力较小。
▶ 山东:经济巩固向好,“一揽子化债方案”提出后,城投债下半年提速发行,发行成本随之下降,全年城投债发行规模增长明显,净融资额回暖,但部分区域债务压力仍较突出
2023年以来,山东省经济巩固向好,2023年1~9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125亿元,同比增长6.0%;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5%;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53.2亿元,同比增长5.8%,财政平衡率为63.19%。
2023年山东省城投债发行规模为6,444.04亿元,仅低于江苏省和浙江省,同比增长42.29%,发行节奏上,自8月以来发行提速。净融资方面,全年净融资规模为2,181.42亿元,同比增长12.86%。发行成本方面,2023年山东省城投债平均发行利率为4.43%,同比上升0.55个百分点,加权平均发行利差为153.47BP,其中上半年发行利率偏高,下半年有所收窄。期限结构方面,发行城投债中1年期及以下、1~3年期、3年期以上占比分别为24.19%、47.09%、28.72%,短期债务占比相对偏高。分地市来看,济南和青岛发行占比分别为31.35%和31.20%,区域集中度高。
截至2023年末,山东省存量城投债规模为15,003.25亿元,占全国城投债的9.26%,仅低于江苏省和浙江省。到期方面,不考虑债券回售情况下,山东省2024~2026年到期债务规模分别为3,602.01亿元、3,403.00亿元、3,903.57亿元,其中2023年年内主要集中在一、三季度;分区域来看,2024年青岛市、济南市、淄博市到期债务分布为1,155.47亿元、450.97亿元、164.79亿元,债务偿付压力较为突出。
山东省多地非标*** 和商票逾期等负面舆情频发后,随后当地政府加强债务监管并出台债务风险化解措施,对部分重点区域给予资源倾斜,加上“一揽子化债方案”施行,山东省城投债下半年提速发行,发行成本先升后降,全年城投债发行规模增长明显,净融资额回暖,但部分区域债务压力仍较突出。
▶ 江西: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净融资额同比大幅增长,景德镇市发行成本偏高
2023年1~9月,江西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653.2亿元,同比增长3.4%。同期,江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十大重点行业的增加值增速呈现“六增四减”,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增速超1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医药制造业下降超5%。同期,全省基础设施投资仍主要由亿元以上施工项目拉动,同比增长10.8%,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江西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00.6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税收收入1,610.9亿元,增长15.3%,主体税种中增值税819.5亿元(增长35.9%),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均同比下降。
2023年,江西省城投债发行总额3,002.63亿元,同比增长28.03%,分地市看,南昌市发行规模最大,逾1,000亿元,上饶、赣州、景德镇三市发行规模在250~400亿元之间,以上四市合计占比接近70%。同期,江西省城投债净融资额为704.79亿元,同比增长18.11%。发行成本方面,2023年,江西省城投债加权平均发行利率为4.04%,其中省会南昌市发行成本最低,为2.87%,景德镇市发行成本最高,为6.13%。
截至2023年末,江西省存量城投债规模7,146.56亿元,其中南昌(含省级)、上饶、赣州三市存量规模位列全省前三,分别为2,179.59亿元、1,103.48亿元和1,023.75亿元,合计占比约60.00%。到期方面,在不考虑债券回售的情况下,2024年江西省城投债集中到期压力较大,年度偿还金额达2,180.55亿元,2024年各季度到期金额依次递减,其中一季度偿还金额超过650亿元。江西省2023年净融资实现同比增长,但景德镇市城投的发行成本自2023年初起显著走高,2023年10月以后随着“一揽子化债方案”的逐步落地得到一定缓释。
2. 东北区域:经济财政快速恢复,短期基本面得到改善,但远期挑战仍存,发行及存量规模小、净融资持续流出现象依旧存在
区域:辽宁、吉林、黑龙江
经济财政运行方面,2023年作为新冠肺炎疫情全面放开后的第一年,东三省经济呈现出快速复苏的态势,经济体量虽仍处于全国中后段,但经济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转型初见成效,未来随着中央新一轮东北振兴政策的落地和实施,东三省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亦随着经济的快速复苏较上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2023年前三季度,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同比增长8.1%、34.4%和9.7%。但受限于全国房地产市场环境萎靡,政府性基金收入仍普遍性不达预期,当前国家及地方已相继出台关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政策,但对东北土地市场刺激作用仍有待观察。
城投债发行方面,2023年东三省城投企业信用债净融资额依旧呈净流出态势,其中黑龙江省-101.94亿元、吉林省-93.60亿元、辽宁省-87.94亿元,且除吉林省外净融资缺口均较2022年增加。新发债方面,东三省城投债新发行规模较小,且向头部区域及企业聚集的趋势仍未改变,资质较弱企业发债日益艰难或逐步退出债券市场。黑龙江省2023年仅哈尔滨市、大庆市和牡丹江市实现发债,发行总额62.85亿元,较2022年小幅下降,其中哈尔滨市发债规模占比近60%;发债企业4家,其中AA+企业3家,平均发行成本5.04%,平均发行信用利差275.55BP。吉林省2023年仅省级和长春市实现发债,其余地市无新债发行,发债企业信用等级均为AA+或AAA,规模合计430.20亿元,较2022年提高约50%,平均发行成本5.05%,平均发行信用利差261.90BP。辽宁省发债区域相对分散,大连市、沈阳市、本溪市、铁岭市和营口市均有发债,发债级别亦相对多元,规模合计59.60亿元,较2022年小幅提升,平均发行成本5.44%,平均发行信用利差324.58BP。辽宁省经济财政实力位于东三省第一,但发债规模最少,过去其区域内一系列*** 事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尚未完全消除。
自2023年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后,东三省新发行城投债成本总体有所下降:黑龙江省发行城投债51.65亿元,占当年发行规模比重82.18%,平均发行成本和平均发行利差小幅上升至5.09%和280.48BP,主要原因系7月之前黑龙江省发债城投资质较好,成本较低,7月之后存在部分资质较弱的城投发债成功拉高成本所致。以中央政治局会议为节点,该节点前后均有发债的黑龙江省城投为哈尔滨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哈尔滨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述公司7月后发债利差均低于7月前;吉林省发行城投债221.40亿元,占当年发行规模比重51.46%,平均发行成本和平均发行利差分别下降至4.60%和217.54BP。辽宁省发行城投债36.70亿元,占当年发行规模比重61.58%,平均发行成本和平均发行利差分别下降至4.99%和285.81BP。与此同时,东三省提前兑付与回售规模亦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后有所增加,进一步推动了东三省债券市场净融资缺口增加。
从全国范围来看,东北三省的存量城投债规模不大,共计1,534.00亿元,仅相当于发达地区地级市的存量债规模,且近年来持续走低,主要集中在吉林省,吉林省的存量债券占东三省的69.16%。从到期方面来看,东三省城投债主要集中于2024~2026年到期,在以中央层面主导的一揽子化债方案实施后,东三省相继发行大规模特殊再融资债化解存量债务,短期内城投基本面都得好转,但远期基本面仍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从长远来看,东三省仍面临较大偿债压力。
总体来看,2023年东三省经济财政表现亮眼,但仍需关注到区域整体底子较薄,人口持续外流、产业转型及体制机制改革仍任重道远等问题,在中央层面主导的政策倾斜和支持下,东北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但亦面临诸多挑战,具体到城投层面,除少部分东三省核心地市的优质平台外,其余平台普遍面临融资成本高、财政回款困难、资质持续弱化、造血能力不足、投资人主要来自当地金融机构等现象,发债平台数量及发债规模进一步萎缩。上述趋势随35号文的出台东三省被列入重点省份及特殊再融资债的发行进一步加剧,未来东北城投平台分化将进一步显现。从风险来看,中央政治局会议后,短期内东北偿债压力得到缓释,城投高息债务普遍得到展期置换,但绝大多数东北城投资质仍未有明显改变,顽疾仍存,远期发展仍面临较大挑战。
