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发布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加快国土综合整治,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重大行动,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示范村镇建设,《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和《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也分别就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作出了具体部署。
2019年12月,自然资源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194号),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
按照部、省统一安排部署
通过市县乡各级共同努力和积极争取,绵阳市三台县西平镇、盐亭县九龙镇被纳入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梓潼县宝石乡被纳入省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
为帮助做好试点相关工作,摸索总结出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推动全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向纵深推进,有效助力乡村振兴世纪工程,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会同绵阳市决咨委、绵阳师范学院,共同组织开展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下的乡村振兴模式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形成如下成果。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下的乡村振兴模式研究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农民快速增收致富和乡村全面振兴起着巨大的基础和推动作用。本课题以绵阳市列为国家级试点的三台县西平镇、盐亭县九龙镇和省级试点的梓潼县宝石乡为研究区,以全国先行先试的浙江衢州等地的做法和经验为借鉴,对我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下的乡村振兴模式进行研究,剖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的模式、实施路径和工作建议,以期为我市乃至全省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更有力有效促进我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条件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经过几十年持续奋斗,中国已消除了绝对贫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在此大背景下,中央及时提出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于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实现乡村振兴,基础在土地,重点在村社,关键在农民,难点在资金。无论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史、新中国建设史、改革开放史、现代化建设史,还是全面建成小康史,都充分证明了“土地是财富之母”这一科学论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同样需要从土地上破题,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上下功夫。
当前,我国乡村用地需求逐步呈现出类型多样化和结构复杂化的特点,相继出现了新型农业示范园区、田园综合体、乡村特色小镇等项目载体,乡村旅游等服务业也开始在乡村落地生根。但是,乡村土地利用过程中普遍存在“耕地保护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资源利用低效化”等问题。绵阳市作为中国的科技城,为加快城镇建设,其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农村用地布局分散,集约节约用地程度不高,农民住房分散,建新不拆旧,造成存量土地闲置、浪费,一些地方还存在土地撂荒现象。尤其是丘陵地区,受地理因素限制,坡耕地占比大,碎片化程度高,资源利用率更低,不利于未来机械化、智能化和智慧农业的推广应用。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一项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国土整治的新概念、新探索,可以更好地解决土地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基础作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精准的用地配置,构建起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机制,优化一二三产业结构,还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激活乡村活力,对乡村全面振兴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试点乡镇概况及目前试点工作情况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今年初绵阳市三台县西平镇、盐亭县九龙镇被列为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梓潼县宝石乡被作为省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
(一)试点乡镇概况
西平镇地处三台县城以西30km的凯江之滨,位于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主轴,距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20km,是绵阳市离成都经济区最近的乡镇,属三台县县域经济副中心,素有“客家原乡、粮仓古镇”的美誉。先后荣获全国重点镇建设、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省百强建设行动重点镇等荣誉。
九龙镇位于盐亭县东部,2018年被确定为四川省“百镇建设”试点镇,以果桑、花卉、肉牛养殖、生猪养殖为主导产业发展迅速。成巴高速、绵西高速贯穿全境,是盐亭东部各乡镇以及南充市南部县、西充县农副产品集散中心。
宝石乡位于梓潼县东南部,距梓潼县城22km,乡境内以深丘为主,地形为西北高,东南低,海拔一般在500-800m之间。年平均气温16℃左右,年降雨量600毫米左右,是梓潼县东部典型的“十年十旱”地区。农业种植作物以粮油菜、果蔬为主,养殖业以猪、牛、家禽为主,农业灌溉以提灌为主,机械耕作水平低。
