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是周日,十一师三中援疆教师蒙德光、周秀英夫妇虽然休息了,可却没闲了。他俩列了日程计划:打电话给五团(沙河镇)三连的结对亲戚,搜寻着需要给予什么样的帮助;问候在和田援疆时的老朋友,询问是否需要教学上的帮助;联系天津蓟州区的同事,索要相关教学资料。
听到维吾尔族亲戚吐尔洪·木沙和买明·卡德尔两家人最近一切安好,叮嘱他俩不要挂念的温暖话语;看到于田县第一高级中学教师微信群里老师们热情的问候和思念他俩的话语;当远在天津的同事帮他俩传送来所需文件,发送来“有需要随时联系,全力支持工作”的文字时,蒙德光、周秀英夫妇的心情中有高兴、激动和感恩。他俩说,这两次援疆,身后有天津市领导的支持和期许,身边有新疆人民的温情和认可,前方还有许多需要努力的工作,他们必须要让生命的每一分钟都充实而有意义,为他们的第二故乡新疆尽己所能多做些工作,多留下些东西。
寻着迷人的音乐走进新疆
2014年,在天津蓟州区任教的蒙德光报名援疆。蒙德光心中始终埋藏着英雄梦,是被人们需要的英雄。援疆,天津市神圣的职责,新疆人民渴望的帮助,蒙德光暗下决心,援疆,我得去。加之,身为音乐教师的他还有一个梦想,踏寻王洛宾的足迹,去感受新疆。
当年2月22日晚,在家人的支持下,蒙德光抵达和田于田县第一高级中学,开始了他的援疆之旅。
美丽的花帽,奔放的歌舞,激昂而又婉转的歌声……刚到于田,蒙德光就被西域风情迷住了。在于田县县委的礼堂里,又看到了木卡姆表演,被震撼得情不自禁跳了起来。在于田人的生活中,处处有音乐,有歌声,有舞蹈,有欢乐。蒙德光决心,不仅要快乐地度过援疆生活,更要用自己的力量,让相处的老师同学们快乐。
蒙德光在享受新疆优美音乐的同时,也用音乐愉悦着师生。他和音乐教师亚森成了朋友,一起交流探讨,为更好地给学生授课。加之,从事教音乐教学多年,面对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学生,蒙德光如鱼得水,尽管语言不通、生活不习惯,但是很快就融入了学生间。在课上,他教学生音乐知识、乐理、器乐、声乐;在课下,学生教他维语歌曲、舞蹈。
蒙德光是一个习惯于做计划且善于思考工作的人。他看着自己围绕音乐授课、师生交流的日常计划,心中不禁自问:作为一名援疆教师,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就算完成任务了?我们究竟应该给当地的学生带来什么?教育援疆的意义又是什么?为了散发更多的光和热,他主动承担了高一5班的汉语教学任务。
新的教学科目,新的挑战和压力。一方面,蒙德光每节课后与学生交流,征求意见,寻找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另一方面,他认真总结学生的变化,归纳总结学生知识弱点,立志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在他的努力下,班级的成绩一直在不断提升。学生们也非常喜爱这个快乐、温暖的蒙老师。
蒙德光还积极参加学校汉语组教本课程的编撰,完成了《戏曲艺术的文化性》和《称谓的研究》两个专题。
转眼一年半过去了,正值技术干部中期轮换之际,蒙德光不但没有离开,还带妻子周秀英也来到了和田工作。
同样是教师的周秀英自丈夫援疆后,既要照顾四位老人,还要操心双胞胎女儿,家有难事,也对丈夫报喜不报忧,让他安心工作。电话中,她总是听丈夫说新疆人民多么热情朴实,学生多么可爱纯真,让她也对援疆心生向往。当蒙德光说起延长援疆的打算后,周秀英也坚定地支持,并把老人托付给兄弟姐妹照顾,将孩子安顿在学生宿舍,和丈夫一起来到了于田县。
周秀英到了于田后,才知道,援疆生活并非只有丈夫电话中的快乐,还有他没有诉说的艰辛。刚到于田,周秀英就大病了一场。蒙德光心疼妻子,也担心她身体吃不消。而周秀英心中有股不服输的劲,也为了让丈夫放心,她每天都加强体育锻炼,调整身体状态,很快适应了,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她精心备课,认真上课,课下耐心辅导学生,主动家访。同时,她还利用课余时间和学校的维吾尔族教师积极沟通,向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民族舞蹈,与大家打成一片。
“不求轰轰烈烈,只求我们能为于田的教育事业做出一点贡献,为民族团结起到一点促进作用。这样,我们夫妻俩的人生就更有意义。”周秀英说。