3. 华北区域:特殊再融资债重启,天津、内蒙等部分弱区域对一揽子化债政策敏感度更高,2023年下半年来发行利差或净融资明显改善,京冀晋城投债市表现依旧平稳
区域: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 京津冀:北京河北城投债市表现依旧平稳,受益于多项积极政策短期提振信心,天津23年下半年以来城投债净融资由负转正,城投利差下行明显,但长期城投融资政策收紧情况下,未来天津城投债务化解与河北平台转型尚待观察
2023年前三季度,京津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万亿元,北京、天津和河北分别为31,723.1亿元、12,252.6亿元和31,776.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分别增长5.1%、4.6%和5.2%,其中北京持续推进去工业化、二产比重及增速持续降低,天津则处于向后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中,依旧处于失速状态,故京津GDP呈现不同幅度降速,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财政收支方面,2023年前三季度,北京、天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均在10%以上,呈现高速恢复态势,主要是经济恢复性增长带动,以及上年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基数较低因素影响;河北2023年前三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3.94%,比上半年下降了5.47个百分点,是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增速第二低的省份,其中廊坊、保定、秦皇岛、张家口4个地市增速由正转负,面临增收压力。此外,天津市2023年前三季度政府性基金收入较上年有所恢复,但总量仍偏小,对综合财力的补充作用有限。
城投债发行方面,2023年北京市城投债发行规模合计1,036.5亿元,较上年发行791.46亿元有所增长,四个季度分别发行347.5亿元、154.2亿元、235.8亿元和299亿元,主要发债企业北京市海淀区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淀国资”)及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投公司”)发行金额分别为270亿元及223亿元,此外无发行规模超百亿城投企业;当期净融资额202.7亿元,较上年10.79亿元增长明显。天津市城投债2023年共发行3,731.71亿元,其中自2023年7月随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一揽子化债方案以来,天津市城投债三季度发行规模和数量明显提升,当期累计发行134只城投债突破千亿至1,297.92亿元,发债企业主要集中于津滨双城中高等级客户,其中天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城投”)2023年累计发行1,526.1亿元,额度占比超过40%;此外,2023年天津市城投债净融资由负转正至188.88亿元,整体融资环境有所改善,但四季度净流出态势较为明显,或与特殊再融资债发行置换影响债务以及35号文严控重点省份增量、提前兑付情况亦有所增加有关。河北省2023年城投债发行和净融资规模分别为936.42亿元和296.40亿元,分别较上期增长24.99%和17.62%,发行规模全国省份中游偏下,发行区域仍主要集中于唐山、石家庄、邯郸、沧州,其中曹妃甸国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河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发行超过百亿,系全年发行主力。综合来看,2023年京津冀城投债市场净融资层面均有所改善,但发行成本差异较为明显,其中天津超短期融资券当期发行数量占比约70%,在发行期限趋短的情况下,债券发行平均票面利率在全国范围内仍居于高位,仅次于青海、云南和辽宁省,但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以来积极的政策预期对天津部分城投企业债券发行明显利好,部分城投企业票面利率迅速降低,认购倍数也创新高,来年融资走势值得期待;河北、北京平均票面利率分别为4.28%和3.42%,处于全国中游偏下,城投企业融资环境整体较好。
存量城投债方面,截至2023年末,京津冀存续城投债分别为3,028.8亿元、3,998.48亿元和2,466亿元,累计接近9,500亿元,其中天津市存续城投中滨海新区和市本级占比超过80%,政府表态相对积极,资源协调空间较区县更大,河北省存续城投债则主要集中于省本级、唐山、石家庄和邯郸、沧州,另外天津存量城投债加权平均利差由7月末的456bp迅速下降至12月末的147bp,虽仍高于北京、河北,但中央指导化债与地方资源协调所带来的修复作用显现明显。城投债到期压力方面,2024年京津冀三省到期债券分别为857.03亿元、2,577.49亿元、534亿元,除省或市本级外,北京海淀区(215亿元)、河北唐山市(94.8亿元)、天津的武清区(213.3亿元)和津南区(101.52亿元)等地市或区县1年内到期债券压力较大,且天津的特殊再融资债券额度尚无法对集中到期债券形成完全覆盖,尤其需关注35号文严控重点省份债务增量以及“3899名单”等政策出台后,后续的债务偿还和兑付安排情况。
整体看来,北京市自2023年1月宣布提前三个月完成中央提出的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任务要求,隐性债务已清零且区县全部退“红”,且2023年6月国务院在2022年中央决算报告中进一步提及支持北上广做好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和探索长效监管制度框架,故北京未涉及10月开始的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与城投债提前兑付,债券发行依旧平稳。同时,得益于城市的特殊功能定位及区域实力的先天优势,北京市城投平台较早开始向国资管理、资本运营和产业投资转型,隐债名单主体融资政策收紧带来的影响相对有限,北京城投债市场整体仍保持较高的市场认可度,融资环境相对稳定。
天津市城投企业债务压力的形成是长期以来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2023年7月“一揽子化债方案”对地方债务风险问题的解决释放了稳妥信号,可以看出8月以来天津市部分城投债受到投资者追捧,认购倍数明显升高,城投债发行利率和利差大幅下降,敏感程度相对较高,债券期限虽有一定程度拉长,但仍以3年期以内为主,加之2023年10月天津市发行特殊再融资政府债券置换隐性债务及35号文严控重点省份债务增量,城投债净融资规模呈流出态势,提前兑付情况亦有所增加。从短期来看,本轮化债对天津市城投企业缓解短期债务压力,增加企业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提振市场情绪,化解尾部风险等均发挥了有效作用,但长期来看天津市广义债务规模并未降低,且城投平台融资政策明显收紧,预计城投平台将分化转型发展,而债务化解本质上还需要依赖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升级转型。
河北省城投数量、发债规模与发行表现较其他发达省份均呈现一定差距,整体偿债压力较小,在“一揽子化债”大背景下,此前短期压力较大的唐山、张家口等地区成为此次“化债”受益最大的区域,区域城投利差与河北省整体城投利差有一定收窄,已处于近三年较低水平,融资环境有所改善。此外,河北省近年来城投整合加速推进,沧州、石家庄、张家口、保定及唐山等地市多亿国企重组方式整合新平台,而随着“3899”名单对城投类主体借新还旧的融资限制,或将进一步促使区域内城投企业加快实现向市场化经营主体或产业投资主体转型。
▶ 山西内蒙:同为能源大省,山西内蒙2023年经济财税表现呈现分化,本轮特殊再融资债获得额度亦差异明显,发行情况和净融资均小幅改善,但两区域的城投转型和长期债务化解仍任重道远