(二)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目前,镇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推进顺利,进度基本符合预期,成效较为明显。已完成全部试点区域内村社、社区政策宣讲、资料收集与实地踏勘及全域航飞测量工作,摸清了试点村组产业发展、农用地、建设用地、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的现状,为高质量编制试点实施方案及顺利推进后续各项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西平镇还完成了对调查成果开展上图上表、数据分析和现状分析等工作,并完成实施方案、村规划、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初步方案编制。对各片区各村组进行了第二轮政策宣讲,收集了各村产业发展计划和整治需求,明确中心村、重点村和基础村等相关情况。三台县自然资源局到西平镇开展驻场办公,进行25个村土坯房实地摸排、上图上表工作。对25个村划分经济单元,按照经济分区开展片区村规划联合编制,并同步开展实施方案、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细化、修改等工作。开展驻场办公,有效推进后续工作开展,并进一步加强和乡镇领导、各部门、村民的沟通交流。西平镇拟利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后腾出的土地建设农机产业制造装备园区,盛达投资公司(三台县乡村振兴平台公司)已入住对接,并与四川省农发行初步达成授信18亿元额度的贷款支持。
九龙镇还初步建立试点区还耕宅基地台账、试点区种植大户台账,试点区养殖大户台账、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台账、基础设施需求台账等。对调查成果开展上图上表、数据分析和现状分析,已完成实施方案、村规划、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初步方案编制。对各片区各村组进行了第二轮政策宣讲,通过收集各村产业发展计划和整治需求,明确中心村、重点村和基础村等相关情况。同时与试点区村民沟通交流,了解村民的发展意愿,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九龙镇以“七里花乡”现代农业园为依托打造“万亩优质粮油基地”,目前,核心区道路、园区办公和接待设施已初具规模。
宝石乡还完成了国土空间规初步成果,根据不同村庄类型,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对8个村进行特色化村规划编制,现已完成初步成果。宝石乡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已于8月底完成初稿编制,并召开实施方案初稿初审会,对初稿进行审查和进一步完善。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面临的问题
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可对试点区域内的永久基本农田进行优化调整,然而,按照2021年9月下发的四川省“三区(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线(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试划规则,才开始开展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补划工作,该工作滞后于绵阳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致使三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区在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工作缺少相对基数参照。上位规划对于各镇开发边界试划工作仍在进行中,着重解决与耕地保护的矛盾,部分试点区周边非基本农田区域耕地大多为稳定耕地,即前期划定的开发边界可能有较大的调整,二轮试划成果处于刚提交阶段,最终定稿的时间周期较长,指标下达不明确,存在限制镇区规划方案编制、影响城郊融合类村庄安置选址与建设用地布局等问题。
(二)产业发展与耕地保护任务的冲突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产品供求关系逐步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为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进行了农业结构调整,部分耕地调整为园地,部分永久基本农田种植为非粮食作物。如果按照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严格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管控,将会存在农业结构逆向调整,影响农民经济收入,调整难度较大。
(三)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存在缺口
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中,发现部分地方稳定耕地面积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之间存在缺口,同时按《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要点(试行)》,整治区域内新增耕地面积不得少于原有耕地面积的5%的要求,完成永久基本农田新增面积存在较大难度。如西平镇耕地保有量目标为6497.23公顷,现状三调耕地净面积为6076.14公顷,耕地保护目标缺口为421.09公顷;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目标为5953.51公顷,现状稳定耕地面积5912.55公顷,将稳定耕地全部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缺口为40.96公顷,且将稳定耕地全部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后将挤压建设空间,西平镇下一步发展将无地可用。西平镇现状耕地田坎众多,三调田坎系数达11.28%,但部分实际田坎宽度小于1米,新增耕地来源规模十分有限,只能通过块状耕地整治产生,要完成新增耕地面积不少于原有耕地面积的5%的要求将会存在较大难度。
(四)建设用地整治难度较大
由于农村建房用地缺乏严厉的监督管理机制,再加上土地调整和空间规划存在较大难度,因而出现了随意建房,建新不拆旧等问题。农村住房较分散,房屋空置率较高,危旧房存量大,大量存在一户多宅现象,土地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加上目前绵阳市各县的拆旧标准补助不高,群众参与度不够积极,加剧了建设用地整治的难度。
(五)乡村劳动力流失严重,专业人才薄弱匮乏