蒙德光说:“援疆是义务,更是责任,有责任,人就有智慧、有勇气、有力量、有进步,有责任,生命就会闪光,人格才显高贵。”三年的于田援疆生涯即将结束,蒙德光寻着迷人的音乐走进新疆,然后深深地爱上了新疆,心心念念想着新疆,愿为新疆多做点事。
肩负神圣的使命再次进疆
三年的于田县第一高级中学援疆任务结束后,蒙德光夫妇感受到了南疆地区教育水平与内地的差距。于是再次援疆的想法在他们心中扎下了根。第九批天津援疆工作中,他俩踊跃报名,再回第二故乡。
这次援疆是在十一师三中。他们夫妻俩早已制定好计划:用这三年时间把内地先进的教学理念传授给新疆的教师,并搭建起天津与新疆教师交流的桥梁,让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源源不断输送过来,助力于兵团教育事业,决不辜负天津市领导的关怀和天津市人民的期望。
刚到十一师三中,校领导让他俩休息几天,但他俩不顾劳累,第二天就到学校了解情况,三天后就站在了讲台上。夫妻俩每天很早就来到学校,备课、做课前准备、与学生交流。在课堂上,他俩运用内地先进的教学方法,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课下,他俩与学生打成一片,谈学习、谈生活,师生关系融洽。他俩还积极与班主任和各科教师沟通,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生活上的帮助;与家长建立微信群,及时沟通学生在校内外的情况,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健康成长。
除了完成好教学任务外,他俩最大的努力方向就是把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传送给这里的教师。蒙德光主动与同年级同科老师共同备课,交流工作心得,分享经验,分析学生情况,充分调动了三中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了教学质量。他还多次组织同学科的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活动,观看教育专家的讲座,分析研讨教学情况,每位教师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意见。同学科的教师说:“这样的教研活动真是太及时了。”
为了更好地完成传帮带工作,他们夫妻俩还主动与两名年轻教师结对子,从备课、上课、课后反思等方面跟踪培养,精心帮助他们快速成长。同时,他们夫妻俩还在天津市基础教育资源公共信息平台上帮助三中的教师下载课件、寻找需要的材料,教师高兴地说“真是太好了,给我们上课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这一系列教研活动,大大促进了学校的教学工作。
教育不局限于课堂,奉献不局限于校园。这是蒙德光夫妻俩达成的共识。学雷锋日,他们主动联系班级,与学生一起走上街头,走入社区,学习雷锋做好事,用行动告诉学生,奉献在点滴在时时刻刻。除此之外,他们还参加了“青山绿水遍地见,我为党旗添光彩”捡垃圾环保公益活动、十一师“感党恩、颂党情、不忘初心跟党走”庆祝建党96周年诗歌朗诵会,并到五团(沙河镇)结了维吾尔族亲戚。
能有个少数民族亲戚,蒙德光夫妇非常高兴。那天,他们早晨5∶30就冒雨出发,乘坐近一个半小时的飞机,然后又换乘汽车,于上午10点来到了五团(沙河镇)三连连部。不顾旅途劳累,他们与五团的领导及维吾尔族群众一起参加升国旗活动,在三连的党员活动室重温了入党誓词,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与自己的维吾尔族亲戚交谈过后,互赠礼物,一起吃抓饭、唱歌跳舞。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他们在当天连夜返回。离别时,维吾尔族亲戚紧紧地握住他们的手久久不放,离别的话说也说不完。
感动、快乐、忙碌让援疆生活充实且快速。夫妻俩还正在商量,这次援疆任务结束后的计划。想留,但终究是要走的,因为家里还有需要他俩尽孝的老人。蒙德光和周秀英说,无论是走,还是留,都影响不了他们对新疆的热爱,无论在何方,用何种方式,他俩都会为新疆发展尽绵薄之力,为天津人民争光。
编辑 |高兴
来源|天津援疆前指
转载须注明来源掌上蓟州(ID:zsjx022)
标签: #2022天津蓟州新城债权1号/2号
评论列表