2023年前三季度,山西、内蒙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18,049.37亿元和16,88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5%和7.2%,同为能源大省,经济增势却呈现分化,其中山西的名义GDP增速仅为0.13%位列全国最末,或与经济形势不稳、需求不旺盛带来的能源价格回落有关;但内蒙GDP实际增速位居全国第三,其中全区非煤产业快速增长11.5%,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反映其在结构调整中有一定新的突破。经济形势反映到财政上,同样差异较为明显。2023年内蒙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83.4亿元,税收2,331亿元,均增长9.2%,实现政府性基金收入478.3亿元,增长70.6%;山西2023年1~11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150.8亿元,下降1.4%,税收2,379.9亿元,减少148.8亿元,相较于2022年的财政暴涨整体减收,税收不稳成为重大隐患,未来仍需加快工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形成新的支柱产业以保障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城投债发行方面,2023年山西省共涉及11个城投发行主体85只债、累计发行606.9亿元,较上年406.2亿元保持增长,主要集中于太原市和省级平台,仍保持省内平台数量精简、发行规模不大的主要特征,其中太原市龙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发行突破百亿,净融资196.57亿元,保持净流入增长态势,平均发行成本3.95%,处于全国中上游。内蒙2023年则涉及2个省级交投发行主体6只债共计40亿元,市场认可相对较高且多以超短发行为主,平均发行成本仅为3.20%,此外内蒙2023年城投债净融资额也由-73.55亿元亿元转正至1亿元,发行趋势趋于好转,但随着内蒙古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对内蒙古公路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吸收合并的完成,发行主体或将进一步集中,内蒙地市及区县级平台市场认可不佳,整体融资环境仍待重塑。
城投债存量方面,截至2023年末,山西省存量城投债剩余186只累计1,394.83亿元,主要集中在太原市(556.92亿元)和省本级(421.4亿元),加权平均利差101.5bp,全国中游偏下;同期末内蒙存量城投债25只144.7亿元,主要集中于内蒙古交通集团有限公司(88.4亿元),加权平均利差107.83bp,略高于山西,且随着存量平台向省级交投集中,利差已较年初下行明显。2024年山西内蒙城投债到期规模分别为376.55亿元和84.40亿元,其中内蒙1年内到期兑付较为集中,需关注省级交投重组对债券续接的影响。
整体看来,山西省城投平台数量精简、债务负担不大,融资成本亦相对合理,本轮特殊再融资债发行,山西网传额度仅为28亿元,对城投隐债置换、成本降低、结构优化等直接作用效果有限,2023年整体融资形势变动不大。但作为能源大省,山西财政对煤炭较为依赖、区域城投亦多依附煤炭展业的特点未发生根本扭转,随着2023年煤炭钢铁市场价格快速回落,围绕在山西的产业结构性困扰再次显现,山西经济财政改革压力增大,亦会为城投带来较大的转型和升级压力,未来破冰之路依旧存在挑战。
2023年9月及10月,内蒙首发千亿特殊再融资债,率先开启新一轮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化解,且与其他省份偿还存量债务不同,内蒙特殊再融资债募集资金用途还包括偿还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拖欠企业账款,解决城投的实际欠款负担。所以内蒙虽然城投公开债规模很小,短期内对其他地市和区县平台的认可改善无法一蹴而就,但千亿特殊再融资债发行短时间内可以带来市场情绪提振、缓释地方政府和城投到期压力,对区域融资环境的改善效果也值得期待。此外,内蒙虽然近两年预算收入增速较快,但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不大,对中央转移支付依赖一直持续,整体财政实力和偿债能力较弱,长期化债仍需持续关注后续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城投企业转型等相关问题。
4. 中南区域:河南新发行与净融资改善 湖南和广西净融资额同比下降显著
具体区域: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
▶ 河南:经济财政保持平稳增长,2023全年城投债发行规模仍同比提升,净融资额在全国表现良好,但下半年以来净融资规模环比有所下降;2024年为偿债高峰
2023年以来,河南省经济财政均保持平稳增长态势。2023年1~9月,河南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78万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三产分别增长0.8%、4.2%和4.1%。2023年1~11月,全省重点领域投资稳定增长,其中工业投资增长8.3%,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1%,全省社会领域投资增长11.1%。财政收支方面,2023年1~10月,全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33.40亿元,同比增长7.4%,税收收入占比为64.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204.40亿元,同比增长2.9%,财政平衡率为42.73%,仍处于较低水平;此外,当期政府性基金收入为1,295.10亿元,同比下降6.5%。
城投债发行方面,2023年河南省城投债发行总额为3,513.39亿元,较上年增长42.96%,增幅较明显;净融资方面亦呈现相同态势,2023年河南省城投债实现净融资1,499.53亿元,较上年增长40.88%,净融资额在全国亦居前列。分季度来看,发行高峰期为二季度和三季度,发行额均在1,000亿元上下,二季度和三季度城投债净融资额亦均超过400亿元,但自三季度起,河南省城投债净融资有所下降,其中三季度、四季度净融资额环比分别下降9.16%和41.71%,四季度降幅尤为显著。具体从发行人来看,河南航空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河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三门峡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三门峡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新郑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净融资规模靠前,均在50亿元以上。发行成本方面,2023年,河南省新发行城投债利率均值为4.75%,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
从存续情况来看,截至2023年末,河南省存量城投债规模为7,126.02亿元,主要集中于郑州市(2,150.35亿元)和省级(1,411.60亿元),两者存续城投债余额合计3,561.95亿元,占比约50%。到期方面,不考虑回售情况下,2024~2026年分别将到期1,975.62亿元、1,587.58亿元和1,698.97亿元,2024年为偿债高峰。总体来看,河南省城投企业偿债压力犹存,随着一揽子化债政策逐步落地实施,需关注不同地区不同资质城投企业融资能力分化情况。
近期,郑州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耿勇军表示将高质量编制“1+6”化债方案,做好账款清欠和风险防范。指导各级平台公司加快市场化转型,规范投资行为,提升抗风险能力。督促企业建立“631”债务偿还机制,谋划好到期债务偿还措施,维护经济运行秩序和社会大局稳定。
▶ 湖南:净融资额显著下降,存量规模居全国上游水平,债务到期压力较大
2023年,湖南省城投债发行规模为3,052.01亿元,相比2022年同期增长14.34%,发行规模位居全国第七;分地级市来看,长沙城投债发行规模1,200.54亿元居省内首位,且远超紧随其后的株洲和常德,株洲城投债当期发行规模为406.48亿元、常德城投债当期发行规模为375.48亿元,其余各地级市的发行规模均小于240亿元;2023年湖南省新发城投债平均利率为4.51%,融资成本同比小幅增长0.08个百分点。2023年,湖南省城投债净融资额自第三季度起大幅缩减,第四季度净融资额由正转负且出现较大规模缺口,从全年来看,2023年净融资额为269.99亿元,同比下降高达38.50%。
截至2023年末,湖南省存量城投债规模为9,758.54亿元,存量规模居全国上游水平,分地级市来看主要集中在长沙、株洲和常德,其中长沙市存量城投债为2,982.19亿元、其余规模在1,000亿元~1,300亿元之间。湖南省城投债到期压力集中在近五年,2029年起压力将有所缓解。2024年到期规模为2,087.72亿元,分地级市来看,长沙城投债到期规模最大为437.60亿元,其次是株洲、常德,分别为347.59亿元和222.85亿元,整体来看,湖南省面临较大的到期压力。