由于城镇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农村青壮年为了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水平,纷纷走进城市工作,导致乡村人才、劳动力大量流失。丘陵地区由于经济条件较为落后,土地碎片化、利用低效化,投入产出不成正比,部分地区存在撂荒现象。地形条件原因实现机械化、智能化的难度较大,加上乡村人口流失,导致耕地的耕种率无法保障,不利于粮食安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目前,由于农村人口、人才、劳动力流失严重,年龄结构偏大,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导致农村产业、经济发展滞后。三台西平镇共有劳动力4.64万人,外出务工多达3万人,占65%,现有在乡劳动力多为低龄老人、妇女,劳动力严重缺乏。
(六)部门之间协同难度大
近年来,国家和省都有很多涉农项目资金,通过相关部门分别安排下达,但由于各级政府部门之间“各司其职”,造成“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难以达到 “同办一桌席,各敬各的神”,导致国家投资成了撒胡椒面,难以形成合力,收到成效。另外,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编制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地图数据,也存在共享不及时的状况,导致实施方案和村镇规划编制存在信息不准确、数据不完整等问题。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践案例
为学习借鉴全国先行先试地方的做法和经验,课题组成员会同三县三镇乡的有关人员对浙江等地进行学习考察。
(一)浙江杭州市西湖区双浦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坚持“真保护、实恢复、强管理、 优利用、快实施”的原则,严格按照“耕地总量不减少、建设用地不增加、农民利益不受损”的三条底线和“生态化、规模化、项目化”的总体要求推进实施双浦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系统推进“拆违控违”、治水“剿劣”、田园清洁、美丽乡村建设、城中村改造、矿山治理、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等十大行动。
通过系统化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耕地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农村建设用地得到有效整合,新增水田1153亩,新增旱地114亩,旱改水和耕地等级提升627亩,平整出可利用土地1400余亩,用于旅游文化、养老度假和新增林地,使荒废的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全面实施13个村5745户美丽乡村建设,累计立面整治1490户、庭院改造4206户、道路提升391条、新增公共绿化73万方,打造景观节点142个,完善村庄配套功能,全力打造5A级兰里景区。
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融合多个规划,统筹布局“三生”空间,科学安排农民安居、村庄建设、基础配套、公共服务等各项用地,实现以项目为基础保障,开发建设和空间布局的精准定位。双浦的实践改变了传统土地整治项目立项,推进“山水林田湖路村”全要素的国土综合整治,实现了由单项目为主到统筹实施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美丽乡村建设、村镇环境治理、产业集聚升级、生态环境修复、公益设施配套等多项目统筹推进的转变,充分发挥土地整治“1+N”综合效益。
(二)浙江衢州市衢江区富里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理念,坚持土地整治、村庄整治、生态整治并举,高标准建设,连片整治,全面实施田间道路、土地平整、农田水利、水田垦造工程。两年时间,垦造水田9098亩,入库耕地指标6914亩,其中提升现状水田673亩、旱改水1051 亩、新垦造水田6914亩,新建泵站8座、引水管道12千米,有效改善农田水利和交通设施,实现了“万亩荒山变良田”的华丽转变。
富里镇以“空间重构、山河重整、乡村重生”为目标,按照3A级景区村庄标准,对6个村进行全面改造提升,逐步建成以“乡村体验、亲水体验、智慧农业、休闲观光”为特色的休闲养生度假景区。通过全域土地整治,新修建了一系列公共配套设施,完成了一系列景观提升。将土地开发收益的80%用于“三农”发展。各行政村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300万元以上;通过土地规模流转,农民获得租金股金薪金“三金”收入,年增加租金1040万元,原先被抛荒的不毛之地,如今以800多元/亩的租金统一流转发展现代农业,增加了当地农民就业,月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
富里探索形成了“多规合一-土地开发-山海协作-指标调剂-基础配套-产业导入-基层治理-乡村振兴”良性循环的创新模式,形成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衢江样本,实现了“六大转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浙江农业产业空间全域布局优化、乡村人居环境统一治理修复提供了借鉴。
(三)贵州雷山县西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以全要素综合整治为目标,整治后集中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连片建设高标准农田,改善了人居环境,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调整农村居民点的撤并安置、工矿废弃地复垦、建设用地整理等手段,推动人居生活环境的整治、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生产空间基础设施配置优化,实现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改善村庄人居环境的综合效益目标。
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契机实施特色农业提升工程,大力发展各区域的茶叶、苗药、荷花园、生态养殖等特色种养殖产业。以西江千户苗寨作为全域发展引擎,联动周边优势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苗族风情旅游环。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旅游”发展模式,差异发展带动区域发展,确定西江镇 “一核一环,两轴三节点四片区”的全域功能结构。
依托四大功能片区各自特色,对农业生产、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四大类用地进行综合整治。农业生产类用地聚焦于“土地整治+农地流转”的整治模式,通过高质量、规模化的整治流转,打造现代农业规模产业示范区,实现在生产空间上的治理和重构;村庄建设类用地以“土地整治+村庄整治+优化空间”的整治模式为重点,遵循“建设用地、总量锁定,拆旧建新、流量弹性”的做法,通过腾挪置换发展空间,完善公共配套设施,实现人居环境品质的改善;产业发展类用地侧重于“土地整治+产业兴旺”的整治模式,坚持“农地流转、农居集聚、耕地保护”的原则进行产业发展类用地的规模化整治流转,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生态保护类用地以“土地整治+生态修复”的整治模式为根本,将田园清洁、治水剿劣、矿山复绿等生态修复治理工作纳入整治范围,通过加强农田生态建设和耕地修复,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