2023年8月湖南省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湖南省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工作方案(送审稿)》,系7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一揽子化债方案后,首个出台化债方案的省份。2023年8月初披露的《关于湖南省2022年省级决算草案和2023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明确湖南下半年财政工作重点之一是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具体有涉及五大方面:落实好一揽子化债方案;激励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替接他盘”、续本降息,推进隐性债务防断链、优结构、降成本;加强融资平台公司综合治理,防范国有企事业单位“平台化”;调整优化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和立项管理办法,对市县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实行资金来源提级审核;深化违规举债、虚假化债专项监督,加强常态化债务风险监测预警,牢牢守住资金不断链、债务不***、风险事件不发生的底线。
从2023年以来的经济财政表现来看,2023年前三季度湖南省生产总值36,953.37亿元,同比增长4.0%,增速略低于2022年前三季度;2023年全省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60.30亿元,同比增长8.3%,其中地方税收收入占地方收入比重达65.7%,较上年提升1.1个百分点,收入质量稳步提升。
总体来看,2023年,湖南省城投债发行规模居全国上游水平,区域内各地级市债券发行规模出现明显分化;区域净融资额较2022年同期显著下降,城投债存量规模较大,面临较大的到期压力。
▶ 湖北:2023年经济总量保持增长,但投资增速放缓;城投债发行规模及净融资规模同比保持增长,但第四季度净流出态势明显;2024年上半年存在一定集中到期压力
2023年以来,湖北省经济总量保持增长,但投资增速明显放缓。2023年1~9月,湖北省GDP为40,237.97亿元,同比增长6.0%,增速略高于全国同期水平(5.2%)。2023年1~11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1%,增速较2022年同期(15.1%)下降10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收缩明显,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由正转负;民间投资增速放缓,民间投资增速下降至2.7%。财政方面,受益于经济增长带动及相关退税恢复常态,湖北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较快,2023年1~11月,湖北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365亿元,同比增长11.4%;但受土地市场仍处于低迷状态影响,湖北省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主的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实现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2023年1~5月,湖北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647亿元,同比下降31.7%。
2023年,湖北省城投债新发行规模为3,003.57亿元,同比增长24.98%;同期净融资规模为951.98亿元,同比增长18.30%。分季度来看,2023年四个季度湖北城投债发行规模分别为877.87亿元、794.10亿元、871.79亿元和459.81亿元,第四季度发行规模明显收缩,环比下降46.11%;同时第四季度湖北省城投债偿还规模仍较大,双重因素影响下使得第四季度净融资额由正转负(-121.07亿元),净流出态势明显。分地市来看,武汉市全年城投债发行规模为1,269.71亿元,占全省比重超过40%,居绝对首位,其次为黄石市和襄阳市,分别为440.14亿元和293.34亿元,其他地市发行规模较小,均小于200亿元。发行成本方面,2023年湖北全省城投债加权平均发行利率为4.09%;分季度来看,四个季度加权平均发行利率分别为4.21%、4.43%、3.96%和3.57%,发行成本呈下降趋势;分地市来看,武汉市发行成本最低,加权平均发行利率为3.40%;潜江市发行成本最高,加权平均发行利率为5.40%,次之为黄石市,加权平均发行利率为5.05%。
截至2023年末,湖北省存量城投债规模为7,750.28亿元,分地级市来看主要集中在武汉、黄石、襄阳和宜昌,分别为3,590.40亿元、770.48亿元、733.93亿元和666.47亿元,其他地市州存量城投债规模均低于450亿元。到期方面,2024年湖北省城投债集中到期压力较大,全年到期规模(不考虑债券回售情况)为1,785.25亿元,较2023年到期偿还规模(不考虑提前兑付及回售)增长25.72%,其中一季度和二季度到期压力最大,到期规模分别为562.66亿元和519.83亿元。
整体来看,2023年湖北省经济总量保持增长,但房地产开发投资收缩及民间投资放缓等使得投资增速明显放缓;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较快,但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实现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2023年城投债发行规模及净融资规模同比保持增长,发行成本呈下降趋势,但第四季度净流出态势明显;2024年上半年湖北省城投债存在一定集中到期压力。
▶ 广东:经济发展延续恢复发展态势,偿债需求大幅增长驱动城投债发行同比增长,融资成本仍处低位,但广东省城投新增融资意愿不强,净融资额同比下降超40%
2023年1~9月,广东省经济运行延续恢复发展态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161.63亿元,同比增长4.5%。具体来看,全省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9万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连续5个月回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4%;同期,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工业投资增速加快,完成投资增长23.9%;此外,广东省交通运输持续恢复,客运增长势头明显,2023年1~9月全省客运量增长65.6%。
2023年,广东省城投债发行显著回暖,发行总额3,041.5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06%。分地市看,广州(含省属企业)、深圳、珠海发行规模仍位列全省前三,三市合计占比85.62%。同时,由于2023年广东省城投债偿还总额大幅增长50.62%至2,630.74亿元,广东省城投债净融资额仅为410.84亿元,同比下降41.73%。整体看,广东省2023年城投债净融资额占当期发行总额的比重仅为13.51%,较2022年大幅下降15.25%。发行成本方面,2023年广东省城投债的加权平均利率仍处于低位,约为2.99%,其中广州、甚至、东莞、中山四市的加权平均发行利率均低于3.00%。整体看,虽然广东省城投市场认可度较高,融资成本持续处于低位,但省内城投新增融资意愿不强,城投债发行主要由偿债需求驱动,城投净融资同比大幅下滑。
▶ 广西:全年发行规模同比增长,柳州市发行量显著回升;全年发行利率同比上行,四季度发行利率最低;2024年偿付压力仍较大
2023年1~9月,广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654.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9%,增速较上半年加快1.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整体增速尚低于全国平均增速。2023年1~11月,广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4.9%。财政收入方面,2023年1~11月,广西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13.40亿元,同比增长3.9%;同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418.88亿元,财政平衡率为29.77%。
城投债发行方面,2023年广西共发行城投债规模合计971.25亿元,同比增长31.26%,全年城投债净融资额39.31亿元,同比下降29.74%。区域分布来看,广西城投债发行仍主要集中于南宁市(含自治区级企业)和柳州市,上述两区域发行规模分别为599.10亿元和219.81亿元,占全区比重分别为61.68%和22.63%,其中自治区级企业发行规模占南宁市比重达87.00%,受益于一揽子化债方案的逐步落地,柳州市平台企业债券发行量显著回升,全年发行规模较上年增长53.22%。从发行利率来看,广西全年城投债发行利率均值为5.39%,同比上升0.50个百分点;分季度来看,一季度发行利率均值最高,达到6.31%;四季度发行利率均值最低,为5.12%。