五、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在一定的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推动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人口集中居住、产业聚集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项系统工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事关长远、牵动全局,只有拓宽视野,整体谋划,创新思路,统筹推进,才能实现“政府得土地、农民得实惠、城乡得发展”目标。根据试点乡镇试点情况,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我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应采取以下实施路径。
(一)突出规划引领,注重顶层设计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应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把规划作为乡村振兴高效推进的核心引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全力维护农民权益、盘活集体土地资产价值,统筹全域资源的整合利用,科学拟定整治的目标和方案,确保整治项目发挥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前,要做好区域性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的衔接和编制工作,高水平编制县域、镇域空间规划等引导规划,精细编制村规划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等详细规划,努力实现“多规合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规划应以问题为导向,切实从耕地碎片化、土地利用效能低下、相关配套设施缺乏、乡村风貌退化等问题中寻找突破点,科学安排整治项目、实施重点任务和建设时序,同步编制产业策划、产业园区规划等引领性规划,形成城乡融合、上下融通、横向勾联的规划体系,落实顺藤结瓜、集约有序的功能村庄布局,形成具有指导引领、能实际操作的一张图、一盘棋。
为了加快县级空间规划、乡镇空间规划、村规划的编制以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案的编制和顺利实施,三线划定滞后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时,应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先。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中,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镇在满足镇域保护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先提出镇域永久基本农田调整补划方案,在三线试划工作建议篇章明确提出相关建议,适当调整试划规则,确定相应试划要求,统筹协调,统一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方案和调整模式;按照自下而上模式开展工作,根据试点区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和人口变化,结合县级战略目标,合理推测开发边界需求规模,并制定相应区域基本农田调整方案,上报县级空间规划进行统筹协调。
(二)做好宏观统筹,把握整治重点
通过梳理镇域内全域土地现状、数量、分布、存在问题等,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村规划编制与土地整治工程布局,做好宏观统筹。将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三方面作为重点任务,统筹有序推进:在农用地整治方面,要更加突出耕地“三位一体”保护,适应发展现代农业和适度规模经营的需要,统筹推进低效林改造、园地整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现有耕地提质改造等,加大力度开展农田整治工作,根据项目区地形、土壤等要素,实施“土地平整工程”。通过坡改梯、小改大、水田整治、旱地整理等工程平整土地,防止土地退化,恢复土地活力。本着系统规划、连片治理原则,结合各地水资源供水能力、作物需水特性等确定输水、排水方式,实施“农田水利工程”,积极推进老田向高标准农田转变,切实提高用水效率,增强滞蓄能力,使整治区域保持畅通且连续生产生活空间,提升土地的利用价值。丘陵地区还应以“农业用水”为核心,实施“节水灌溉工程”,解决“农业用水”问题。实施“田间道路工程”,通过农村“四好”公路项目建设,解决内外通达和运输问题,同时,围绕方便乡村生产生活需要,抓好田间道路建设,做好道路管护。通过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三大工程”,集中连片推进土地平整和农田水利、田间道路、林网等建设,改善土地碎片化、利用低效化,增加耕地的同时,建设出高标准基本农田。
在建设用地整治方面,统筹农民住宅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各类建设用地,有序开展农村宅基地、原乡镇企业、村办企业废弃地以及其它低效闲置建设用地整理,优化农村建设用地布局结构,提升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效益和集约化水平,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融合发展用地,通过农村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整合集约农村宅基地,增加5%建设用地,整理出的农村建设用地指标可延长产业链,发展农业初加工和休闲旅游等特色产业,形成以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为核心的特色主导产业。
在生态保护修护方面,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要求,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优化调整生态用地布局,保护和恢复乡村生态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提高防御自然灾害能力,保持乡村自然景观。
(三)整合项目资金,发挥整体效益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量大面广,资金投入大、周期长、回报低,资金问题成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进过程中的瓶颈。为此,应积极寻求资金渠道,除各级财政投入部分引导资金外,要加大各级各部门的项目资金整合,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末级渠系建设、小型水库整治、堤防建设、干支渠整治、水美新村建设、通村通组道路建设、农村危旧房改造,污水治理、垃圾场建设和环境整治等诸多项目资金进行整合,使之达到实施一片,建成一片,见效一片的效果。鼓励各地整合使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指标有偿使用费、土地复垦费、土地出让收益以及乡村振兴有关项目收益等资金。通过以土地整治产生的新增耕地指标交易、建设用地指标置换形成的收益作为担保债权融资。要充分利用开发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和社会资本等对土地综合整治的支持作用,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解决资金来源问题。
(四)围绕产业振兴,扩大招商引资
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源头、是基础。只有产业兴旺,才能吸引资源,留住人才。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当地政府应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谋划产业发展项目,研究制定促进产业发展扶持鼓励政策。充分发挥区域范围内产业基础扎实、劳动力要素丰富等优势,加强产业培养,因地制宜发展规模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农业、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等新型业态,规模化特色农业与循环农业、能源农业相结合,为增加群众收入持续发力。树立经营性的理念,最大限度体现政府的引导地位,借力社会资本,运用市场机制,将各村所具备的产业条件、资源条件的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盘活存量资产、利用闲置资源,为二三产业入村提供必要空间,努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五)重视生态环保,建设美丽新村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基本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区域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地力能力,全力打造有机农业示范基地,修建污水处理站,切实加强农村生产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厕所革命、三网改造、庭院美化等工作,着力打造清洁田园,对区域内道路进行硬化、优化、美化,切实提高村社交通通达和运输能力;坚持“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原则,做好农房统规自建工作,切实改善村容村貌,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打造景色宜人、风光优美、宜游宜玩的美丽宜居乡村。合理布局乡村旅游点位,发展乡村旅游,使生态修复工作成为践行乡村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镇域内历史文化遗产、遗迹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的文化产业,打造都市休闲、精品民宿、研学体验等新型业态,为乡村发展注入文化韵味,加强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将弘扬传统美德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让乡土文化真正回归乡村。
六、“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乡村振兴模式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近年来,各地已陆续探索出自己的乡村振兴模式。根据外地先进经验、绵阳实际,提出我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下的以下乡村振兴模式,在实际乡村振兴工作中,几种模式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互相叠加,发挥综合效应。
(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现代农业”的乡村振兴模式
通过对山水林田湖草统筹治理,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严守耕地底线,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数量。完善农田基础配套设施,实行高标准农田建设。以传统农业为基础,提升地力能力,全力发展有机农业,打造创新示范基地,同时利用现有养殖大户消纳,利用生物肥改良整理土地地力,发展循环有机农业。推动农地流转和“三权分置”,大力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主体,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以特色产业为引领,发展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农旅有效融合,发展生产、观光、旅游等新兴业态,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形成集约、高效、绿色、发展的现代农业体系。
(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产业振兴”的乡村振兴模式
以当地现状产业、自然资源、地理区位、文化资源等为基础,选培优势特色产业,同时引入龙头企业、大户经营和村集体经济控股的农业公司和农户自种等多种方式,着力打造特色产业片区、特色产业园区。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村生产、生活、生态进行空间布局优化,集中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精准配置美丽乡村和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优化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破解产业用地难题,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持续动力。深化改革创新,探索“土地银行”等土地流转的新模式,实现土地“统一管理,统一流转”,启动土地集中流转示范工程,以村集体为主体进行集中连片流转,引进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过程管理服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利用劳务合作社组织村民就近务工,提高技能、增加农民收入。
(三)“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生态治理”乡村振兴模式
应用生态修复技术,治理区域内工矿废弃、污染土地及损毁土地,控制河流水系面源污染,实施农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村庄绿化等乡村生态治理,改善村容村貌,提升人居环境品质。统筹考虑各类生态用地布局、景观环境设计、工程建设等环节,结合乡村社会的文化价值、旅游价值和经济价值,改善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高土地生态涵养能力,着力构建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格局。