存量城投债方面,截至2023年末,广西存量城投债为2,421.84亿元,主要集中在自治区级、柳州市和南宁市,分别为891.45亿元、748.09亿元和244.30亿元,其中柳州市存量规模较上年末压降107.46亿元,自治区级城投债成为广西城投债最大构成。具体企业来看,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西铁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广西柳州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存量债规模居前三,合计占全区总额的35.30%。利差方面,广西存量城投债加权平均利差为259.55,在全国处于高位。从到期回售情况来看,2024年广西城投债共需偿还1,016.08亿元(含全额回售364.68亿元),到期回售规模较上年增长4.62%,仍面临较大的偿付压力。
2023年以来,广西通过自治区层面整体统筹、各地市分城施策、个别地市重点支持的方式推进化债,具体通过政府置换债券、财政调拨资金、债券滚续、银团借款、资产盘活等方式实现债务偿还及债务结构的逐步调整。2024年,广西城投到期债务规模仍较大,仍需持续关注区域融资环境的改善及部分地市化债方案的落地情况。
▶ 海南:2023年发行规模同比大幅增长,但存量城投债规模仍较小,2024年至2026年到期较为集中,整体偿付压力不大
2023年海南省新发行城投债6只,发行规模合计44.00亿元,同比增长83.33%,发行规模增幅较大,但总量仍然较小。同期,净融资规模为12.64亿元,同比下降45.87%。截止2023年末,海南省存量城投债为160.99亿元,主要集中在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其存量城投债规模为114.99亿元,占全省比重为71.43%。2023年新发行债券加权平均发行利率为4.02%,发行成本较低;存量城投债的加权平均利差为74.3BP,位居全国下游水平;海南省2023年到期及回售规模为28.36亿元,有一定偿付压力。到期方面,在不考虑债券回售的情况下,2024年至2026年是海南省城投债的到期高峰,年度偿还规模分别为34.35亿元、34.64亿元和53.00亿元,整体偿付压力不大。
从2023年以来的经济表现来看,2023年前三季度,海南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74.9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5%,三次产业均有所回升,其中旅游总收入增幅加大。财政表现方面,2023年1~11月,全省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3.05亿元,同比增长12.00%,其中税收占比为75.89%,财政质量较高。
整体来看,海南省城投企业数量有限,2023年发行规模同比增幅较大,发行成本较低,但净融资额有所下降,整体偿付压力不大。
5. 西北区域:全年城投债净融资额仍为正,但同比有一定下降,发行规模和净融资高峰均集中于三季度;受益于“一揽子化债”,债务压力更大的甘青宁地区风险缓释效果相对明显,但后续化债效果仍有待持续关注
具体区域: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城投债发行方面,2023年西北五省共发行城投债2,121.49亿元,同比增长约20%,净融资额则同比下降约28%至86.50亿元,新增融资力度较上年进一步减弱。分季度来看,2023年无论发行规模亦或是净融资的高峰均集中于三季度,两者分别为635.40亿元、117.66亿元,或与7月“一揽子化债”的开启有最直接的关联;此外,二季度和四季度净融资额均为负。同时,受益于“一揽子化债”政策,全年五省城投债加权平均利差均呈下降趋势,债务压力较大且作为十二个化债重点省份的甘宁青收窄趋势更为明显,但仍需持续关注后续化债方案的进一步落地及实际效果。
▶ 陕西:2023年城投债净融资额同比大幅下降,发行主力集中于西安市开发区平台,未来三年到期绝对规模均较大,在西北五省中到期压力相对突出
2023年以来,陕西省经济财政整体保持较低位增长。2023年1~9月,陕西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7万亿元,同比增长2.4%。2023年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5.5%,其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8.6%、第二产业增长2.8%、第三产业下降8.3%,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同比分别下降7.1%和13.8%。财政收入方面,2023年1~11月,全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83.50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税收收入为2,508.75亿元,同比增长1.4%,税收占比为78.8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302.84亿元,同比增长5.6%,财政平衡率为50.51%;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519.70亿元,同比下降6.5%。
从城投债发行情况来看,2023年陕西省共发行城投债1,290.05亿元,同比增长约17%,发行规模占西北五省约61%,较上年下降约1.5个百分点。分地市来看,发行主力为西安市(含西咸新区),其发行总额(878.55亿元)占全省的比重约68%,遥遥领先于排名第二的延安市(83亿元),且西安市的发行主体又进一步集中于八大开发区(含西咸新区)层面,其发行规模占西安市的87%,主要由高新区的西安高新控股有限公司(285亿元)和曲江新区的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110.55亿元)贡献。发行利率与利差方面,2023年陕西省城投债加权平均发行利率为4.79%,较上年上升17BP;在“一揽子化债”背景下,全年加权平均利差呈下行趋势,从年初的近350BP下行至年末的约160BP,区别于上年整体上扬的趋势,且2023年末利差已降至近两年最低位。净融资方面,2023年陕西省城投债净融资额为147.59亿元,同比下降约59%,再融资情况值得关注。
存续债方面,截至2023年末,陕西省存量城投债为3,266.53亿元,占西北五省约60%。在不考虑回售的情况下,陕西省城投债2024~2026年到期规模分别约880亿元、951亿元及675亿元,其中2024年到期规模同比下降约24%,但绝对规模仍较大,且在西北五省中占比57%,债券到期压力相对突出。
▶ 新疆:经济发展持续向好,财政收入稳步增加,城投债发行活跃度有所提高,未来三年内债券到期较为集中
随着稳增长政策累积效果加速释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新疆”)经济稳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良好,财政收入保持增长。具体来看,2023年1~9月,新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552.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2023年1~11月,新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6%,其中风力光伏发电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3倍,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7.9%,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4.6%。受益于此,2023年1~11月,新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947.8亿元,增长16.6%,财政收入规模已超过上年全年水平;其中,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2.4%,财政收入稳中提质。
从城投债发行情况看,2023年,新疆城投债发行规模合计为575.36亿元,较上年增长10.57%;发行只数为95只,较上年增长9.20%,发行活跃度有所上升。从月度发行情况来看,2023年,新疆城投债发行尽管仍主要集中于3月、4月和8月,但相较于2022年而言,2023年下半年发行活跃度明显提高,除11月外,其他月份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从发行利率来看,2023年,新疆城投债加权平均发行利率为3.99%,较2022年略有上升,但在西北五省中仍处于最低水平;同时,相较于上半年,2023年下半年新疆城投债加权平均发行利率大约下降0.48个百分点,融资成本有所下降。从净融资情况来看,2023年,新疆城投债净融资规模较上年增长61.85%至99.23亿元,且各季度呈现净流入与净流出交替出现的情况。其中,2023年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城投债净融资为较大规模净流入状态,是新疆全年城投债净融资为正的主要支撑;2023年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为净流出状态,但第四季度的净流出规模很小,不足1亿元。
存续债方面,截至2023年末,新疆存量城投债为1,587.07亿元,在西北五省存量债中位居第二,主要集中在乌鲁木齐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和阿克苏地区,其中乌鲁木齐市存量城投债余额占新疆城投债比例达55.40%。从到期情况来看,不考虑回售情况下,新疆城投债到期较为集中,未来三年内到期债券超过七成,其中2023年到期规模为384.66亿元,相较于2022年下降19.21%,债券偿付压力有所下降。
▶ 甘宁青:2023年三省城投债净融资仍呈净流出状态,但净流出规模同比明显缩减;作为重点化债省份,受益于“一揽子化债”政策的支持,三省通过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等方式的化债措施一定程度上缓释了风险,全年城投债加权平均利差明显收窄,但仍需持续关注后续化债政策的落地情况,以及债券到期压力较大的个体能否成功滚续
2023年以来,甘肃省经济财政收入保持良好增长态势。2023年1~9月,甘肃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35.40亿元,增长6.6%。2023年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7%,其中第二产业增速为31.0%,表现亮眼。财政收入方面,2023年全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3.50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税收收入698.50亿元,占比69.6%;同期,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518.50亿元,同比增长6.1%,财政平衡率为22.21%,财政自给能力仍弱;2023年1~11月,全省实现政府性基金收入293.70亿元,同比下降0.9%。
2023年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宁夏”或“全区”)经济保持平稳运行,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23年1~9月,宁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49.74亿元,同比6.4%,三大产业均保持正向增长。2023年1~11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3%。财政收支方面,2023年1~11月,全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1.6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30.5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4%、5.6%,财政平衡率为30.16%,对上级补助依赖度仍高。
2023年以来,青海省经济保持稳步增长,但固定资产增速表现不佳,财政收入增长势头良好。2023年1~9月,青海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95.69亿元,同比增长5.6%。2023年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但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5.6%,虽然第二产业维持12.7%的增速,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下降8.2%和18.6%。财政收支方面,2023年1~11月,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完成331.10亿元、1,840.4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6%、11.2%,财政平衡率为17.99%,处于低水平。
从城投债发行情况看,2023年甘宁青三省城投债共发行256.08亿元,同比增长约75%,其中甘肃、宁夏、青海发行规模分别为101.08亿元、135.50亿元、19.5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约53%、156%、-30%,三省发行主体均主要为省本级及省会平台。发行利率和利差方面,2023年甘宁青三省城投债加权平均发行利率分别为4.55%、5.18%和7.03%,其中甘肃省因发行主体更集中于信用级别更高的省级平台,因而发行利率为三省最低,且较上年有所下降,而其余两省均同比有所上升;此外,受益于“一揽子化债”政策,2023年三省城投债加权平均利差均显著收窄,尤其是2023年下半年以来,与上年整体上扬趋势明显不同。但2023年末青海加权平均利差仍在500BP以上,为三省最高,宁夏和甘肃则分别降至210BP和150BP以下,反映出市场对三省城投债风险仍做出较明显区分。净融资方面,2023年三省城投债净融资额共-160.32亿元,同比增长约47%,甘肃、宁夏和青海分别为-153.92亿元、19.60亿元、-26.00亿元,除宁夏仍维持上年的小额净流入状态外,甘肃和青海则延续上年的净流出状态,但净流出规模同比明显缩减。三省全年城投债融资仍受前期兰州城投债券技术性*** 等信用风险事件影响程度较大,而宁夏因债券存量小,同时获得国开行等金融机构支持力度相对较大,因而受影响程度相对较小,但后续三省区域融资环境仍有待持续关注。
存续债方面,截至2023年末,甘宁青三省存量城投债730.59亿元,占西北五省的13.42%,且主要集中在甘肃省。在不考虑回售的情况下,三省城投债2024~2026年到期规模分别为296.47亿元、202.84亿元、161.88亿元,其中前两年到期规模主要集中于甘肃省,2026年到期规模则主要集中于宁夏,需关注到期规模较大的甘肃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到期135亿元)等主体的融资通道能否继续保持较畅通状态。
作为债务压力较大的地区,2023年以来甘宁青三省均以遏制新增隐性债务,稳妥化解存量,完善并落实闭环管理问责机制,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等措施继续推进化债。2023年7月以来,随着“一揽子化债”的开启,作为十二个重点化债省份,甘宁青三省整体获得了较多化债支持,其中2023年四季度三省分别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220亿元、141亿元、96亿元,市场亦以明显收窄的利差对以上化债支持给予反应,但后续三省化债政策的进一步落地及后续实际效果仍有待持续关注。
6. 西南区域:川渝新发行同比略有上升 云贵净融资呈净流出,“一揽子化债政策”出台后,发行成本明显下降,但融资环境仍有待改善,城投债发行与到期情况值得关注
具体区域: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西南五省市(区)2023年以来债券融资总体呈现分化态势,2023年末存续债券规模约占全国总量的13.91%,其中四川省和重庆市合计占五省市(区)比重超80%。全年五省市(区)城投债发行规模合计7,879.42亿元,占全国同期发行总额的11.40%,四川省和重庆市的发行规模分别为3,295.89亿元和2,580.45亿元,合计占五省市(区)比重为74.58%;其次为云南省,发行规模1554.18亿元,占五省市(区)发行总额的19.72%,贵州省和西藏自治区的发行规模占比较低。从发行成本来看,四川和重庆加权平均发行利率分别为4.39%和4.79%;贵州省和云南省发行利率明显高于平均水平。
▶ 重庆:经济保持稳步增长,财政收入回升但政府性基金收入持续承压;全年城投债发行规模回升,其中三季度发行规模明显走高,同期城投债净融资为小幅净流出,不同行政级别发行成本差异较为明显,整体来看,“一揽子化债计划”及“35号文”出台以来重庆市城投债整体发行成本持续大幅走低,存量债务到期压力短期内有所缓释。
重庆市2023年1~9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243.88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29.6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830.19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984.02亿元,增长5.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5.7%。2023年1~11月,重庆市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农户)同比增长4.7%,较1~10月提高0.8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保持回升态势。2023年1~11月,重庆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99.8亿元,同比增长14.3%,其中实现税收收入1,373.2亿元,同比增长15.6%,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5.40%,同期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279.5亿元,同比增加6.4%,主要投向于社保和就业、教育及卫生健康三大领域,财政平衡率为49.07%,财政自给能力较上年有所上升。2023年1~11月,重庆市实现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190.7亿元,同比下降10%,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1,063.5亿元,同比下降10.5%。2023年以来重庆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出现回升,但受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持续下降影响,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仍呈现负增长。