(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乡村旅游”乡村振兴模式
以全域旅游的高度思考与谋划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结合当地旅游资源的特点,深挖当地文化内涵,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构建优美绿色环保的自然环境,改善旅游基础设施,保护和修复古村落建筑,优化拓展旅游设施用地,开发丰富多样的乡村旅游体验;加强传统并有特色的旅游产品生产,形成一个特质的、不可复制的主题,集合生态景观及建筑空间资源基底,打造融生态(景观)、业态(特色产品销售)、文态(民俗风情体验)、形态(建筑风貌展示)为一体的旅游休闲+商贸展销街道空间,形成以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为核心的特色主导产业,建设成集产业、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美丽乡村。
七、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建议
(一)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一项系统化、长期性的工程,涉及到自然资源、农业、水利、住建、交通运输、财政、审计、乡村振兴等多个部门,需要建立各部门间的联动机制。强化以政府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分工,落实人员,专人专责。建立和推行协调会议制度,加强与各部门和各乡镇的沟通衔接,共同推动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二)加大宣传力度
在实施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坚持走群众路线,认真听取群众的呼声,尊重群众意愿,按照民事民办、民事民议、民事民管的要求,充分调动群众、养殖户、集体经济组织参与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共同做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三)规范整治工作步骤
一是深入村组、农户家中,通过召开村组干部会、议事代表会、村民大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宣传土地综合整治政策,对农村土地、人口、房屋、青苗、是否同意参与土地综合整治等基本情况作全面摸底。二是结合实际,科学制定方案,确定目标、原则、机制、安置补偿办法和实施步骤,做好资金测算,选定项目合作,筹措前期资金。三是项目立项批准后,组织专业测量队伍,选派村组议事会代表和群众代表参与,逐组逐户按户籍进行登记、核实,对房屋及构筑物、青苗及附着物进行测量、登记、签字、确认、公示、复核,无误后由镇政府对房屋及建(构)筑物、青苗及地上附着物开展清算补偿。
(四)制定相关优惠政策
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条件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用好补充耕地、耕地占补平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等相关土地政策,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和破除资源流动障碍,创新节余指标省域流转新政策,拓宽试点融资渠道,研制社会资本参与指导意见,保障社会资本参与的合法性,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鼓励村集体和个人以入股、联营、合作等方式参与土地整治并分享收益,让资金变股金,让农民变股东。也可结合碳普惠项目,探索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成果中的流域、生态公益林、基本农田保护、林业碳汇等生态资源进行量化和赋值,建立健全市场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充分利用开发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和社会资本,用市场化的方式引导发达地区和企业加大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资金投入,让资源变资产,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细化落实人才政策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当地优秀人才回乡创业,让人才回乡、资金回流,项目回迁,为家乡的振兴贡献力量。同时,广泛吸纳各方优秀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来当地发展,引领技术创新、户业升级。
(五)扎实做好试点示范工作
已经列为国省试点的三台西平、盐亭九龙、梓潼宝石要按照国省要求和批复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全面组织实施。同时,建议其余5县市区也各选择一个镇(乡),作为市级试点,参照国省有关政策,开展试点工作。所有试点镇(乡)都要树立敢想、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思想,勇于探索,敢于突破政策体制瓶颈,解决资金等难点问题。同时,总结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做法,形成规范化模板后在全县乃至全市范围大力推广,为全省乃至全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供借鉴。
(六)强化指导监管和督察检查
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有效落实,相关部门必须对整治工作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牵头会同市级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适时对各试点乡镇和试点项目开展工作调研、督促和技术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变事后监管为事前、事中监管,防患于未然。通过有关部门加强配合,紧密协作,务实推进试点各项工作,确保各个项目、各个阶段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取得预期良好成效。
想要听取更多楼盘的优劣势分析,请添加微信【13219985676】和我沟通,邀您进入购房群,解决您的置业困惑!
专注全绵阳新房,帮您综合对比分析各个区域各个楼盘,像朋友一样真心对待,传达真实的信息。
看房前,我会了解您的需求,结合绵阳市场的情况,推荐适合您的楼盘,约好时间后陪您实地看房。
看房中,帮您核实售楼处信息的真实性,对比楼盘的优劣势,帮助您更全面地了解楼盘。
看房后,如果您有中意的房子,帮您索取更多购房优惠,直到签约我们都会为您把关,全程不会向您收取任何额外费用。
标签: #蒜都金乡土地发展2023政信债权资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