重庆市2023年城投债发行规模为2,580.45亿元,较上年同期(2,051.28亿元)出现回升;分行政级别来看,市级、区县级和园区级发行规模分别为267.96亿元、1,623.70亿元和561.19亿元,分别占总发行规模的10.92%、66.20%和22.88%;分季度看,一、二和四季度发行规模相对平均,三季度发行规模显著提升;分区域看[2],长寿区发行规模居各区县首位,为236.64亿元,2~6位分别为合川区、涪陵区、大足区、沙坪坝区和江津区,发行规模介于100~180亿元之间;区县中单体发行规模前三位分别为重庆长寿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长寿区),重庆大足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涪陵区)和重庆长寿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长寿区)。从净融资额来看,重庆市2023年的城投债净融资额为801.97亿元,其中1~9月呈净流入状态,且三季度净流入规模显著上升,四季度净融资额大幅回落,呈现小幅净流出状态。
从发行成本看,重庆市2023年城投债加权平均发行利率为4.79%,一至四季度加权平均发行利率分别5.47%、5.20%、4.60%和3.98%,发行成本呈持续下降态势,“一揽子化债计划”及“35号文”出台以来发行成本降幅较大;按行政级别看,2023年重庆市市级、园区及区县级的加权平均发行利率分别为3.33%、4.43%和5.15%,差别较为明显。截至2023年末,重庆市存续城投债余额为7,366.14亿元,较上年同期(6,461.63亿元)有所增长,其中市级存续规模为1,068.56亿元,占比14.51%,区县级存续规模为4,719.17亿元,占比64.06%,涪陵区、合川区、长寿区的存续规模均超过400亿元,位居前3位。2024年1~3月,重庆市城投债到期(含回售)规模分别为278.60亿元、96.90亿元和278.91亿元,其中1月和3月偿付压力相对较大。重庆市城投债以中短期为主,债券到期集中在未来五年,其中2024年和2026年为偿债高峰。
2023年,重庆市存量债券及债券发行规模均较上年有所上升,自2023年7月中央提出“一揽子化债计划”以来,重庆市发行成本下降明显,三季度发行规模骤升,2023年9月底,国务院下发《关于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3]35)(以下简称“35号文”),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公布,10月以来,重庆市政府再融资债券发行迎来高峰,2023年重庆市地方政府再融资一般债券(六期至九期)发行421.9亿元,2023年重庆市地方政府再融资专项债券(十期至十一期)发行304.10亿元,用于偿还存量债务,新一期政府再融资债券的发行,有利于在短期内缓解存量债务到期压力。35号文出台和再融资债券落地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地综合作用下,四季度重庆市城投债发行规模回落,发行成本进一步下降。未来在政策措施的进一步辐射下,重庆市债券市场变动值得关注。
▶ 四川:经济稳步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持续增加;城投债全年净融资规模低于上年,且四季度呈大幅净流出状态,三季度发行成本最低,需持续关注存量城投债到期情况
2023年1~9月,四川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387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947.0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5,202.4亿元,同比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3,237.6亿元,同比增长7.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8%。2023年1~11月,四川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4%,但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3.0%。财政收入方面,2023年1~10月,四川省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75.5亿元,同比增长18.4%;同期,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982.8亿元,同比增长6.3%,财政平衡率为45.83%;政府性基金收入2,463.3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177亿元)。
四川省2023年城投债发行规模为3,295.89亿元,较上年同期(3,018.26亿元)略有回升;分行政级别来看,省级、地市(州)级、区县级和园区级发行规模分别为281.80亿元、1,126.54亿元、1,292.41亿元和458.85亿元,分别占总发行规模的8.92%、35.65%、40.90%和14.52%;分季度看,前三季度发行规模均超过800亿元,四季度发行规模大幅下降;分区域看,成都市(含市级、园区级和下属区县级)发行规模居于首位,规模和占比分别达到1,828.19亿元和57.86%,2~4位分别为省级281.80亿元、乐山市136.95亿元和绵阳市110.82亿元;单体发行规模前三位分别为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兴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乐山国有资产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为130.00亿元、127.00亿元和100.00亿元。从净融资额来看,四川省2023年城投债净融资额为802.23亿元,其中8月净流入规模最大,12月呈现大幅净流出状态。
从发行成本看,四川省2023年城投债加权平均发行利率为4.39%,一至四季度加权平均发行利率分别4.72%、4.52%、4.04%和4.32%,三季度发行成本有较明显下降,但四季度小幅回升;按行政级别看,2023年省级、地市(州)级、区县级和园区级的加权平均发行利率分别为3.25%、4.29%、4.74%和4.34%,差别较为明显,区县级发债企业中,成都市区县城投债发行成本相对较低,加权平均发行利率为4.55%,其他地级市区县城投债的加权平均发行成本均高于5.5%。
截至2023年末,四川省存续城投债余额为10,791.43亿元,其中成都市(含市级、园区级和下属区县级,下同)存续城投债规模达5,752.27亿元,占比53.30%;省级存续规模为1,595.12亿元,占比14.78%,成都市各级和省级企业到期债务占比较高,或面临一定的再融资压力;地市(州)中泸州市、绵阳市、宜宾市的存续债余额位居前3位,存续债余额位于440~490亿元之间。2024年1~3月,四川省城投债到期规模(含回售)分别为189.88亿元、174.39亿元和455.94亿元,3月偿付压力较大。四川省城投债大多在未来5年内到期,其中2026年为偿债高峰。
▶ 云南:财政收入有所回升,但固定资产投资下降,房地产开发、交通和水利投资降幅明显,全年净融资仍呈净流出状态但整体流出规模有所收窄,存量城投债短期化明显;“一揽子化债政策”出台后,发行成本出现显著下降,但区域流动性压力仍较大且持续存在再融资压力,需关注新一轮政府再融资债券的发行等化债措施落地对区域融资环境的改善情况
2023年1~9月,云南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746.05亿元,同比增长4.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399.22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7,509.78亿元、增长2.6%;第三产业增加值11,837.05亿元、增长5.5%。2023年1~11月,云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10.3%,扣除房地产开发(-35.1%)、交通投资(-20.3%)、水利投资(-18.4%)后的其他投资增长0.7%。财政收入方面,2023年1~11月,云南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993.2亿元同比增长15.4%,其中税收收入1,321.00亿元,同比增长23.9%;同期,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124.3亿元,同比增长0.6%,财政平衡率为32.55%,财政自给能力仍处于较弱水平。2023年1~11月,云南省完成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515.7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完成351.0亿元,同比增长1.8%。
云南省2023年城投债发行规模为1,554.18亿元,其中一、二季度城投债发行规模相对较低,三、四极度发行规模出现明显上升。按月份来看,9月发行规模最大,11月次之。分行政级别来看,2023年省级发行规模为555.20亿元,占比达到55.59%,其中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发行规模分别为381.00亿元和121.00亿元;地市(州)城投债发行主要集中于昆明市,为392.57亿元,其他地市(州)仅有红河州、大理州、曲靖市、玉溪市和保山市有城投债发行,且发行规模较小,均低于20亿元。从发行成本来看,云南省2023年城投债加权平均发行利率为5.54%,较上年略有提升,其中省级发行成本相对较低,加权平均发行利率为4.63%,较上年有所下降;昆明市(包含下属园区)的加权平均发行利率为6.61%,受负面舆情影响,2023年昆明市城投债整体发行成本明显上升,再融资债券落地及“35号文”出台之后,11月和12月的加权平均发行利率大幅降低至5.09%和4.82%;保山市的发行成本最高,为8.2%。利差方面,云南省城投债的发行利差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3年加权平均发行利差为242.24bp[3],较上年度有所下降。
从净融资额来看,云南省2023年净融资额为-136.50亿元,仍呈净流出状态但整体净流出规模较2022年有所收窄。存续债方面,截至2023年末云南省存续城投债余额为1,856.75亿元,其中昆明市存续规模最大,为831.73亿元,占比44.79%,其次为省级800.04亿元,占比43.08%。到期债务方面,云南省城投债短期化明显,一年内到期债券比重超过60%,三年内到期债券接近95%。2024年1~3月的到期城投债规模(含回售)分别为150.13亿元、93.75亿元和156.11亿元,年度内1月、3月、8月和9月到期城投债规模超150亿元,偿付压力较大。
近年来,云南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受土地市场景气度下降、经济财政疲软、监管政策趋严和超预期风险事件冲击等因素影响,云南省整体融资环境明显下行,区域流动性压力持续上升。2023年,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和牢牢守住安全底线仍然是云南省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云南省政府将继续加强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和监测,分类施策制定债务风险化解方案,确保到期政府债务本息及时足额偿还,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融资举债行为,同时加强国资国企运行风险分析研判,支持国有企业防风化债。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9~11月,云南省财政厅合计发行地方政府再融资一般债券1,173.60亿元、发行地方政府再融资专项债券311.39亿元,需关注新一轮政府再融资债券的发行,对区域融资环境的改善情况。
▶ 贵州:经济发展稳中向好,财政收入明显提升,城投债净融资缺口进一步扩大,债券偿付压力仍然较大,需关注区域再融资环境及相关政策支持到位情况
2023年以来,贵州省经济运行总体回升向好,但经济增速低于全国水平。具体来看,2023年1~9月,贵州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347.7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较上年同期增长4.8%,但低于全国5.2%的水平。2023年1~11月,贵州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6.3%,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0%,但受政策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3.7%,固定资产投资延续下降趋势。随着前期基础设施投资效果的持续释放,贵州省财政收入同比增长较快。2023年1~11月,贵州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802.37亿元,增长15.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125.01亿元,增长21%,特别是增值税增长71.1%,成为拉动财政收入增加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贵州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5,300.21亿元,增长8.9%,但财政平衡率仍处于低水平,财政自给能力仍较弱。
从城投债发行情况看,2023年,贵州省城投债发行规模合计为367.14亿元,较上年下降19.97%;发行只数为39只,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从月度发行情况来看,2023年,贵州省城投债发行主要集中于年中,以6月为顶峰(2022年为11月),当月发行规模为97.63亿元,占全年发行量的26.59%;同时,在“一揽子化债”方案提出后,2023年第四季度贵州省城投债发行量明显下降,较上年同期下降64.12%。从发行利率来看,2023年,贵州省城投债加权平均发行利率为5.22%,较2022年下降0.10个百分点,融资成本有所降低。与此同时,2023年,贵州省城投债偿还量较上年增长12.50%至777.92亿元,其中12月的债券偿还量高达202.93亿元,占当年偿还总量的26.09%。综合发行情况和偿还情况来看,2023年贵州省城投债融资额仍呈现净流出状态,且净流出规模较上年扩大76.49%。其中,2023年12月贵州省城投债融资的净流出规模达182.16亿元,占当年净流出规模的44.35%。
存续债方面,截至2023年末,贵州省存量城投债为2,624.25亿元,主要集中在贵阳市、遵义市和省本级,分别为740.90亿元、556.88亿元和518.60亿元,合计占贵州省存量城投债的69.22%。从到期情况来看,不考虑回售情况下,贵州省城投债到期较为集中,未来三年内到期债券接近七成,其中2023年到期规模为597.66亿元,尽管相较于2022年下降23.17%,但债券偿付压力仍然较大。
城投主体方面,2023年,贵州省共计18家城投企业主体的信用等级或者评级展望发行变动,其中13家城投主体的评级展望由稳定调为负面,4家城投主体的信用等级由AA下调至AA-,1家城投主体的信用等级上调。相较于上年而言,2023年贵州省城投企业主体信用等级上调或者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的数量基本持平,但信用等级下调的数量明显下降。
债务化解方面,2023年以来,贵州省仍然坚持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稳妥防范和化解风险。《贵州省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提出,通过争取中央支持、金融机构展期降息、盘活资源资产等方式,推动各地将债务利息足额纳入预算,力争用3-5年时间,建立健全系统解决和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体制机制;同时,积极协调金融机构支持债务重组、展期降息,积极有序缓释债务风险,并加强融资平台公司治理,分类推动平台公司市场化实体化转型发展。同时,在“一揽子化债方案”的政策倾斜下,贵州省积极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用于置换隐性债务,截至2023年末已超过2,200亿元,发行规模在全国省份中居于前列。
[1] 发行总额和发行只数的数据来源为Choice终端城投债统计口径。
[2] 分区域情况仅统计发行人行政级别为区县级的债券。
[3] 基准日为2023年12月29日
END
转载请注明来源
联系邮箱:lfzhang@ccxi.com.cn
anliu@ccxi.com.cn
中诚信投资人服务:010-66428731
点亮“在看”,分享优质内容 ↓↓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